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 1. 概括作者在梦中出现的种种场景,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2. 研读重点句子,正确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难点 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
1. 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 14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重点指导会写字。会认字中的“栈、枉、僻、跷、
缴”特别容易读错,要重点强调和指导。 14 个会写字中,有的是多音字,容易读错,如“钉”;有的 笔画比较多,字比较难写,如“疼、屑、暑、煮”,教师要指导读法、写法、用法。最好是把字放到 词语、句子中去学习和理解。
8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时间: 90 分 满分: 100 分)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4 分)
召.( zhāo zh ào)集 估.( gū g ǔ)计
杀菌.( j ūn j ùn) 丝绸.( chóu c óu)
流恋.( li àn ni àn) 规律.( l ù l ǜ)
5
了一个万花筒,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而这些小事却给童年的“我”带来莫大的幸福,这也更能表 现出父爱的真挚。
示例 3:“父亲背‘我’去上学”这个场景最感人,因为这个场景表现了父亲对“我”寄予的期 望,他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知识,长出息。
示例 4:“父亲摇船送‘我’到无锡上学”的场景很感人,因为这个场景写了父亲为“我”缝补被 子的细节,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父亲对“我”的关爱,更深刻地领悟到父亲的伟大。 2.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一说如何才能使场景描写更感人吗? 学生讲述,教师总结。
作者在梦中回忆了哪些场景?作者为什么要以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 4.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总结,使概括更准确。
回忆的场景有: 父母夜里喂蚕、卖茧;花钱住旅店,教训深刻;赶庙会;读初小时,父亲背“我”去 上学;父亲送“我”去鹅山高小上学;父亲送“我”去报考无锡师范;父亲送“上指姑爹的小船,实际上指父亲的爱,以小舟比喻父爱,非常贴切,化
抽象为具体。在作者的人生道路上,父爱载着他度过艰难的岁月,到达理想的彼岸。②“父爱之舟”
是全文的线索,父亲总是以此舟送“我”读书、考学,此舟在文中反复出现,串联起全文内容。

“父爱之舟”情感内涵丰富,以此为题,既写出了父爱的伟大,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这样安排教学内容,首先能突出重点,即本文场景描写的作用;同时能突破难点,即培养感恩之心 和学习其他的写作方法。
这次教学中,课件的使用很成功,我在不同的环节、不同的时间节点上,恰当地使用课件,既增强 了直观性,又提高了效率;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7
当然,课件的内容还有待丰富,课件的质量还有待提高,课件的使用还不够熟练,今后应该在这方 面加强学习和训练。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这样写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整篇文章是按照什么叙述顺序来 写的? 2. 交流阅读成果。
开头写“是昨夜梦中的经历”,结尾写“醒来,枕边一片湿”。这样写属于首尾呼应。本文是按 照倒叙的方法来叙述的。 (教师板书“首尾呼应、倒叙”) 3. 学生再次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课件出示)
龟.( guī j ūn)裂 堆砌.(qi è q ì)
二、看拼音,写词语。( 8 分)
shū c ài l
íng l óng sh ū l ǐ zh
ǐ xi è
zàosh ēng
l
í m íng hu ī hu áng gu àn j ūn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句意选词填空。( 9 分)
①失( )落( ) ②( )( )归赵
1
感打好基础。接下来就是细致研读重点句子,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父子 之情。 3. 表达运用。
本文所选择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而这些平凡的小事恰恰更能体现父爱的深沉和伟大, 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最苦恼的事情就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本文在选材上 就给同学们的写作选材提供了典范。学习本文时,就要让同学们进行课堂练笔,学习从生活中选材, 选择平凡的小事,从小事中挖掘大主题。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读“茧、栈、冤、枉”等 14 个生字,会写“蚕、考、疼、席”等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渔船、报 考、教训、心疼”等 19 个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初读课文,能概括“我”在梦中回忆的种种场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父亲》。
( 1)《鸟的天堂》的作者巴金,在中国文坛上颇负盛名。(
音乐与朗诵结合起来,感染力很强,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气氛,而且与课文内容高度契合,调动了 同学们的积极性和阅读欲望,能马上带领同学们进入课文中。 二、认识作者。
在学习课文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吴冠中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
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1919 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油画代表 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黄山松》等。 三、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查字典或询问他人,然后多拼 读两遍。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2. 汇报交流自读情况,解决生字词。 (1) 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2)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 指名读、开火车读、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组词读) 教师适时强调读音,如“栈”易错读成“ ji àn”;“枉”的读音是“ wǎnɡ”,在“冤枉”一词中读轻 声;“屑”易错读成“ xi āo”;“缴”易错读成“ ji āo”等。 (3) 教师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疼、糖、屑、暑、煮”的书写,教师要强调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 什么。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互相评价。) (4) 检查读课文,可以抽查、轮读。学生之间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读得好 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对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准确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鼓励。
如何才能使场景描写更感人呢? 1. 选材要真实; 2. 要以小见大; 3. 要运用一些手法,如相互映衬等; 4. 要有细节描写。
此环节能很好地突出本课的重点——学习如何进行场景描写,做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3. 本文写了许多父亲爱孩子的场景,在描述过程中,作者多次提到的一种东西是什么?
