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向明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向明中学【最新】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美日三名化学家利用钯作催化剂,将有机物进行“裁剪”、“缝合”,创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新物质而荣获【最新】诺贝尔化学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B.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C.将有机物进行“缝合”可以不遵循原子守恒规律
D.将有机物进行“裁剪”需要破坏旧的化学键
2.重量法测定胆矾结晶水含量时,不需要使用的下列仪器是()A.B.C.D.
3.平行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尽量消除误差带来的影响,其主要针对的是()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绝对误差D.相对误差4.一只量程为25 mL的滴定管,若液面在8.0 mL处,将溶液全部放下来,液体的体积为()
A.17.00 mL B.大于17.00 mL C.小于17.00 mL D.无法确定5.下列性质中,不属于金属共同特性的是()
A.高熔点B.延展性C.导电性和导热性D.金属光泽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生铁B.绿矾C.不锈钢D.铝热剂
7.下列关于铁和铝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补血剂中含有2 价铁元素
B.铝比铁耐腐蚀,说明铁比铝活泼
C.铝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叫铝热剂
D.人体内如铝元素摄入量过多易患老年痴呆症
8.合金就是不同种金属(也包括一些非金属)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熔合物,根据下列四种金属的熔沸点:
其中不能形成合金的是( ) A .Cu 和Al
B .Fe 和Cu
C .Fe 和Na
D .Al 和Na
9.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C .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D .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10.下列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差的是( ) A .3NH
B .3PH
C .HF
D .2H O
11.X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 2XO 4,该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是( ) A .HX
B .H 2X
C .XH 3
D .XH 4
1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可以寻找制取半导体的元素 B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C .周期表中第ⅣA-ⅦA 主族元素均可表现正化合价
D .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减小,金属性增强 13.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数据合理的是( ) A .500 mL 容量瓶配制250 mL 0.1mol/L NaCl 溶液 B .用量筒量取5.26 mL 盐酸
C .用广泛pH 试纸测得溶液的pH 是3.5
D .用25 mL 滴定管量出15.80 mL 的NaOH 溶液
14.某溶液使甲基橙呈黄色,酚酞呈无色,石蕊呈红色,则该溶液的pH 范围是( ) A .3.1~8.0
B .5~10
C .4.4~5.0
D .4.4~9.0
15.用镁和稀硫酸反应测定常温下1 mo1氢气的体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反应开始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加入过量稀硫酸,以确保镁带完全反应 C .反应停止后,立即调压并记录读数
D .常温下1 mol 氢气的体积为
()
()
()2V H M Mg m Mg ⨯ 16.关于实验室制备乙烯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是乙醇和过量的3mol/L 硫酸的混合液
B .温度计插入反应液面以下,以便控制温度在140℃
C .反应容器(烧瓶)中应加入少许碎瓷片
D .反应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管
17.下列变化不可能通过一步实验直接完成的是( ) A .()233Fe OH Fe O → B .()233Fe O Fe OH → C .2Al AlO -
→
D .()33Al
Al OH +
→
18.同周期的三种非金属元素X 、Y 、Z ,它们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X <Y <Z ,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 A .非金属性:X >Y >Z
