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2016届中考生物模拟试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江西省新余市中考生物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的变异现象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影响植物开花
2.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3.下表中各项中的概念包含关系与图中不相符的选项是()
A.A B.B C.C D.D
4.如图是四种不同生物的细胞结构图,关于它们结构的比较错误的是()
A.四种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B.与B不同,C、D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只有线粒体
C.该四种细胞为了获得生活所需的能量都必须消耗有机物和氧
D.A、C、D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都来自于B类生物
5.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你认为下列认识和做法正确的是()
A.低温保存食品的原理是把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
B.当体内有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数目增多吞噬病菌,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C.味道鲜美的蘑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共同进食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受精卵在子宫内形成,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
B.婴幼儿经常尿床,因为婴幼儿时期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
C.当阅读童年日记时,内心充满喜悦,这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
D.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应该从儿童和青少年开始,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7.下列有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鳃呼吸是鱼类的主要特征之一,用鳃呼吸的动物都属于鱼类
B.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C.蜘蛛结网和鹦鹉学舌从获得途径上看都是学习行为
D.蚂蚁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8.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A.嫁接时要让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B.昆虫的发育都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C.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D.爬行动物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卵外有卵壳,生殖摆脱了水的束缚
9.首位韩国“MEDS”(中东呼吸综合症)患者在广东惠州被发现及隔离治疗,该病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据你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健康的说法错误的是()
A.隔离患者的预防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
B.人体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
C.贫血和侏儒症和MEDS一样,也属于传染病
D.通过抗体来清除抗原的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10.下列实验不需要计算平均值的是()
A.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B.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
C.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1.如图是表示某一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在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乙
C.在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
12.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某生物小组取经过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要求进行处理.
请据表分析:处理中包含了多少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什么?()
A.2组,温度、空气B.2组,温度、消毒棉球
C.2组,温度、细菌D.3组,温度、消毒棉球、细菌
13.2014年9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实现了超级稻第四期目标﹣﹣亩产超过1000千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出,倡导节约,反对“舌尖上的浪费”.请你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
B.水稻加工成的大米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的起始消化场所是口腔
C.能为水稻高产保驾护航的“田园卫士”﹣﹣青蛙的发育方式属于变态发育
D.一粒水稻就是一个种子,它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
14.下列实验与实验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模拟呼吸运动实验,能说明肋间肌和膈肌与呼吸运动运动的关系
B.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实验,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观察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实验,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D.伞藻嫁接接实验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15.下列对两幅曲线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若图甲曲线y表示饭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变化,则bc段曲线是由于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血糖浓度降低
B.若图甲曲线y表示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容积的变化,ab段肋间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C.若图乙中y表示正常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则AB段表示肾小管
D.若图乙中y表示消化道中脂肪含量的变化,则AB段表示小肠
二、非选择题
16.春天,各地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竞相开放,漫山遍野的黄,开得热烈灿烂,微风一起,波浪翻滚,吸引了众多游人,你有没有心动呢?不要再压抑蠢蠢欲动的心,一起漫步在油菜花的海洋里,约起来!下面是油菜生命周期中部分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表示结构)及生理活动探究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填代号):
(1)在条件适宜环境下,图一中[]发育成图二.
(2)使幼根不断长长的结构是油菜根尖的(用图四中字母表示)部位.
(3)将油菜幼苗放置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内(如图五所示),将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因为菜豆幼苗的;经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塑料袋,发现内壁附着许多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是经图三中的[]散发出来的水蒸气形成的.(4)油菜植株在生长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有机物来自于其本身所进行的光合作用,该生理活动进行的部位是图三中的[].
17.人体细胞的各项生理活动都离不开能量,能量的获得与人体的整体生理活动息息相关,如图是人体的部分系统和器官,每一个细胞能量的获得都离不开它们的生理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填代号):
(1)食物中的糖类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它们要经过消化后在图一的[]中被吸收,随着血液循环会首先通过图三中的[]进入心脏.
