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上部杂色烟叶的识别及把握(修改过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烤烟上部杂色烟叶的识别及把握
红河卷烟厂
摘要:本文分析了上部杂色烟分级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烤烟》国家标准杂色烟的概念,阐述了上部杂色烟 6 种类型烟叶及3 个等级的识别方法,并指出在初分预检收购中应采取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培训和指导、对样收购和严格把关制度等措施,解决好上部烟叶分级中存在的杂色扎把、把内混杂、正副组互混及杂色烟中混低等问题.
关键词:杂色烟;识别;把握
杂色烟是因生长发育不良、采收不当、调制失误、保管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是不受烟厂欢迎的一类烟叶,其品质低劣,烟叶香气质差,香气量少,杂气重,刺激性大[1,2]。
在实际生产中,大多数烟农都会出现一定量的杂色烟,特别是上部杂色烟,严重影响着烟叶质量和烟农效益,同时在初分和收购中烟农对上部杂色烟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误区。
本文就当前上部杂色烟分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1 上部杂色烟分级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上部杂色烟分级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烟农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烟农挑选烟叶时,认为杂色烟是下等烟,价格低,挑选时没有把杂色烟单独挑选出来扎成把,常在上部杂色烟中随意混入青黄烟、级外烟,甚至混入不列级烟叶。
另外,有的烟农故意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如把杂色烟用于正组烟扎把、在上部正组烟叶中混几片上部杂色烟叶。
1.2上部叶成熟度掌握不到位。
部分烟农没有正确理解成熟度这一重要概念,对上部叶成熟度标准的认识上观念陈旧,认为好的上部叶是“黄、鲜、净”烟叶,而差的上部叶标准是“黑、糟、杂”烟叶。
例如:对于上部叶因田间成熟度的提高而出现的赤星病斑、焦尖、焦边、成熟斑等,认为是上部杂色,是质量差的特征,分级挑选中往往把这类烟叶混作杂色烟,而把一些生长不良,成熟度差,外观“净、厚、大”结构紧密的烟叶当作正组烟叶。
1.3 分级方法不科学。
有些烟农在挑拣上部叶时,逐片地看,逐片地挑,甚至连烟叶上面的杂色和病斑也逐个抠掉或剪掉,这种做法费工费时,效率低下,并且影响烟叶的完整度。
而实际上,上部叶残伤(病斑)和少量杂色在分级标准中是允许存在的。
也有部分烟农习惯于对上部杂色烟叶按大小、长短分级,而不注意按杂色烟叶的质量高低分级(如油分)。
1.4 对上部杂色烟叶类型、杂色面积界限、等级标准把握不准。
以下是2007年红河州弥勒县某批次BK等级合格率调查情况(表1)表1 红河州弥勒县2007年某批次BK等级合格率调查情况表
年份等级
等级合格率
(%)
混级情况(%)
低一级GY BF 级外烟
2007 B1K 60 22 9 5 4 B2K 62 25 6 5 2 B3K 65 —20 5 10
注:数据来源于红河卷烟厂原料部质量监督组。
从表1可以看出,BK等级在红河州的收购中存在等级合格率偏低的情况。
表现为:对BK的杂色面积界限及等级标准把握不准,GY及级外烟均混入BK;稍有一部份成熟度好,带有赤星病斑,焦边焦尖的烟叶收进了上部杂色烟,降低了烟叶应有的使用价值。