B .X 、Y 、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弱到强。
C .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 、Y 、Z 顺序递减
D .X 、Y 、Z 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减少。
19.图中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Z >Y >X
B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 <W
C .WX 3和水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 .Y 和Z 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20.现用某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滴定10.00 mL 某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V 与反应后溶液的pH 的图像见下图,据此推断NaOH 溶液和HC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A
B .B
C .C
D .D
2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3FeCl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33Fe 3OH Fe OH +
-
+→↓
B .3AlCl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33243Al
3NH H O Al OH 3NH +
+
+⋅→↓+
C .铁与稀盐酸反应:322Fe 6H 2Fe 3H ++
+→+↑
D .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32Fe
Cl Fe 2Cl +
+-+→+
22.下列各组物质中,一定属于同系物的是( ) A .4CH 和3CH Cl
B .4CH 和38
C H
C .22CH Cl 和48C H
D .2O 和3O
23.能证明甲烷分子不是平面正四边形结构的事实是( ) A .3CH Cl 没有同分异构体 B .22CH Cl 没有同分异构体 C .3CHCl 没有同分异构体 D .甲烷分子中有4个共价键
24.关于有机物25
323
|C H CH CH CH CH ———的系统命名正确的是( )
A .己烷
B .2—乙基丁烷
C .2—甲基—3—乙基丁烷
D .3—甲基
戊烷
25.下列烷烃中,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产物的是( ) A .(CH 3)2CHCH 2CH 2CH 3 B .(CH 3CH 2)2CHCH 3 C .(CH 3)2CHCH(CH 3)2
D .(CH 3)3CCH 2CH 3
26.制取一氯乙烷,采用的最佳方法是( ) A .乙烷和氯气取代反应 B .乙烯和氯气加成反应 C .乙烯和HCl 加成反应
D .乙烷和HCl 作用
27.强酸与强碱恰好完全中和时,它们中一定相等的是( ) A .质量
B .物质的量
C .物质的量浓度
D .H +和OH -的物
质的量
28.实验室测定42CuSO nH O ⋅晶体里结晶水的n 值时,出现了三种情况:①晶体中含有受热不分解的物质 ②晶体尚带蓝色,即停止加热 ③晶体脱水后放在台上冷却,再称量。
使实验结果偏低的原因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29.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的实验中,以下情况不影响测定结果的是( ) A .镁条表面的氧化膜未完全擦去 B .镁带中含有不与酸反应的杂质 C .反应后没有用注射器抽气
D .硫酸过量,镁全部反应
30.在2Fe +、3Fe +、4NH +
、3Al +的混合溶液中,先加入过量NaOH ,加热,再加入过量HCl ,数量增加的离子有( ) A .2Fe +
B .3Fe +
C .4NH +
D .3Al +
31.下列各组物质中,将前者和后者混合时,无论前者是否过量,都能用同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3AlCl 溶液,NaOH 溶液 B .稀24H SO ,2NaAlO 溶液 C .澄清石灰水,2CO
D .氨水,()243Al SO 溶液
32.铝和铍的性质十分相似,下列关于铍的性质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铍能与盐酸或氢氧化钠反应 B .氢氧化铍难溶于水
C .氧化铍的化学式为23Be O
D .氯化铍溶液和铍酸钠溶液混合会有沉
淀
33.将1 g 胆矾在坩埚内加热一段时间后,若剩余0.856 g 纯净固体,此剩余固体的化学式为( ) A .42CuSO 4H O ⋅
B .42CuSO 3H O ⋅
C .42CuSO 2H O ⋅
D .42CuSO H O ⋅
34.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mL3mol/L 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 A .5.4g B .3.6g C .2.7g D .1.6g
二、选择题
35.把Ba(OH)2溶液滴入明矾(KAl(SO 4)2)溶液中,使SO 2-
