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企业实践的探索--以合肥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
围绕着教育强国这一理念,教育部于2010年6月提出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提升我国的工程教育能力,培养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很多高校加强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纷纷制订企业实践学习这一重要环节。

让学生走进企业,成为企业的工程师,参与企业的产品生产经营、工艺设计、质量评价等环节,一方面,可以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

然而,在“卓越计划”企业培养阶段,面临的问题也很多:(1)学生心理准备不足。

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到了企业就是做苦工,学不到东西,浪费时间;还有的学生面对新的环境不适应,不愿或不敢与企业工人交流,缺乏工作热情,做事眼高手低。

(2)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从学校出来直接进入企业,没有工作经验,必然会使企业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存在的问题,如学生的安全意识,劳动保险、协议的签订,生产技能的培训,企业指导工程师的人员安排等问题。

况且学生实习是短暂的,这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企业得不到实惠,必然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样就造成了学校找企业困难,更别说找到合适的、对口的企业了。

(3)指导教师工程背景和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师资力量的不协调,有的学校指导教师没有工程背景和企业工作经验,势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不熟悉,因此,对学生的管理、指导就显得力不从心。

(4)学校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虽然近几年“卓越计划”的实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很多学校只是在个别或少数专业上进行了尝试,还存在实施目标不明确,重视程度不够,支持力度不强的局面。

合肥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2014年12月获批安徽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目前已有两届毕业生完成了“卓越计划”企业培养。

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笔者作为学校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对学生的实习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记录、分析、总结,现将个人体会与大家分享,希
望能给“卓越计划”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1]。

一、企业实习基地建设
合肥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卓越计划”采用“3+1”的培养方式。

所谓的“3+1”,是指三年在校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如基础科学知识、核心工程知识及专业工程知识,为培养工程技术和综合素质能力打下基础;在学习完基础理论知识后,另外一年的时间深入企业,在企业完成实习任务,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为达到以上目的,必不可少的是要保证有信誉良好的实习基地。

为了达到“应用型”的目的,学校一直重视校企合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了一批信誉良好的实习、就业基地。

如安徽德力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通威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这些企业与本专业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为本专业的“卓越计划”企业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企业培养的目标和任务的制定
企业培养是“卓越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必由之路。

没有企业培养,就谈不上“卓越工程师”。

通过深入到企业为期一年的实习,可以培养学生工程职业素质与创新力,真正实现学生培养、就业及企业人力资源选拔的有机结合[2]。

为了完成由学生到企业工程师身份的转变,学生在企业实习的主要任务集中体现在几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由学生到企业工人的身份转变,学生在企业工作中,可以更深地认识、理解本专业,进而应用本专业。

在企业实习中,学生一般经历一个由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转变,或称为被动到主动工作的过程。

比如,最开始要熟悉
收稿日期:2019-09-02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高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4zjjh036);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
目“多孔吸附材料研究”(201811059079);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发光材料研究”(201811059080)
作者简介:张全争(1969—),男,山东济宁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功能材料研究;梁升(1993—),男,安徽肥东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材料化学研
究;郝玉成(1990—),男,山东菏泽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材料化学研究。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企业实践的探索
——以合肥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
张全争 梁 升 郝玉成
(合肥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革。

确定以培养后备工程师为目标的企业实习思路,确定企业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过程、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为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参考模式。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实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中图分类号:TP20;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499(2019)11-0102-02
103
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此上升到一个高级阶段,可以为企业解决些实际问题,真正充当企业没有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去,如何能保证“真题真做”。

第三,为学生以后毕业进入企业工作服务。

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有的企业要求毕业生进入到企业后能马上适应工作,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企业在招聘时看重应聘人员的工作经验。

学生在最后一年,面临着到企业工作的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对企业的生产状况不懂或不熟悉,在应聘时就不占优势。

即使进了企业,也要再培训,还要适应企业的生产、管理等问题,花费企业的时间和精力。

到企业实习,目标要明确。

本专业的企业实习主要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实习,让学生掌握某种(些)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原理、加工工艺、所用生产设备及相关技术参数。

比如,到玻璃企业实习,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玻璃的制备工艺过程及热工设备,掌握相关的工艺技术参数。

原来在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可能没有太深的印象,通过这样的机会,学生可以很深刻地理解这种材料的制备原理与加工成型过程。

第二,了解有关技术经济、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等活动(项目)进行分析评价,在分析比较中选择经济效果最为理想的方案,从而提高生产经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让学生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企业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综合利用多种资源,以提高生产效率。

第三,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发展动态及先进的生产技术。

比如了解先进陶瓷材料、特种水泥、特种玻璃的生产技术及热工设备,以及这些今后的发展方向。

第四,具有对材料生产工艺及设备进行分析研究及技术改造的初步能力。

通过企业实习,在精通生产工艺与设备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能提出解决的思路。

三、实施计划的制定
为了更有效地实现企业实习的目标、任务,本专业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1.准备阶段
在企业实习开始前的两个月,本专业领导与前述实习基地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确定实习的时间,食宿的安排,实习的岗位,学生意外保险的购买等,并签订企业、学校、学生三者的劳动协议。

对学生提前两周召开实习动员大会,让学生了解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及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纪律和文化背景等,树立社会责任感,从思想上作好深入企业的心理
习岗位的确定,实习考核方式的制定等。

2.实施阶段
学生进入企业实行双导师制,即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充当学生实习期间的指导教师。

学生带着任务,被分配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将实习岗位分成两种,“轮岗”和“定岗”。

所谓的“轮岗”,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岗位上都有工作的机会,是一种体验式学习。

