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初一初中生物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初一初中生物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既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又是地球上最大生态系统的是()
A.生物圈B.陆地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2.含羞草受触动时小叶会合拢,草履虫受盐粒刺激会避开。

这些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能进行呼吸B.会活动C.能生长繁殖D.具有应激性3.飞机、机器人、海带、电脑都是我们熟悉的物体,其中属于生物的是()
A.飞机B.机器人C.海带D.电脑
4.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最好是()
A.一只B.两只C.三只D.十只
5.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这都体现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一定环境
C.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6.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基因的多样性
7.下列职业与生物学无关的是()
A.园艺家B.环境保护人员C.放射治疗师D.幼师
8.未成熟的葡萄吃起来是酸的,这种酸味物质主要存在于()
A.细胞核内B.细胞膜上C.液泡内D.细胞壁上
9.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p”字,用低倍镜观察,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A.b B.d C.p D.Q
10.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是受哪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A.温度B.光照C.水分D.土壤
1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由低倍物镜转换高倍物镜后发现()
A.视野变暗、细胞数量减少B.视野变暗、细胞数量增加
C.视野变亮、细胞数量减少D.视野变亮、细胞数量增加
12.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刮取细胞的部位和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A.口腔内侧壁、自来水B.牙缝、清水
C.口腔内侧壁、生理盐水D.牙缝、生理盐水
13.在下列各组变量中,能用来设置对照实验的是()
A.潮湿和干燥B.水和土C.氧气和温度D.明亮和光明
14.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A.细胞质B.细胞核C.细胞膜D.线粒体
15.如果在视野中看到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污点没有发生移动,因此我们确定污点最可能是在()A.反光镜上B.目镜上C.物镜上D.镜片上
16.与番茄果肉细胞相比,人的肌肉细胞中没有()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17.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遗传物质()
A.比原来细胞多一倍B.差不多
C.比原来细胞少一倍D.和原来细胞一样
18.在低倍镜视野的左下方发现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在换上高倍镜继续观察前,应将该细胞移向视野的正中央,此时玻片的移动方向是()
A.左下方B.左上方C.右下方D.右上方
19.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功的绕地球飞行20小时。

你认为“神舟五号”的太空舱中,应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
A.空气B.食物、水C.空气、食物、水D.鲜花
20.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缩小光圈B.换高倍目镜
C.调节细准焦螺旋D.运用凹面镜反光
21.一个细胞连续分裂3次后,可形成多少个细胞?()
A.3个B.6个C.8个D.无数个
22.下列各项中不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必须条件是()
A.锐利的解剖刀B.干净的载玻片
C.清洁的盖玻片D.材料薄而透明
23.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A.变形虫B.人C.草履虫D.衣藻
24.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②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③细胞核由一个分两个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①③②
二、填空题
1.生物学是研究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科学。

2.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

3.非生物因素:光、_________、水、_________等。

4.如图为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_________图所示为动物细胞结构,_________图所示为植物细胞结构.
(2)动物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_________、[ ]_________和[ ]_________.
(3)结构[ ]_________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4)在细胞分裂时,②和⑦中的遗传物质进行了____________,然后平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____________,以确保其数目和形态不变,稳定遗传.
(5)切开番茄时,流出的红色汁液是____________,它来自____________(填序号)
(6)若将细胞B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不容易看到的结构是图中的____________.(填文字)
三、连线题
1.
2.
四、综合题
某同学完成临时装片后用下图显微镜进行观察,请回答下列问题。

(括号内填写数字,横线上填名。


(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放。

(2)要使观察的视野最亮,可以把[ 13 ]_________的光圈对准[ 5 ]_________,并使用[ 7 ]反光镜的_________(平面镜/凹面镜)观察。

(3)能使镜筒大幅度升降的结构是[ 9 ]_________;能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的结构是[ 10 ]_________。

