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型教学方式摸索与探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育 研 究 学 刊
汪 洪
( 重庆 市黔 江 区人 民小 学校 , 重庆 黔江 4 0 9 0 0 0 )
2 0 1 7 ・ 十 二 月 ( 上 ) I ? 艉
小 学 数 学 创 新 型 教 学 方 式 摸 索 与探 讨
【 摘 要 】 数学是小学 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 一, 是 学生数学 生涯的基 础阶段, 在讲 究教 学创新 的背景下 , 教 师更应该 重视 小学数学的教 学方 式,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的创新型教学方式, 如师生关 系改善、 授课方式改进等方面进行摸索与探 讨。 【 关键词 】 小学数学 师生关系 授课方式 中图分类号 : G 4 文献标识码 : A D OI : 1 0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2 - 0 4 0 7 . 2 0 1 7 . 2 3 . 1 1 8
主学 习 。
一
二、 改善师 生关 系, 提 高学生的听课兴趣 如今的课堂模式下 , 教 师与学生的沟通较少 , 教 师在上课 的时候往往从头 至尾站在讲 台 自说 自话 , 很难做到与学生零距
离 接 触 和 沟通 , 因 此 很 多 学 生 对 教 师 这一 职 业 产 生 敬 畏 甚 至 害
数学是小学阶段 的一门重要课程 , 同时也 是小学生认识 和 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敲门砖和基础 , 日 后 学生对数 学的兴趣爱 好及成绩 ,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小学阶段对数 学这门学科 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 , 创新 型的教学方式 已 经成 为潮 流 , 尤其是对 于数学这种逻辑性较 强 的课程 , 更需要 教学方式 的创 新 , 让学生 能够在保持学 习兴 趣的 同时 , 轻松入
一
、
关知识点背后 的小故 事 , 例如 圆周率是 如何被发 现的 、 远古时 期 人类是怎 么样进行数学 计算 的等 , 利用小故事 吸引学生 的注 意力 , 树 立 自己知识渊博的教师形象 。
三、 坚持“ 教为主导 。 学为主体” 的思想, 提 倡 自主 学 习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学 习知识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 中 , 教师只是起到一定 的引导作用 ,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 , 小 学 数学老师在授课过程 中 , 不应 当只是一 味地进行 “ 自我 陶醉 ” 式 的讲 解 , 更 应该注意学 生的思想动态 , 适 当培养学生 的独立 思考能力。 这一过程 的实现 , 首先需要教师思想 的转变 。 教师思 想 的转变意在教师能够认 清学生才是课堂主体 的这一事实 , 然 后对 自己的教学方式 和进度做 出相应调整 ,从讲 台上走下来 , 到学生中去共 同学 习 , 甚 至是把课堂交 给学 生 , 让学生 能够 自
疑, 顺 势 可 以 了解 学 生 的心 理 动 态 , 进行 一 定 地 引 导 和 疏 通 。 最后 , 教师也需要 不断学 习新 的知 识 , 丰富 自己的知识储 备。例 如在小学数学这 门课的课堂 中, 教 师可 以在课前 了解相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 。 “ 取其精华 。 去其糟粕” 在提出创新 型教学方 式之前 , 首先我们要反观一下传统 的 教学方式 , 理性分析其 中的好坏利弊 , 认真汲取其 中的优 良思 想和方法 , 摒弃其 中刻意 、 死板 的方式 , 争取做到 “ 取其精华 , 去 其糟粕” 。 传统 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一直采用 “ 教师全责任 制” , 即一 堂课 程下 来 , 教 师完全 占据主导地位 , 承担全部课堂 责任 , 自始至终都是教 师一人讲解 , 学生只负责听课 即可。 我们 来分析一下这 种授课 制度 , 首先 , 这种授课制度 能够极大程度 上提高教师的讲课速度 , 教师能够在一定 的时 间( 一节课 ) 内完 成较多的课 程内容 , 使得学生在这种课 堂模式下 的学到 的课程 内容较为丰富饱满 。 然而 , 站在学生 的角度来 说 , 教师需要反省 下, 这种满堂灌 的课堂模式 当真可以百分百奏效 吗?学生 的 兴趣点是否会 紧紧围绕教师 的授课 内容也是教 师需要考虑 的 问题 。 针对小学数学这门课程 , 教 师更应该反 思 , 小学生的注意 力并不容易集 中 , 而数学这 门逻辑性要求极强 的课程对学生来 说难度确实更 大 , 如此看来 , 这种 “ 满堂灌 ” 的教学 方式的确有 其不可取之处 。 综上来看 , 小学教师应 当从传统的教学模式 中充分汲取经 验和教训 , 在保持原有教学 进度的 同时 , 提高学生 的兴趣和听 课效率 , 这也是进行创新型教学模式改革的 出发点和基础 。