4全部转化成BaSO 4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
A.Al3+B.Al(OH)3C.Al3+和Al(OH)3D.AlO-
2
三、原理综合题
36.四种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T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属于____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2)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
(3)元素Z与镁元素相比,金属性较强的是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不能
..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
a.氢氧化镁不溶于氢氧化钠,而氢氧化铝可溶于氢氧化钠
b.镁能置换出熔融氧化铝中的铝
c.镁能跟二氧化碳反应,而铝不能
d.等量的镁铝和足量的盐酸反应时,铝失电子的数目比镁多
37.乙烯是非常重要的有机物,它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以乙烯为原料可合成一重要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该材料可用于食品包装。
合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
(2)为探究实验室制乙烯及乙烯和溴水的反应,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制备乙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
(3)写出下列物质所对应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3223CH CH CH CH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38.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测定某含有NaCl 的小苏打样品中3NaHCO 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查资料:NaCl 加热至801C ︒时熔化而不分解,3NaHCO 受热分解,
323222NaHCO Na CO H O CO −−→+↑+↑△。
由此设计实验:用电子天平称取1m g 样
品,置于坩埚中用酒精灯加热(如图,灼烧温度高于120C °,不超过800C ︒),至恒重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2m g 。
(1)实验中至少称量____次。
(2)实验中,达到恒重操作的标准是__________。
(方案二)根据“3NaHCO 溶液呈碱性,322NaHCO HCl NaCl H O CO +→++↑”的性质设计实验:准确称取1.000 g 样品,用容量瓶配成100 mL 溶液,用滴定管量取20.00 mL 于锥形瓶中,加入2滴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1000mol/L 盐酸标准溶液滴定。
平行两份,两次实验的数据如下:
(3)实验中,当其它操作均正确时,下列操作不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______)。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瓶内有水残留,直接配制溶液
B.滴定管内壁有水珠就装入标准液
C.锥形瓶内壁有水珠,用待测液润洗后再使用
D.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放入待测液进行测定
(4)滴定终点的判断:__________。
(5)两次实验消耗盐酸体积的平均值为__________mL。
NaHCO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6)样品中3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 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但不一定含氢元素,如四氯化碳,错误;
B. 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平衡前单位时间内的转化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错误;
C. 将有机物进行“缝合”必须遵循原子守恒规律,错误;
D. 将有机物进行“裁剪”需要破坏旧的化学键,正确。
故选D。
2.B
【分析】
重量法测定胆矾中结晶水含量时,需要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研钵、酒精灯、玻璃棒、坩埚、干燥器、泥三角、三角架、药匙、坩埚钳。
【详解】
A. 此仪器为泥三角,加热时需要使用;
B. 此仪器为表面皿,不需要使用;
C. 此仪器为坩埚钳,夹持坩埚时需要使用;
D. 此仪器称为坩埚,灼烧胆矾时需要使用。
故选B。
【点睛】
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步骤为:①研磨②称量空坩埚和装有试样的坩埚的质量③加热④冷却⑤称量⑥重复③至⑤的操作,直到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为止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铜结晶水的含量。