(2)能量的获得还需要氧气的参与,图二为肺泡以及周围的一条毛细血管,当肺泡慢慢鼓起时,氧气扩散进入血液,当血液由A流向B后,发生的变化是,氧气分子流出心脏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营养物质和氧气分子到达组织细胞内后,在中被利用释放能量.
(3)伴随着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的同时也产生尿素等废物,废物的排出主要通过图四的过滤过程和重吸收过程,其中尿素最先离开血液是从图四的[]处离开的.
18.家兔的白毛与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山由基因A和a控制.实验中学“爱科学”小组饲养了几只基因组成相同的雌雄白兔和几只基因组成相同的雌雄黑兔,进行毛色遗传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问题.
(1)根据表中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家免毛色的色是显性性状.
(2)甲组亲代的基因组成.
(3)丙组是用乙组的后代作为亲本进行杂交的,若丙组共繁殖64只家兔,则理论上有黑色家兔只.
(4)若想利用甲乙丙三组的后代作为实验材料,为获得更多的白色家兔,应选择组后代中的白色家兔进行杂交.
2016年江西省新余市中考生物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的变异现象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影响植物开花
【考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解答】解: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A错误;
B、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螳螂捕蝉,属于捕食关系;黄雀捕食螳螂属于捕食关系.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食物(捕食)关系,B正确;
C、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将“落红”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C正确;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释实际问题.
2.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可以简化记忆:“取、放、对、观”,观察时先下后上.
【解答】解:图③没有放玻片标本,眼视目镜,因此是对光.该步操作的目的是使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在同一直线上.图①是放置玻片标本;
进行图②所示操作时,眼注视图示部位的目的是: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图④的操作是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分为: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五步.
一、取镜与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二、对光,即图中的③: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即图中的①.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即图中的②.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即图中的④.
四、整理,
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所以图示中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
故选:C.
【点评】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平时多使用,多观察,多思考即能做好此类题.3.下表中各项中的概念包含关系与图中不相符的选项是()
A.A B.B C.C D.D
【考点】生物圈的范围.
【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生物圈专题.
【分析】图中④包含①②③,①②③之间是并列关系.
【解答】解: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A的概念包含关系与图中相符;
B、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故B的概念包含关系与图中相符;
C、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故C的概念包含关系与图中不相符;
D、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故D的概念包含关系与图中相符.
故选:C.
【点评】做这题要求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并会识图、分析图形,总结其逻辑关系.
4.如图是四种不同生物的细胞结构图,关于它们结构的比较错误的是()
A.四种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B.与B不同,C、D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只有线粒体
C.该四种细胞为了获得生活所需的能量都必须消耗有机物和氧
D.A、C、D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都来自于B类生物
【考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分析】如图:A细菌;B植物细胞;C酵母菌;D酵母菌出芽生殖.
【解答】解:A是细菌细胞,外面有鞭毛和荚膜,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B是口腔上皮细胞,呈球形,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C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细胞核、叶绿体等;D、是酵母菌细胞,正在进行出芽生殖.
因此
A、四种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正确;
B、B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与其他细胞不同,正确;
C、AD在无氧条件下可以生存,C是动物细胞,D是酵母菌,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来源,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不同生物细胞的主要特征.
5.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你认为下列认识和做法正确的是()
A.低温保存食品的原理是把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
B.当体内有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数目增多吞噬病菌,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C.味道鲜美的蘑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共同进食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考点】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分析】(1)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
(2)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3)蘑菇属于单细胞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4)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按其英文字音(AIDS)译为“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是结构上很相近似的一组病毒,这组病毒被统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
【解答】解:A、低温保存食品的原理是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而不是把它们杀死,A错误;
B、白细胞吞食病菌,从而防御疾病,这种免疫功能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
C、由于蘑菇体内都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都是异养,C错误.