门。, 教师应 当注意 自己的言行举止 , 提升 自己的气质 , 在 学生面前展 示 良好的性格 特点 , 性格开朗大方 、 气 质优 雅独特 、 言行亲和有力 的教师往往 比较受学生欢迎。 第四, 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 。在小学数学这 门课程 中, 教师可 以根 据学生在课 堂上 的表情 、 动作 等方面 了 解学生对课 程的吸收和理解程 度 , 课后可以主动找学生询 问解
怕的情绪 , 往往在路上看 到教师也是敬而远之 , 然 而这种关系 并不利74 , 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建立 。良好 的师生关 系是教育教 学活动顺利进行 的保障 , 是教师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 因此 ,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 教学活 动的过程 中需要重视 与学生之间 的交流沟通 , 注重建立 良好 的师生关系。 首先 , 教师应 当注重 自己对学生的态度 , 小学 生正处于三 观建立 阶段 , 需要 教师全方位照顾。 这一阶段 , 学生对教师 的态 度和评 价异常敏感 , 尤其是教师在对待学生时 的表情 、 动作 、 语 言等方 面的态度 。 例如 , 教师如果偏爱“ 优等生” , 而对“ 差等生” 不闻不问 , 很容易引起学生 的不满和反感 , 学生与教 师之间 的 距 离也会被拉远 , 不利 于良好师生关 系的建立。 其次 , 教师要注重 与学生的沟通 , 关 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 随 机 应变 , 调整教学方式和进度 , 灵活教学 , 想办法提高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这样一来 ,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进度都可 以达到 最 大效率 , 也 会形成一种与 教师之间的默契 , 学生觉 得学习起 来 不吃力 , 自然而然会被教 师强大的人格魅力所 吸引 , 对教师
汪 洪
( 重庆 市黔 江 区人 民小 学校 , 重庆 黔江 4 0 9 0 0 0 )
2 0 1 7 ・ 十 二 月 ( 上 ) I ? 艉
小 学 数 学 创 新 型 教 学 方 式 摸 索 与探 讨
【 摘 要 】 数学是小学 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 一, 是 学生数学 生涯的基 础阶段, 在讲 究教 学创新 的背景下 , 教 师更应该 重视 小学数学的教 学方 式,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的创新型教学方式, 如师生关 系改善、 授课方式改进等方面进行摸索与探 讨。 【 关键词 】 小学数学 师生关系 授课方式 中图分类号 : G 4 文献标识码 : A D OI : 1 0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2 - 0 4 0 7 . 2 0 1 7 . 2 3 . 1 1 8
主学 习 。
一
二、 改善师 生关 系, 提 高学生的听课兴趣 如今的课堂模式下 , 教 师与学生的沟通较少 , 教 师在上课 的时候往往从头 至尾站在讲 台 自说 自话 , 很难做到与学生零距
离 接 触 和 沟通 , 因 此 很 多 学 生 对 教 师 这一 职 业 产 生 敬 畏 甚 至 害
数学是小学阶段 的一门重要课程 , 同时也 是小学生认识 和 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敲门砖和基础 , 日 后 学生对数 学的兴趣爱 好及成绩 ,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小学阶段对数 学这门学科 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 , 创新 型的教学方式 已 经成 为潮 流 , 尤其是对 于数学这种逻辑性较 强 的课程 , 更需要 教学方式 的创 新 , 让学生 能够在保持学 习兴 趣的 同时 , 轻松入
一
、
关知识点背后 的小故 事 , 例如 圆周率是 如何被发 现的 、 远古时 期 人类是怎 么样进行数学 计算 的等 , 利用小故事 吸引学生 的注 意力 , 树 立 自己知识渊博的教师形象 。
