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高效课时作业2_0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对市爱幕阳光实验学校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高效课时作业 26
一、选择题
1.(模拟)CaCO3溶于盐酸中生成CO2:CaCO3+2HCl===CaCl2+CO2↑+H2O。

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该反的离子方程式为:CO2-3+2H+===CO2↑+H2O
B.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块状大理石的反速率比粉末状的快
C.CaCO3溶于盐酸是因为H+破坏了CaCO3的沉淀溶解平衡,使其K sp增大D.CaCO3与适量的盐酸恰好完全反所得溶液中:c(H+)=c(OH-)+2c(CO2-3)+c(HCO-3)
解析:CaCO3为难溶性物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可拆,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由于块状的外表积比粉末状的外表积小,与同浓度的盐酸反时,块状大理石的反速率比粉末状的慢;K sp值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不变K sp值不变;CaCO3与适量的盐酸恰好完全反,所得的溶液为CaCl2和
H2CO3的混合液,根据电荷守恒:2c(Ca2+)+c(H+)=c(Cl-)+c(OH-)+2c(CO2-3)+c(HCO-3),由于2c(Ca2+)=c(Cl-),那么存在:c(H+)=c(OH-)+2c(CO2-3)+c(HCO-3),应选D项。

答案:D
2.将氨水滴加到盛有AgCl的试管中,至AgCl完全溶解。

对上述过程,以下表达或解释中正确的选项是( )
A.所得溶液中:c(Ag+)·c(Cl-)>K sp(AgCl)
B.上述说明:Cl-与NH+4间有很强的结合力
C.所得溶液中形成了难电离的物质
D.上述过程中NH3·H2O的电离常数增大
解析:由于c(Ag+)降低,才使AgCl沉淀转化为银氨络离子,所得溶液中满足:c(Ag+)·c(Cl-)< K sp(AgCl),A项错误;证明Ag+与NH3间有很强的结合力,B项错误;电离常数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不变电离常数不变,D 项错误。

答案:C
3.(一模)PbI2的K sp=7.0×10-9,将1.0×10-2 mol/L的KI与Pb(NO3)2溶液体积混合,那么生成PbI2沉淀所需Pb(NO3)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 ) A.×10-4mol·L-1B.7.0×10-5mol·L-1
C.×10-9mol·L-1 D.7.0×10-9mol·L-1
解析:此题考查了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计算。

PbI2的溶度积计算公式为:K sp=c(Pb2+)×c2(I-),形成PbI2沉淀时Pb(NO3)2的浓度c(Pb2+)=
K sp
c 2I-

7.0×10-9
0.5×10-22
mol·L-1,那么混合前Pb(NO3)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10-4mol·L -1。

答案:A
4.K sp (AgCl)=×10
-10
,K sp (AgI)=1.0×10
-16。

以下关于难溶物之间转化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
A .AgCl 不溶于水,不能转化为AgI
B .两种难溶物的K sp 相差越大,难溶物就越容易转化为更难溶的物质
C .AgI 比AgCl 更难溶于水,所以AgCl 可以转化为AgI
D .常温下,AgCl 假设要在NaI 溶液中开始转化为AgI ,那么NaI 的浓度必须不低于1×10-11mol·L -1
解析:K sp (AgI)小于K sp (AgCl),AgI 比AgCl 更难溶于水,AgCl 可以转化为AgI ,饱和AgCl 溶液中Ag +
浓度为×10-5
mol·L -1
,根据Q c >K sp ,I -
的浓度必须不低于1.0×10-16
×10-5
mol·L -1。

答案:A
5.某温度时,BaSO 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
下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提示:BaSO 4(s)
Ba 2+(aq)+SO 2-
4(aq)
的平衡
常数K sp =c (Ba 2+
)·c (SO 2-
4),称为溶度积常数。

A .参加Na 2SO 4可以使溶液由a 点变到b 点
B .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 点变到c 点
C .d 点无BaSO 4沉淀生成
D .a 点对的K sp 大于c 点对的K sp
解析:由于图象中的曲线表示的是在一温度下,饱和BaSO 4溶液中c (Ba 2+
)与c (SO 2-
4)的关系。

在温度不变时,无论是改变哪种离子的浓度,另一种离子的浓度只能在曲线上变化,不能出现在曲线外的点(如b 、d )变化,故A 项错;由
d 点变化到c 点,表示溶液中c (SO 2-
4)不变,
c (Ba 2+)增大,但在蒸发溶液时,溶液中的两种离子的浓度变化有两种情况:①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时两种离子的浓度都增大,②原溶液为饱和溶液时两种离子的浓度都不变,故B 项错;在
d 点溶液中两种离子的浓度都在曲线以下,说明此时Q c <K sp ,溶液中BaSO 4未到达饱和,无BaSO 4沉淀生成,故C 项正确;由于K sp 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无关,在a 点和c 点的K sp 相同,故D 项错。

答案:C
6.同温度下的溶解度:Zn(OH)2>ZnS ,MgCO 3>Mg(OH)2,就溶解或电离出S
2

的能力而言,FeS>H 2S>CuS ,那么以下离子方程式错误的选项是( )
A .Mg 2+
+2HCO -
3+2Ca 2+
+4OH -
===Mg(OH)2↓+2CaCO 3↓+2H 2O
B .Cu 2++H 2S===CuS↓+2H

C .Zn 2+
+S 2-
+2H 2O===Zn(OH)2↓+H 2S↑ D .FeS +2H +
===Fe 2+
+H 2S↑
解析:因为溶解度:Zn(OH)2>ZnS ,溶液中的离子反往往是生成更难溶的物
质,那么Zn2+和S2-在水溶液中反时更容易生成ZnS,Zn2++S2-===ZnS↓,C项错误。

