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指导举隅》对当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Total.496 June2020(A)
总第496期2020年6月(上)
摘要近年来,整本书阅读课作为一种新课型在全国范围内火热开展。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学习到许多知识与经验,同时也遇到了许多问题。

叶圣陶先生、朱自清先生编写的《略读指导举隅》一书对略读指导时应注意的问题与方法有着精辟而独到的见解,为当下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关键词《略读指导举隅》;整本书阅读教学;启示
The Enlightenment of"Some Examples for Skimming Guidance"to the Current Whole-book Reading Teaching //Qin Xiaolu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 whole-book reading lesson has been launched nationwide as a new lesson.In the process of whole-book reading,we learned a lot of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but also encountered many problems.Mr.Ye Shengtao and Mr.Zhu Ziqing's"Some Examples for Skimming Guidance"have incisive and unique insights into the problems and method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during the skimming guidance,having provided new idea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whole-book reading teaching.
Key words"Some Examples for Skimming Guidance"; whole-book reading teaching;enlightenment
在以往的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文选式教材精讲单篇短章的方式进行。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只靠这样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叶圣陶先生曾提到:“读惯了单篇短章,那就会使学生局限在较小的范围里,魄力自然也就小;等到遇到规模较大的书籍,学生将会发觉不容易对付[1]。

”这种单篇精讲的方式使学生普遍没有读整本书的勇气,他们的阅读都是碎片化、不成体系的快餐式阅读。

这种阅读方式虽然为知识的获取提供了某种便捷,但终归是不均衡的营养,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学生的听、说、读、写素养,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
养成。

近几年,整本书阅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得十分火热。

所谓整本书阅读,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建构读整本书的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把握文本内涵和艺术特色,提升阅读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同时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信息检索能力,旨在唤醒学生对文字与文本的感知。

课程标准中也曾提出建议:
“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

”教育部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更是把整本书阅读作为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之首贯彻到课程中[3]。

王宁、巢宗祺在解读课程标准中表示:读整本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让学生不再仅仅依赖老师的知识传授,而是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寻求佐证、形成结果的鲜活的体验过程[4]。

但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因为时间与空间的有限性、考试的侧重点等因素,整本书阅读教学推行得并不容易。

在阅读文本、阅读主体、阅读方法与评价上出现了许多问题,很难在短时间达到教师期待的结果。

《略读指导举隅》(简称《举隅》)是叶圣陶与朱自清先生编写的略读教学指导用书。

书中指出,课本中所收录文章的大多都是字数较少的单篇文章,但并不是说学生只需要阅读这些单篇短章就能够提升自己的阅读力,提高阅读水平。

学生不仅需要精读,更需要通过略读去实践那些在读单篇文章里学到的经验与读法。

略读就是学生把在教师精读指导下得到的阅读经验应用到其它阅读实践中,不再需要老师的详细指导。

《举隅》中明确指出:“精读是为了略读而做出的准备,略读是在精读基础上的应用[5]。

”由此可知,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雏形就是民国时期的略读教学。

但略读在文选式教材教学中常常被忽视,导致学生独自阅读书籍时,因为缺乏教师的指导而无法顺利阅读[5],读完也不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举隅》中对略读的含义、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做了详细的阐释。

《举隅》分为“前言”和“指导大概”两部分,“前言”中对略读书籍的版本、序目、参考书籍、阅读方法和问题提出了指导和建议;“指导大概”里用七个实例说明了
《略读指导举隅》对当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启示
秦晓璐
(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ki.kjwha.2020.06.056
作者简介:秦晓璐(1996—),女,山东青岛人,研究生在读,任职于青岛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

128
基础教育
略读时教师应作出的指导。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频频遇到难题的今天,回望历史,重读《略读指导举隅》,发现其中蕴含的许多略读教学指导,为当下整本书阅读教学遇到的诸多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思路与启示。