2 上部杂色烟的识别
2.1 杂色与杂色叶的区别
《烤烟》国家标准明确规定:杂色是指烟叶表面上非基本色斑块(青黄烟除外)。
杂色包括轻度洇筋、蒸片、局部挂灰、全叶受熏染、青痕较多、严重烤红、严重潮红、受蚜虫损害等;杂色叶是指烟叶表面任何杂色面积占全叶片 2 0%以上(含2 0%)的叶片[3]。
从以上可以看出,如果烟叶表面存在杂色面积不超过2 0%,只能视为局部杂色,不能定为杂色叶。
但在实际识别时,杂色面积20 %这个界限很难马上判定,需要经常辨别比较才能把握这个界限,并且叶面上杂色和残伤面积相加之和不得超过该组最低等级残伤允许度,超过者应在杂色组定级[3];另外,如果1 片烟叶杂色面积达到2 0%(含20 % )以上,应定为杂色
叶,不论烟叶的其他部分质量如何的好。
2.2 上部杂色烟叶的类型
杂色包括轻度洇筋、局部挂灰、全叶受污染、青痕较多、严重烤红、严重潮红、蒸片、受蚜虫损害等[3]。
对上部叶而言,杂色烟类型较多,形成的原因也比较复杂。
轻度洇筋、严重烤红主要是因为烘烤不当造成的;青痕较多是因为烟叶在鲜烟状态时受到机械压(擦)伤,调制后留下的青色斑块;严重潮红是因为下炕回潮过度造成的;全叶受污染是烟叶在田间或采收后受到灰尘、花粉、水泥或石灰粉尘的污染,造成调制后烟叶表面出现大面积非基本色(多种颜色)。
而造成局部挂灰的原因较多,也是上部杂色烟中最多的一种类型,其原因主要是采收或烘烤不当造成的。
2.3 上部杂色叶的识别
2.3.1轻度洇筋烟叶
这类上部烟叶主要特征是主脉周围发黑。
识别时必须抓住这一点。
如果只有主脉呈现黑色,没有扩散到叶片或叶脉上,则不能视为洇筋。
2.3.2烤红、潮红烟叶
对于上部轻度的烤红烟叶,如果对基本色影响不明显,则不能定为杂色,可在对应部位、颜色正组的 2 级以下定级。
要注意烤红、潮红之间的区别,烤红用鼻子闻有糊焦味,而潮红没有,烤红烟叶表面呈现鲜艳的不规则的红色斑块,潮红烟叶的水分较大,烟叶表面出现暗红色。
另外,还要注意烤红与红棕色的区别:红棕烟颜色较桔黄、色稍深、光泽稍暗且叶面颜色分布比较均匀一致、叶背黄,有成熟斑点,叶片正反面颜色差异较大,而烤红烟叶面颜色深浅不一或呈块状、叶背红,叶片正反面颜色差异小。
2.3.3挂灰烟叶
指烤后烟叶的叶面上出现斑点状、斑块状或模糊不清的灰褐色。
在识别上部局部挂灰烟叶时,必须将挂灰面积集中衡量,看挂灰面积是否达到杂色叶规定。
2.3.4青痕较多烟叶
在识别这类上部烟叶时,要注意青痕与青黄烟、微带青的区别,不要把局部带青或叶脉带青的烟叶误认为是青痕。
2.4 上部杂色叶组三个等级的识别
表 2 上部杂色叶组的品质规定[3]
等级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色度长度cm 残伤
B1K 尚熟稍密稍厚有—35 20
B2K 欠熟紧密厚稍有—30 30
B3K 欠熟紧密厚少—25 35 《烤烟》国家标准对上部杂色叶组的各品质因素作了详细的规定(见表 2 ) , 将上部杂色叶组分成三个等级,即BIK 、B2K 、B3K。
三个等级的成熟度依次为尚熟、欠熟、欠熟,叶片结构依次为稍密、紧密、紧密,身份依次为稍厚、厚、厚,对油分、长度、残伤的要求依次降低,对色度则不作要求。
在实际分级时,除了考虑着生部位、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长度、残伤等因素外,重点考虑杂色面积和烟叶油分这 2 个重要因素,即:BIK 带有轻度杂色,其面积在3 0%以内,无杂色部分尚有油性反映,有油润感,B2K 带有中度杂色,其面积在4 0%以内,光泽稍暗,油性反映不太显露,手触感觉尚有油润感;B3K 带有严重杂色,光泽灰暗,无油性反映,手触感觉无油润感。
2.5 上部杂色烟与残伤的区别
残伤是指烟叶组织受到破坏,失去成丝强度和坚实性,基本无使用价值(包括由于烟叶成熟度的提高而出现的病斑、焦尖、焦边)。
