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经理全面负责


负责
人技






































1、监督施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工作。

2、发现并配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3、开展环保活动和培训。

4、保证环保设施的有效运行。

1、制定项
目环保措
施和分项
工程的环
保方案。

2、监督各
项环保技
术措施的
落实。

3、
解决施工
中出现的
污染环境
的技术问
题。

1、合理安
排生产,
减少对环
境的干
扰。

2、组
织各项环
保技术措
施的实
施。

1、保证使
用的各类
机械的安
全、良好
的状态下
运行。

2、
监督操作
人员按操
作规章作
业。

1、保证进
场施工人
员的文明
和技术素
质。

2、组
织对施工
人员的环
保和文明
施培训和
考核。

1、财务部
门保证工
作所需经
费。

2、行
政部门负
责各项后
勤保障符
合环保要
求。

1、保证按
要求储存
和堆放材
料。

2、对
有毒有害
危险品严
格管理和
领用制
度。

3、负
责各种施
工材料的
节约和回
收、再利
用。

各工序、班组、岗位人员做好职责内的具体工作
第一节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一、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二、环境保护的目标
在施工过程中和完工后,针对影响保护环境因素采取措施,保护好施工地区的自然环境不被污染。

制定环境保护详细措施,利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所处的位置及环境要求指定本项目经理部的环境保护责任体系,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主抓本项工作并保持体系的正常运行,以确保环境保护的具体落实到位。

1、环境保护工作的内容
(1)、施工准备阶段
建立有最高管理层人员参加的环境管理机构,明确各级、各部门在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分工。

建立、健全施工期间环境管理体系和各项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核实、确定本单位施工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点、施工过程的重大环境因素。

明确本单位施工范围内各阶段应遵循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培训、考核程序,定期对直接参与施工管理的人员进行环保专业知识培训,对各层次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环保知识培训,对关键岗位员工进行岗位操作规程、能力和环境知识的专门培训,新工人进场和人员转岗都要进行相关的环保培训和教育。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阶段《施工方案》时有相应的环境
保护工作内容,主要保护:根据施工特点,围绕敏感点制定的噪声、振动控制方案。

根据工地的具体情况和环保要求,指定的预防扬尘和大气污染工作方案和工地废水处理方案。

固体废弃物、泥浆的处理、处置方案。

保护绿化的具体工作内容。

管线迁移和防护方案。

施工范围内已有的列入保护范围的文物名称和具体的保护措施等。

在《施工计划》中安排环境保护的具体工作任务,包括方案、措施、设施、工艺、设计、培训、监测、检查等,计算环保的工程量和工作量并做出经费预算。

按要求做好施工现场开工前的环保准备工作,对开工前必须完成的环保工作列出明细表,明确要求,逐项完成。

提交潜在事故或紧急状态项目,并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

(2)、施工阶段
指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和施工活动的环境保护工作,完成施工环保设计方案和环保工作方案中的各项工作。

将环保工作和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在日常施工中随时检查,出现问题即时纠正。

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和季节特征及时调整环保工作内容,保证工作质量。

每周对环保工作进行依次例行检查,内容包括:施工概况。

污染情况—污染种类、强度、环境影响等。

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可行性和效果分析。

存在问题拟采取的纠正措施。

下步环保工作计划。

其它需说明的问题,如措施变更、污染事故和纠纷处理等。

指定专人负责计划的执行,施工单位至少每月进行一次应急计划落实情况的检查工作,一旦发生事故或紧急状态时,要积极处理并通知公司。

在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后,组织有关人员及时对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编写事故或紧急状态分析报告,并根据分析报告制定减少或预防环境影响的措施,报送公司批准后组织实施。

同时,施工单位要根据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后,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对有关的应急计划进行评审、修订。

(3)、环境保护工作指标要求
环境保护工作指标要求
第二节、环境保护措施
我公司在本项目施工中,将坚持“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方针,坚决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三大基本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实施“三同时”制度,注重“预防为主”的原则,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和清洁生产,成立环境保护领导与实施机构,并建
立环保专项资金。

