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宁化到延安——情系长征路难忘瞬间
红色革命故事范文(精选7篇)
![红色革命故事范文(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36c72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4.png)
红色革命故事范文(精选7篇)革命,本义指变革天命,后词义扩大,泛指重大革新,不限于政治。
因古代认为天子受天命,故更替朝代,谓之革命。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红色革命故事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篇: 红色革命故事宁化“红色娘子军”妇女翻身解放“天上无云不落雨哟,地上无媒不成亲;没有红军难解放哟,妇女永远泪淋淋;感谢红军得解放哟,妇女翻身做主人。
”你知道这是那里的山歌吗?原来这是在宁化苏区时期,广大翻身妇女经常传唱的一首山歌。
1931年,红十二军来到宁化县西南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当时,宁化广大妇女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妇女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权的支配,戴着“一守二莫”、“三从四德”、“男女授受不亲”等精神枷锁,处处受丈夫、翁婆、伯叔、姑侄的打骂和虐待,被当成玩具和奴隶,没有人生自由。
面对残酷的现实,广大妇女要求解放的愿望已成为一种强烈的期盼。
红军的到来,妇女们看到了光明,纷纷起来革命。
割掉髻子参军“韭菜开花一杆心,割掉髻子当红军;保护红军万万岁,割掉髻子也甘心。
”宁化广大妇女获得解放后,不忘红军恩情,割掉髻子,踊跃报名参军,先后有774名妇女参加红军。
在革命的洗礼下,有的女红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童养媳、家庭妇女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1933年2月8日,在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紧要关头,宁化各区妇女积极响应中共中央“扩大一百万铁的红军”的号召,组织妇女踊跃参加红军。
当时,仅城关青年妇女参加红军的人数就有2个营,禾口区青年妇女参加红军的人数达103人,编成一个妇女连,统一由县委妇女部领导,随后编入了红军独立第七师,隶属福建省军区。
1933年春节期间,宁化南郊区妇女部长苏惠珠和妇女连指导员江炎火,奉命代表宁化红色娘子军前往江西瑞金参加会议。
期间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亲切接见。
应大家的邀请,江炎火当场演唱了宁化红色山歌一曲,搏得三位领袖和与会代表的满堂喝彩。
扩红“女鼓动家”宁化县长宁区(今治平乡)彭坊村葛坳村的女红军江银子,为了动员群众参加红军,带头动员丈夫参加红军。
研学红色三明,传承革命精神
![研学红色三明,传承革命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a6414e57ad51f01dc281f1b3.png)
学长征之精髓,扛时代之重任——研学红色三明暑期三下乡个人感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作为大学生干部骨干的我们,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成为祖国新时代的生力军,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参与了本次“红色传承,福建如你”的福建暑期三下乡活动,同行15人先后前往了泰宁建宁,宁化以及永安的革命纪念馆、纪念园、红军旧址群、烈士碑进行参观学习,并且与十九大党代表许光园女士进行了访问交流。
不管是在参观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暨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还是全国首个以中央苏区反“围剿”为主题命名的专题纪念馆,还是拥有全国最后一本完整保存的《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的宁化革命纪念馆,或者是在一个又一个的红军标语馆中,我都可以深刻地领悟到红色长征精神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在两万五千里长征中所创造的革命精神,是我们晚辈可以世世代代学习并不断传承的文化,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我们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
研学红色三明革命精神,让我意识到作为学生干部,还有很多可以改进并且不断优化的地方,从中我主要总结出来以下两个方面:一、做人1.团结互助我了解到在中央苏区反围剿以及红军长征的过程中,每一个士兵都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命令,舍小我成大我,他们团结一心,奋勇杀敌,从不抱怨也不猜忌,如今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都是他们用血和泪换过来的。
前四次的中央苏区反围剿采纳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意见,在他的统一指挥领导下,人人都一条心,朝着一个目标奋斗,采取着有组织有策略的正确反击,他们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采用“避实击弱,逐个击破”和“化整为零”的游击战术与国民党军队对峙,致使中央军摸不清红军主力在什么方向,最后,又趁国民党军队极度奔波疲劳时,红军采用反击战术打垮了国军部队。