而杂色是指烟叶表面存在非基本色颜色斑块(青黄烟除外)。
在识别时,对于因成熟度的提高而在叶面上出现的残伤(病斑、焦尖、焦边部分),不能混为杂色,虽然病斑、焦尖、焦边部分对烟叶质量影响较大,但这类烟叶除残伤部分外,其余部分成熟度较好,颜色桔黄,烟叶质量较好。
在实际分级时一定要认清病斑、焦尖,焦边的具体症状。
3 上部杂色烟在收购中的把握
3.1转变烟农思想认识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烟农掌握杂色烟的品质要求,使烟农自觉规范初分扎把,提高烟叶把内纯度。
3.2加强初分扎把的指导
在烟叶初分扎把期间,指导烟农识别上部杂色叶的各种类型,指导烟农正确认识焦尖、焦边、病斑,不能把它们当作上部杂色叶处理。
在指导过程中,发现
有不特合要求的,劝导烟农重新进行初分。
3.3加强收购人员培训
在烤烟收购前,通过集中理论培训和实物培训相结合,使质检人员了解上部杂色烟的识别方法,较熟练掌握收购验级技术,从而保证烟叶收购质量的提高。
3.4实行严格的把关制度
工商交接过程中,每天接收的烟叶流量大,批次多,在收购上部叶时,严格按程序认真进行评级,防止上部杂色烟里混有青黄、级外或不列级烟叶,以及上部正组烟叶存在小把纯度差的现象(把内混有杂色烟叶)。
质检人员应根据《烤烟》国家标准,正确划分组别,严格把关,从而很好地解决上部正组把内混杂、以及杂色烟中混低问题,从而提高烟叶收购等级质量。
3.5在上部杂色叶评级中的几个注意事项。
①杂色面积小于20 %的烟叶又没有残伤的上部杂色叶,在主组定级;②对于那些杂色面积没有超过20 %的上部烟叶,但杂色与残伤相加之和超过了上部叶基本色组的最低等级残伤允许度的上部烟叶,应在相应上部杂色组定级。
③注意识别上部杂色烟叶的各种类型,不要把杂色烟叶当作正组定级,也不要把正组烟叶当作杂色叶定级,真正按《烤烟》国家标准评级,提高烟叶的等级纯度,提高烟叶的工业可用性。
④不要把焦尖、焦边、病斑或成熟斑与杂色混淆,当作上部杂色叶处理,避免资源浪费。
红河州弥勒县在2008年的收购中,通过采取以上措施,BK的等级合格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等级合格率提高了解13个百分点,BK等级混低,混组现象明显减少(见表3)。
表3 红河州弥勒县2008年某批次BK等级合格率调查情况表
年份等级等级合格率
(%)
混级情况(%)
低一级GY BF 级外烟
2008 B1K 71 24 3 1 1 B2K 76 19 2 1 2 B3K 79 —12 4 5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红河卷烟厂原料部质量监督组。
4 小结
(1)对上部杂色叶而言,要根据杂色类型的不同特征进行识别。
(2)上部杂色烟叶的识别,要综合考虑杂色面积和残伤面积情况,合理确定是否为杂色烟叶。
注意焦尖、焦边、病斑或成熟斑与杂色的区别。
(3)上部杂色组 3 个等级的识别,要重点考虑杂色面积和烟叶油分这 2 个重要因素。
(4)在实际烟叶收购时,加强培训和指导,使烟农和预检人员了解上部杂色烟叶的类型和熟练掌握识别方法,采取对样收购、严格把关等措施,解决好分级中杂色扎把、把内混杂、正组混杂以及杂色烟中混低(青黄、级外或不列级烟),提高烟叶等级纯度和等级合格率.
参考文献
[1]苏德成主编.烟叶调制与分级[ 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程占省主编.烟叶分级工[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加 01 . 10
[3]GB2635一烤烟[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