(4)在使用低倍镜观察时发现细胞太小,想将细胞放大需转动[ 3 ]_________改用高倍物镜。

(5)观察中,镜筒下降时眼睛应该注视_________。

(6)某同学观察时发现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应该向_________方移动玻片,才能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7)使用显微镜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且在移动玻片和换用高倍物镜后仍然存在,则该污点在()上。

A.物镜 B.目镜 C.临时装片
五、探究题
某小组在“探究环境条件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的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光照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据此假设该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为实验方案中的变量有____________个.
(2)请根据“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写成你的实验方案:
①环境条件的设计.甲组:阴暗、____________;乙组:____________、适宜温度.
②实验材料选择:同样多株韭苗.
(3)请写出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预期:甲组植株呈现黄白色,乙组植株呈现____________.
(4)上述研究方法属于____________法.
海南初一初中生物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既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又是地球上最大生态系统的是()
A.生物圈B.陆地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
【答案】A
【解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

【考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含羞草受触动时小叶会合拢,草履虫受盐粒刺激会避开。

这些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能进行呼吸B.会活动C.能生长繁殖D.具有应激性
【答案】D
【解析】应激性是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

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含羞草受震动,小叶会合拢,草履虫受盐粒刺激会避开。

说明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叫做应激性。

【考点】生物的特征。

3.飞机、机器人、海带、电脑都是我们熟悉的物体,其中属于生物的是()
A.飞机B.机器人C.海带D.电脑
【答案】C
【解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机器人、飞机、电脑都不具备上述任何一个特征,因此不属于生物;海带具有生殖现象、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由细胞构成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考点】生物的特征。

4.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最好是()
A.一只B.两只C.三只D.十只
【答案】D
【解析】在进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

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多选用鼠妇的数量,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考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5.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这都体现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一定环境
C.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答案】A
【解析】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

例如,森林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

“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是大树的存在使环境温度降低了,体现的是生物影响环境。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6.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基因的多样性
【答案】A
【解析】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

【考点】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

7.下列职业与生物学无关的是()
A.园艺家B.环境保护人员C.放射治疗师D.幼师
【答案】D
【解析】园艺家,是研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与生物学有关系,A不符合题意;
环境保护人员是参与保护环境的,与生物学有关,B不符合题意;
放射治疗师是利用放射的方法治疗某些疾病,与生物学有关,C不符合题意;
幼儿教师负责教育学龄前儿童,与生物学知识关系不大,D符合题意。

【考点】生物的基本常识。

8.未成熟的葡萄吃起来是酸的,这种酸味物质主要存在于()
A.细胞核内B.细胞膜上C.液泡内D.细胞壁上
【答案】C
【解析】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A不符合题意;
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的一层薄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B不符合题意;
液泡里含有细胞液,含有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等,如未成熟的葡萄吃起来是酸的,这种酸性的物质主要就是位于液泡中,C符合题意;
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D不符合题意。

【考点】细胞中的物质。

9.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p”字,用低倍镜观察,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A.b B.d C.p D.Q
【答案】B
【解析】因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实物的倒像,载玻片上写一个“p”,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应该是“d”。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10.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是受哪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A.温度B.光照C.水分D.土壤
【答案】C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沙漠干旱缺水,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由低倍物镜转换高倍物镜后发现()
A.视野变暗、细胞数量减少B.视野变暗、细胞数量增加
C.视野变亮、细胞数量减少D.视野变亮、细胞数量增加
【答案】A
【解析】如果由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中的物像进一步被放大,进入视野中的光线相应地减少,所以会出现视野亮度变暗,相应的看到的细胞变大,细胞的数目变少。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窄,透光量变少,视野就会变暗,反之,越亮。

综上所述,把低倍物镜转化成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细胞越暗,越大,越少。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12.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刮取细胞的部位和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A.口腔内侧壁、自来水B.牙缝、清水
C.口腔内侧壁、生理盐水D.牙缝、生理盐水
【答案】C
【解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滴”这一步中,由于人的细胞液的和浓度是0.9%的生理盐水浓度相差不大,所以,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形态,向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浓度是0.9%的生理盐水。