对于学生干部的我们,也应该在组织建设部门时,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自己对集体的重要性,要让每一个人都有集体荣誉感,让他们自发地为自己的组织发展献一份力,要学会用方法化解组织内部矛盾,以柔克刚,而不能硬碰硬,我们要牢记,每一场战役都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要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打造凝聚力极强的团队。
宁化北山革命纪念园介绍
![宁化北山革命纪念园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afb7cc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7.png)
宁化北山革命纪念园介绍
宁化北山革命纪念园位于福建省宁化县北山乡,占地面积约
80亩,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示范点。
该纪念园于2003年12月21日落成开馆,是为了纪念北山革
命根据地的建立、维护和发展以及宁化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而建立的。
宁化北山革命纪念园主要分为纪念广场、北山革命展馆、红岩诗馆和红色博物馆等四个部分。
纪念广场位于园区的入口处,广场中央高耸着一尊铜像,是北山革命的先驱、人民英雄郑维山的塑像。
北山革命展馆是园区的核心部分,展馆分为七个展览区,通过图片、文字、文物和多媒体手段展示了北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背景、创建和发展过程、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以及当地人民的英勇奋斗等内容。
展馆内还有郑维山纪念室,展示了郑维山的生平事迹和他在北山革命根据地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红岩诗馆是通过展现北山革命时期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思想情绪和民族精神。
红色博物馆则展示了北山革命根据地期间的日常生活用品、军事器械、文物等,让游客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北山革命的历史风貌。
宁化北山革命纪念园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和陈列,深入浅出地向游客展示了北山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和英勇精神。
这里也成为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吸引着大量的
游客和研究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同时,它也为宁化县的旅游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延安红色研学心得
![延安红色研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5746934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9.png)
延安红色研学心得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红色研学的重要地点之一。
作为一名参观者,我有幸亲身体验了延安红色研学之旅,收获颇多。
延安的红色历史令人敬畏。
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阵地,延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发展。
在参观中央苏区旧址时,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和坚决。
延安的红色历史教育了我们要坚持理想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延安的红色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我。
在参观了中央党校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延安时期的党校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干部,他们以身作则,坚定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我也深受其影响,明白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延安的红色记忆让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博物馆后,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从党的早期探索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不懈地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发展。
这让我更加自豪,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
延安的红色研学之旅也让我对革命先烈们充满敬意。
在参观了延安革命烈士陵园后,我看到了无数为了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英雄们的墓碑。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延安的红色研学之旅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延安的红色历史告诉我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的牺牲和奋斗换来的。
我们要倍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时刻牢记革命先烈们的嘱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延安红色研学之旅给了我很深的感受和思考。
