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体育活动教案《舞龙》优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体育活动教案《舞龙》优秀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大班体育活动教材第六章《民间体育游戏》中的《舞龙》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舞龙的基本知识、基本动作、配合音乐舞龙以及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舞龙这一民间体育活动,传承我国民间文化。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 通过舞龙动作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舞龙动作的连贯性与协调性,团队协作的默契配合。
教学重点:掌握舞龙的基本动作,了解舞龙的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舞龙道具一套,音乐播放设备。
2. 学具:每人一支小龙棒,用于模拟舞龙动作。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利用舞龙道具,组织学生观看一段精彩的舞龙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舞龙基本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舞龙的历史起源、发展以及在我国民间的重要性。
3. 舞龙基本动作学习(15分钟)
(1)分解动作教学:教师示范,学生跟随学习。
(2)连贯动作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 配合音乐舞龙(15分钟)
(1)播放舞龙音乐,教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舞龙。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5. 团队协作训练(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舞龙表演,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6. 集体表演展示(5分钟)
全班同学集体进行舞龙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
1. 舞龙基本知识
起源与发展
民间重要性
2. 舞龙基本动作
分解动作
连贯动作
3. 配合音乐舞龙
跟随音乐
团队协作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练习舞龙基本动作,录制视频至班级群。
(2)了解舞龙的历史起源,写一篇关于舞龙的小短文。
2. 答案:
(1)视频评分标准:动作规范、连贯、协调。
(2)短文评分标准: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通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
2. 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舞龙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开展舞龙文化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舞龙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舞龙基本动作的连贯性与协调性。
2. 音乐与舞龙动作的配合。
3. 团队协作的默契配合。
4. 作业设计中的实践性与拓展性。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舞龙基本动作的连贯性与协调性
1. 分解动作教学:将舞龙动作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动作,逐一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每个动作的要领。
2. 示范与模仿:教师进行示范,学生跟随模仿,注意动作的细节和节奏。
3. 反复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反复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逐步提高难度:在学生基本掌握分解动作后,逐步增加动作的难度和连贯性,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二、音乐与舞龙动作的配合
1. 选择合适的音乐:选择节奏明快、富有民间特色的音乐,以便学生更好地跟随音乐舞龙。
2. 音乐节奏感培养: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节奏,学会根据音乐节奏变化舞龙动作。
3. 配合练习:学生在掌握基本动作后,跟随音乐进行舞龙动作练习,培养音乐与动作的默契。
三、团队协作的默契配合
团队协作是舞龙表演的关键,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舞龙表演练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协作。
2. 互换角色:学生轮流扮演舞龙的不同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责任和协作要求。
3. 团队沟通:鼓励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积极沟通,提高团队协作的默契。
四、作业设计中的实践性与拓展性
1. 实践性作业:
(1)要求学生录制舞龙基本动作视频,以实际操作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2)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舞龙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拓展性作业:
(2)开展舞龙文化讲座,邀请专家进行讲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注意语言简练、清晰,语速适中,便于学生理解。
2. 在强调重点和难点时,适当提高语调,引起学生注意。
3.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舞龙动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模仿和练习。
二、时间分配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舞龙基本知识讲解:10分钟,让学生了解舞龙文化背景。
3. 舞龙基本动作学习:15分钟,注重分解动作教学和连贯动作练习。
4. 配合音乐舞龙:15分钟,培养学生音乐与动作的配合。
5. 团队协作训练:10分钟,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与合作。
6. 集体表演展示:5分钟,展示学习成果。
三、课堂提问
1. 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2. 针对不同难度的内容,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3.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舞龙表演视频作为实践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通过讲解舞龙的历史起源,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舞龙活动,让学生感受舞龙的魅力。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安排:本节课内容丰富,涵盖了舞龙的基本知识、动作、音乐配合和团队协作等方面。
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
2. 教学方法:采用了分解动作教学、情景导入、课堂提问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3.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分组练习等方式,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
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避免部分学生被动接受。
4. 作业设计:实践性与拓展性作业相结合,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但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负担,避免作业量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