一、施工垃圾清运及卫生防疫
工地内渣土应及时清理,每天清运。

施工现场应设垃圾站,及时集中分检、回收、利用和清运,垃圾运出场必须到经批准的垃圾场地倾倒,不得乱倒乱卸。

办公室要保持整洁有序。

工地食堂、伙房有卫生管理人员。

食堂、伙房应经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的审查批准。

建立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身体健康证。

施工现场应供应开水,饮水器具要卫生。

二、防止粉尘污染措施
施工现场要在施工前做好施工道路的规划和设置,可利用实际中永久的施工道路。

如采用临时施工道路,基层要夯实、路面需硬化,并随时洒水,减少道路扬尘。

在易产生扬尘的季节,施工现场应采取洒水降尘。

施工垃圾要每天清运,清运时,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食堂大灶的烟囱要有消除尘设备。

合理组织施工、优化工地布局,使产生扬尘的作业、运输尽量避开敏感点和敏感时段。

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任何含废弃物和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质,熔融有害物质要使用封闭和带有烟气处理装置的设备。

易飞扬细颗粒散体物料应尽量安排库内存放,堆土场、散装物料露天堆放场要压实、覆盖。

选择合格的运输单位,做到运输过程不散落。

为防止进出现场的车辆轮胎夹带物等污染周边公共道路,故在出口处设立冲洗刷池,清除车轮携土。

使用清洁能源,炉灶符合烟尘排放规定。

施工前做好施工便道的规划设置,临时施工道路基层要夯实、路面要硬化。

三、防止生活污水污染
施工期的生活污水主要由职工食堂的餐饮污水、洗浴污水、公厕污水三部分组成。

由于纯粹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是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其次考虑到施工期间的生产与管理的条件,采用生物处理法,选择易操作控制的以生物接触氧化为主体的处理工艺。

四、防止施工噪声扰民控制措施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和自觉意识。

严格控制强噪声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或夜间作业)的,应尽量买取降噪措施,事先做好周围群众的工作,并报工地所在的区环保局备案后方可施工。

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设备的施工机械。

施工现场的强噪声
机械作业时,要采取降噪声的扩散。

应对施工现场的噪声进行检测,凡超过国家《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的,要及时对施工现场噪声超禁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整,达到施工噪声不扰民的目的。

夜间施工经批准领取“夜间施工许可证”。

确定施工场地合理布局、优化作业方案,保证施工安排和场地布局考虑尽量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小噪声强度和敏感点受噪声干扰的时间,建立必要的噪声控制设施,如隔声屏障等。

五、防振动扰民控制措施
产生振动的主要来源是施工机械的作业,采取的控制措施为:
施工振动对环境的影响按《区域环境振动标准》的要求。

根据敏感点的位置和保护要求选择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周围的影响。

其余控制措施与噪声基本相同。

六、植被保护
对于施工场地以外的山坡或田土,不允许任意设置临时施工和生活设施,尽可能保持原有山坡的植被不被破坏,并不得将有害物质(燃料、油料、化学品、酸等)任意倾倒,防止对山坡或河川造成污染。

七、施工区生态
生活区、办公区域范围内,依据条件,切合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易种易活的花草树木将自己的环境尽可能地绿化,办公室则可用盆栽植物装点环境,创造一个清新整洁亮丽的施工环境,使全体职工更感
心情愉快力量倍增。

对施工区绿化,在施工范围内严格按有关法规执行。

临时占用绿地要报批、交费并及时恢复。

砍伐或迁移树木要报批并交费,不得随意修剪树木。

古树名木按要求进行特殊保护。

对地上和地下的文物要防震、防毁和避让,不污染和破坏文物,不危及文物安全。

发现地下文物,保护现场,及时报告。

在施工前做好各类管线调查,施工中做好保护,防止施工破坏管线。

管线的迁移和保护按法规要求进行,履行报批手续付费。

同时采取措施并建立应急程序、做好应急准备,避免停水、停电等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可及时响应。