企业有的对“连续性”要求不是太强的岗位,如市场营销部、质检部、行政管理部等,可以让学生在这些岗位间进行体验式学习,使学生对各部门的职能和运行机制及内部组织结构有较全面的了解,进而理解各部门协同运作的重要性。

所谓的“定岗”,就是根据岗位的性质和学生个人的意愿,选择一个合适的岗位,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实践。

一般来讲,这些部门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生产工艺、技术服务与管理等岗位,要求对任务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工作的“持续性”较高。

另外,学生在实习期间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以实际工作的内容为基础,并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生产过程或经营管理等内容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改进的方法等。

3.总结阶段
实习期间,要求学生每周作一次小结。

实习结束后,按要求要完成一份总结报告,将自己在此期间所做的工作,学到的知识,实习想法等,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这样便于指导教师了解实习工作情况,也是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也要求企业和专业导师对本次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说明,这样可以根据企业、学生及专业导师反馈意见和建议,对企业培养进行总结,并为下一年的工作提出改进的方案和措施,以便更完善地推进“卓越计划”的进行[3]。

四、结语
作为地方型应用本科高校,合肥学院以教育部实施的“卓越计划”为契机,先后在多个专业开展了“卓越计划”的探索研究。

作为安徽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合肥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也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本文以合肥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企业实习为例,阐述了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过程、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等。

相信经过不懈努力,企业实习会不断完善,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卓越工程师,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全争,田长安,鲁红典.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合肥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2016,37(12);张杏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实习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2(4);邓呈逊,陈俊,刘盛萍.校企协同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探索与实践[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35(5).
[2]刘欣梅,杨朝合.企业深度参与,提高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J].化工高等教育,2018(3).
[3]肖平,胡红生.“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企业实习教学方法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5).
(下转第114页)
114
On Constructing the Training Model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in the Advantageous Disciplines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Jin Wei 1 Ding Mengxi 2
(1. School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1, China; 2. Anhui Art College, Hefei 230012,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rtrateg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booming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deficiencies, such as the lack of vitality in maker space, the lag of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the weakness of theory over practice. In order to provide talent guarantee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should closely focus on talent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ing agriculture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strengthen top-level design, finely develop advantageous disciplines,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optimize the teaching staff, enhance the value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projects, and constantly explore and summarize in practice.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dvantageous disciplines; talent training
[责任编辑:刘艳萍]
创”成效来衡量每一位学生。

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教育与引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目前,高等农林院校“双创”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部分优质创业团队已吸引了风投的关注并在社会立足。

然而,部分大学生依然对创新创业概念模糊,存在急功近利心理,认为创新创业只是为了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而忽略了双创本质。

因此,高等农林院校应注重“双创”氛围营造,利用学科优势关联创业典型,帮助大学生打破思想壁垒,树立良好的“双创”理念。

2.坚持资源整合,优化“双创”师资队伍
高等农林院校应重点培养一批专业技术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或从创业的优秀校友中遴选优秀导师,或聘请有创业经验的成功人士,定期开展集体培训,提高授课水平,使其尽快融入到“双创”教育环境中去。

当下,高等农林院校应充分结合自身农林专业,适当开设适应农业需求的生产类、经营类、管理类课程,引导广大“双创”教师更好、更快、更精准地传授种植、养殖及植物保护等农林专业技术与实践经验,最终演化成成功的实际案例。

3.坚持全方位育人,着力推行“双创”学分
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双创”学分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及实践过程中。

鼓励学生积极发掘能与专业融合的创新思路,建立“指导老师+创业团队”模式,定期对学生项目进行创业指导,通过第一课堂厘清思路,通过第二课堂进入“创业实训”,最终考核拿到“双创学分”。

学校可针对其优秀项目继续采取“孵化+引导”模式,为“双创”成功落地提供有效保障。

4.坚持顶层设计,打造“新型”创客空间
高等农林院校在为广大学子提供“双创”孵化基地的过程中,应加大资金投入,充分整合学校资源,如教务处、招就处、校团委等,明确职责任务,建立考核体系,避免职责不明情况出现;应着力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如引导
有转化成果的教师将专利通过合法渠道转给学生等,逐渐形成“农”字招牌,形成多种以自然科学为主打的专业融合项目,彰显农林特色;应注重创业过程和创业成果的凝练,重点扶持优质创业公司的系统培育和孵化打下良好基础。

5.坚持以赛代练,提升“双创”项目价值
在,除了创意,更加注重的是社会经济效益。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有着天然的优势,农林特色更接“地气”,创业项目可广泛涉及到近6亿农村人口,创新创业大赛挖掘出的一系列隐藏在实验室的重大科研成果,通过大赛的方式进行商业转化,技术转化和成果转化,可真正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五、结语
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业人才培养非常关键,培养出具有“双创”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农业领域高素质人才是关系到国家“三农”问题的大事。

目前高等农林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沈高峰.论农业现代化背景下高等农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中国农村教育,2018(8).
[2]邬克彬,肖静.关于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6).
An Exploration of Enterprise Practice under the Project of Training Excellent Engineers——A Case Study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 Engineering in Hefei University
Zhang Quanzheng Liang Sheng Hao Yucheng (Hefe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opportunity of implementing the project of training excellent engineers in Anhui Province for the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engineering specialty, Hefei University carries out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nterprise practice for excellent engineers. This paper defines the idea of enterprise practice aiming at training reserve engineers, and specifies the purpose, task, requirement, process, method and issues to be noticed in the enterprise practice, hop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model for exploring the reform of application-oriented personnel train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 excellent engineer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ject; enterprise practice;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 engineering
[责任编辑:刘艳萍]
(上接第10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