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倾情奉献】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光和眼睛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光和眼睛
一、复习目标
(1)了解光的用途,知道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知道光是电磁波。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知道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知道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光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
(5)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6)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复习重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规律和镜面反射、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2、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3、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4、光的折射规律。
5、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二)题型、方法归纳
选取经典选择题以及问答题形式,给学生讲解,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
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
(三)典例精讲
例1.今年的4月4日晚,海口很多人都看到了月全食景观,形成月全食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D.光沿直线传播
【解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时,太阳射向月球的光线被地球部分遮挡,就会形成月偏食;太阳射向月球的光线被地球全部遮挡,就会形成月全食。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例2.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是( )
A.水中倒影
B.小孔成像
C.日食的形成
D.海市蜃楼
【解析】A、水中倒影是光在水面发生的反射现象,与题意相符;B、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题意不符;C、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题意不符;D、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与题意不符。
例3.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A.眼睛
B.放大镜
C.望远镜
D.显微镜
解析:A选项,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
B选项,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制成的,故B错误。
C选项,望远镜是利用凸透镜的组合制成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
D选项,显微镜是利用凸透镜的组合制成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A。
(四)归纳小结
1.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1)宇宙间的物体有的是发光的有的是不发光的,我们把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根据产生形式,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光源,如天上的恒星、闪电、夏夜在草丛中闪烁的萤火虫、深海中游戈的烛光鱼等;人造光源,如室内照明用的白炽灯、建筑物上的霓虹灯、发光的二极管等。
(3)根据形态可分为点光源、线光源、面光源。
(4)不能发光的物体是靠反射其他物体照到其表面的光而被我们看到的。
2.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光路图的方法是:
①由入射光线和反射面确定入射点,入射点一般用字母0表示。
②由入射点和反射面确定法线,法线用虚线画出。
③由入射光线和法线确定入射角,入射角一般用字母∠i、∠a或∠1表示。
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确定反射角,反射角一般用字母∠γ、∠β或∠2表示。
⑤由法线和反射角确定反射光线.光线用实线画出,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箭头方向。
3.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1)成像原理不同
物体射出的光线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重新会聚所成的像叫做实像,它是实际光线的交点.在凸透镜成像中,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如果物体发出的光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则它们反向延长后相交所成的像叫做虚像。
(2)承接方式不同
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但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人看虚像时,仍有光线进入人眼,但光线并不是来自虚像,而是被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的光线,只是人们有“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以为它们是从虚像发出的.虚像可能因反射形成,也可能因折射形成,如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3)成像位置不同
实像在反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镜面同侧,在折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透镜异侧;虚像在反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镜面异侧,在折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透镜同侧
4.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玻璃)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3)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4)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1)眼(又称眼睛,目)是一个可以感知光线的器官.最简单的眼睛结构可以探测周围环境的明暗,更复杂的眼睛结构可以提供视觉.复眼通常在节肢动物(例如昆虫)中发现,通常有很多简单的小眼面组成,并产生一个影像(不是通常想象的多影像).在很多脊椎动物和一些软体动物中,眼睛通过把光投射到对光敏感的视网膜成像,在那里,光线被接受并转化成信号并通过视神经传递
到脑部.通常眼睛是球状的,当中充满透明的凝胶状的物质,有一个聚焦用的晶状体,通常还有一个可以控制进入眼睛光线多少的虹膜。
(2)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屈光)来改变晶状体焦距获得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远的点叫调节远点,正视眼所能看到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近的点叫调节近点,两点之间称为调节范围.正常眼睛的近点在距离眼睛约10厘米处,眼睛长时间用眼可发生眼疲劳现象,眼疲劳的症状表现为:眼睛发胀、头疼、眼花,眼睛酸涩、眼睛发干等。
(3)眼睛的视物原理:看近景时,晶状体变厚,晶状体的焦距变小.看远景时,晶状体变薄,晶状体的焦距变大。
五、板书设计
1、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2、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3、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4、光的折射规律。
5、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六、作业布置
完成单元检测
七、教学反思
借助多媒体形式,使同学们能直观感受本章重点内容,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
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
进行多种题型的训练,使同学们能灵活运用本章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