延安的红色历史、红色文化、红色记忆以及革命先烈们的精神都深深地影响了我。
我将始终保持对红色历史的敬畏之心,牢记革命先烈们的嘱托,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延安革命传统故事
![延安革命传统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024e75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6.png)
延安革命传统故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创造性地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
那你知道延安革命传统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延安革命传统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延安革命传统故事:给普通农民祝寿1945年元宵节的前一天晚上,毛泽东到枣园外边散步,看见几个老农在地头休息,就走过去和他们拉家常。
交谈中,毛泽东听说有两个老人是同庚,年已六旬,正月十五正好是他俩的生日,便说:“很好哇,你们是六十花甲的人了,应该给你们祝寿才好!”老人说:“咱下苦人过生日贺啥寿呢?”毛泽东说:“如今翻了身,生产又好,人寿年丰嘛。
明天正好是元宵节,请你们到我那里坐坐,大家一起祝个寿,把村里所有老人都请来,千万不要客气。
”第二天下午,毛泽东早早让人备下酒菜,请来枣园村24位60岁以上的老人。
他把老人们让进中央书记处会议室,给大家一一敬酒,饭后还请老人们一起观看电影《列宁在十月》,并赠给每人一条毛巾一块肥皂做贺礼。
一位姓刘的老汉双手握着毛泽东的手,边摇边流着泪说:“毛主席,你是咱庄户人家的大救星,你对咱太仔细了,把什么大大小小的事都办了。
咱祖宗三代都没人做过寿哇!”说着就大哭起来,旁边的老汉也都感动得落下泪来。
毛泽东亲切地说:“过去是苦,可今天翻了身,当家作主了,大家应该高兴啊!”毛泽东曾多次拒绝给他贺寿,但却亲自给这些普通农民祝寿,多少年过去了,这件事仍在陕北广为传扬。
延安革命传统故事:决不可成为特殊的公民延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是延安精神的重要体现。
毛泽东既是大生产运动的组织领导者,又是参加者;不仅号召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且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全体军民树立了光辉榜样。
大生产运动开始时,中央机关生产委员会也研究部署了中央机关的生产任务,并将这个报告送毛泽东批阅。
毛泽东聚精会神地看完了这个报告,提笔在报告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对着这个问号,他凝神沉思了好一阵,让警卫员请来中央办公厅主任兼机关生产指导委员会主任李富春:“富春同志,这个报告中怎么没有规定书记处几位同志的生产任务呢?”李富春回答说:“我们考虑书记处的几位同志工作太忙。
于都河畔党旗红 长征起点觅初心
![于都河畔党旗红 长征起点觅初心](https://img.taocdn.com/s3/m/c206ea4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d.png)
赣南百姓为什么死心塌地、义无反顾地跟着 红军走?记者寻找着答案。
1929 年除夕夜,瑞金大柏地乡。 被敌军追击 20 多天的红军队伍抵达瑞金、 宁都边界的大柏地,一张张疲乏的脸上满是饥寒。 当地群众不了解红军,逃离一空。为了补充将士 体力,毛泽东同志批准动用群众家的粮食,留下 借条,承诺日后偿还。红军走了,群众回了,见 到借条,或将信将疑,或嗤之以鼻。 不多日,一队红军挑着一担银元再回大柏地, 一一兑现。在人命如芥的战争中,是什么支撑着 共产党人顶着炮火和伤痛,千里奔走兑现百姓手
在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古樟葱茏、松柏挺拔, 红军烈士纪念塔屹然耸立,上面鲜红的“革命烈 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熠熠生辉。
“身为一名老区的记者,从小就耳濡目染长 征故事。参加此次‘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 活动,我感到非常幸运。”赣南日报社记者刘珊 伊表示,要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不断增强“脚 力、眼力、脑力、笔力”,采写更多接地气、有 思想、有情感、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江西电视台记者任小亚是第一次采访长征主 题。他说:“听到很多追求信仰的故事。红军长 征路上,只有一个信念:跟党走;苏区百姓也是
坚信跟党走,这让我们十分感动。”他表示,要 在长征路上去探寻长征奋斗精神的源泉。
广西日报记者巫美桥红说,她从广西到这里, 听到很多红军长征的故事,这些故事对她而言就 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义无反顾
1934 年秋,于都河畔。 血色黄昏中,伴随着战马阵阵嘶鸣,一支 8.6 万人的红色大军,挥泪告别曾经养育自己的红 土地。 当时,也许谁也没有想到,渡过这条河,这 一路,弯弯曲曲二万五千里,处处生离死别。更
长征采访万里行——从会宁到延安
![长征采访万里行——从会宁到延安](https://img.taocdn.com/s3/m/e783ad1f0740be1e650e9aa5.png)
。 ,
《陕
蒙蒙
山 高络险
,
沟 谷 纵横
要 越过 一 二 尺宽 的坎坷
。
西 日报
,
三省 区 的九家 新 闻单 位报
。
崎 岖 的便道
。
只有 靠手脚 攀 登
:
然 而 路 很滑
。
,
脚 下又
道了我们的采访 活 动 信件
、
各 地 群众写来 许多热情洋 溢 的 发表我们长 征采
、 、 、 、
征裹访
` 。 。 ,
了
.
洲试 提条 弓冲 里沙 更若 夕尝
~ 二 吧
口 二 `
。
里 行
~
.
2
.
~
.
飞二 :
:
.
…丫 二
玄又
奇
一
, , 、
`
杨
,
.