3.B
【详解】
平行试验就是同一批号取两个以上相同的样品,以完全一致的条件进行试验,看其结果的一
致性,两样品间的误差是有国标或其他标准要求的,其优点是防止偶然误差的产生。
故选B。
4.B
【详解】
量程为25 mL的滴定管,0刻度线在上方,越往下刻度值越大,25mL在刻度线的最下方。
不过,在25mL的刻度线至滴定管尖嘴处,还有一定体积的液体。
若液面在8.0 mL处,至25 mL处,液体体积为17.00 mL,若将溶液全部放下来,液体的体积将大于17.00 mL。
故选B。
5.A
【分析】
金属具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例如: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等。
【详解】
A、金属的熔点有的较低,如汞在常温下呈液态,有的很高,如金属钨,故A错误;
B、延展性属于金属的通性,故B正确;
C. 导电性和导热性属于金属的通性,故C正确;
D. 金属光泽属于金属的通性,故D正确;
故选A。
6.B
【详解】
A. 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属于混合物;
B. 绿矾是七水合硫酸亚铁,属于纯净物;
C. 不锈钢是铁、铬、镍等的合金,属于混合物;
D. 铝热剂是铝和某种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故选B。
7.B
【分析】
常见的补血剂有:①硫酸亚铁②葡萄糖酸亚铁③富马酸亚铁④琥珀酸亚铁等,它们都是亚铁盐。
【详解】
A. 补血剂中含有2 价铁元素,正确;
B. 铝比铁耐腐蚀,不是因为铁比铝活泼,而是因为铝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内部金属与氧气的进一步反应,错误;
C. 铝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叫铝热剂,正确;
D. 人体内如铝元素摄入量过多易患老年痴呆症,正确。
故选B。
8.C
【分析】
由合金的形成可知,两种金属若能够形成合金,则熔点较高的金属的熔点不能大于熔点较低的金属的沸点;
【详解】
A.铜的熔点低于铝的沸点,两种金属能够形成合金,A错误;
B.铁的熔点低于铜的沸点,两种金属能够形成合金,B错误;
C.铁的熔点高于钠的沸点,两种金属不能形成合金,C正确;
D.铝的熔点低于钠的沸点,两种金属能够形成合金,D错误;
答案选C。
9.A
【详解】
A.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正确;
B.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没有关联,错误;
C. 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是受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没有关联,错误;
D. 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之一,错误。
故选A。
10.B
【分析】
氢化物的稳定性取决于除氢外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
【详解】
NH中,N的非金属性较强,稳定性较强;
A. 3
PH中,P的非金属性在四种元素中最弱,氢化物的稳定性最差;
B. 3
C. HF中,F是所有非金属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氢化物最稳定;
H O,O的非金属性很强,仅次于F,氢化物稳定。
D. 2
故选B。
11.B
【详解】
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4,则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X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要达到其最外层8个电子稳定结构需得到2个电子,所以在对应氢化物中X化合价为-2价,其化学式为H2X,故合理选项是B。
12.B
【详解】
A. 在元素周期表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取半导体的元素,错误;
B.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周期性变化,正确;
C. ⅦA主族元素中,F无正价,错误;
D. 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金属性增强,错误。
故选B。
13.D
【详解】
A. 500 mL容量瓶只能配制500 mL溶液,错误;
B. 量筒只能读到小数点后一位,错误;
C. 用广泛pH试纸只能测得溶液pH的整数值,错误;
D. 滴定管可读到小数点后两位,所以用25 mL滴定管可以量出15.80 mL的NaOH溶液,正确。
答案为D。
14.C
【详解】
甲基橙呈黄色,说明溶液的pH>4.4;酚酞呈无色,说明溶液的pH<8;石蕊呈红色,说明溶
液的pH<5.0;故溶液的4.4<pH<5.0。
答案为C 。
15.C
【详解】
A. 反应开始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正确;
B. 加入过量稀硫酸,以确保镁带完全反应,正确;
C. 反应放热,气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应降低温度到室温再调压读取氢气体积,错误;
D. 常温下1 mol 氢气的体积为()()()22V H V(H )=M Mg ()m Mg ()
