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贺的超级阿嬷》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正的体贴,是不让人难堪
——《佐贺的超级阿嬷》阅读指导课
【作品简介】
一本好书,就如益友,与你同甘共苦,互诉衷肠;就如良师,给予你潺潺教诲,严厉慈爱;就如父母,陪你开导谈心,温柔体贴。
《佐贺的超级阿嬷》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日本京都男孩邵广因为家境贫穷而被迫被送到广田的阿嬷家的故事。
在当时的战争年代,处处战火连绵,所以邵广的处境并没有转好,而是从贫穷转到了赤穷,处境反倒变得越发艰难。
但他在这位“佐贺的超级阿嬷”的教导下,日子反而变得不那么难熬了。
【目标预设】
1.推荐阅读《佐贺的超级阿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感悟作品语言的魅力和理解人物的精神世界。
3.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设计思路】
本课是一堂读前指导课,整个教学设计的流程分为:谈话激趣,解读封面,片段选读,背景介绍,人物感悟,方法指导。
封面的解析让学生认识年幼的昭广和他那身后拖着一块磁铁的阿嬷。
文中有趣的片断让学生“欲罢不能”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时代背景的介绍让我们更加深入文本,丰富对人物的了解。
用目录展示故事的缩影,用前言夜为开启阅读的大门,阅读方法的渗透让孩子带着满满的期待去延续自己的阅读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作品语言的魅力和理解人物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谈话:我总觉得这本书不用任何导读。
你只要负责感动和笑就行了。
作者岛田像跟你聊天一样,通过一件一件事,跟你说阿嬷,阿嬷就是外婆。
很多人一听到奶奶或者外婆就受不了,奶奶和外婆就是童年,就是自己老了的样子,就是最终要去的怀抱。
2.小说里的昭广为什么会阿嬷生活在一起?
那个时候,昭广八岁,父亲因为核辐射去世了,昭广“是父亲留给母亲的纪念”。
母亲在一个大贫民窟里摆摊,努力养活自己和子女。
后来坚持不住了,把昭广送到乡下,送到外
婆身边。
阿嬷也是一个人生活,外公1942年就去世了,也是因为战争。
阿嬷在学校里当清洁工,扫厕所,过得是穷日子。
那时,整个日本都是很穷的。
二、解读封面,初识人物
1.引导观察(出示封面)图中有几个人物,有什么特别之处?
2.认识人物。
3.激趣阅读。
小说娓娓道来,读的时候,仿佛作者先生就坐在你的对面,跟你有一搭无一搭地闲聊,说他的外婆,说外婆的故事,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地讲下去。
三、选读片断,对话文本
(一)再苦,也要让老天笑出声音
外婆说,穷日子可以过得很开心,没钱也可以过得很幸福。
没钱可以过得很幸福,并不是说,我们要拒绝做有钱人。