书 急
, 任 -
“
走当年红军路
写今 日长征文
在 纪念 中国 工农 红 军二 万五千 里长征 胜利 到 达 陕北五十 周 年的前 夕 二 开始
,
是 出乎我们 所料 的
,
没有 顽 强 的 毅 力
。
,
是 绝对 不 行 的
,
沿 着 红军 长 征路线 ( 包括 西 征 )
。 、 、 , ,
进 行 了历 时
,
长 征 采访 是 十分艰 苦 的 困难 多
时 间长
,
,
路 途远
任务 急
,
*
八 十二 天的长征 采访 五个 地
,
期 间辗 转陕甘宁三省 区 的三 十
情 况 复杂
,
变化 多端
延安红色故事50篇
![延安红色故事5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9a047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6.png)
延安红色故事50篇【原创版2篇】目录(篇1)1.延安红色故事 50 篇简介2.延安红色故事的内容和特点3.延安红色故事的历史价值和意义正文(篇1)延安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延安,发生过许多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和革命精神。
延安红色故事 50 篇,是一部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 50 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些故事内容丰富,涵盖了党的建设、军事斗争、土地改革、群众工作等各个方面。
每一个故事都生动形象,充满了革命的热情和奋斗的精神。
延安红色故事的内容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革命斗争的生动写照。
这些故事中,有领导人的英勇事迹,也有普通战士和群众的感人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其次,这些故事都充满了革命的热情和奋斗的精神。
在延安这个艰苦的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一起,克服了种种困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这些故事中,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和奋斗的精神,是激励人们不断向前的动力。
再次,这些故事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这些故事不仅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和革命精神。
这些故事,对于我们理解和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延安红色故事 50 篇,是一部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 50 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目录(篇2)1.延安红色故事 50 篇简介2.延安红色故事的内容3.延安红色故事的意义正文(篇2)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发源地,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革命文化底蕴。
其中,《延安红色故事 50 篇》就是一部集中反映延安时期革命斗争历史的著作。
《延安红色故事 50 篇》是一部由 50 篇短篇故事组成的书籍,每一篇故事都以延安时期为背景,通过生动的笔触和真实的历史事实,描绘了延安时期的革命斗争生活。
宁化军民与长征
![宁化军民与长征](https://img.taocdn.com/s3/m/867048bf6294dd88d0d26bfd.png)
宁化军民与长征作者:赖晨来源:《档案天地》2013年第06期“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1930年1月7日,毛泽东指挥红四军第二纵队经连城姑田进入清流县洞口、林畲,归化县(现明溪)的盖洋、张地以及宁化的青瑶、罗坊坝、泉上、泉下、水茜、安远,19日经肖坊、营上、吴家等地进入江西。
在这次翻越武夷山的行军途中,毛泽东在马背上吟就了光辉诗篇《如梦令·元旦》。
不经意间让素有“福建西伯利亚”之称的山区小县——宁化名扬天下。
宁化是闽西一块红色沃土,又是毛泽东、朱德等开国领袖亲自建立的革命老根据地。
它是中央红军长征四个起点县之一,又是诞生、养孕中央红军的故乡;它是中央苏区重点县之一,又是中央苏区8个红旗不倒、坚持革命最久的“红色堡垒”;它是中央苏区“扩红支前”重点县,又是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认定的苏区“乌克兰”。
宁化军民不论在长征的准备阶段,还是在长征的整个过程中,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目前学术界对宁化军民与长征关系的问题有所涉略,如林强的《宁化人民对红军长征的三大贡献》(见《福建党史月刊》,2005年第S2期);石仲泉的《中央红军长征与宁化》(见《福建党史月刊》,2005年第S2期);周积源的《红军时期的宁化人民:纪念长征70周年》(见《战争年代》,2005年第4期);王岳良的《宁化的扩红运动》见(《福建党史月刊》,2005年第S2期);陈大猷、李万成、曾钦祯的《宁化对红军长征的作用》见(《福建党史月刊》,2005年第S2期);上述论文是本文的起点和基础,但它们均侧重于某些方面,不够全面,随着时间推移,新的史料大量涌现,很有必要重新系统论述此问题,而且上述论文的一些观点有待商榷纠正,比如林强说红三军团红四师主要由宁化人构成,就有待商榷。
本文试图从扩红、后勤保障、出发点、湘江战役四个方面,系统论述宁化军民对长征的贡献,以就教于方家。
10个简短延安红色故事20字
![10个简短延安红色故事2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b0ef1a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2.png)
10个简短延安红色故事20字摘要:1.延安红色故事的背景和意义2.故事1:毛泽东与纺车3.故事2:周恩来与红领巾4.故事3:刘少奇与农民谈话5.故事4:朱德与红军战士6.故事5:邓小平与抗日宣传7.故事6:陈云与根据地建设8.故事7:林伯渠与廉洁自律9.故事8:董必武与教育事业10.故事9:吴玉章与革命文艺11.故事10:徐特立与知识分子12.这些故事的现实启示和意义正文: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这里诞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
这些故事见证了老一辈革命家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付出的艰辛努力,是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宝贵财富。
故事1:毛泽东与纺车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亲自上手操作纺车,学习纺纱技术。
这一举动不仅鼓舞了广大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还推动了根据地的经济自强。
故事2:周恩来与红领巾周恩来关心下一代,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他佩戴的红领巾成为革命事业的象征,传递着信仰和希望。
故事3:刘少奇与农民谈话刘少奇深入基层,与农民亲切交谈,了解群众需求,指导农村工作。
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彰显了人民领袖的爱民之心。
故事4:朱德与红军战士朱德身为红军总司令,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并肩作战。
他的英勇事迹激励着红军战士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
故事5:邓小平与抗日宣传邓小平在延安时期负责抗日宣传工作,为激发全民抗战热情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坚定信念和正确领导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故事6:陈云与根据地建设陈云致力于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政治改革,为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事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故事7:林伯渠与廉洁自律林伯渠坚决反对腐败,倡导廉洁自律。
他的高尚品质成为党员干部学习的典范。
故事8:董必武与教育事业董必武重视教育事业,致力于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他的教育理念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故事9:吴玉章与革命文艺吴玉章领导革命文艺工作,为激发人民斗志、推动革命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故事10:徐特立与知识分子徐特立关心知识分子,鼓励他们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关于延安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关于延安](https://img.taocdn.com/s3/m/bee75db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7.png)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关于延安《延安,我心中的红色圣地》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延安吗?延安可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地方!