在“刮”这一步中,首先用凉开水漱净口腔,然后用消毒牙签从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取细胞。

【考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3.在下列各组变量中,能用来设置对照实验的是()
A.潮湿和干燥B.水和土C.氧气和温度D.明亮和光明
【答案】A
【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此题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A是同一个变量;水和土,氧气和温度,明亮和光明都不是同一变量。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4.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A.细胞质B.细胞核C.细胞膜D.线粒体
【答案】B
【解析】细胞核中有携带遗传物质的结构-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是DNA,每个DNA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才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考点】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15.如果在视野中看到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污点没有发生移动,因此我们确定污点最可能是在()A.反光镜上B.目镜上C.物镜上D.镜片上
【答案】C
【解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有污点出现,不可能出现在反光镜上。

因为如果反光镜被污染,只会影响视野的明亮程度,不会出现污点。

污点一般只出现在物镜、目镜和玻片标本(装片)上。

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污点没有发生移动,因此我们确定污点最可能是物镜。

【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16.与番茄果肉细胞相比,人的肌肉细胞中没有()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答案】A
【解析】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所不同的是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和液泡。

番茄果肉细胞是植物细胞,人的肌肉细胞是动物细胞,故而人的肌肉细胞没有细胞壁。

【考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7.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遗传物质()
A.比原来细胞多一倍B.差不多
C.比原来细胞少一倍D.和原来细胞一样
【答案】D
【解析】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因此,细胞分裂形成的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原细胞的相同。

所以,皮肤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遗传物质“和
原细胞一样”。

【考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18.在低倍镜视野的左下方发现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在换上高倍镜继续观察前,应将该细胞移向视野的正中央,
此时玻片的移动方向是()
A.左下方B.左上方C.右下方D.右上方
【答案】A
【解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

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19.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功的绕地球飞行20小时。

你认为“神舟五号”的太空舱中,应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
A.空气B.食物、水C.空气、食物、水D.鲜花
【答案】C
【解析】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在飞向太空时,必须携带维持生命的物质,太空是一个高真空的环境,没有空气,因此宇航员必须携带人呼吸所必须的氧气,在细胞的线粒体里,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以必须有营养物质。

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都必需在水中进行,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因此还必需携带水分。

【考点】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0.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缩小光圈B.换高倍目镜
C.调节细准焦螺旋D.运用凹面镜反光
【答案】D
【解析】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在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

使用大光圈,使进入的光线更多,光线更亮;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所以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为了不影响观察效果,应选用凹面镜。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1.一个细胞连续分裂3次后,可形成多少个细胞?()
A.3个B.6个C.8个D.无数个
【答案】C
【解析】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新细胞。

两次分裂后,形成四个新细胞。

1个细胞分裂N次后的个数是2的N次方个。

因此一个细胞3次分裂后,可以形成新细胞的个数是2的3次方即8个。

【考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2.下列各项中不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必须条件是()
A.锐利的解剖刀B.干净的载玻片
C.清洁的盖玻片D.材料薄而透明
【答案】A
【解析】制作临时切片可能需要解剖刀,而制作临时装片如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就用镊子撕取不用解剖刀,因此解剖刀不是必须的条件,A符合题意;
载玻片是用来放标本的,如果载玻片不干净会影响透光,还有可能挡住物像影响观察,B不符合题意;
盖玻片是用来盖标本的,如果盖玻片片不干净会影响透光,还有可能挡住物像影响观察,C不符合题意;
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成像,因此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是薄而透明的,D不符合题意。

【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23.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A.变形虫B.人C.草履虫D.衣藻
【答案】B
【解析】单细胞生物的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如变形虫、草履虫和衣藻等都属于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而人的身体由多个细胞构成的,是多细胞生物。