三、 坚持“ 教为主导 。 学为主体” 的思想, 提 倡 自主 学 习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学 习知识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 中 , 教师只是起到一定 的引导作用 ,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 , 小 学 数学老师在授课过程 中 , 不应 当只是一 味地进行 “ 自我 陶醉 ” 式 的讲 解 , 更 应该注意学 生的思想动态 , 适 当培养学生 的独立 思考能力。 这一过程 的实现 , 首先需要教师思想 的转变 。 教师思 想 的转变意在教师能够认 清学生才是课堂主体 的这一事实 , 然 后对 自己的教学方式 和进度做 出相应调整 ,从讲 台上走下来 , 到学生中去共 同学 习 , 甚 至是把课堂交 给学 生 , 让学生 能够 自
疑, 顺 势 可 以 了解 学 生 的心 理 动 态 , 进行 一 定 地 引 导 和 疏 通 。 最后 , 教师也需要 不断学 习新 的知 识 , 丰富 自己的知识储 备。例 如在小学数学这 门课的课堂 中, 教 师可 以在课前 了解相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 。 “ 取其精华 。 去其糟粕” 在提出创新 型教学方 式之前 , 首先我们要反观一下传统 的 教学方式 , 理性分析其 中的好坏利弊 , 认真汲取其 中的优 良思 想和方法 , 摒弃其 中刻意 、 死板 的方式 , 争取做到 “ 取其精华 , 去 其糟粕” 。 传统 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一直采用 “ 教师全责任 制” , 即一 堂课 程下 来 , 教 师完全 占据主导地位 , 承担全部课堂 责任 , 自始至终都是教 师一人讲解 , 学生只负责听课 即可。 我们 来分析一下这 种授课 制度 , 首先 , 这种授课制度 能够极大程度 上提高教师的讲课速度 , 教师能够在一定 的时 间( 一节课 ) 内完 成较多的课 程内容 , 使得学生在这种课 堂模式下 的学到 的课程 内容较为丰富饱满 。 然而 , 站在学生 的角度来 说 , 教师需要反省 下, 这种满堂灌 的课堂模式 当真可以百分百奏效 吗?学生 的 兴趣点是否会 紧紧围绕教师 的授课 内容也是教 师需要考虑 的 问题 。 针对小学数学这门课程 , 教 师更应该反 思 , 小学生的注意 力并不容易集 中 , 而数学这 门逻辑性要求极强 的课程对学生来 说难度确实更 大 , 如此看来 , 这种 “ 满堂灌 ” 的教学 方式的确有 其不可取之处 。 综上来看 , 小学教师应 当从传统的教学模式 中充分汲取经 验和教训 , 在保持原有教学 进度的 同时 , 提高学生 的兴趣和听 课效率 , 这也是进行创新型教学模式改革的 出发点和基础 。
门。, 教师应 当注意 自己的言行举止 , 提升 自己的气质 , 在 学生面前展 示 良好的性格 特点 , 性格开朗大方 、 气 质优 雅独特 、 言行亲和有力 的教师往往 比较受学生欢迎。 第四, 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 。在小学数学这 门课程 中, 教师可 以根 据学生在课 堂上 的表情 、 动作 等方面 了 解学生对课 程的吸收和理解程 度 , 课后可以主动找学生询 问解
怕的情绪 , 往往在路上看 到教师也是敬而远之 , 然 而这种关系 并不利74 , 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建立 。良好 的师生关 系是教育教 学活动顺利进行 的保障 , 是教师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 因此 ,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 教学活 动的过程 中需要重视 与学生之间 的交流沟通 , 注重建立 良好 的师生关系。 首先 , 教师应 当注重 自己对学生的态度 , 小学 生正处于三 观建立 阶段 , 需要 教师全方位照顾。 这一阶段 , 学生对教师 的态 度和评 价异常敏感 , 尤其是教师在对待学生时 的表情 、 动作 、 语 言等方 面的态度 。 例如 , 教师如果偏爱“ 优等生” , 而对“ 差等生” 不闻不问 , 很容易引起学生 的不满和反感 , 学生与教 师之间 的 距 离也会被拉远 , 不利 于良好师生关 系的建立。 其次 , 教师要注重 与学生的沟通 , 关 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 随 机 应变 , 调整教学方式和进度 , 灵活教学 , 想办法提高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这样一来 ,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进度都可 以达到 最 大效率 , 也 会形成一种与 教师之间的默契 , 学生觉 得学习起 来 不吃力 , 自然而然会被教 师强大的人格魅力所 吸引 , 对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