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感悟语言魅力。
2.以读促赏,欣赏语言,品味文中写夏的好词妙句。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语言、感悟语言的魅力。
2.体会作者对夏的热爱、对劳动者的赞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
(教师背诵杨万里的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问学生这是描写那个季节的诗歌?这个季节有什么特点?)古人云:“春游芳草地,夏赏碧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四季景色美不胜收,从前面我们阅读过的三篇美文就可以体会到这一点。
今天,在这金黄的秋季,让我们再次领悟夏日带给我们的独特感受,学习阅读梁衡先生的佳作《夏》。
二、初步感知课文——诵读
1.学生相互交流作者相关资料。
2.教师配乐X读,课件展示夏日图景。
3.学生自由读,扫除文字障碍。
(课件展示)
芊芊(qiān)黛(dài)色主宰(zǎi)磅(pán)礴(gbó)
澹澹(dàn)匍(pú)匐(fú)迸(bèng)发春华(huá)秋实闲情逸致(yì)
4.用自己的话概括对文章的最初印象,也可以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1)自己的话。
(2)中心句: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X、热烈、急促的旋律。
5.默读思考:文章描绘了夏日的哪些画面?表达了对夏日怎样的感情?
(学生看课件画面讨论。
)
万物蓬勃生长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暑气蒸腾农民辛勤劳作
教师小结:这篇散文用生动形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夏日紧X、热烈、急促的特点,表达了对夏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6.板书。
夏
景美人勤
(热爱)(赞美)
(紧X、热烈、急促)
三、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喜欢的语段或句子,画出关键字词,写出旁批评点。
(可小组合作)在朗读中感悟,深入体会。
(师生互动,与文本对话,交流展示。
)
2.教师示例。
作者为什么把夏日比喻成“炉子上的一锅水……沸腾一样”?从那些语句可看出夏的沸腾?(结合课后第一题)
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意思是夏天的特征已经非常鲜明。
课文第二段里的主要内容就是描写这“沸腾”的景象。
有直接描写,有间接描写。
3.结合语境体会,如“烘烤”、“涌”二词的妙用。
(学生结合课后二题自主合作分析。
)
明确:“烘烤”能让人感到太阳温度特别高。
“涌”是指水或云气冒出来,描写了田野里麦浪翻滚的一种动态情景,准确形象。
4.课件展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
(1)作者说夏的色彩是金黄的,为什么?你怎样描写夏天?
(2)作者用什么表现夏天紧X的旋律?你收集了哪些有关夏天的诗句?
(3)你认为文中还有那些字词、句子生动传神,圈下来加以评点。
如体会“沸腾”、“升腾”、“蒸腾”的不同含义。
(生生合作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
四、拓展延伸
请学生说出自己对夏日的独特感受
(生生交流。
)
五、小结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通过认真研读、品味,我们感悟到了作者对夏充满了喜爱和赞美之情。
同学们正处在这样的一个人生黄金季节,应激情飞扬,在紧X、热烈、急促的青春旋律中,开创未来美好的明天。
六、作业
对本单元“多彩四季”内容进行整合训练。
【资料宝藏】
1.描写夏天的古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西江月》
2.《海滨仲夏夜》(峻青)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
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
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
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
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
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
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
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
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
那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
3.《夏之绝句》(简媜)
春天,像一篇举制的骈俪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
已有许久,未曾去关心蝉声。
耳朵忙着听车声,听综艺节目的敲打声,听售票小姐不耐烦的声音,听朋友的附在耳朵旁,低低嘶哑的秘密声……应该找一条清澈洁净的河水洗洗我的耳朵,因为我听不见蝉声。
于是,夏天什么时候跨了门槛进来我并不知道,直到那天上文学史课的时候,突然四面楚歌,鸣金击鼓一般,所有的蝉都突然叫了起来,把我吓了一跳。
我提笔的手势搁浅在空中,无法评点眼前这看不见,摸不到的一卷声音!多惊讶!把我整个心思都吸进去,就像铁沙冲向磁铁一样。
但当我摒弃凝神正听的起劲的时候,又突然,不约而同的全都住了嘴,这蝉,又吓我一跳!就像一条绳子,蝉声把我的心捆的紧紧的,突然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松了绑,于是我的心
就毫无准备的散了开来,如奋力越向天空的浪头,不小心跌进沙滩。
夏天什么时候跨进了门槛我竟然不知道!?
是一扇有树叶的窗,圆圆扁扁的小叶子像门帘上的花鸟画,当然更活泼些。
风一泼过来,它们就“刷”的一声晃荡起来,我似乎还听见嘻嘻哈哈的笑声,多像一群小顽童在比赛荡秋千!风是幕后工作者,负责把它们推向天空,而蝉是拉拉队,在枝头努力叫闹。
没有裁判。
我不禁想起同年,我的小童年。
因为这些愉快的音符太像一卷录音带,让我把同年的声音又一一捡回来。
首先捡到的是蝉声。
那时,最兴奋的事不是听蝉而是捉蝉。
小孩子们总喜欢把令他好奇的东西都一一放到手掌中赏玩一番,我也不例外。
念小学时,上课分上下午班,这时一二年级小朋友才有的优待,可见我那时还小。
上学时有四条路可以走,其中一条沿着河,岸边高树浓荫,常常遮掉大半个天空。
虽然附近也有田园农舍,可是人迹罕至,对我们而言,真是又远又幽深,让人觉得怕怕的。
然而,一星期总有好多趟,是从那儿经过的,尤其是夏天。
轮到下午班的时候,我们总会呼朋引伴地一起走那条路,没有别的目的,只为了捉蝉。
你能想象一群小学生,穿卡其短裤,戴着黄色小帽子,或吊带褶裙,乖乖地把“碗公帽”的松紧带贴在脸沿的一群小男生小女生,书包搁在路边,也不怕掉进河里,也不怕钩破衣服,更不怕破皮流血,就一脚上一脚下地直往树里钻的那副猛劲吗?之因为树上有蝉。
蝉声是一阵袭人的浪,不小心掉进了孩子的心湖,于是湖心抛出千万条绳子,要逮捕那阵浪。
“抓到了!抓到了!”有人在树上喊。
下面的人赶快打开火柴盒把蝉关了进去。
不敢多看一眼,怕它飞走了!