赚钱改善自己的生活不是坏事,但是,你记住——有些贫穷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已经在贫穷中,就该想想该怎么生活,怎么把日子过下去。
阿嬷真的是一个会过日子的人,“会过日子”是对一个人很高的评价。
“会过日子”不仅是让自己活下来,还要活得有滋有味,这滋味还要扩散开去,让旁边的人也香气扑鼻。
一个家,如果有一个“会过日子”的人,那真是好运气。
这本书在日本出版以后,人们开始整理阿嬷的“省钱绝招”,搜集阿嬷的“生活妙招”。
这时候的日本,已经不“穷”了,他们的经济在全世界都排得上位了,可是人们依然整理,喜欢搜集。
阿嬷用一根竿子横在河里,拦截从上游漂下来的“食物”,有黄瓜、有西红柿。
这些黄瓜、西红柿去掉腐肉烂疤,就可以吃了。
阿嬷在身上绑一块磁铁,走路的时候,磁铁就会吸附路上的钉子和废铁。
废铜烂铁是可以卖钱的。
阿嬷让昭广把跑步作为运动项目,因为跑步的地面不需要花钱,也不需要什么道具。
阿嬷让昭广早点睡觉,因为睡觉了就不会想吃东西了。
……
其实,人们搜集整理的不是“诀窍”,不是“妙招”,而是一种心态。
对于从河里拦取食物,你知道阿嬷怎么说吗?她说:河帮我们”宅配“到家,而且还不
用付钱。
唯一的缺点是今天想吃的东西不一定吃得到。
对于绑磁铁吸废铁,你知道阿嬷怎么说吗?她说:光走路什么事也不做,多可惜。
只有可以捡来的东西,没有应该扔掉的东西。
对于节衣缩食,你知道阿嬷怎么说吗?她说:所以要有自信,现在要好好享受贫穷,以后要是变成有钱人可就辛苦了,要吃好的,还要去旅行,忙死了。
穿好的衣服出门还要小心不跌倒弄脏。
”
阿嬷说话真是搞笑,听到的那一刻就是想笑。
可是,你又会觉得不能只是笑啊,光觉得好笑显得自己太没水平了,阿嬷的话里有许多值得体会的东西。
你体会到了什么?你真的可以体会一下。
你体会到了吗?阿嬷从不觉得“贫穷”是拿不出手的东西,从不觉得“贫穷”是一件很丢脸的事。
阿嬷扫厕所,扫得大大方方;阿嬷捡垃圾,捡得坦坦荡荡,可是,你知道吗?阿嬷年轻的时候,也正经是个有身份的优雅小女人呢。
是的,现在穷是穷了,可是仍然不让人感到一点寒酸和窘迫。
阿嬷对贫穷,一点不回避,从来不躲闪。
昭广刚到阿嬷家,阿嬷就让昭广生火做饭,她对昭广说:“以后,你得自己做饭了。
”她对昭广说:“我们家很穷。
”
阿嬷从不觉得贫穷是需要“咬牙坚持”的。
阿嬷说尾部开杈的萝卜,切块煮起来味道和好萝卜一样。
阿嬷说弯曲的小黄瓜,切丝用盐拌过后和好黄瓜味道相同。
穷日子、富日子不都是日子吗?阿嬷过得是穷日子,但穷日子里有真开心。
不是所有人在贫穷中能这样生活的,因为没钱,很多大人在日子中过得眉头紧锁,脾气暴躁,小孩子当然也过得不安稳,很委屈。
“因为没有钱,所以不幸福。
”在阿嬷眼里,这是最混蛋的逻辑。
当然阿嬷不会这么粗俗地表达。
她会说:再穷,也要让老天笑。
注意哦,她不是说“对着老天笑”,而是说“让老天爷笑”。
什么意思,就是不仅要自己开心,还要去宽慰别人,让别人高兴。
阿嬷可能没想到,她说过的话,她们的事,昭广长大后会写出来。
(二)真正的体贴,是不让人难堪的
《佐贺的超级阿嬷》并不只是写了一个人,而是写了一群人。
昭广和外婆能这么安全地生活在贫穷里,当然跟这一群人有关。
这群人做了些什么呢?