在延安,有很多很多的窑洞。
那些窑洞虽然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它们却有着不平凡的故事。
当年,毛主席和很多革命前辈就在窑洞里生活、工作,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而努力奋斗。
我还听说过一个特别感人的故事。
有一位小战士,在战斗中受了伤,但他仍然坚持战斗,不肯休息。
他说:“只要能保卫延安,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我这点伤不算什么!”正是有了像他这样勇敢的人,我们才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
延安的山山水水都充满了力量,那里的一草一木仿佛都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我真想快快长大,去延安看看,亲身感受那里的伟大!
《美丽的延安》
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延安。
延安有蓝蓝的天,白白的云。
山上的树可多啦,绿绿的一片,好看极了。
延河里的水清清的,能看见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河边有好多五颜六色的花,红的、黄的、紫的,一阵风吹来,花香飘得老远老远。
延安的人们特别热情好客。
有一次,我迷路了,一位叔叔不仅给我指路,还亲自把我送到了目的地。
在延安,还有好多好吃的。
香喷喷的油糕,甜甜的大枣,每一样都让人吃了还想吃。
我爱延安,这个美丽又温暖的地方!。
宁化县红色文化故事演讲稿三分钟
![宁化县红色文化故事演讲稿三分钟](https://img.taocdn.com/s3/m/1d5da3e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1.png)
宁化县红色文化故事演讲稿三分钟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爱国主义,这是一个多么光辉的字眼。
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有多少仁人志士,有多少科学伟人,有多少文学巨匠为它而拼搏,为它而奋斗不息!大家都熟悉南宋抗金名将岳x,他牢记母训“精忠报国”,带领岳家军,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壮志,驰骋疆场,威震敌胆,击退敌人的一次次进攻。
xx末年,x朝江山土崩瓦解之际,文xx奋起卫国,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
他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诗句,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和誓死不屈的决心。
古罗马有一位叫马xx的英雄,当祖国遭受敌人的侵略时,他带领人民奋勇杀敌,在战斗中不幸被俘。
敌人威胁他如不投降,就把他烧死。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马塞尔临危不惧。
他慷慨陈辞:“为了祖国免遭强盗的蹂躏,我即使葬身火海也在所不辞。
”马xx的生命被火神吞噬了,可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着x马人民努力奋斗。
正如俄国伟大评论家车尔xx所说:“爱国主义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呀,在它的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就连人本身又算得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从解放战争中的董xx到抗美援朝中的黄xx、邱xx,从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献身的英雄到新长征途中的雷x、王x,他们哪一个身上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烁烁光芒?就说著名数学家陈xx吧,他立志为祖国、为人民摘取那颗数学桂冠。
在这期间,棍子向他打来,帽子向他扣来,这位向“哥达巴赫猜想”进军的人,躲在一间仅十平方米的阴暗潮湿的房子里,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屑的奋斗,默默地夜以继日工作着。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几年的汗水,换来丰收的硕果。
一位外国科学家看了陈xx的工作成果,惊奇地喊道:“他移动了群山!”是的,他为祖国和人民搬动了受欺挨打、积弱百年的群山,为祖国赢得了崇高的荣誉。
这么多人为我们树立了爱国主义的榜样。
现在,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又该怎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呢?俗话说:“儿不嫌母愁”,祖国就象我们最亲爱的母亲,我们不应该嫌弃她贫穷落后,更不应该被前进征途上的困难迷住了眼睛堵住了心窍,从而看不到祖国的伟大,听不进祖国的召唤,嗅不到祖国的芬芳,看不到祖国的未来。
延安红色经典故事简短精选全文
![延安红色经典故事简短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49349c4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6.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延安红色经典故事1. 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延安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中国革命精神的象征。