m Mg M Mg ⨯,正确。
故选C 。
16.C
【详解】
A. 实验室制备乙烯所用的原料为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物,3mol/L 为稀硫酸,故A 错误;
B. 温度计要插入反应液的液面下,以控制温度在170℃时生成乙烯,故B 错误;
C. 为防暴沸,需加入沸瓷片,故C 正确;
D. 为防倒吸,应先把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故D 错误。
答案选C 。
【点睛】
实验室制备乙烯需要将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物迅速升温至170℃才能获得乙烯,温度在140℃时,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生成乙醚。
17.B
【详解】
A. ()233Fe OH Fe O →,可采用加热法实现此转化,正确;
B. ()233Fe O Fe OH →,不能一步转化,因为Fe 2O 3与水不反应,错误;
C. 2Al AlO -→,可将Al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现此转化,正确;
D. ()33Al Al OH +→,可与氨水反应实现此转化,正确。
故选B 。
18.B
【解析】
【分析】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非金属性逐渐增大。
【详解】
A 选项,同周期三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X <Y <Z ,故非金属性为X >Y >Z ,正确。
B 选项,X 、Y 、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与非金属性规律相同,故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X >Y >Z ,B 错误。
C 选项,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非金属性规律相同,为X >Y >Z 。
C 正确。
D 选项,同周期的三种非金属元素X 、Y 、Z ,它们从左到右依次为Z 、Y 、X ,所以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按X 、Y 、Z 的顺序依次减少,正确。
故选B 。
19.D
【分析】
短周期元素,X 、W 都有最低价2-,处于ⅥA ,且W 有最高价6+,故X 为O 、W 为S ;Y
只有1+价,原子序数大于O ,故Y 为Na ;Z 只有3+价,结合原子序数可知Z 为Al ;
R 有7+、1-价,为Cl 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
A .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Na Al O >>,A 错误;
B .R 为Cl 、W 为S ,非金属性Cl S >,非金属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故气态氢化物2HCl H S >,B 错误;
C .3SO 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为硫酸,属于共价化合物,C 错误;
D .Y 为Na ,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 ,Z 为Al ,Al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于的水化物为Al(OH)3,NaOH 和Al(OH)3反应生成NaAlO 2和水,D 正确。
答案选D 。
20.B
【详解】
从图象的起点看,盐酸的pH<2,只能推出c (HCl)>0.01mol/L ,但得不出具体值。
在pH=7的点,所用V(NaOH)=30mL ,而V (HCl)=10mL ,依据n (HCl)=n (NaOH),可得出
c (HCl)∙ V (HCl)= c (NaOH)∙ V(NaOH),c (HCl)/ c (NaOH)=3:1。
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选项B 符合题意。
答案为B 。
21.B
【详解】
A. 3FeCl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一水合氨为弱碱,不能改写成离子形式,错误;
B. 3AlCl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33243Al 3NH H O Al OH 3NH +++⋅→↓+,正确;
C. 铁与稀盐酸反应,盐酸的氧化能力弱,只能将Fe 氧化为Fe 2+,错误;
D. 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32Fe
Cl Fe 2Cl ++-+→+,电荷不守恒,错误。
故选B 。
22.B
【详解】
A. 4CH 和3CH Cl ,前者为烷烃,后者为卤代烃,不属于同系物,错误;
B. 4CH 和38C H ,二者都为烷烃,结构相似,且在分子组成上相差2个CH 2原子团,故互为同系物,正确;
C. 22CH Cl 和48C H ,前者为卤代烃,后者为烯烃或环烷烃,错误;
D. 2O 和3O ,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错误。
故选B 。
23.B
【详解】
A. 3CH Cl 不管是平面结构还是空间结构,都没有同分异构体,所以3CH Cl 没有同分异构体,不能证明其为空间结构;
