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Ⅰ 信息的筛选、整合与比较 专项复习课件(共77张PPT).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下定义
下定义:用明确的语句揭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 特点或本质的逻辑方法。
下定义既要对相关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又要符合格式上的要求。 内容上,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形式上,要把被定义的概念放在一个大的概念中,再加上对其本质特征进 行描述的限制。
〔技法点拨〕
一、审考题设问,知考点
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 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 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
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年,《禹贡》开始以The Chinese Hist orical Geography(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
找到主谓宾,即历史地理学是学科。再将有效信息整合, 用“……是……”的句式作答。
概括内容要点
〔考点解读〕
“内容要点”指文本局部或整体的主要内容。 “概括内容要点”侧重考查考生对语段乃至整个文本进行总结与概括的能力,表现 为对某一材料的信息进行整合或对不同材料的信息进行整合。
对不同材料的信息进行整合要在对一则材料的信息进行整合的基础上进行,要注 意材料间的关系,要有整体意识。在考查角度上主要有概括原因、分析作用等。
研究黄土高原沟壑的演变,实 际是在研究地理现象变化发展 的原因。这属于历史地理学的
研究范畴。
技法演示 步骤
原文信息
演示
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 被定义概念:历史地理学。
第一步
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邻近大概念:学科。
第二步
①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②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 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 律。 ③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 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 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 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 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 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 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 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 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 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 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 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 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 一部分。
1.概括内容要点的途径
途径
解说
一看标题 如果是论点,便可直接提取;如果是论题,则要结合文本提要整合。
二抓概括 有的文章的观点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概括性强而又表达了文章观点 性的句子 的句子,就抓住了要点。
三看位置 材料的观点一般会在标题、文首、段首或文末、段末的位置,要关注 这些地方。
观点的确立需要材料的支撑。从全文看,对于事实材料,应在对所列 四看评析
注意 对“重要概念”的考查主要是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进行的。历年高考的
命题原则大多是“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因此,答题 时要依据文本,不能脱离文本。
〔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
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 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 成分。
二、明答题技巧,知如何解答
下定义“三步骤” 第一步:找出“被定义概念”和“邻近大概念”。 第二步:找出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 第三步:组织语言,按照格式,规范答题。
三、理答题要点,保不丢分
“下定义”题:
模板要点
被定义概念=本质 特征+邻近大概念
示例 记忆(被定义概念)是我们在过去的生活中认识过的事物或 做过的事情在我们大脑中保持(本质特征)的印象(邻近大 概念)。
“比较信息”,就是比较材料中信息的异同。信息类文本由多则材料组成, 虽然多则材料的主题统一,但各则材料的侧重点不同。比较材料异同题就是要 扣住这“同”中之“异”,或要求比较事实异同,或要求比较观点异同。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考点解读〕
“文中重要概念”,多指与整体文意密切相关或是文章重点论述的“概念性” 词语。这些概念或表示特定的意义,或表达丰富的内涵,能否准确理解文中 的重要概念,将直接影响考生对文意的把握。
专题一 现代文阅读Ⅰ
信息的筛选、整合与比较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概括内容要点 3、比较材料异同
〔考点解读〕
“筛选信息”,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 次要信息。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
“整合信息”,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 中、重新组合、综合概括。
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 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 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 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 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今已有1 000年,而像武汉如从原 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已达4 000~5 000年,从原始城址的出现算起距今也有3 1 00~3 600年。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探寻 出规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材料二: 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 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主张地理学者应当尝试 重建过去的地理,如果不是这样,地理学就只是当代现象的描述,只有加上时间 的尺度,才能考察变化的过程,并显示出今日的地理只不过是一系列阶段的最新 一个阶段。
设问例题 理解概念题: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 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 是( )
“下定义”题: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 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审题定向 ①“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提示本题考查对 “沿革地理研究”概念的理解。 ②“根据材料内容”,提示考生要在充分理解内容 的基础上确定答案。 ①题干中直接出现下定义的信息,且明确指出了 要求下定义的对象是“历史地理学”。 ②“结合材料内容”提示考生要在充分理解内容的 基础上确定答案。
(摘编自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 (理解概念)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 D )
A. 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 C. 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
B. 赤壁之战地名考释 D. 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
2. (下定义)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自主尝试: ____历__史__地__理__学__(__被__定__义__概__念__)__是__一__门__具__有__时__空__结__合__的__特__征__,__以__自__然__和__人__文__地__理__现_ _象__的__产__生__、__形__成__及__其__演__化__的__过__程__为__研__究__对__象__,__探__寻__这__些__现__象__产__生__、__形__成__及__其__演__化__ _背__后__的__原__因__和__规__律__(__本__质__特__点__)__的__现__代__地__理__学__的__分__支__学__科__(__邻__近__大__概__念__)__。______
该考点主要有两种题型: 一是理解概念题, 二是“下定义”题。
〔知识梳理〕
一 、“重要概念”的类型
①文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术语;②文中具有概括作用的词语;③文中指称特定 对象的词语;④文中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
二、“重要概念”的考查要点
内涵 外延 分类 意义
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所特有的属性,如本质特 征、功用等。 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范围,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属性的一切对 象,如事物的种类、数量、范围等。 概念有大小之分,对于多个概念,先要明确其大小,是一级概念还是二 级概念,概念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包含关系。 认识事物及现象,掌握真理。
〔知识梳理〕
1.概括内容要点“三要求”
2.概括内容要点题设问“四角度”
3.概括内容要点题答题“三意识”
〔技法点拨〕
一、审考题设问,知考点
设问例题 概括中华饮食文化得到发展的原因。 评价一部中国典籍译本是否优秀,可以有哪些标准? 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中国建筑的希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简要 概述。 从《日知录》的成书过程来看,顾炎武治学有什么特 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 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 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 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 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 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 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 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 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 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 地
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 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 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 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 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 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
本质特点: ①地理学的分支。 ②具有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 的特征。 ③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
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 间关系进行研究。
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 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 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
④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 来探寻其规律。
第三步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 材料简要概括。
审题定向
①题干中的“概括”“概 述”,提示这些题可能都 是概括内容要点题。 ②概括的角度指向“原因” “标准”“希望”“特点”“心 得”。 ③“结合材料”“联系全文” 等,提示一定要联系材料 答题,答案应从材料中分 析得出。
二、明答题技巧,知如何解答
技法演示 选项 A B C
D
原文息
比对分析
对应信息点:历代疆域和政区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 的变迁。
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 对应信息点:历史地名的注释
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 和考证。
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
对应信息点:黄河等水道的变
迁。
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 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 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 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