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21版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A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2021版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6题;共32分)
1. (2分) (2018高二上·定远月考) 反应A+B→C分两步进行:①A+B→X,②X→C,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1表示反应A+B→X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E2表示反应X→C的活化能
B . X是反应A+B→C的催化剂
C . 反应A+B→C的ΔH<0
D . 加入催化剂可改变反应A+B→C的焓变
2. (2分)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 ,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 kJ·mol-1
B . 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1 ,则2CO2(g)=2CO(g)+O2(g)的ΔH=2×(+283.0) kJ·mol-1
C .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 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3. (2分) (2015高二上·宁城期末) 在2A(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 vA=0.5mol/(L•s)
B . vC=0.3mol/(L•s)
C . vC=0.8mol/(L•s)
D . vD=1mol/(L•s)
4. (2分) (2015高二上·株洲期末) 化学与STSE(社会、科学、技术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寻找合适催化剂提高合成氨工业中原料的转化率
②氟氯烃因能降低臭氧分解的活化能而加速臭氧的分解反应
③氟化物防止龋齿所涉及到的化学原理其实就是沉淀的转化
④煤气中毒或救治与氧气、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过程中的化学平衡移动有关.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④
D . ③④
5. (2分) (2019高二上·肥东期中) 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2Z(g);△H<0.上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时加入了催化剂
B . 时降低了温度
C . 时增大了压强
D . 时间内转化率最高
6. (2分) (2015高一下·永昌期中) 对于放热反应H2+Cl2 2HC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1 mol HCl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1 mol H2所具有的总能量
B . 1 mol H2和1 mol Cl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2 mol HCl所具有的总能量
C . 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1mol H﹣Cl键所放出的能量
D . 该反应中,化学能只转变为热能
7. (2分) (2016高三上·河北期中) 下列三个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1、K2、K3)与温度的关系分别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温度
973K1173K
①Fe(s)+CO2(g)⇌FeO(s)+CO(g)△H1K1 1.47 2.15
②Fe(s)+H2O(g)⇌FeO(s)+H2(g)△H2K2 2.38 1.67
③CO(g)+H2O (g)⇌CO2(g)+H2(g)△H3K3??
A . △H1<0,△H2>0
B . 反应①②③的反应热满足关系:△H2﹣△H1=△H3
C . 反应①②③的平衡常数满足关系:K1•K2=K3
D . 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升温措施
8. (2分)某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反应为 X + 2Z= Y
B . 反应为 X + Y 2Z
C . 4 s 时,反应达到平衡
D . 12 s 时,反应不再进行
9. (2分)(2018·佛山模拟) 298K时,二元弱酸H2X溶液中含X微粒的分布分数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溶液呈中性时: c(Na+)=2c(X2-)
B . Ka2(H2X)为10-7
C . NaHX溶液c( H+)< c(OH-)
D . 溶液pH由1升至2.6时主要存在的反应是: H2X +OH-=HX-+ H2O
10. (2分) (2019高二上·南宁期末) 按照下列实验内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内容
A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盛有10 mL 5%H2O2溶液,加入少量MnO2粉末,观察实验现象
B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取四支试管,分为两组,每组两支试管。
每组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Na2S2O3溶液和稀H2SO4。
将两组分别置于冰水浴和热水浴一段时间后,再将本组的Na2S2O3溶液与稀H2SO4混合,观察现象。
C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相同温度下,向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稀H2SO4 ,观察相同时间内产生气泡的多少。
D探究醋酸是否弱电解质常温下测定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
A . A
B . B
C . C
D . D
11. (2分)有—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A(g)+3B(s)2E(g),正反应放热。
为使平衡状态向生成E的方向移动,适宜的条件是①高温、②低温、③高压、④低压、⑤加催化剂、⑥将E分离除去()
A . ①③⑥
B . ②③⑥
C . ②④⑥
D . ②④⑤⑥
12. (2分)在容积为2L的容器内,发生反应2A(s)+3B(g)⇌2C(g)+D(g),起始时充入3molA和2.5molB 混合气体;经过5min达到平衡,生成0.5mol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的B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则体系处于平衡状态
B . C的平衡浓度为1mol/L
C . 5min内B的平均消耗速率为0.3mol/(L•min)
D . 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3. (2分)二氧化氮存在下列平衡:2NO2N2O4 ΔH<0,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中较为适宜的是
A . 温度25 ℃、压强1.01×105 Pa
B . 温度130 ℃、压强 3.03×105 Pa
C . 温度130 ℃、压强5.05×104 Pa
D . 温度0 ℃、压强5.05×104 Pa
14. (2分) (2018高二下·仙桃期末) 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体积相等且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2(g)+SO2(g) SO3(g)+NO(g)。
投入NO2和SO2 ,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其中甲经2min达平衡时,NO2的转化率为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起始浓度甲乙丙
c(NO2)/(mol·L-1)0.100.200.20
c(SO2)/(mol·L-1)0.100.100.20
A . 容器甲中的反应在前2min的平均速率v(NO)=0.05mol·L-1·min-1
B . 容器乙中若起始时改充0.10mol·L-1NO2和0.20mol·L-1SO2 ,达到平时c(NO)与原平衡相同
C . 达到平衡时,容器丙中SO3的体积分数是容器甲中SO3的体积分数的2倍
D . 达到平衡时,容器乙中NO2的转化率和容器丙中NO2的转化率相同
15. (2分) (2018高二上·北京期中) 已知是比还弱的酸,氯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达到平衡后,要使的浓度增大,可加入足量的下列哪种物质()
A .