施工照明灯的悬挂高度和方向要考虑不影响居民夜间休息。

在施工筹划时考虑减少施工占地的措施和方法。

严格履行各类用地手续,按划定的施工场地组织施工,不乱占地,不多占地。

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施工场地的恢复要求和具体的实施时间表,保证施工结束后及时撤场、尽快恢复。

在施工场地周围出安民告示,以求得附近居民的理解和配合。

第三节、主要污染物处理及排放措施
一、生活污水处理
根据施工特点,生产污水主要为拌和系统污水和混凝土仓面清洗及养护污水,少量的车辆冲洗废水。

其水质特点为有机物含量少,主要是矿物质溶解和不可溶的施工废碴以及少量的漂浮物和废油。

生活污水处理站由调节池、单体房构成,污水处理能力为80m3/d。

生活区的厕所按照卫生要求设计,做到无蚊无蝇。

各种生活污水经排水沟集中后排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生活污水采用A/O(厌氧+好氧)法处理工艺。

处理后的出水须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悬浮物≤70mg/L、BOD5≤20mg/L、COD≤100mg/L、NH3-N≤15mg/L。

处理达标后的出水主要用于道路除尘降温、浇灌花草等。

二、生活垃圾处理
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卫生填埋。

1、生活垃圾分类
由于生活垃圾种类较多,为适应填埋的处理方式,有必要将不宜掩埋的生活垃圾挑拣出来单独处理。

参照一般的垃圾分类原则,并考虑到施工区位于水源保护区,将生活垃圾分为两类,一类为普通垃圾,一类为各种电池。

2、垃圾收集
在生活区每户均设置垃圾桶,办公区根据垃圾产生的多少布置相应的垃圾桶,安排专人每天将垃圾集中到转运的垃圾箱内,由汽车将垃圾箱内的生活垃圾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理。

3、垃圾处理
普通垃圾实行单元填埋、随到随压、层层压实、当日覆盖,填入的垃圾厚度控制在50cm。

上部覆盖施工弃料并压实。

当作业场所扬尘过大时,洒水降尘。

在开挖完成后无施工弃料时,将碴场平面压实,分层填筑垃圾。

填埋场封场时做好地表保护,在表面覆盖30cm厚的
自然土,其上再覆盖20cm厚的粘土,并压实,防止降水渗入填体内。

垃圾不能及时覆盖填筑时,在垃圾表面洒药,防止蚊蝇滋生和垃圾腐败。

三、生产污水处理
根据本项目的施工特点,生产污水分为两类。

一类为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用水和弃水,另一类为混凝土工程中仓面清洗、养护用水和基坑积水。

基坑的生产污水通过基坑内设置的积水坑,将生产污水通过水泵输送至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污水达标后排放。

第四节、水土保持措施
一、工程占地
本工程主要由主体工程、料场、施工便道和施工营地三部分组成。

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在分析评价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的基础上,本着“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的思想,针对工程建设引发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危害程度,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永久措施和临时措施、预防保护和监督管理措施有机结合在一起,合理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

对主体工程中以水土保持功能为主的工程,纳入水土保持方案的防治措施体系当中,使之与方案新增防治措施一起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科学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1、主体工程防治区
工程措施:施工前表土剥离;同时对施工扰动区域进行土地整治。

植物措施:施工后期,对斜坡(斜坡坡比1:2)上种植草皮,绿化美化环境。

临时措施:包括临时排水措施和表土临时堆存防护。

2、料场防治区
工程措施:取料前表土剥离;取料结束后,对场地进行土地整治,覆土;
植物措施:植树种草恢复地表植被及边坡垂直绿化;
临时措施:施工期间场内临时排水措施、表土堆存防护。

3、施工便道及施工营地防治区
该区主要由施工生产临建工程组成。

根据施工临建工程布置及其占地情况,结合主体工程设计的防护措施,该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
工程措施:施工前对表土进行剥离,表土剥离量根据绿化所需量而定;施工结束后,对施工生产生活区临时用地进行土地整治,覆土绿化;
植物措施:对经土地整治后的土地进行植物恢复措施。

临时措施:施工前,对施工场地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