1重视阅读整个文本
在中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不重视阅读文本的现象。

例如,部分教师将名著的篇与篇之间、人物与人物之间人为地割裂成部分考点知识,不注重学生对于书籍结构的总体认知,用精炼出的考点知识来指导学生阅读。

殊不知,这种功利性的取向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甚至有的老师直接将名著的考点内容整理出来发给学生背诵,给不爱读书的学生提供偷懒的机会,导致学生遗漏了书籍中的许多重要内容。

这种不重视阅读整个文本的现象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频频发生。

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基于真正的阅读实践形成的。

《举隅》中提倡:
“读书先看序文。

”叶圣陶先生与朱自清先生认为,序文是整本书的提要,也可能是整本书的评论,读书先看序文,有助于读者对文章有一个比较整体的印象。

读书先看序文的习惯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意[5]。

其实不只是序文,书名、前言、目录、后记都可以帮助学生感知文意,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所谓的“考点”并不是读书的唯一价值,读书的价值在于经验与思维的成长。

读一整本书有利于构建立体化的阅读视角,进而与文本进行良性的互动。

《举隅》中在《孟子》略读指导中提到读书的两个步骤:“一是仔细体会章节,理解要旨,二是把相关各章贯穿起来,看出章节之间的彼此照应与互相发明[5]。

”在《史记菁华录》的略读指导中也提到:“凡‘纪传体’的史书,一定要从整部史书中去探寻人物及事迹的真相。

如果只从零散的一篇两篇中看待人物与事件,只能得到某部分的印象[5]。

”每一章节的阅读更多是一个“知识点”,而整本书阅读是“点”加“点”等于“面”的过程。

阅读整个文本使学生看问题更加全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系统化的思维方式。

2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师生需要承担的角色。

《略读指导举隅》中提到:“略读不再需要教师像精读指导那样去指导学生,但也并不是说略读完全不要教师进行指导[5]。

”当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出现了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的情况,这与略读的要求是相违背的。

盲目而大量的阅读不一定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力,教师在课上应该指导学生建构读整本书的经验与方法。

如果教师认为略读不需要指导,会让学生以为略读就是粗略地浏览文本,甚至是没有时间时可以忽略的阅读[5]。

《举隅》中指出,教师要做出的略读指导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提纲挈领,期其自得。

因此,在略读中,教师仍然需要指导学生,但不可以像单篇精读指导那样纤屑不遗,事无巨细。

教师要将知识化整为零,联系学生的生活精炼出要点与方法,在课内将略读的方法与经验教给学生,期待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阅读实践,承认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整本书阅读是建立在学生积极的思维、丰富的情感与主动的实践基础上的。

教师与学校不能过于功利,把学生当成背诵的机器。

理想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地进行阅读和实践。

“整本书阅读起始课”就是一个很好的读书开端。

3对整本书阅读进行多元化评价
当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在评价方面出现了主体含混、标准不明、形式杂乱等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推进。

《举隅》中认为,阅读评价主体应该包括学生与教师两方面。

一方面要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及成果展示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勤做笔记,并在阅读后“相互讨论自己独特的阅读经验,并能做出报告[5]”。

可以看出,《举隅》对阅读的评价不仅指向结果,也关注阅读的过程。

这一点与课标中阅读评价的理念不约而同。

另一方面,《举隅》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结果有内心预期的标准,从而对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

这里的阅读结果指学生阅读后可能增长的知识与经验,预期标准则是判定学生成绩的根据。

若学生达不到预期的标准,则教师就要思考自己的指导是否出现了问题,从而调整教学方案;抑或是学生的学习出现了疏漏,从而进行针对性补救,督促学生学习。

对于略读的评价形式,《举隅》认为,教师如果只是根据考点编纂题目考查学生,得到一个分数作为评价是没有意义的。

只有真正站在让学生获益的立场上考查学生,把考查结果作为增进教学质量的手段,才算是真正的语文教育家[5]。

《略读指导举隅》是略读教学的经典之作,对略读教学的各个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对当前阅读教学的推进有很大的价值。

重温阅读理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反思实践,对于当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有着极大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王宁,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叶圣陶,朱自清.略读指导举隅[M].北京:中华书局,2013.
编辑李前锋
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