D、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与艾滋病患者握手不会感染艾滋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对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这样才能灵活答题.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受精卵在子宫内形成,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
B.婴幼儿经常尿床,因为婴幼儿时期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
C.当阅读童年日记时,内心充满喜悦,这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
D.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应该从儿童和青少年开始,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考点】受精过程;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成受精卵;排尿中枢和排便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人类除了对具体刺激发生反射外,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和文字也发生反射,因为人类有语言中枢.【解答】解:A、哺乳动物的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形成,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A 叙述错误;
B、脊髓灰质内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的控制,婴幼儿时期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因此有尿床现象.B叙述正确;
C、人类具有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阅读童年日记,有语言中枢的参与,这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C叙述正确;
D、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应该从儿童和青少年开始,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D叙述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类的生殖和发育以及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
7.下列有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鳃呼吸是鱼类的主要特征之一,用鳃呼吸的动物都属于鱼类
B.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C.蜘蛛结网和鹦鹉学舌从获得途径上看都是学习行为
D.蚂蚁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考点】鱼类的主要特征;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分析】(1)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软体动物河蚌、节肢动物虾等的呼吸器官也是鳃.
(2)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的.
(3)动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上划分,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4)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解答】解:A、用鳃呼吸是鱼类的主要特征之一,用鳃呼吸的动物不一定属于鱼类,如虾属于节肢动物,A错误.
B、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B错误.
C、蜘蛛结网属于先天性行为,鹦鹉学舌从获得途径上看是学习行为,C错误.
D、蚂蚁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有关动物的知识等.
8.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A.嫁接时要让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B.昆虫的发育都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C.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D.爬行动物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卵外有卵壳,生殖摆脱了水的束缚
【考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分析】(1)扦插和嫁接属于无性繁殖.
(2)昆虫的发育有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
(3)两栖动物的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4)爬行动物生活在陆地上,体内受精、卵生.
【解答】解:A、形成层能够分裂增生,产生新细胞,使植物体愈合.因此嫁接时要让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A叙述在正确;
B、昆虫的发育有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B 叙述错误;
C、两栖动物体外受精,幼体蝌蚪必须在水中发育.C叙述正确;
D、爬行动物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卵外有卵壳,生殖摆脱了水的束缚,因此爬行动物能够生活在陆地上.D叙述正确.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就能解决此类题目.
9.首位韩国“MEDS”(中东呼吸综合症)患者在广东惠州被发现及隔离治疗,该病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据你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健康的说法错误的是()
A.隔离患者的预防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
B.人体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
C.贫血和侏儒症和MEDS一样,也属于传染病
D.通过抗体来清除抗原的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考点】传染病的特点.
【分析】传染病是一种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据此答题.
【解答】解:A、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A正确.
B、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病原体等异物称为抗原,B正确.
C、“MEDS”(中东呼吸综合症),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而贫血是由于人体缺乏蛋白质和铁元素等所引起的疾病,侏儒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而致身体发育迟缓,二者均不属于传染病,C错误.
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C
【点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10.下列实验不需要计算平均值的是()
A.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B.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
C.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对于需要数据验证的实验,常需要设置重复组,求其平均值,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对于需要物质变化验证的实验,不需要测定平均值.
【解答】解:实验时,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常需要设置重复组,求其平均值的实验多数是一些具有实验数据的实验,例如: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探究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探究的是事物的量的变化;而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这个实验中,探究的是淀粉“质”的变化,不需要测定平均值.
故选:D
【点评】如果探究的问题与数据有关,常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少实验的误差;如果探究的问题与数据无关,而是一个质的变化,则不需要测平均值.
11.如图是表示某一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在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乙
C.在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8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20%.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
(3)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据此解答.
【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有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故A错误.
B、在该食物链中,丙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最多,因此丙是生产者,故B错误.
C、在该食物链中,乙处于的营养级别最高,因此在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故C错误.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会因食物的增多而数量增加;同时甲以丁为食,甲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会减少,丙因缺少天敌数量可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关键知道:
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