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法国年鉴学派的基本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法国年鉴学派的基本认识
石庆波
初创于1929年的法国年鉴学派是当今国际史学界最有影响的史学流派之一。
从其研究范围看,它由历史学逐渐扩展到社会科学其它领域,并占据主导地位其影响范围看,它以法国为中心,向西欧、北美、南美及亚洲部分地区幅射,如今已成为世界历史研究的主流。
本文拟就年鉴学派史学思想的特点和思想源流、各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进行简要的述评。
首先,作为新史学的重要派别之一,年鉴学派具有以下特点[1]:第一,否定政治史在历史研究中的统治地位,主张把历史研究的重点放在经济方面,而且包括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范围;第二,提倡对历史学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广泛应用历史学方法以外的社会学方法,如:心理学方法、计量方法和比较方法等;第三,史料的范围逐步扩大,呈多元化趋势。
除书面文献外,还包括各种图像材料、考古发掘成果、口述史料、统计数字、价格曲线、电影等等;第四,强调历史学与现实的联系和史学的不断进取精神;第五,重视理论对史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当然,年鉴学派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2](p399):第一,史家陷入方法崇拜,热衷于手段的标新立异,忽视内在的实质,出现史实服从于方法、任意解释史料和设计模型的现象.第二,历史被各种模式、时段的切割而碎化,史学有失去本身特点而被其他社会科学同化的危险。
年鉴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对欧美各国的影响不可低估。
年鉴学派所开创的新史
学潮流不仅震撼了西方史学界,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这其中有其思想的历史传承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
研究人的总体的历史,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探索民族精神或时代精神状况及其进步,在法国具有悠久的传统。
年鉴学派倡导的理论和方法是在这些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首先总体史的观念是有历史传统的:16世纪后期法国史学家波贝利尼埃尔提
出了“总体的历史”,是伏尔泰编纂总体史的先声,而伏尔泰又为新史学描绘了蓝图,
它进一步把视野投向整个世界,勾勒了作为整体的世界范围内的人类生活的图景。
19世纪上半叶夏多布里昂和基佐进一步发挥了包罗万象的总体史思想,并在米细勒那里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
其次,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的研究在法国也具有传统。
文艺复兴时期,波丹最早系统的分析了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费弗尔曾承认他的理论来源于波丹。
年鉴学派根据自然因素考察人的生活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扎根于悠久的历史传统,而且直接受到以法国地理学家维达尔·德·拉布拉什,布罗代尔也承认法国现代地理学在其学说形成中德重要意义,认为地理学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方法。
就年鉴学派重视心里状态和精神事实来说,费弗尔开创的法国心理历史学的基础并不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而是根植与法国传统,那些具有总体思想的法国史学家就已经开始了对民族心理、集体精神状态的研究:当然,作为一个现代学术文化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学派,年鉴学派的理论和方法还是同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从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来说,年鉴学派最初受到四方面的思想影响,即:涂尔的社会学理论,贝尔的综合研究,西米昂的价格、工资研究和拉布拉什的地理学理论。
年鉴学派得名于吕西安·费弗尔和布洛赫于1929年创办的《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但是学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哲学家亨利·贝尔于1900年创办的《历史综合杂志》。
学派成立后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3]:
创建阶段,又称“定性结构史学”居主导地位的阶段(1929一1945)。
这一阶
段的代表人物是费弗尔(1876一1956)和布洛克(1886一1944)。
在这一阶段,该派的创始人以《年鉴》为中心开展了批判传统史学和宣传新史学的活动,其史学理论主要体现为总体史观。
他们认为:第一,历史总体是人类群众。
