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跟踪训练 8.1.2免疫与计划免疫 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跟踪训练8.1.2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 服用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B. 患过麻疹的不会再患麻疹
C. 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D. 白细胞吞噬病菌
2.如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图是特异性免疫过程,细胞甲为淋巴细胞
B. 抗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注射的疫苗属于抗体
C. 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
D. 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3.在正常情况下,人能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这是因为免疫系统具有()
A. 免疫监视功能
B. 自身稳定功能
C. 抵抗抗原功能
D.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4.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A.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 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C. 皮肤和消化道、呼吸道等管道的黏膜
D. 抗体消灭抗原
5.给婴幼儿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预防脊髓灰质炎,下列有关该疫苗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人体来说是抗原
B. 能直接杀死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C. 对人体来说是抗体
D. 直接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6.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这种免疫属于()
①非特异性免疫②特异性免疫③自然免疫④计划免疫.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7.下列各项中,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A. 儿童发烧时打退烧针治疗
B. 婴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
C. 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D. 被生锈铁钉扎伤后打破伤风针
8.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毒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其实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预防措施得当基本就不会感染艾滋病。
下列四种途径中不会感染艾滋病的是()
A. B. C. D.
9.人体有时会对某些药物和食物等发生过敏反应,证明人体的()
A. 清除功能异常
B. 排斥功能不足
C. 免疫功能过强
D. 识别功能异常
10.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病菌、病毒,但一般不会患病,这主要依赖于()
A. 皮肤的屏障作用
B. 唾液的杀菌作用
C.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11.某人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过,却没有患病,可能的原因是他的体内有()
A. 抗原
B. 抗体
C. 病毒
D. 病原体
12.按照现代免疫概念来划分,下列物质中能引起免疫反应的是
A. 给失血过多者输入同型血中的血细胞
B. 因遭受强烈打击体表而受损伤的红细胞
C. 自身新生成的红细胞
D. 移植的外来器官
13.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
这一免疫反应和利用的蛇毒液分别是( )
A. 特异性免疫、抗原
B. 特异性免疫、抗体
C. 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 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二、填空题
14.想想你注射过的一种疫苗,它属于________,能够刺激你的机体产生________,这种免疫属于
________.
15.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通过空气传播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
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属于________;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属于________。
16.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身体________的生理性________反应.
三、解答题
17.阅读资料,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春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该病是近几年临床上较多见的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而且易感人群不再局限为幼儿,已成年的患者不断出现,使得手足口病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
资料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养狗、猫等宠物,这为狂犬病传播带来隐患.我市狂犬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狂犬病患者一旦发病几乎全部死亡.专家提醒:如被宠物咬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
资料三:几年前曾经肆虐的甲流,因为甲流疫苗的广泛使用而得到了有效遏制,而没有接种过甲流疫苗的人往往容易患病.
(1)人体第一道防线的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一些小猫小狗会用舌头舔伤口,这是第________道防线起作用.
(2)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来看,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属于________.学校会劝有手足口病的儿童回家治疗,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________.
(3)从免疫的角度来看,狂犬病毒属于________,注入人体的狂犬病疫苗属于________;接种疫苗的人获得的免疫的方式是________免疫,这属于人体免疫的第________道防线.
(4)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请你写出一条预防措施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
18.下面的三幅漫画寓意的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请分析图片并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如同图________所示,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___道防线。
(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________,其杀菌机理可用图________来形象说明,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___道防线。
(3)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接种的疫苗叫作________,能刺激人体产生________,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___道防线。
19.如图是关于人体免疫的卡通图解,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人体保卫自身的第一道防线的图是________ (填写图中字母代号)。
(2)表示人体保卫自身的第二道防线的图是________ (填写图中字母代号)。
(3)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都属于________性免疫,其特点是:________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将有关的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传染病起预防作用,故C属于特异性免疫.
A、服用汤碗预防脊髓灰质炎,C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都是计划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B、患过麻疹的病人体内产生了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以后就不会患麻疹病了.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故属于特异性免疫.
D、白细胞吞噬病菌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故选:D
【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不同.
2.【答案】B
【解析】【解答】解:A、该图是特异性免疫过程,细胞甲为淋巴细胞;
B、抗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但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而不是抗体;
C、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
D、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所以,相关叙述错误的是选项B中的“注射的疫苗属于抗体”.
故选:B.
【分析】(1)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3)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4)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5)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6)图中,甲是淋巴细胞、乙是吞噬细胞.
3.【答案】A
【解析】【解答】通过分析可知,在正常情况下,人能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这是因为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功能。
故答案为:A
【分析】三道防线
4.【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
B、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
C、皮肤和消化道、呼吸道等管道的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
D、抗体消灭抗原属于第三道防线.
因此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皮肤和消化道、呼吸道等管道的黏膜.
故选:C
【分析】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5.【答案】A
【解析】【分析】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看,科学家将研制疫苗,使易感人群通过预防接种后获得相应的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当人体注射疫苗后,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消灭特定的病原体,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以及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给小儿服用的小儿麻痹疫苗糖丸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而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像这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
故选:D
【分析】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据此作答.
