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水利规划设计的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道生态水利规划设计的要点
摘要:工业、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严重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特别是河水
污染以及洪涝灾害问题,因此,水利工程事业的建设以及发展也受到了人们的广
泛关注。
基于此,本文对河道生态水利规划设计工作要点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
望能够对日后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性意义。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应用
1当前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河道形态单一,功能降低
在我国,大多数的河道治理工程一味追寻发展的利益,过度重视河道的防洪
防涝功能,忽视生态水利建设理念及河道自身具备的功能,导致河道呈现形态单
一化。
在河道治理中过度改造,使得河流失去生态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生态系统抵抗力逐步下降。
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进而造成河道水质污染及防洪能
力低下。
因此,河道治理工作应按照合理设计、科学施工的原则,综合考虑各方
面因素,确保河道充分发挥其功能。
1.2河道生态治理理念落后
在传统的河道设计过程中,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对自然缺乏明确的认知,导致
在设计中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忽视河流自身资源及周边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严重破坏了周边生态环境。
随着国内外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河道治理工作也需
结合前沿技术,统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自然发展规律为依据合理开展河道
生态治理工作。
1.3河道行洪断面缩小,防洪安全存在隐患
目前我国河流里中小河流比重较大,而中小河流的治理受重视程度往往不如
大江大河。
据统计,目前中小河流水灾损失约占全国水灾损失的80%,中小河流
洪水灾害和山洪灾害伤亡人数占全国水灾伤亡人数的2/3以上。
部分县(区)、乡镇、农村河流往往存在河道侵占严重的问题。
河道管理范围线内违建耸立,周边
居民将河道岸坡甚至河道内变为耕地、河岸乱倒垃圾的现象常有发生。
较多的中
小河道由于治理资金缺乏,岸坡仅为疏松的土坡,土坡之上并无种植或是其他固
土措施,导致雨季水土流失严重,河道逐渐淤积,防洪不达标的情况屡见不鲜。
1.4河道治理方法落后
中小河流生态水利治理项目的规划设计往往是由当地的水利设计单位进行的,其设计力量参差不齐,传统水利观念根深蒂固,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可复制的治
理模式。
这种单一片面的模式缺乏从宏观角度出发,来统筹系统的考虑、因地制
宜的治理,对于河道与周边地形、与周边居民、与景观设计、与生态系统融合考
虑不够。
缺乏专业人才和复合人才,知识更新较慢设计院是智力密集型服务单位,主
要依托专业设计人才来完成项目的规划设计。
对于传统水利设计单位而言,水利
专业人才是主流,而水生态、环境专业人才相对不足,水利水生态复合人才更是
少之又少。
对综合性较强的水环境治理项目,未达标水体治理项目,或是需要统
筹考虑、系统治理的河道往往力不从心。
2河道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因地制宜型、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型。
中小河流往往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一河一策”说明了每条河流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治理策略,
采用因地制宜型原则对中小河流进行本土化规划设计是人对水的最大理解。
资源
节约型和可持续型原则与国家提出的“两山理论”一脉相承,应用在中小河流上
既能节省工程投资、减少对环境的负面扰动,又能为河流自修复、持续发展提供
基础。
第二个原则是使用功能满足要求、结构安全稳定可靠。
对中小河流的生态水
利工程治理往往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其目的是解决现状问题,
确保其使用功能满足要求,同时结构安全需要稳定可靠。
例如,在解决防洪问题时,应确保河道行洪断面、亲水平台及生态堤防的功能满足要求和结构安全。
第三个原则是自然健康化、空间异质化、透水性、连续性。
“两化”中的自
然健康化是指尊重河流态势上的原貌,关心水生动植物的生命,关注水质状况;
空间异质化是指对不同段河流和不同空间功能下的休憩空间进行异质化设计,同
时尽量保证物种多样性,既会增强生态系统对河流的修复作用,也能提升周边居
民的休憩体验和精神愉悦。
“两性”中的透水性是指遵循土壤与河流之间微生物
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如可采用柔性、软质驳岸、护底和透水性材料;连续性包括
两个方面,一是水流的连续性,是指确保生态基流,避免断流,二是河道的连续性,例如采取清淤疏浚、减少闸坝等阻断河道的水工建筑物以及水系连通措施。
3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重点
增强创新意识。
为提升河道规划设计水平,必须要创新理念,意识到生态环
境保护的重要性,根据河道实际情况制定发展策略,有效利用水利资源,获得最
大经济效益。
传统模式下的河道规划设计缺乏整体性,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今
后设计工作中要从整体上去把握,以自然生态为基础,避免规划设计对自然环境
带来的不利影响。
河道规划设计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升河道利用率,首先要保证
河道的防水、泄洪功能。
其次合理运用河道周围的自然资源,例如树木、花草等,作为设计的点缀,可以起到美化河道的作用,提升整体观赏性。
随着经济发展,
河道开发速度会加快,要尊重自然,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部分河道位于城市中,因此在设计时要和城市景观结合起来,在提升居民生活质
量同时,创建出良好的城市环境。
抓住生态水利工程河道规划设计的重点,有效
解决过程中遇到问题,消除不利因素影响,保证设计方案质量。
坚持“水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方针和开源、节流、治污并举,节水治污优先的原则;坚持开发、
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止水害综合利用的原则;坚持水量与水质统一的原则;坚持取水权有偿转让原则,建立健全保护水资源、恢复生态环境的经济补偿
原则;坚持维护国家权益,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协调、互相的原则。
从国内情况来看,河道污染情况严重,例如很多企业将废水排入河道,并没
有进行处理,其中有大量有害物质,导致水体受到污染,破坏水体生态系统。
在
开展治理工作之前,要提前展开河道调查,收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对实际
情况有全面了解,进而明确治理思路。
由于河道范围广,所以治理面临较大工程
量,要进行合理安排,保证治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实现预期目标。
为了提升治理
效率和质量,要运用专业机械设备,可以减轻人员劳动强度,改善治理效果。
做
好区域内工农业发展规划。
从保护水源水质出发,结合当地实际,协助各村委指
定工农业发展规划,鼓励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农药,不得滥
用化肥,不得使用炸药、毒品捕杀鱼类等,不新建有污染、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的工矿企业,保证该河段水质目标为Ⅱ类。
4结束语
河道治理具有长期性特点,目前很多地区河道污染情况日益加剧,要投入更
多经费、人力来进行治理,避免污染范围扩大。
不同地区河道污染情况不一样,
因此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治理方案,保证发挥出有效作用,
在河道治理中取得良好成效。
在治理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对于不足地方及时
完善,提升治理水平,有效适应发展需求。
河道治理需要政府部门、人民群众等
多方共同参与进来,形成一股强大凝聚力,解决实际中遇到问题,消除不利因素
影响。
积极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投入到河道治理中去,发挥出科学技术的作用,为治理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魏然.河道治理中生态水利应用探讨[J].珠江水运,2020(05):77-
78.DOI:10.14125/ki.zjsy.2020.05.035.
[2]李洪福.河道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
筑,2020,17(05):149-150.DOI:10.19892/ki.csjz.2020.05.047.
[3]王军.生态水利理念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地下
水,2019,41(06):204-205.DOI:10.19807/ki.DXS.2019-06-078.
[4]周长城,张立.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重要性研究[J].中国水
运,2019(11):106-107.DOI:10.13646/ki.42-1395/u.2019.11.044.
[5]刘燕英.生态水利理念在河道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
计,2019(20):81-82.DOI:10.13616/ki.gcjsysj.2019.1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