一百分作文——学校布置了一个作文题:我的父亲。
昭广的父亲在昭广出生前就去世了。
昭广只写了几个字:我不知道。
是的,一篇只有四个字的作文。
而老师给了他鲜红的一百分。
破碎的豆腐——阿嬷最喜欢吃豆腐,所以阿嬷会花钱去买豆腐吃。
但是十块钱一块的豆腐对阿嬷来说简直就是奢侈品。
所以她总会等到有破碎的豆腐,然后半价买回来。
有一天,昭广很意外的发现,卖豆腐的人其实很少有破碎的豆腐,他是故意把豆腐弄破,然后半价卖给外婆。
老师肚子疼——昭广的便当总是素的,运动会的时候,体育老师肚子痛,他要和昭广换便当,他说昭广便当里的姜片能治肚子疼。
昭广当然愿意换啦,他从来从没见过这么“豪华”的饭菜。
同学的土豆和洋葱——一个叫南里的同学就经常带东西给昭广。
有一次,南里书包里全装满了土豆和洋葱,被老师发现了。
南里咧嘴一笑对老师说“德永说没看过土豆和洋葱,我就带来给他看啊”。
但老师说“要给他看,各带一个就够了。
”南里不仅没有词穷还说“德永说想看各式各样的土豆和洋葱。
老师,土豆和洋葱真的有各种面貌呢。
”
这样的人和事很多呢。
那个不愿收钱的医生,那个总是下个月来收水费的职员,那个把棒球器具拿到棒球队的池田。
里面的人真是善意而有趣,里面的事令人感到出乎意料的温暖。
你想啊,生活在这样的“一群人”里,生活在这样的街坊四邻里,生活在这样的师生朋友里,生活在这样的陌生人里……阿嬷和昭广当然更有信心去“勇敢”,去“坚强”,去“乐观”了……阿嬷和昭广很高兴地接受着别人的帮助,因为阿嬷和昭广觉得:“他们不是同情自己,不是施舍,而是喜欢自己。
他们太喜欢自己了,所以才愿出手相助。
”
施舍,我们可以拒领。
爱,我们可以接受。
另外,能做一个帮助别人的人,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但是帮助人是一门艺术。
老师、同学、卖豆腐的人都是很会帮助人的人。
我们不能把帮助和亲切强行给别人。
我们更不能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干和富有,帮助别人的时候,暴露别人的弱小和贫穷。
有一本书叫《铁路边的孩子们》,里面说:
“穷人、弱小的人都是特别敏感的”,有一颗特别需要保护的自尊心。
我们要理解这种敏感。
”
“真正的体贴,是不会让人难堪的。
”
(三)外婆是个哲学家
每一个奶奶,每一个外婆都会说一些话,让你想忘也忘不了的话。
例如”自己站起来,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例如“怎么能让男人看到你睡相哦”,例如“去,去玩吧,别
让你妈看见。
”
《佐贺的超级阿嬷》里有很多阿嬷说的话,很多人写这本书的读后感,就是大段大段摘录阿嬷的话,就像摘录名人名言。
阿嬷不是名人,阿嬷只是一个扫厕所的老太婆。
可是大家就是喜欢。
所以,有的时候,“话”是主要的,什么人说是次要的。
经句
※惹人讨厌的事情就是太招摇。
※晚上别提伤心事。
难过的事留到白天再说,也就不算什么了。
※别人跌倒一笑置之,自己跌倒更要一笑置之。
因为人都是可笑的。
※别抱怨“冷啊”、“热啊”的!
※要是以前的人看到沙丁鱼而命名为鲷鱼的话,那沙丁鱼现在就等于是鲷鱼啦!
※游泳不是靠泳裤,靠的是实力!
※我们家是穷得开朗,而且和由富变穷的人不一样,不用担心,要有自信,因为我们家祖先可世世代代都是穷人。
※只有可以捡来的东西,没有应该扔掉的东西。
※人到死都要怀抱梦想!没实现也没关系,毕竟只是梦想嘛。
※聪明人、笨人、有钱人、穷人,过了五十年,都一样是五十岁。
※只要能道声:“再会。
”就是幸福。
如果能说:“改天见。
”就更加幸福。
要是能说:“好久不见。
”就更加、更加幸福了。
四、提示背景,感悟人物
你是不是也喜欢阿嬷说的话?阿嬷说的话太有意思了,像橄榄一样,像口香糖一样,是可以咀嚼的。
以前没有电视和收音机真是好,有了阿嬷和昭广的这么多谈话。
也谢谢岛田洋七先生,可以把它写出来,与我们这么多人一起分享。
可是,我们在分享的时候,或许要注意:不要死守字面的意义啊!
