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会议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七会议汉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监察委员, 共青团中央委员和湖南、湖北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李维汉主持。他首先介绍了会议的筹备经过,说明到会的中央委员不到半数, 只能开一次中央紧急会议。然后宣布了会议的三项议程:
1.共产国际代表作报告; 2.中央常委代表作报告; 3.改选中央政治局。
4
八七会议 会议目的
会议讨论通过了 《告全党党员书》 、《最近农民斗争的议决案》、《最近职工运动的议 决案》、《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等决议,要求坚决纠正党在过去的错误,明确提出土 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中国革命新阶段的主要的社会经济内容。 1927年9月9日发动和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到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 会议之前,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领导了近百次武装起义,标志着我党进入了独立领导革 命战争和红军的新时期。
11
八七会议
外院小组
吴佳诗 程琛 陈雪沁 张璐 李慧 吴晓雪 杜游 孟岸 唐君妍 谢函 胡博文
12
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作关于党过去的错误及新的路线的报
告。他在报告中指出了召开中央紧急会议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及这次会议所要解决的
问题。
7
八七会议 会议议程
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统一战线中的机会主义路 线问题。 二、关于农民和土地问题。
三、关于军事工作和武装斗争问题。
八七会议
外院小组
1.会议背景 2.会议目的 3.参加人员
4.会议议程 5.意义与影响 6.图片资料欣赏
1
八七会议 会议背景
1927年,蒋介石、 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失败,中国革命处在 一个十分紧急的关头,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 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
国共合作破裂, 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 右派同帝国主义和中 国资产阶级右翼勾结 起来,加紧反革命阴 谋活动。
第二,要注意群众, 团结真正的左派;
第三,在革命中组织 临时的革命政府。报 告在最后还提出要注 意作好团结国民党革 命左派的工作,以及 注意加强军队和士兵 中的工作。 10
八七会议 意义与影响
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错误,确定了土地 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是一个正确的方针,是党在付出了 大量鲜血的代价后换得的正确的结论。出席这次会议的毛泽东在发言中突出强 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八七会议是一个转 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 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 转变。
8
八七会议 会议议程
会议的第二项议程是瞿 秋白代表中央常委作报告。报 告指出:现在主要的是要从土 地革命中造出新的力量来,我 们的军队则完全是帮助土地革 命的。农民要求暴动,各地还 有许多的武装,有这样好的机 会,这样多的力量,我们必然 要点燃这爆发的火线,造成土 地革命。
9
八七会议
会议议程
报告提出了今后 工作的三条策略原则: 第一,要注意与资产 阶级争领导权,要注 意揭露汪精卫派民权 主义的假面具;
2
八七会议
会议背景
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 变,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 石叛变后,4月15日,李济琛、钱大钧、 古应芬在广州发动了“四·一五”反革 命政变。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也 加紧反革命活动。6月10日,汪精卫和 冯玉祥在郑州举行会议,策划反共。 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遭到杀害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至此, 蒋汪反革命合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 争遭到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 了。
5
八七会议 参加人员
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有: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顾顺 章、罗亦农、陈乔年、蔡和森,候补中央委员有:李震瀛、陆沉、毛泽东,中央监察 委员有:杨匏安、王荷波,共青团代表有:李子芬、杨善南、陆定一,湖南省委代表 彭公达,湖北省委代表郑超麟,中央军委代表王一飞,中央秘书邓小平等22人。共产6 国际代表罗米那兹及另外两位俄国同志也参加了会议。
3
八七会议
会议目的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大革命 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 方针。由于当时环境极其险恶,会议只 开了一天。会上,罗明纳兹作党的过去 错误及新的路线的报告和结论,瞿秋白 代表中央常委会作将来工作方针的报告。 毛泽东在发言中,从国共合作时不坚持 政治上独立性、党中央不倾听下级和群 众意见、抑制农民革命、放弃军事领导 权等四个方面批评陈独秀的右倾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