【考点】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24.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②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③细胞核由一个分两个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①③②
【答案】C
【解析】动物细胞分裂的顺序是: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

【考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二、填空题
1.生物学是研究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科学。

【答案】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

【解析】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考点】生物的特征。

2.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

【答案】非生物;生物。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

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

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非生物因素:光、_________、水、_________等。

【答案】温度;空气。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4.如图为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_________图所示为动物细胞结构,_________图所示为植物细胞结构.
(2)动物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_________、[ ]_________和[ ]_________.
(3)结构[ ]_________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4)在细胞分裂时,②和⑦中的遗传物质进行了____________,然后平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
____________,以确保其数目和形态不变,稳定遗传.
(5)切开番茄时,流出的红色汁液是____________,它来自____________(填序号)
(6)若将细胞B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不容易看到的结构是图中的____________.(填文字)
【答案】(1)A;B;
(2)④细胞壁;⑥叶绿体;⑧液泡;
(3)⑥叶绿体;
(4)染色体加倍(或复制)再一分为二;新细胞;
(5)细胞液;⑧;
(6)细胞膜。

【解析】(1)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对比A图和B图的各个结构可知:A细胞只由细胞膜、细
胞质和细胞核组成,没有细胞壁和液泡等结构,因此是动物细胞。

图B所示为植物细胞结构。

(2)动物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④]细胞壁、[⑥]叶绿体和[⑧]液泡。

(3)结构[⑥]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4)在细胞分裂时,②和⑦的变化是进行了染色体加倍(或复制)再一分为二,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
入两个新细胞,以确保其数目和形态不变,稳定遗传。

(5)切开番茄时,流出的红色汁液是细胞液,它来自⑧液泡。

(6)若将细胞B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不容易看到的结构是图中的细胞膜。

【考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连线题
1.
【答案】
【解析】猫头鹰吃田鼠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属于c,捕食关系;
许多蚂蚁搬运食物需要蚂蚁之间共同配合、彼此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属于a,合作关系;
田里的水稻与野之间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因此属于b,竞争关系。

【考点】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2.
【答案】
【解析】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

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哈维是英国的生理学家.哈维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

沃森、克里克的研究方向是蛋白质的x射线衍射.1951年克里克与沃森相遇,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成就,那就是揭开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之谜。

他们俩人利用获得的x射线衍射实验的结果建构了DNA的精确模型。

【考点】生物学史。

四、综合题
某同学完成临时装片后用下图显微镜进行观察,请回答下列问题。

(括号内填写数字,横线上填名。


(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放。

(2)要使观察的视野最亮,可以把[ 13 ]_________的光圈对准[ 5 ]_________,并使用[ 7 ]反光镜的
_________(平面镜/凹面镜)观察。

(3)能使镜筒大幅度升降的结构是[ 9 ]_________;能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的结构是[ 10 ]_________。

(4)在使用低倍镜观察时发现细胞太小,想将细胞放大需转动[ 3 ]_________改用高倍物镜。

(5)观察中,镜筒下降时眼睛应该注视_________。

(6)某同学观察时发现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应该向_________方移动玻片,才能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7)使用显微镜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且在移动玻片和换用高倍物镜后仍然存在,则该污点在()上。

A.物镜
B.目镜
C.临时装片
【答案】(1)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
(2)遮光器;通光孔;凹面镜;
(3)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4)转换器;(5)物镜;(6)右上;(7)B。

【解析】(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和收放显微镜。

(2)在显微镜的结构中,13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

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7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

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

所以,要使观察的视野最亮,应用遮光器上的最大光圈对准5通光孔的中央,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调节观察。

(3)9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10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4)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安装在3转换器上,要想将细胞放大,需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5)观察中,镜筒下降时眼睛应该注视物镜,防止镜头压碎玻片标本。

(6)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

(7)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在实验中移动玻片和换用物镜污点都不动,这就排除了污点在物镜与玻片标本上的可能,只能是在目镜上了,所以选B。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