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新)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省赛获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二、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描述食盐、沙和面粉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

三、教学难点
1.比较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异同。

2.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

四、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一小杯沙子,一小杯食盐,一个托盘(两个装水烧杯,玻璃棒),一个托盘(一包面粉,一个装水烧杯),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1套过滤装置,6个小烧杯,白糖,食盐,面粉,沙子,水,PPT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3min)
师:如果家里来客人了,妈妈想要泡一杯糖水,需要哪些步骤?
(把糖加入水中,用筷子搅拌)
师:今天我们在教室里也来泡一杯糖水。

【教师实验操作:把糖加入热水中,并搅拌】
师:我们搅拌的时候需要注意,玻璃棒朝同一方向迅速搅拌,尽量不要碰到杯底和杯壁。

现在我们还能在杯子里面找到白糖吗?(找不到了)
师:白糖去哪里了?(水里面)
师:像白糖这样的物质放入水里不见了,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溶解)
师:是不是所有物质放进水里都能溶解呢?今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物质到底有没有溶解。

【板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二)实验探究
1. 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的变化(15min)
师:食盐和沙子我们都是很熟悉,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它们,并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并做好记录。

小组长把食盐和沙子拿出来。

【学生小组观察食盐和沙子特点并回答】
(食盐和沙子都是一粒一粒的,颗粒状的)
师:它们都是颗粒状的,接下来我们把食盐和沙子分别倒入两个装有清水的烧杯中,看看它们的颗粒有什么变化?然后,我们再用玻璃棒搅
响起实验结束。

下面小组长到讲台上面领取材料。

【学生实验;教师分发玻璃棒】
师:搅拌前,我们看到了盐和沙的什么现象?(盐颗粒变小,变少;沙子颗粒没有变)
师:搅拌后食盐发生了什么变化?(食盐不见了)食盐不见了,去哪啦?(跑到水里去了)食盐不见了,跑水里去了。

所以我们说,食盐……(溶解了)
师:搅拌后沙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沙子有点变浑浊,还是沉在杯底)我们把沙子沉在杯底叫做沉淀。

沙子发生沉淀。

所以我们说沙子……(没有溶解)
师:根据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变化,我们判断物质在水中溶解还是不溶解,有哪些标准?(在水里是否看得见;有没有发生沉淀)
2. 观察比较面粉在水中的变化(5min)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比较,我们知道了像食盐这样,放在水里经过搅拌看不见了,就是溶解。

像沙在水里发生沉淀就是没有溶解。

老师这里还有一样东西——面粉,它能不能溶解在水里呢?(溶解;不溶解)
师:我们如何来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做实验)接下来我们把面粉倒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看看它有什么变化?然后,我们再用玻璃棒搅拌一下,再看看它有什么变化。

并在实验记录表中作好记录,音乐声响起实验结束。

下面小组长到讲台上面领取材料。

【学生实验】
师:谁愿意说说,面粉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面粉刚进入水中时是浮在水面上的,后来一点一点沉下去,搅拌后就全在水中了;水都是白白的)
3. 进一步根据过滤判断是否溶解(10min)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和对溶解做出的定义,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溶解;不溶解)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它是溶解/不溶解的?(面粉在水中能看见颗粒,还有沉淀出现,所以说面粉在水中是不溶解的。

)为了进一步证明面粉在水中是不溶解的,我们把面粉分离出来。

我们再一起来做一个过滤的实验。

师:我们需要用到的仪器和材料有,铁架台,漏斗,玻璃棒、滤纸,烧杯。

老师先演示一遍滤纸的折法。

我们把滤纸先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沿着一条边打开,就可以放入漏斗中,但要注意,滤纸一定要紧贴漏斗内壁,备用。

然后组装过滤装置铁架台。

底下放烧杯,再放上漏斗。

我们在过滤
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然后是过滤过程。

过滤前,先用玻璃棒搅拌。

左手拿玻璃棒,右手拿烧杯。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边缘。

尤其要注意玻璃棒的角度,慢慢地倒,倒下去的水大概是一半滤纸高度的一半。

等漏斗里的水滴完拿出滤纸来观察。

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同时过滤食盐,沙子和面粉。

师:过滤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过滤的时候,我们再来观察一下现在三个烧杯中不同物质的状态。

(食盐没有沉淀,沙子,面粉沉淀下来)
师:现在我们就把滤纸拿出来,打开,看看滤纸上有什么?
(沙留在了滤纸上,过滤食盐溶液的滤纸上什么也没有。

面粉也留在了滤纸上)
师:原来判断物质在水中是溶解还是不溶解有两个标准,现在我们又多了一个标准,……(能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三)总结(7min)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溶解”。

我们根据什么判断物质在水中溶解了?
离)
师:今天我们课堂上只研究了食盐、沙、面粉的溶解问题。

那么下面这些物质是否溶解于水呢?
【出示:洗衣粉、肥皂、板蓝根】
一、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的变化
1、出示食盐和沙、学生观察实验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做实验了,在你们的桌子上老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食盐和沙子,一会儿我们就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烧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轻轻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师:怎样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呢?怎样描述沙在水中的状
态呢?(食盐放在水里化了,沙在水里没有化,还能看见。


3、师:哪些现象使我们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哪些现象使我们说“沙在水中没有溶解?”(我们看不到食盐的颗粒了,但是还能看到沙的颗粒。


(设计意图:本课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
溶解,运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食盐和沙这两种物质在水中非常明显的现象进行描述。


二、观察面粉在水里的溶解状况
1、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比较,同学们知道了像食盐这样,放在水里经过搅拌看不见了,就是溶解。

像沙在水里那样还能看见颗粒就是没有溶解。

老师这里还有一样东西——面粉,它能不能溶解在水里呢?你们猜一猜?
3、师:怎么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做实验)
4、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加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
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5、汇报交流: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有的学生会说:面粉溶解了,看不到颗粒了,有的会说面粉没有溶解,还能看到小的颗粒。


6、师:那么,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它在水中的变化到底是接近于沙还是食盐呢?
7、师:为了作进一步观察,我们一起再来做一个过滤的实验。


师这里有一种纸,叫滤纸。

我们将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用过滤的方法进行过滤,然后观察比较食盐、沙和面粉是否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教师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并讲解注意事项: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8、学生实验、汇报观察结果。

(滤纸上留下了面粉和沙的颗粒,食盐却没有留下颗粒,流到了下面的杯子里。


9、师:现在你能解释什么是溶解吗?(溶解了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设计意图:面粉在水里的情况显然不同于食盐和沙在水里的情况,面粉这个材料的出现带来了新的问题——面粉到底是溶解于水还是不溶解于水的?我先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引发了认知冲突,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

但是实验后学生有可能针对沉淀与否的问题再次出现争议,教师顺势继续引导,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一个
的“说不清楚”到能够说出主要特点,这正是我们教学所期望的。


归纳整理、问题延伸
1、做了这么多的实验,让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吧!学生整理获得的信息。

2、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想你们一定有很多的收获,谁想和大家说一说?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与大家的合作,学到了不少的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那么,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在活动结束之后,及时组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及技能进行整理和归纳,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教师没有把上下课的铃声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课后的后续探究是对本课研究内容的一个巩固和延伸。

因为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皆课堂。

总的来说,课后的探究活动对于课内探究活动来说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师生共同投入地去思索去做,通过科学实践学生们能真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并且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那时候的收获将是更多的快乐、更大的幸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