B. 22CH Cl 若为平面结构,有二种同分异构体;若为空间结构,有一种同分异构体。
所以22CH Cl 没有同分异构体,说明其不是平面结构;
C. 3CHCl 不管是平面结构还是空间结构,都没有同分异构体,所以没有同分异构体,不能证明其为空间结构;
D. 甲烷分子中有4个共价键,可能为平面结构,可能为空间结构,不能证明其为立体结构。
故选B 。
24.D
【详解】
命名25323|C H CH CH CH CH ———,选主链时需注意,横线上的碳原子不一定是主链碳原子,
要关注支链上的碳原子数,通过比较可知,该烷烃主链碳原子应为5个,甲基取代基连在主链的第三个碳原子上,因此名称为3-甲基戊烷。
答案为D 。
25.D
【详解】
A .(CH 3)2CHCH 2CH 2CH 3中有5种位置不同的氢,所以其一氯代物有5种,能生成5种沸点不同的产物,故A 不选;
B .(CH 3CH 2)2CHCH 3中有4种位置不同的氢,所以其一氯代物有4种,能生成4种沸点不同的产物,故B 不选;
C .(CH 3)2CHCH(CH 3)2含有2种等效氢,所以能生成2种沸点不同的有机物,故C 不选;
D .(CH 3)3CCH 2CH 3中有3种位置不同的氢,所以其一氯代物有3种,能生成3种沸点不同的产物,故D 选;
故选D 。
26.C
【详解】
A.乙烷和氯气取代,生成的产物不止一种,不是最佳方法,故A 不选;
B.乙烯和氯气加成,得到1,2-二氯乙烷,故B 不选;
C.乙烯和HCl 加成,得到一氯乙烷,产物单一,是最佳方法,故C 选;
D.乙烷和HCl 不反应,故D 不选。
故选C 。
27.D
【详解】
A.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质量分别为36.5g 和40g ,质量不等,A 错误;
B.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物质的量之比为1:2,不相等,B 错误;
C. 20mL 0.1mol/LHCl 与10mL0.2mol/LNaOH 恰好完全反应,二者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等,C 错误;
D. 不管是何种强酸与强碱反应,反应的实质都是H++OH-=H2O,由此可知,H+与OH-的物质的量相等,D正确。
故选D。
28.D
【详解】
①该胆矾中含有受热不分解的杂质,会导致硫酸铜质量偏小,水的含量偏小,则测定结果偏低,故①正确;
②加热时间过短而使硫酸铜晶体尚带蓝色,导致结晶水未完全失去,水的量偏小,则测定结果偏低,故②正确;
③加热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会吸收空气中的水重新形成晶体,反应前后质量差减小,则测定结果偏低,故③正确;
综合上述分析,①②③三种情况,都将导致胆矾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值偏低。
故选D。
29.D
【详解】
A. 镁条表面的氧化膜未完全擦去,生成氢气的体积必然减小,气体摩尔体积减小;
B. 镁带中含有不与酸反应的杂质,生成氢气的体积必然减小,气体摩尔体积减小;
C. 反应后没有用注射器抽气,液体量瓶内的液面必然高于储气瓶内的液面,从而使储气瓶内气体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强,量取的气体体积减小,气体摩尔体积减小;
D. 硫酸过量,镁全部反应,气体摩尔体积不受影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0.B
【详解】
在Fe2+、Fe3+、NH4+、A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发生反应为:Fe2++2OH-=Fe(OH)2↓、Fe3++3OH-=Fe(OH)3↓、NH4++OH-NH3↑+H2O、Al3++4OH-=AlO2-+2H2O,
4Fe(OH)2+O2+2H2O=4Fe(OH)3;再加入HCl,发生反应为:Fe(OH)3+3H+=Fe3++3H2O、
AlO2-+4H+=Al3++2H2O。
从以上分析可知,操作前后,溶液中Fe2+、NH4+数量减小,Fe3+数量增大,Al3+数量不变。
故选B。
31.D
A. 3AlCl 溶液、NaOH 溶液混合,若前者少量,发生反应为Al 3++4OH -=AlO 2-+2H 2O ;若前者过量,发生反应为Al 3++3OH -= Al(OH)3↓,不合题意。
B. 稀24H SO 、2NaAlO 溶液混合,若前者过量,发生反应为AlO 2-+4H +=Al 3++2H 2O ;若后者过量,发生反应为AlO 2-+H ++H 2O= Al(OH)3↓,不合题意。
C. 澄清石灰水、2CO ,若前者过量,发生反应Ca(OH)2+CO 2=CaCO 3↓+H 2O ;若后者过量,发生反应Ca(OH)2+2CO 2=Ca(HCO 3)2,不合题意。
D. 氨水、()243Al SO 溶液,不管前者是否过量,发生的反应都是Al 3++3NH 3·H 2O = Al(OH)3↓+3NH 4+,因为氢氧化铝不溶于过量的氨水,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点睛】
如果我们弄不清过量时发生反应的产物,可先让两种反应物发生复分解反应,然后从共存出发,看过量反应物与产物是否共存。
若共存,复分解反应的产物就是最终产物;若不共存,再让产物与过量反应物发生反应,从而确定最终产物。
32.C
【分析】
既然铝和铍的性质十分相似,那么铝具有的性质,铍也具有。
我们可写出铝与物质发生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将铝换成铍,同时还需注意,不能只替换元素符号,还要根据元素价态调整物质的组成。
【详解】
A. 因为铝能与盐酸或氢氧化钠反应,所以铍能与盐酸或氢氧化钠反应,正确;
B. 因为氢氧化铝难溶于水,所以氢氧化铍难溶于水,正确;
