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三调研考试(五)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高三调研考试(五)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9高二下·鞍山期中) 楚武王命斗缗(王族)管理征服的权国,后来斗缗反叛被平定,楚王改权国为权县,派县尹管理,赋税和军队由楚王管控。
此后,楚多次灭国设县,最终问鼎中原。
楚“灭国设县” ()
A . 加速了兼并战争的进程
B . 健全了国家机器职能
C . 标志着官僚制度的确立
D . 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
2. (2分) (2015高二上·衡阳期中) 中国古代儒学成为一种士大夫之学。
到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主要说明李贽()
A .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 . 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 .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 .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3. (2分) (2020高二上·秦安期中) 唐朝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 .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 .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C . 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D . 男女分工明确
4. (2分) (2017高三上·菏泽月考) 史籍中有关明朝皇帝不上朝的记载甚多,如明武宗朱厚照长年不问朝事;明世宗二十余年不上朝;明神宗自万历二十年之后,溺志货财,厌恶言官,晏处深宫,不再上朝……如此众多的皇帝不上朝,明朝的历史却延续了276年,王朝局面基本稳定。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 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B . 封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C . 行政的运行机制日益完善
D . 宋明理学发展到新阶段
5. (2分)“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材料中“本大臣”是指
A . 李鸿章
B . 康有为
C . 林则徐
D . 曾国藩
6. (2分) (2019高三上·泗县月考) 1938年4月,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从长沙组成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8年时间里,西南联大培养出了2位诺贝尔奖得主,及160多位国内外院士,被公认为是世界一流大学。
其最大的贡献是()
A . 支持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B . 传承了中国教育的命脉
C . 培养了大量的卓越人才
D . 鼓舞了全国的抗战精神
7. (2分)下列哪一事件为我国的政治建设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A . 抗日战争胜利
B . 解放战争胜利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
8. (2分) (2017高一下·原平期末)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更加注重“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新时期创建的“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是()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 . 政治协商制度
9. (2分)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的讲话:“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
”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A . 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B . 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
C . 古希腊人对民主、自由的追求
D . 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
10. (2分)以下是1400—1800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分布表(单位:百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拉丁美洲361019
A . 1400—160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主要源于英国的殖民扩张
B . 1400—1600年拉美人口的锐减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
C . 1600—1800年欧洲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奴隶贸易的盛行
D . 1600—1800年非洲地区人口减少主要源于工业革命开展
11. (2分)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
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 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B . 造成财政赤字,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
C . 扩大社会消费,大大地促进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D . 调整生产关系,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12. (2分) (2017高二上·郑州开学考) 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幅漫画。
其表明()
A . 经济全球化进程由此搁浅
B . 美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C . 美国依然主导着世界经济
D . 世界经济开始体系化、制度化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55分)
13. (15分) (2018高二下·双峰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只是刚刚解开了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
18世纪以后,理性与思想才获得真正的自由发展。
……科学与知识的进步和西欧历史的变化,终于促成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的发生。
材料二:18世纪,一些启蒙思想家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为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他们从自然法出发,崇尚理性,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提倡科学,重视知识,反对愚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提倡“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
这些主张广泛地反映在当时文学、艺术、政治方面。
材料三:18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描述了出身于中产阶级的鲁滨逊独自一个人漂流到荒岛上征服了一些土族人并以总督自居的故事。
他坚信自己的力量,具有实干精神和创业意志。
18世纪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发表了一部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描写了少年维特颂扬自然,热爱淳朴的农民和儿童,反对封建
习俗,憎恶官僚贵族的精神。
18世纪的法国启蒙剧作家博马舍写出了世界名剧《费加罗的婚礼》,剧中主人公费加罗是个仆人,他对主人伯爵老爷说了这一段独白:“因为您是个大贵族,您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使您多么洋洋得意!您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享受?除去从娘胎中出来时使过一点力气之外,您还有什么了不起的?”
请回答:
(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解开的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出现前的“西欧历史变化”。
(3)启蒙运动中的“这些主张广泛地反映在当时文学、艺术、政治方面。
”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在文学方面的反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在艺术和政治方面的反映。
14. (5分)(2017·广州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
——恩格斯《论历史规律》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行动的目的与结果”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10分) (2018高一下·綦江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一:明太祖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海盗勾结,颁布了不准民间私自出海到国外定居或经商的禁令。
由于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沿海居民大量失业,有的开展武装走私,加入“倭寇”队伍。
隆庆帝即位时,沿海较大规模的倭寇已基本肃清。
1567年,隆庆帝采纳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建议,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
此后,进出口税制逐步完备,由抽实物税改为抽银。
原来的民间走私转变为合法的对外贸易。
从1567年到1680年,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摘编自王裕巽《明代白银国内开采与国外流入数额试考》等
史料二: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
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
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从行外买进的商品,如果不通过行商无法运出。
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
在广州作为唯一通商口岸后,粤海关的税收成为皇家的重要财源。
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入粤海关的船舶附加税为3%,雍正六年(1728年)增加到10%。
“咸丰六年(1856年),亚罗船期事起,英军再攻广州,居民愤慨外人频年横暴,不问黑白,烧夷馆,洋行被殃及,尽成焦土”。
十三行的命运遂告终结。
——摘编自王询、许晓冬《清代广州通商及其十三行制度》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关”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州十三行的主要职能,并加以简要评价。
16. (10分)(2016·新课标Ⅲ卷)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
材料
1981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
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
建立国际联盟等。
《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
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
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
“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
17. (15分) (2017高一上·商丘月考) 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
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
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
——摘编自[英]J.S.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
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
1832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摘编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
材料三:帝国议会选举实行了当时很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国会选举权,每个25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参选率从1871年的51%提高到1921年的84.9%。
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党人就是通过这一合法渠道从帝国政治制度的外围进入内院的。
不过国会无权选举帝国总理及其政府,这仍是皇帝的特权。
——摘编自武寅《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1)结合英国的责任制内阁,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
(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1832年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英国议会改革表现出哪些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中的进步之处与不足。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55分)
13-1、
13-2、
13-3、
14-1、
15-1、
15-2、
16-1、
16-2、
17-1、
17-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