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和红军曾经长时间地驻扎在延安,进行了大量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工作。
尤其是在延安,中共中央开展了党的整风运动、文艺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活动,形成了”延安精神”,产生了许多红色经典故事。
2. 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2.1 抗日英雄瞿秋白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亦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斗士。
在延安时期,瞿秋白积极参与党的各项活动,为党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抗日战争初期,瞿秋白不幸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身亡,以身殉职,成为延安红色经典故事中的一位英勇先烈。
2.2 无私奉献的延安护院员延安时期,有一位叫王志超的护院员,在照顾病人的工作中表现出了非凡的职业精神。
他用自己的无私奉献感动了在延安的每一位战士,成为了延安红色经典故事中的一个典范。
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尽心尽力地照料每一个病人,为延安的抗战事业默默做出了贡献。
3. 革命精神在延安的传承3.1 整风运动中的相互批评整风运动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组织的一次重大思想整顿和政治斗争活动。
通过相互批评,延安的党员们认真总结自己的工作和个人思想,深入剖析问题,为革命事业找到正确的方向。
整风运动不仅加强了党内的团结,也使延安成为了红色经典故事中的重要一章。
3.2 文艺座谈会中的思想启迪文艺座谈会是延安时期重要的文化活动,通过集体讨论,推动了文艺事业的发展。
许多重要的文学艺术作品在延安诞生,深受党和人民的喜爱。
这些作品以鲜明的红色主题,讴歌了革命英雄和人民的力量,宣传了共产主义思想。
文艺座谈会为延安的文化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成为了延安红色经典故事中的重要篇章。
4. 延安红色经典故事的意义和影响延安红色经典故事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遗产,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斗争和无私奉献精神。
这些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激发了他们对革命事业的热情和信念。
红军长征出发地
![红军长征出发地](https://img.taocdn.com/s3/m/006786adc850ad02df8041a8.png)
红军长征出发地在福建与江西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县叫宁化。
它坐落在福建境内,伫立在巍巍武夷山东侧的山脚下。
或许在地图上,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可是,在决定中国命运走向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化却发挥了惊人的作用,这是一个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伟大贡献和巨大牺牲的革命老区。
这里还是著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
第一粒火种徐赤生,我们到宁化听到的第一个名字。
无疑,他是宁化革命史上的引路人,也是为了宁化引进革命火种的第一人。
一九一〇年,徐赤生出生在宁化县曹坊乡根竹村最富有的人家:地主家庭。
父亲很看重他这第二个孩子,为他取名徐玉琅,字太景。
从字义上,我们可以猜测他的父亲多么宝贝他,并对他的人生寄予了厚望,希望他长大后有所作为,创造人生的美景。
而父母和乡亲则习惯叫他乳名:马木子。
马木子什么意思,我们很难猜测。
按民间的说法,乳名得用一些低贱的字或卑贱的动物来取之,认为这样的孩子好养活。
它虽登不了大雅之堂,但寄托着长辈的期望,愿他快快乐乐地成长,平平安安地度过。
这也是全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祈愿。
一九二五年,徐赤生在宁化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同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汀省立第七中学。
就在徐赤生成为一名中学生的时候,他的面前出现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这一年的中国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
从大清帝国的最后一个王朝走出来的人们,急需一种全新的生活。
人们在孙中山的身上看到了希望,可是,这年的三月,孙中山不幸去世。
他的过世,让很多势力看到了希望,纷纷生出了统治国家的欲望,于是乎,这些抱有各种目的的势力明争暗斗,争权夺利,百姓生活却越来越遭殃。
这时,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出台了《告农民书》,认为让耕者有其田,是解决农民困苦的根本办法。
其中,有个农民青年,把它作为普通讲义,讲给广大农民听。
这个青年,叫毛泽东。
这一年的年底,有一本杂志《革命》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轰动了党内外。
他强调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宁化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
![宁化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ea5bb0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1.png)