费弗尔强调“人不能分割为一个个片断,他是一个整体,历史也决不能分割为这儿一堆事件,那儿一堆信仰”,历史“不是个别的人,重复一遍,决不是个别的人,而是人类社会,是组织起来的人类群体。
”认为历史研究应该以人类群体
为对象,这是年鉴学派的一个原则。
第二,历史整体是关于人类群体及由此产
生的及与此有联系的一切的历史。
费弗尔认为,“历史是关于人的科学,是关于人的过去的科学,而不是关于物或思想的科学。
”所以在历史学中最需要了解的是“什么属于人,什么依赖于人,什么为人服务,什么表示人,什么证明他的存在、活动、爱好和存在方式。
”正是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像经济、文化、宗教、地理、气候、婚姻、风俗、心理等等凡是与人有关系的东西统统成了年鉴学派历史研究的对象。
这就大大拓宽了历史学的研究范围。
第三,研究总体史需要有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学派“制度化”和强化阶段,又称“布罗代尔时代”(1946一1968)。
这一阶
段是年鉴学派的鼎盛时期,其过渡的标志是原来的《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改名为《经济、社会与文化年鉴》。
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当然是费尔南·布罗代尔(1902一1985),最能体现总体史思想的重要著作是《地中海与排力浦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世界》。
该书的出版在年鉴学派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布罗代尔在该书序言中首次阐述了长时段理论,之后又在1958年发表的《历史与社会科学:长时段》中进行了详细说明。
他认为,历史学所以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主要体现在时间概念上,布罗代尔将历史时间划分为短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
所谓短时段,也叫事件或政治时间,主要是历史上突发的现象,如革命、战争、地震等等。
所谓中时段,也叫局势或社会时间,是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变化形成一定周期和结构的现象,如人口的消长、物价的升降、生产的增减。
所谓长时段,也叫结构或自然时间,主要指历史上在几个世纪中长期不变或变化极慢的现象,如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社会组织、思想传统等等。
他认为短时段现象只构成了历史的表面层次,它转瞬即逝,对整个历史进程只
起微小的作用。
中时段现象对历史进程起着直接和重要的作用。
只有长时段现象才构成历史的深层结构,构成整个历史发展的基础,对历史进程起着决定性和根本的作用。
因此,历史学家只有借助长时段的观点,研究长时段的历史现象,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历史的总体。
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冲击了传统史学狭隘的政治史观,进一步体现了年鉴学派总体历史学的思想。
它不仅从内容上扩大了历史研究的对象,广泛
涉及地理、生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科技在内的各方面,而且从地域上延伸了历史研究的范围,把历史学的视野投向整个地中海和全世界。
这一阶段在布罗代尔的带领下,历史学家纷纷研究历史上的各种结构,诸如生态结构、社会结构、思想文化结构等,分析各种情势,诸如人口的增减、价格的波动、商业的兴衰这种研究趋向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是高等实验研究院出版社的丛书,如:《人口与社会》、《人类与土地》、《考古与文化》、《货币、价格、情势》等等,因此这是“计量情势史学”占主导地位的阶段。
“年鉴—新史学”阶段(1968年至今)。
1968年,布罗代尔辞去了年鉴杂志主编职务,由年轻一代的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和和勒瓦·拉杜里接任,这标志着年鉴学派进人第三阶段。
勒高夫被公认为第三代年鉴学派的领袖。
代表作品有:勒高夫和皮埃尔·诺拉的《创造历史》、勒高夫和夏蒂埃的《新史学》这两部著作集中体现勒年鉴—新史学着重研究的理论、方法和领域。
这一阶段的年鉴学派,首先继承了长时段的理论,着重研究各种结构和变化缓慢的但长期起作用的事物;其次,他们十分重视历史认识论和史学方法论,第三,他们进一步拓展了历史研究的领域,但又把历史弄得支离破碎,他们强调历史的间断性,有某种否认历史“联系性”的倾向。
另外,传统的政治史和人物史也开始复兴,所以许多人反对把第三代学者划人年鉴学派范围,将其笼统称为“新史学”。
不过此时,历史人类学研究得到重视,精神形态史也有一定发展。
70年代以后,更多的学者开始转向精神形态史研究,涉及的问题有集团心理、生死观、对性和宗教的看法等,跨学科的研究倾向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参考文献
[1]潘祖伦.法国年鉴学派述评[J].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3期.
[2]郭小凌.西方史学史[A].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3]张广智、张广勇.现代西方史学[A].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