五、再读片断,交流思辨
1.片断:一天晚上,昭广说自己英文不好,于是阿嬷说:“你就在卷子上堂堂正正地写:‘我是日本人,干嘛学英语’。
”昭广又说自己汉字也不灵,于是阿嬷又说:“那你就写‘从此我要以平假名和片假名过下半辈子’。
”最后昭广说自己历史也讨厌,阿嬷就又说:“那你就写‘我从不拘泥于过去’。
”最后嘴巴里还飘出一句很经典的话“读书读多了,怪癖也就多了。
”
2.交流:看到这里,有的人认为阿嬷太溺爱外甥了,阿嬷太小瞧学问了,阿嬷目光太短浅了……天,你怎么会这样认为呢?这就是太拘泥字面的意思了。
阿嬷怎么会溺爱自己的外甥呢?昭广来的第一天,阿嬷给他的只是一个背影和一个指令:“去做饭吧”。
昭广饿了,阿嬷让他早点睡觉,睡觉就不饿了,第二天醒来以为可以吃早饭了。
阿嬷说:“快去学校吧,学校中午有便当吃。
”这样的阿嬷溺爱自己的外甥吗?
阿嬷怎么会小瞧学问呢?小瞧学问的阿嬷是不可能亲自带着昭广去学校的,小瞧学问的阿嬷是不可能水都喝不起了还让昭广去读书的。
阿嬷的目光怎么会短浅呢?最后昭广要走了,昭广走的那一天早上,阿嬷像往常一样到河边洗衣服,头也不回的,使劲搓着。
昭广向阿嬷告别。
阿嬷“嗯”。
昭广说“阿嬷我不想走”。
阿嬷说“不要说傻话”。
昭广又坚持了一下。
阿嬷还是强硬的回绝。
昭广还以为阿嬷真的不留恋,于是昭广再一次向阿嬷告别。
这次是真的了。
昭广挪动了脚步,向后转身,走出去十米远。
阿嬷哽咽的声音喷涌出来。
这声音只有阿嬷自己听得见。
阿嬷希望昭广像跑马拉松一样跑向人生的远方,挥舞着双臂,累是累,但要跑出精彩。
此后的20多年里,整个日本都在玩命地奔跑。
走的人不困难,他有新的天地去闯荡,新的环境去适应。
而留下的人最可怜,他守着熟悉的环境却守不到熟悉的人。
这样的阿嬷目光短浅吗?阿嬷的目光是一个民族的目光啊。
所以,读阿嬷的话,不要死守字面的意思,真要用心去读。
那个晚上,阿嬷一次又一次地对昭广说:“没关系、不要紧”,可能是因为她觉得一个男人要为自己感到自豪,信心没了,学不好这样,也学不好那样了。
可能是想告诉昭广读书不要死读书,不要钻牛角尖,千万学问没掌握多少,怪癖养得一大堆。
也可能,也可能只是让昭广早点睡,别老醒在焦虑里,晚上伤心,会伤心很长时间,困难再多,该睡觉还得睡觉。
当然,睡觉前能和亲人说声“晚安”就更好。
我们在分享的时候,或许要注意:说得好听,不如做得漂亮。
阿嬷说过一句话:吝啬最差劲,节俭是天才。
阿嬷说得好听,做得更漂亮。
我们要记住的不仅仅是阿嬷的话,还有阿嬷做过的事。
昭广当上棒球队队长,一向将浪费当作天敌的阿嬷,拿着存很久的1万元连夜帮孙子买钉鞋,钉鞋要2千多一双呢,但阿嬷硬要用1万元将它买下。
昭广因为调皮弄坏了学校的黑板,阿嬷没有指责昭广,马上出钱买了新的赔给学校。
但坚持把坏的带回家,然后把黑板当留言板用。
小偷到家来偷鸡,阿嬷不但不生气,还咯咯大笑“这真是个笨小偷啊,竟然偷了只最老的鸡!”
真正好的话不是用来记住的,而是用来相信的。
真正好的话不是用来相信的,而是用来做的。
六、出示书名,推荐阅读
这本书作为本学期我们班与年段的漂流书,是一本能打动人心的作品,或许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也根本不懂得当时战争时期的痛苦与艰辛。
但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阿嬷仍是保持着一颗乐观向上的心灵。
她以她的坚韧和笑容来感化周围的人,她充满信念,毫不因为自己的贫穷而感到自卑,反倒是生活的潇洒豪迈,自得其乐,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地默默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希望阅读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