那种紧X就像天方夜谭里,那个渔夫用计把巨魔骗进古坛之后,赶忙封好符咒不敢去碰它一般。
可是,那轻纱般的薄翼却已在小孩们的两颗太阳中,留下了一季的闪耀。
到了教室,大家互相炫耀铅笔盒里的小动物——蝉、天牛、金龟子。
有的用蝉换天牛,有的用金龟子换蝉。
大家互相交换也互相赠送,有的乞求几片叶子,喂他铅笔盒或火柴盒里的小宝贝。
那时候打开铅笔盒就像打开保险箱一般小心,心里痒痒的时候,也只敢凑一双眼睛开一个小缝去瞄几眼。
上课的时候,老师在前面呱啦呱啦的讲,我们两眼瞪着前面,两之手却在抽屉里翻玩着“聚宝盆”,耳朵专心的听着金龟子在铅笔盒里拍翅的声音,愈听愈心花怒放,禁不住打开个缝,把指头伸进去按一按金龟子,叫它安静些,或是摸一摸敛着翅膀的蝉,也拉一拉天牛的一队长角,看是不是又多长一节?不过,偶尔不小心,会被天牛咬了一口,它大概颇不喜欢那长长的扁扁的被戳的满是小洞的铅笔盒吧!
整个夏季,我们都兴高采烈地强迫蝉从枝头搬家到铅笔盒里来,但是铅笔盒却从来不会变成音乐盒,蝉依然在河边高高的树上叫。
整个夏季,蝉声也没少了中音或低音,依旧是完美无缺的声音。
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声。
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声,有雷声,有蛙声,鸟鸣及蝉唱。
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有一首绝句。
绝句该吟该诵,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吟诵着一首绝句,这绝句不再唐诗选,不在宋词集,不是王维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它们对仲夏有共同的情感,而写成的一首抒情诗。
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有点近乎自然诗派的朴质,又有些旷远飘逸,更多的时候,尤其当它们不约而同的收
住声时,我觉得它们胸臆之中,似乎有好多豪情悲壮的故事要讲。
也许,是一首抒情的边塞诗。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
蝉声是有翅族的隐士吧!高据树梢,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
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分外轻逸,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
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这透明澄净起来,有一中“何处惹尘埃”的了悟,蝉亦是蝉。
午后也有蝉,但喧嚣了点。
像一群吟游诗人,不期然的相距在树阴下,闲散的歇着它们的脚。
拉拉杂杂的,它们谈天探询,问候季节,倒没有人想作诗,于是浪声阵阵,缺乏韵律也没有押韵,他们也交换流浪的方向,但并不热心,因为“流浪”其实并没有方向。
我喜欢在黄昏一面听蝉声一面散步。
走进蝉声的世界里,正如欣赏一场音乐演唱会一般,如果懂得去听的话。
有时候我们抱怨世界越来越丑了,现代文明的噪音太多了;其实在一滩浊流之中,何尝没有一潭清泉?在机器声交织的音图里,也有所谓的“天籁”。
我们只是太忙罢了,忙得与美的事物擦身而过都不知不觉。
也太专注于自己,生活的镜头只摄取自我喜怒哀乐的大特写,其他种种,都是一派模糊的背景。
如果能后退一步看看四周,也许我们会发觉整个图案都变了。
变的不是图案本身,而是我们的视野。
所以,偶尔放慢脚步,让眼眸以最大的可能性把天地浏览一番,我们将恍然大悟;世界还是时时在装扮着自己的。
而有什么比一面散步一面听蝉更让人心旷神怡?听听亲朋好友的倾诉,这时我们常有的经验。
聆听万物的倾诉,对我们而言,亦非难事,不是吗?
4.《苦夏》(冯骥才)
这一日,终于撂下扇子。
来自天上干燥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飞举,并从袖口和裤管儿钻进来,把周身滑溜溜地抚动。
我惊讶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数日前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去了。
是我逃遁似的一步跳出了夏天,还是它就像1976年的“文革”那样--在一夜之间崩溃?
身居北方的人最大的福分,便是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四季分明。
我特别能理解一位新加坡朋友,每年冬天要到中国北方住上十天半个月,否则会一年里周身不适。
好像不经过一次冷处理,他的身体就会发酵。
他生在新加坡,祖籍中国某某;虽然人在"终年都是夏"的新加坡长大,血液里肯定还执著地潜在着大自然四季的节奏。
四季是来由于宇宙的最大的拍节。
在每一个拍节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
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四言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
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
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
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依从着这一拍节,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
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吗?
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
这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
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
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
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
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
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
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
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
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
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
惟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
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
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
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
苦,原是生活中的蜜。
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
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
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
你该怎么想?
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
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
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
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
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
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煅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
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
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勃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
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
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
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
我点点头,并告诉他我的音乐体验。
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
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
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今年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秋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
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
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
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
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的发挥。
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我要一连跨过眼前的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再一次邂逅你,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