宁化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1今天下午,厅机关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干部观看电影《我的长征》,当我赶到七楼会议室时电影刚刚开演,不知是何缘故,平日里可以容纳二、三百人的会议室今天显得冷清了许多,很多位置都空着。
我选择了最后一排的空位坐了下来。
平日里习惯了在电影院看电影,而今在会议室看电影,虽然窗帘都拉上了,但心里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与以往的战争影片电影相比,《我的长征》不再以领袖人物为主要刻画对象,而是通过一个小红军战士的视角,将视点主要对准基层官兵,再现长征的艰苦卓绝。
无论是开篇湘江大战的长镜头带来的震撼力和心理时间延续力,还是飞夺泸定桥时镜头的紧迫感和冲击力,或是尾声时少数民族战士达尔火将红旗插上高地时那凄美至极画面,都为这部影片的成功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曲大师张千一的音乐紧紧抓住了影片的节奏,经过他的音乐情绪的渲染,影片的大片气势更是无与伦比。
男主角钟秋年仅十七岁,但是成熟的演技使他担任这部大片的主角丝毫不显单薄。
影片充满了浓浓的深情,飞夺泸定桥是全篇最精采的部分,也是最动人的部分,如果说其他场面让我饱含热泪的话,那么这一场面则让我热血沸腾、震撼不已。
影片站在今天时代的高度,对主题思想进行深度的开掘,表现红军战士“跟着走”的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影片用一家人的悲欢离合串联起主人公的整个情感经历和心路历程,实现以小见大、真实感人、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真正触摸到了长征的精髓所在,体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具备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是激励人们继承革命先辈遗志,激发人们深厚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的精品力作。
在看片过程中,我一直是眼含热泪,仿佛置身在七十年前的腥风血雨中,不满十六岁的小红军王瑞的情感仿佛就融入在我的情感中,看着他睁着一双惊恐的眼睛,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地从自己的身边消失,和大人们一起拼杀在战场上,冲锋在枪林弹雨中,我不禁感慨,这是怎样的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怎样的一种刻骨铭心的经历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何曾体验过这种感觉?当我们怀着自己所谓的生命的疼痛,来看七十多年前祖辈的疼痛时,才发觉我们是那么地造作和渺小。
真挚的情谊 无私的支持
![真挚的情谊 无私的支持](https://img.taocdn.com/s3/m/30e370a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0.png)
真挚的情谊无私的支持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老区建设》
【年(卷),期】2013(000)010
【摘要】宁化县是原中央苏区重要县份,中央红军长征4个出发地之一。
宁化县
地处福建西部,闽赣边界,武夷山东麓,属于边远山区。
虽然“路隘、林深、苔滑”的状况有了根本改变,但目前发展中的困难仍然不少,盼望上级给予更多的帮扶。
2005年,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漆志恒一行来到宁化,从此开始了画报社对宁化无私的帮助和指导,使宁化逐步走向发展快车道。
【总页数】1页(P63-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7
【相关文献】
1.陈云与马寅初的真挚情谊 [J], 马晓蔚;
2.告别同窗,真挚的情谊才动人 [J],
3.告别同窗,真挚的情谊才动人 [J],
4.感受书中真挚的情谊 [J],
5.能欣赏到每天最好的风景,收获到最真挚的情谊 [J], 黄燕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学习青运史,弘扬苏区精神,建功新时代的征文
![关于学习青运史,弘扬苏区精神,建功新时代的征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383a5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6f.png)
关于学习青运史,弘扬苏区精神,建功新时代
的征文
在中国这片辽阔而祥和的土地上,有一个永远闪着红色光芒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家乡——宁化。
宁化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东麓,为闽赣两省交界县之一。
宁化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1个原中央苏区重点县,是中央红军长征4个起点县之,被誉为“苏区乌克兰”,且享受西部地区政策待遇。
宁化,这片富有革命气息的地方,成为了人们了解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游览胜地。
作为宁化的儿女,我们从心底应该怀揣着一种自豪感。
同时,也要记住时时刻刻弘扬苏区精神。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贩族兴。
”弘扬苏区精神,其实就是弘扬其中所包含的精神: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等。
我们要以坚强的意志和决心,以创新的精神和勇气去对待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