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课改先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减”落地,课改先行
发布时间:2022-12-12T09:51:23.6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481期作者:李玉森
[导读] 针对实际操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反复讨论、几经修订,推出了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开鲁县蒙古族中学基于“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纪实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蒙古族中学028400
“双减”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减”的基础上,要从“质”和“量”两个维度出发做好“加法”。
我校在学科作业“瘦身减脂”和学生活动“健体增肌”的基础上,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了“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学习样态的转变,促进每一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实现课堂教学价值共生、学教共长。
为学校后“双减”时代教育质量的提升蓄力助航。
一、构建“四步导学”模式,促进课堂改革落地生根
我校借助国家“双减”政策落地和县局“推进自主学习,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东风,在近几年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操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反复讨论、几经修订,推出了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第一步:自学梳理。
学生根据《四步导学教学模式导学案》上的自学目标和提纲,参考自学方法指导,重点自学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不必求全。
如果有困难就解决一部分任务和内容,不懂得难解决的做好标记,完成课前自学,然后进入课堂自学,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学生独立自学,课堂上的自学环节一般不少于5分钟,老师适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并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指南针”,针对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老师加以梳理、归类为互学做好准备。
第二步:互学探究。
通过自学成果展示生成的新问题,与教师提前预设的问题进行整合,引领学生进入互学环节,针对问题,二人对学或四人互学或八人群学,教师行间巡视指导互学方法,释疑解惑、诱导点拨、监督指导,意在提高互学质量和实效。
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设疑要科学、严谨、有趣,要结合不同学生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的实际,要有层次性和梯度性,使学生经过努力,可以通过深入互学解决问题。
第三步:助学提升。
以共同体为单位展示互学成果,共同体间互动评价,教师察言观色,对学生反馈暴露出的问题,适时加以指导、辅导和追问诱导,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精讲巧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练学达标。
教师助学提升后,引导学生全面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并进行梳理。
运用导学案中的达标检测题来检测本节课堂是否达到高效。
我们的检测题分为基础、中等、提高三类,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下达不同的检测要求,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时,教师行间巡视,把每个共同体内先完成的一到两个孩子的检测题批阅了。
然后再由这两个孩子代批共同体内其他成员的检测题,并负责错题的讲解和共性问题的归纳整理汇报。
这种教学模式,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照顾到不同层次的个体,使每个人在尝试、发现、合作、展示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引导、点拨释疑、调控评价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自觉加大学习和研讨的力度,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制度保障措施跟进,确保课堂教学改革开花结果
1.为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我校完善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师备课管理制度》《教师辅导制度》《学生作业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进而完善了学校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将课堂教学改革的新举措、新标准纳入考核,倒逼教师积极投身到学校的课改之中,为“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积极推进注入了持久动力。
2.实施“四榜通报”。
在管理中,我们借鉴“鲶鱼效应”,实施了“四榜通报制”,定期向全体教师通报教学情况。
一是“表扬榜”,对教学改革工作中的典人典事进行表彰,为教师的共同进步树标导航;二是“示范榜”,对教师做出的突出成绩和取得的教改成果进行展示,以便在全体教师中推广;三是“排行榜”,对各教研组、各个教师的工作进行量化评价,借以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四是“警示榜”,对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让全体教师引以为戒。
“四榜通报制”的实施,激励了先进,鞭策了落后。
三、创新举措深度落实,推进教学改革行深走远
为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我校制定了《“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依据方案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全面掌握我校四步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流程,并聘请专家进行理论指导。
学校业务领导和实验教师深入课堂讲课、听课、观察、总结、反思,找出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每学期有针对性的开展“四步导学骨干先行”、“四步导学争做先锋”、“四步导学破旧出新”系列教研活动。
通过三个层面的活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走深走实。
学校定期开展“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交流研讨会,并将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进行梳理总结,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形成文本材料,纳入学校自编的《蒙古族中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中,供全体教师学习、参考、改进、提升。
总之,“双减”落地,根在课堂。
只有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才能实现学生课下作业的“减量提质”,才能保证学生课后活动的丰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