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 牧歌课堂实录【教学设计】说课、试讲稿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聆听小提琴独奏曲《牧歌》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整体感受,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
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感知乐曲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演唱、吹奏、舞蹈、对比讨论等多种教
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想象乐曲所表现的情景,熟悉乐曲旋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各环节的学习,能听辨乐曲的情绪、
速度,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基本段落。
能哼唱音乐主题,通过演唱、吹奏、舞蹈等形式对乐曲作出相应的反应。
教材分析:小提琴曲《牧歌》是沙汉昆于1953年改编的一首小提
琴独奏曲,当时他还是学生。
作品以内蒙古昭乌达盟民歌《牧歌》为基
础发展而成。
音乐舒展优美,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体现了南北朝民间歌谣《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
小提琴田园牧歌风格的演奏,表达了牧民的幸福和希望。
乐曲可分为三段,第一段G宫调,行板,基本以民歌《牧歌》旋律为主题,稍作变化,
拉宽了民歌的节奏,从弱拍起。
舒展的节奏,低回婉转的旋律,将草原这幅美好的画卷,徐徐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这一段主题旋律共出现了两次,第二次出现时,旋律移高了八度。
第二段转向下属方向的C宫调,速度为小行板,比第一段稍快,三连音、五连音及十六分音符经过句的使用,使得这一段的音乐和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情绪更为激动,表达的感情更为强烈。
再现段规模有所缩减。
音乐在泛音声中飘逸致远。
整首作品中钢琴声部的配置堪称锦上添花,连续变化和弦的运用,不仅与五声性旋律水乳交融,更使作品意境得以丰满。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民也创造了不同的文化。
尤其那各具特色的民歌,更是遍地开花,丰富多彩。
我们曾学过许多民歌,听老师唱几句,你能回忆起歌曲的名字和哪个地方的民歌吗?(师唱生答)《彝家娃娃正幸福》《我爱雪莲花》《我的家在日喀则》《草原就是我的
家》
说到内蒙古,大家一定会想到大草原。
今天,老师给大家推荐一首《牧歌》,再次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视频)
出示大草原、牧民放牧组图,引出课题。
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乐,想象音乐描绘的画面,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情景创设,从音响出发,通过聆听音乐、观看图片,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新课教学:介绍内蒙民歌改编的小提琴独奏曲《牧歌》。
(一)初听全曲
1.带着问题完整聆听全曲
(1)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音乐的速度、情绪如何?请你选择一下。
板书:情绪速度
a.热烈欢快快
b.抒情宽广慢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做出适当的点评。
3.简介乐曲出处。
【设计意图】:通过完整聆听乐曲,师生谈话,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了解作品的情绪。
4.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出示小提琴,简介小提琴。
(如现场有会
拉琴的同学,请他上台展示小段音乐,如没有教师拉音乐片段。
让学
生现场感受小提琴音色。
)
【设计意图】:认识小提琴,感受其音色特点。
(二)A 段音乐学习
1.播放A1 段音乐。
师:请你带着问题聆听这段音乐,它的速度怎样?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听音乐同时教师出示图形谱。
)
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乐,想象音乐表现的情景,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速度。
通过图形谱,加深学生对音乐旋律的感知和理解。
2.教师弹奏主旋律,出示歌词,学生用跟琴哼唱旋律。
引导学生边哼
唱边感受两个乐句在音区上的变化。
(提示学生演唱姿势、声音位置
等。
发现音不准的情况教师及时纠正。
)
【设计意图】:通过哼唱旋律,熟悉乐曲主题,并在哼唱中关注演唱音色,较为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3.师:作曲家为什么把这段音乐用慢速来表现?
4.播放A 段音乐。
师:请你带着问题再听音乐,刚才哼唱的旋律出现了几次?它们有
什么异同?
学生聆听音乐、交流。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音乐。
5.引导学生表现A 段音乐。
学生听音乐用竖笛吹奏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通过竖笛吹奏,记忆主题旋律。
(三)B 段音乐学习
1.播放B1 段音乐
师:请你带着问题聆听这段音乐,它的速度、情绪与A 段音乐相比,有什么变化?(听音乐同时教师出示图形谱。
)
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乐,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速度。
通过图形谱,加深学生对音乐旋律的感知和理解。
2.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模仿拉琴动作,演奏B1 段旋律。
学生模仿拉琴动作,演奏B1 段旋律。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拉琴,入情入境地听旋律,熟悉B1 段音乐。
3.播放B 段旋律
师:请你带着问题聆听这段音乐,刚才演奏的旋律出现了几次?每
次主旋律的开始部分主奏乐器相同吗?
4.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学生思考、听辨主奏乐器音色,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主动思考,听辨乐句的主奏乐器,并感受音乐情绪。
(四)A′段音乐学习
1.播放A′段音乐
师:请你聆听这段音乐,它的旋律与哪段音乐相似?表现了怎样的
情景?
学生带着问题聆听A′段。
【设计意图】: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
2.引导学生学跳简单的蒙古舞动作。
【设计意图】:体验蒙古舞蹈动作,更好地理解音乐。
3.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实践,并选出学生代表上台表演,老师作出中肯评价。
学生代表上台示范表演。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
通过科学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五)完整聆听全曲
1.播放全曲,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学生演绎乐曲。
(演唱、吹奏、舞蹈表演)
2.出示乐曲曲式结构图。
A +
B + A′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欣赏音乐,用不同的方式感受
音乐。
同时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课堂小结:
1.师生交流,归纳这节课所学习的重点内容。
2.揭示作曲家所表达“热爱家乡”的情感。
请同学们与大家一起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本课所学重点内容,适当融入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