(小船) 为什么
③夜( )降( )
④心( )神( ) ⑤( )( )如生
⑥( )耳( )聋
( 1)徐悲鸿的骏马画得(
),十分逼真。( 2)敌人被我军打得落花流水 , (
( 3)演出结束后,会场上爆发出(
)的掌声。
四、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2 分) 盛:①兴盛,繁盛;②盛大,隆重;③深厚;④普遍,广泛。
要多次写到它呢?
利用提问的方式导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三、细读课文,分析写作特点。 1.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事物。
展示: 文中四次写到姑爹的小船,以此为线索贯穿全文,把种种往事连为一体,父爱与小舟不可分 割。船来船往,是父亲摇着姑爹的小船一次次把“我”送到人生的一个个驿站,这条船承载了父亲无 尽的期望。“我”的感受也在变化,主题在叙述中得到了层层深化。最后一次提到小船时,作者明确 地写道 : “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 ”至此点明题目, 文章的主旨也得以揭示。 2. 文章的题目是《父爱之舟》,这里的“舟”仅仅指姑爹的小渔船吗?为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联系实际思考并回答。
这些场景能进入梦乡,说明这些往事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样的写法更容 易表现父爱的真挚和深沉,能更好地表达主题,也更容易组织情节。 5. 交流概括场景的方法。
阅读相关段落,抓住关键句,联系整段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4
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出本文描写的场景,训练了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概括能 力,为下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做准备。 五、布置作业。 1. 读写词语,小组内交流记忆本课生字的方法。 2. 回忆一个父亲关爱你的场景,并写下来。(一定要真实)
3
这是对同学们预习成果的检查,也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同学们有了成就感、收获感,才 会更愿意预习。把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突出重点,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注 意形象性和直观性,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 学习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生自由发言,感受父爱的深沉和伟大,激发感恩之情。
2. 摘抄文中你认为最感人的一个场景,抄到周记本上。
《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它以梦境的形式,采用倒叙的手法,描写了父亲关爱“我”的几 个场景,表现了父爱的深沉和伟大。
教学本文时,先梳理本文的结构和叙述顺序,概括出本文所讲述的场景,然后分析场景描写的作 用,进而分析本文使用的其他写作方法。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 细致分析每个场景的描写,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2. 联系全文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3. 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
一、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1. 上节课,你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来表现父亲对你的关爱? 2. 生展示,教师适当评价,并把优秀的作业展示在多媒体上。 3. 与作者回忆的场景相比,谁的更感人呢?为什么? (由此导入本节课新内容的学习)
1. 预习提纲 (1) 搜集作者吴冠中的资料,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为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2)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要求会认的字要读准字音,要求会写的字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要组词书 写,学会运用。 (3) 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试着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父爱的深沉和伟 大。
2. 多媒体课件
另外,五年级的学生识字能力比较强了,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想办法识字,如查字典、询问他 人,学会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大胆猜读、跳读。
学习字词时,要做到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集中学习与随文学习相结合。 2. 阅读理解。
本文所写的内容看似零碎,其实结构严谨。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 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照应,开合自如。文章以“小船”为明线,以“父爱的深 沉、伟大”为暗线,将零碎的场景串联起来,寓厚重的父爱和真挚的父子之情于各个场景之中。教学 时,先要熟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出课文叙述的场景,为下一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感受蕴含的情
19 父爱之舟
1. 认读“茧、栈、冤、枉”等 14 个生字,会写“蚕、考、疼、席”等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渔船、报 考、教训、心疼”等 19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我”在梦中回忆的种种场景,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3. 研读重点句子,正确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4. 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
2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字典里只有坚强 , 他的骨子里只有脊梁 , 他的眼神里透着严肃 , 他的臂膀厚实得像堵墙 , 他有一个伟大的名字——父亲。无论我们做什么,父亲都会在背后默默地支持 我们,父亲用厚实的臂膀支撑着整个家庭,父亲用亲情温暖着孩子的心灵。人生中很多东西,不可能 永远存在,但是父亲给我们的爱却是永恒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吴冠中的《父爱之舟》,去感受那深 沉、真挚且永恒的父爱吧!
新、旧知识连接,温故而知新,自然引导过渡,整堂课浑然一体。 二、精品细读,品味场景描写的作用。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哪个场景最感人呢?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教师适时播放相关的课件,并适当选择 1~2 个场景加以精讲。 示例 1:“‘我’和父亲住旅店”这个场景最感人,虽然父亲用钱极为节省,但在旅馆住宿时, 他看到我身上被臭虫咬的大红疙瘩,却心疼得同意加钱换房间,这样相互映衬,父亲对儿子的疼爱跃 然纸上。 示例 2:“逛庙会”这个场景很感人,盛大的庙会中人山人海,各式各样的小吃和玩具多馋人呀! 可是,作者逛庙会,只能饱眼福,不能买东西(仅仅喝了一碗豆腐脑)……回来后,父亲给“我”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