B .
C .
D .
16. (2分) (2015高二上·南昌期末) 在不同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O和1mol活性炭,发生反应:2NO(g)+C(s)═N2(g)+CO2(g)△H=﹣213.5kJ mol﹣1 ,达到平衡时的数据如下:
温度/℃n(活性炭)/mol n(CO2)/mol
T10.70
T20.2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上述信息可推知:T1<T2
B . 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C . T1℃时,若开始时反应物的用量均减小一半,平衡后NO的转化率减小
D . T2℃时,若反应达平衡后再缩小容器的体积,c(N2):c(NO)不变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33分)
17. (8分) 1942年,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 ,进而生产出纯碱,他的“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2NaHCO3 Na2CO3+CO2↑+H2O
(1)“侯氏制碱法”把合成氨和纯碱两种产品联合生产,在N2+3H2⇌2NH3的平衡体系中,当分离出NH3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正反应速率增大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逆反应速率先变小后变大
在一定条件下,1mol N2和3mol H2混合后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平衡混合物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氢气的5倍,则氮气的转化率是________.若在同一个容器中,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容器中只充入NH3,为使达到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与上述平衡时相同,则起始时充入的NH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
(3)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欲制备碳酸氢钠,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第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请回答:
①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②乙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________(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4)第二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进行实验(其它装置未画出).为提高二氧化碳在此反应溶液中被吸收的程度,实验时,须先从管________(填a或b)通入气体.
18. (6分) (2019高二上·南昌月考) 甲醇是最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
工业上可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来生产甲醇。
(1)已知气态甲醇的燃烧热为a kJ/mol,2H2(g)+O2(g) = 2H2O(g) ΔH= -b kJ/mol;H2O(g)=H2O(l) ΔH= -c kJ/mol。
则CO2(g)+3H2(g) CH3OH(g)+H2O(g)的ΔH=________。
(2)某温度下,在2 L密闭容器中,充入2.4 mol CO2和4.4 mol H2,发生合成甲醇的反应,测得甲醇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中的曲线I,则前4分钟ν(CO2)=________;若在1 min时,改变某一反应条件,曲线I变为曲线II,则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_;该温度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
(3)在另一温度下发生合成甲醇的反应,如图关闭K,向A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4 mol H2,向B容器中充入1.2 mol CO2和4.8 mol H2,两容器分别发生上述反应。
已知起始时容器A和B的体积均为a L,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B的体积为0.9a L,维持其他条件不变,若打开K一段时间后重新达到平衡,容器B的体积为________L(不考虑温度的变化,P为可自由滑动活塞,不考虑活塞的摩擦力)。
(4)一定条件下甲醇可进一步氧化转化为甲酸。
室温下,将a mol/L的甲酸与b 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体系中存在c(Na+)=c(HCOO-),试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甲酸的电离常数为________。
19. (3分) (2018高二上·孙吴期中) 有两个密闭容器A和B,A容器中有一个移动的活塞能使容器内保持恒压,B容器能保持恒容。
起始时向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入等量的体积比为2:1的SO2和O2的混合气体,并使A 和B容积相等(如图所示),在保持400℃的温度下使之发生如下反应:2SO2+O2 2SO3。
填写下列空白:
(1) SO2的转化率α(A)________α(B)。
(填“<”、“>”或“=”)
(2)达到(1)所述平衡时,若向两容器中通入少量的氩气,A容器化学平衡________移动。
(填“正向”、“逆向”或“不”)
(3)达到(1)平衡后,向容器中充入等量的原反应气体,再次达到平衡后,B容器中SO3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0. (6分) (2018高三上·天津期末) 羰基硫(O=C=S)广泛存在于以煤为原料制备的各种化工原料气中,能引起催化剂中毒、化学产品质量下降和大气污染等。
羰基硫的氢解和水解反应是两种常用的脱硫方法,其反应式分别为:
①氢解反应:COS(g)+H2(g) H2S(g)+CO(g) ΔH1=+7 kJ·mol-1
②水解反应:COS(g)+H2O(g) H2S(g)+CO2(g) ΔH2=-35 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CO(g)+H2O(g) H2(g)+CO2(g) ΔH3,则ΔH3 =________。
(2)水解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减小容器的体积,则逆反应速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COS的转化率________。
(3) COS氢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T具有如下的关系式 (a、b均为常数)
①如图能表示COS的氢解反应的直线为__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催化剂Ⅰ和Ⅱ对COS氢解反应的催化作用如下: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a 的数值b的数值
催化剂Ⅰt a1b1
催化剂Ⅱ2t a2b2
则a1________a2 (填“>”、“<”、“=”)。
(4)某温度下,维持体系体积恒定,物质的量分别为m、n的COS蒸气和H2发生氢解反应。
已知COS的平衡转化率为α,则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用m、n、α等符号表示)。
21. (10分) (2015高一下·东莞期中) 在一个容积为3L的密闭容器里进行如下反应N2(g)+3H2(g)⇌2NH3(g),反应开始时n(N2)=1.5mol,n(H2)=4.4mol,2min末n(H2)=0.8mol.求:
(1)试用H2,N2和NH3的浓度分别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2)求出2min末N2的浓度.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6题;共3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33分) 17-1、
17-2、
17-3、
17-4、
18-1、
18-2、
18-3、
18-4、
19-1、
19-2、
19-3、
20-1、
20-2、
20-3、
20-4、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