C. 氧化铍的化学式为23Be O ,虽然符合类推关系,但价态不同,组成有异,所以应将化学式调整为BeO ,错误;
D. 氯化铝溶液和偏铝酸钠溶液混合会有氢氧化铝沉淀生成,所以氯化铍溶液和铍酸钠溶液混合会有氢氧化铍沉淀生成,正确。
故选C 。
33.B
胆矾的物质的量为1g 1250/250
mol g mol =,失去结晶水的物质的量为10.856218/250
g g mol g mol -=,则1mol 胆矾失去结晶水的物质的量为2mol ,此剩余固体的化学式为42CuSO 3H O ⋅。
故选B 。
34.A
【详解】
根据铝和盐酸以及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 3+3H 2↑、
2NaOH+2Al+2H 2O=2NaAlO 2+3H 2↑,若铝少量,则产生等量的氢气,若铝过量,则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比为1:3。
若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就要求在和盐酸的反应中,铝是过量的,在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中,铝是少量的。
0.3molHCl 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15mol ,所以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0.3mol ,需要铝的物质的量为0.2mol ,即5.4g 。
故选A 。
35.D
【分析】
设硫酸铝钾的物质的量为1mol ,然后分别计算出铝离子、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根据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得出“SO 42-全部转化成BaSO 4沉淀”时需要消耗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从而得出氢氧化钡提供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最后判断反应产物。
【详解】
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 4)2•12H 2O ,设明矾为1mol ,则溶液中含有1molAl 3+,2molSO 42-,由反应SO 42-+Ba 2+=BaSO 4↓可知,使SO 42-全部转化成BaSO 4沉淀,需要2molBa(OH)2,则加入4molOH -,则发生Al 3++4OH -=AlO 2-+2H 2O ,所以最后溶液中存在AlO 2-。
答案选D 。
36.
离子 AlO 2-+H ++H 2O Al(OH)3Al 3++3OH - 镁
cd
【分析】
T 为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且其单质是常见的助燃剂,则其为氧(O);X 为单质且为空气
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为双原子分子,分子中含有3对共用电子对,则其为氮(N);Y 为单质,质软、银白色固体、导电性强,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则其为钠(Na);Z为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其氧化物有两性,则其为铝(Al)。
【详解】
(1)元素T为氧,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为
元素X为氮,其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答案为
Y为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属于离子化合物。
答案为:离子
(2)Z为铝,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Al(OH)3,
电离方程式为AlO 2-+H++H2O Al(OH)3Al3++3OH-
答案为:AlO 2-+H++H2O Al(OH)3Al3++3OH-
(3)元素Z为铝,与镁元素相比,金属性较强的是镁。
答案为镁
a.氢氧化镁不溶于氢氧化钠,而氢氧化铝可溶于氢氧化钠,说明氢氧化铝能表现出酸的性质,也即氢氧化镁的碱性比氢氧化铝强,即金属性镁比铝强,符合题意;
b.镁能置换出熔融氧化铝中的铝,说明Mg能将Al3+还原为Al,则还原性Mg>Al,也即金属性Mg>Al,符合题意;
c.镁能跟二氧化碳反应,而铝不能与CO2气体反应,主要是铝极易氧化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铝与二氧化碳的进一步反应,所以不能由此确定镁和铝的还原性强弱,不合题意;d.等量的镁铝和足量的盐酸反应时,虽然铝失电子的数目比镁多,但失电子数目的多少与金属的还原性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合题意。
故c、d选项不能证明镁的金属性比铝强。
答案为cd
37.n CH2=CH2加聚反应C2H5OH CH2=CH2↑+H2O CH2=CH2+Br2→BrCH2CH2Br 加成反应(CH3)2CHCH3CH2=CHCH3
【详解】
(1)食品包装的材料是聚乙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 CH2=CH2答案为:n CH2=CH2
反应类型为加聚反应。
答案为:加聚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