7.【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儿童发烧时打针属于对疾病的治疗,不属于计划免疫;
B、计划免疫即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如婴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属于计划免疫;
C、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患麻疹是人自身通过感染病毒,而自然产生的抗体,不属于计划免疫;
D、被生锈的铁钉扎伤后打破伤风针,属于预防治疗,不属于计划免疫.
故选:B.
【分析】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如对刚出生的婴儿注射卡介苗、幼儿服用糖丸、对幼儿注射麻疹疫苗预防麻疹都属于计划免疫.据此答题.
8.【答案】A
【解析】【解答】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与艾滋病患者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HIV。
可见,一般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了解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据此答题。
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
9.【答案】C
【解析】【解答】解:人体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机制是:当病原体(细菌、病毒、异物等)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但免疫并不是总对人体有益的,例如免疫的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异物会发生过敏反应.
故答案为:C.
【分析】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但免疫并不是总对人体有益的,例如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排斥.
10.【答案】A
【解析】【解答】解: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病菌、病毒侵入人体首先要受到第一道防线的阻挡,皮肤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的分泌物还有杀菌的作用,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病菌、病毒,但一般不会患病.这主要依赖于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故选:A.
【分析】皮肤和黏膜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组成了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1.【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某人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过,却没有患病,可能的原因是他的体内有抵抗手足口病的抗体,因此他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过不会被感染.
故选:B
【分析】人之所以能够在具有许多病原体的环境中健康的生存,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据此答题.
12.【答案】D
【解析】【分析】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A、输入同型血中的红细胞,通过识别和记忆,和自身成分抗原分子相同的,一般不应答也就是没有免疫反应,不会引起免疫反应,
B、因遭受强烈打击体表而受损伤的红细胞既不是自身生成物,也不是外来物,所以没有免疫答应,也就是没有免疫反应,
C、自身生成的红细胞属于自己的成分,不会引起免疫反应,
D、移植的外来器官属于抗原,能引起特异免疫反应。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免疫的功能。
13.【答案】A
【解析】【解答】抗原是指进入人体后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
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
这是以灭毒的蛇毒液作为抗原,免疫家兔使家兔发生特异性反应(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即抗毒素血清。
故答案为:A
【分析】(1)人体有三道防线,病原体侵入人体之前首先受到人体的皮肤、黏膜等组成的第一道防线的阻挡。
如果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侵入人体,就会遭到体液中的吞噬细胞等组成的第二道防线的抵抗。
这两道防线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包括B 淋巴细胞为主体液免疫和以T 淋巴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
特异性免疫只针对某一特异病原体起作用。
(2)进入人体后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都称为抗原,如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等。
当然,自身的组织或细胞有时也会成为抗原,如癌细胞。
当血液中的B 淋巴细胞侦察到抗原时会大量增殖、分化,大部分细胞会产生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抗体。
二、填空题
14.【答案】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疫苗是毒性弱化或灭毒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从免疫学角度讲,它属于抗原.疫苗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了一种特殊蛋白质叫抗体;体内产生了抗体,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故答案为: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
【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3)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4)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15.【答案】病原体;抗原
【解析】【解答】流感病毒是引发流感的病原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属于抗原。
【分析】本题考查抗原的定义
16.【答案】抵抗疾病;防御
【解析】【解答】解:在一定范围内,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是身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因此,体温不太高时不必用抗生素;但体温超过40℃(小儿超过39℃)则可能引起惊厥、昏迷,甚至严重后遗症,故应及时应用退热药.因此发热不是对人体没有好处的.
故答案为:抵抗疾病;防御
【分析】发热是指病原体或其它致热原进入人体后,导致人体体温升高的一种生理性反应,发热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发热能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病不具有传染性.
三、解答题
17.【答案】(1)皮肤;黏膜;二
(2)传染源;控制传染源
(3)病原体;抗原;特异性;三
(4)饭前便后要洗手;消毒
【解析】【解答】(1)人体第一道防线的组成是皮肤、黏膜.一些小猫小狗会用舌头舔伤口,这是第二道防线起作用.(2)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来看,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属于传染源.学校会劝有手足口病的儿童回家治疗,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控制传染源.(3)从免疫的角度来看,狂犬病毒属于病原体,注入人体的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接种疫苗的人获得的免疫的方式是特异性免疫,这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4)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请你写出一条预防措施饭前便后要洗手、消毒.
故答案为:(1)皮肤;黏膜;二(2)传染源;控制传染源(3)病原体;抗原;特异性;三(4)饭前便后要洗手;消毒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依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人类传染病可分为四类: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可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来预防.据此解答:
四、综合题
18.【答案】(1)甲;一
(2)溶菌酶;乙;二
(3)抗原;抗体;三
【解析】【解答】(1)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如同图甲所示,这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其杀菌机理可用图乙来形象说明,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3)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
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如甲型
H1N1流感),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的疫苗叫做抗原,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这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
19.【答案】(1)B、D
(2)A、C
(3)非特异性;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解析】【解答】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图A、表示呼吸道纤毛的对病原体的清扫作用;图B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图C表示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图D表示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1)图B是呼吸道纤毛的对病原体的清扫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图D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因此图B和图D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2)图A表示人唾液或血液中的溶菌酶能使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溶解死亡;图C表示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的杀灭作用.因此图A、图C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3)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不只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
(1)B、D
(2)A、C
(3)非特异性;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分析】此题可以从第一、二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方面来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