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行为与人居环境浅析
摘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迅猛提升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人民的居住水平不断得到改善。

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以后,开始追求更为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

而我国的很多环境设计并没有真正从人的行为心理需求出发,人居环境的设计建设出现了种种问题。

本文通过对普通心理学、环境认知和环境行为等理论的研究,分析了城市居住区居民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城市居住区居民行为心理的设计策略,包括满足居民安全感、舒适感、私密性、领域性设计策略。

从这些方面展开论述环境对人类心理产生的具体影响,从而更意识到居住环境的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环境,是以人为中心的环境。

关键词:心理行为人居环境环境设计
绪论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个体改变了环境,反过来他们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将心理学引入环境中,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一方面研究对人的心理影响,另一方面研究人的心理需求对环境提出的要求,进而根据任的心理需求,改善和提高人们所处环境的质量。

一、心理行为人居环境
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而居住心理则是研究对住宅空间及其周围环境的满意感、安全感、亲切感、归属感、私密性等心理感受。

人的行为简单地说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或者是指用于表明人们思想、品质、心理等内容的各种外在活动。

居住环境是一种既定的物质空间,它是由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生理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等有机构成,并与共同生存于其中的人类相互作用。

居住的环境
住是人类生活的四大要素之一,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住宅及其周围的居住环境中度过。

住宅、小区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室内外环境布局对居住者心理及作为往往产生刺激和影响,人居环境首先要使居住者生活方便、安全,感觉舒适而具有美好的情趣。

满足居民安全性的设计方法
创造积极的空间
有活力、吸引人的空间利于居民开展各种丰富的户外活动,环境充满生气,这也是加强居住区安全感的一个重要方法。

如果居民对空间的反应是积极的,那么他们对空间的利用率是高的,他们也会有更多的占有和控制感。

而创造积极空间的方法一是赋予空间鲜明的功能定义,另外,就是利用视线或交通的通透性形成中性空间,加强空间的流动性,将分散的空间连贯成片。

满足居民舒适性的设计方法
居住区中,能够对居民需要提供的物质支持越多,人的舒适感也就越强,所以,户外空间中足够数量的座椅、垃圾桶、照明设施等对于满足居民的舒适感十分重要,让这些设施的性能也会影响到舒适性。

比如提供舒适的座位有利于居民交流活动的开展,木质座椅的自然质感和
满足居民领域性的设计方法
居住环境不同于一般公共环境,它的领域性要求强烈,层次多样。

人的各种活动都要求相适应的领域范围。

领域的建立首先依赖于领域界限,良好的小区应该为其居民划分明确的空间,从向每个居民开放的公共空间,如社区中心和小区内的主干道,到仅有部分居民共享的半私密空间。

一个清晰地领域界限有助于形成完整的领域感。

而心理性边界是指由于居民经常性的活动形成对某一场所的占领,它是一种无形的边界。

心理边界主要受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影响,但心理边界为了更好的发挥领域性作用,需要得到物质边界的支持。

满足居民私密性的设计方法
私密性即个人(或家庭)在某些情况下要求所处环境具有隔绝外界干扰的作用。

不同的活动有其必须的心理范围和领域,不希望轻易地被外来的人与物所打扰,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自己的环境。

在目前人们对居住小区的物质和精神要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人居环境的私密性体现在具体的居住者行为中有生活性行为、社会性行为、家务性行为和文化性行为。

故在居住设计中应设为每个居住者提供不受干扰和侵犯的个人空间。

人居环境的私密性可以归结为居住者的某种自由度,他可以从视觉上或者听觉上象征性实质性的开放或者关闭外界对居住者的影响。

人们居住的环境中要保障个人与家庭的私密性即排除噪音和外界视线干扰。

在设计过程中创造出非常适宜的私密空间。

私密性环境空间是室外景观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相对于开放性环境空间而言的一种空间涉及手法,它是一种过渡空间,介于室内空间和开放性环境空间之间,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私密性环境空间的功能等同于中国传统的民居的庭院,是人们在室外空间中停留时间最多的地方。

私密性是相对于人的心理感觉而言,不存在绝对的标准。

覆盖空间、封闭空间和垂直空间都带有一定的私密性,给人感觉较为安静、休闲感强。

居住区除了大尺度的公共活动空间外,营造亲切、自然、尺度适宜的私密性景观空间是十分必要的。

创造人居环境的私密性是现在生活方式的一项要求,涉及在相应空间范围内包括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设计中提供一些隐蔽的围合空间是必要的。

将有形的物体围合与心理感觉很好地结合起来,就可以营造出舒适的、具有归属感的私密性空间。

在现代居住环境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墙这种边界实体来界定出私密性质的景观空间,便能围合出一块舒适的私密性景观空间。

也可以运用植物,比如在地面上以不同高度和各类的地被植物、矮灌木来暗示空间边界;垂直面上可通过树干、叶丛的疏密和分枝的高度来影响空间的闭合感。

结语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环境就像是人们情绪与情感的调节器,充满设计感和乐趣感的室内外环境相互作用,潜移默化的对人起到了暗示的心理作用,使人在环境的熏陶下被塑造。

所以,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核心是人,从整体居
住区的规划,到每个细部尺寸的设计,都要体现出对人的需求的关怀。

居住区的空间环境不光是向人展示的,它是一个供人分享、交流、观赏的场所,这样才能设计出更符合人的精神与物质需求的建筑。

参考文献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