答案:C
7.:25 ℃时,K sp[Mg(OH)2]=1×10-12,K sp(MgF2)=2×10-11。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25 ℃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
B .25 ℃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参加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C.25 ℃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1氨水中的K sp比在20 mL 0.01 mol·L-1 NH4Cl溶液中的K sp小
D.25 ℃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参加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成为MgF2
解析:由于Mg(OH)2的溶度积小,所以其电离出的Mg2+浓度要小一些,故A 项错;由于NH+4可以直接结合Mg(OH)2电离出的OH-,从而促使Mg(OH)2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Mg2+)增大,故B项正确;由于K sp仅与温度有关,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难溶电解质质量的多少无关,故C项错;因为K sp[Mg(OH)2]和K sp(MgF2)相差不大,在Mg(OH)2悬浊液中参加NaF,假设溶液中c(Mg2+)·c2(F
-)>2×10-11时,也可以生成MgF
2沉淀,即由Mg(OH)2转化为MgF2,故D项错。

答案:B
8.25 ℃时,电离常数K a(HF)=×10-4mol·L-1,溶度积常数K sp(CaF2)=6×10-10。

现向1 L 0.2 mol·L-1 HF溶液中参加1 L 0.2 mol·L-1 CaCl2溶液,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25 ℃时,0.1 mol·L-1 HF溶液中pH=1
B.K sp(CaF2)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C.该体系中没有沉淀产生
D.该体系中HF与CaCl2反产生沉淀
解析:A项,HF为弱酸,故0.1 mol·L-1 HF溶液pH>1。

B项,K sp只与温度有关。

C项,设0.1 mol·L-1的HF溶液中c(F-)=c(H+)=x,那么
x2
0.1-x
=×10-4,
x≈6×10-3mol·L-1,混合后c(Ca2+)=0.1 mol·L-1,0.1×(6×10-3)2
=×10-6>6×10-10,故有CaF2沉淀生成。

答案:D
9.把足量熟石灰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到达平衡:Ca(OH)2(s)Ca2+(aq)+2OH-(aq),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
B.恒温下向溶液中参加CaO,溶液的pH升高
C.向溶液中参加Na2CO3溶液,Ca(OH)2固体增多
D.向溶液中参加少量的NaOH固体,Ca(OH)2固体增多
解析:A项,加热时Ca(OH)2溶解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c(OH-)减小,pH 减小;B项,CaO+H2O Ca(OH)2,由于保持恒温,Ca(OH)2溶解度不变,c(OH
-)不变,因此pH不变;C项,CO2-
3+Ca 2+===CaCO
3↓,使平衡正向移动,Ca(OH)2
固体减少;D项,参加NaOH固体时,c(O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因此Ca(OH)2
固体增多。

答案:D
10.(质检)25℃时有关物质的颜色和溶度积(K sp)如下表:
物质AgCl AgBr AgI Ag2S
颜色白淡黄黄黑
K sp×10-10×10-13×10-16×10-50
以下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向AgCl的白色悬浊液中参加0.1 mol·L-1KI溶液,有黄色沉淀产生B.25℃时,AgCl、AgBr、AgI、Ag2S饱和水溶液中Ag+的浓度相同
C.25℃,AgCl固体在物质的量浓度NaCl、CaCl2溶液中的溶度积相同
D.在5 mL ×10-6mol·L-1NaCl溶液中,参加1滴(20滴约为1 mL)1×10
-3mol·L-1AgNO
3溶液,不能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由四种物质的溶度积常数可知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AgCl>AgBr>AgI>Ag2S,故A正确,B错误;由于溶度积常数是温度常数,温度不变其值不变,C正确;参加一滴硝酸银溶液后c(Cl-)可认为保持不变,即c(Cl
-)=×10-6mol·L-1,而AgNO
3溶液相当于稀释100倍,故c(Ag+)=1×10-
5mol·L-1,Q
sp=
c(Cl-)×c(Ag+)=×10-11<K sp(AgCl),故没有沉淀生成,D正确。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1.25℃时,K sp[Cu(OH)2]=2×10-20。

要使0.2 mol·L-1CuSO4溶液中Cu2+沉淀较为完全(使Cu2+浓度降至原来的千分之一),那么向溶液里参加NaOH溶
液,使溶液的pH为________。

解析:要使Cu2+浓度降至0.2 mol/L的千分之一,即c(Cu2+)=2×10-4
mol/L,c(OH-)=
2×10-20
2×10-4
mol/L=1×10-8 mol/L,c(H+)=1×10-6 mol/L,pH=6。

即欲使Cu2+沉淀完全,使溶液的pH=6。

答案:6
12.(1)在25 ℃时K sp[Mg(OH)2]=×10-11,假设饱和Mg(OH)2溶液的密度为
1 g·mL-1,试求Mg(OH)2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2)在25 ℃时,向0.02 mol·L-1的MgCl2溶液中参加NaOH固体,如要生
成Mg(OH)2沉淀,使溶液中的c(OH-)最小为________mol·L-1。

(3)25 ℃时,向浓度均为0.02 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
参加NaOH溶液,先生成______沉淀(填化学式);当两种沉淀共存时,
c Mg2+
c Cu2+
=__________。

{25 ℃时,K sp [Cu(OH)2]=×10
-20
} 解析:(1)设c (Mg 2+
)为x ,那么c (OH -
)为2x 。

由K sp [Mg(OH)2]=×10
-11
=c (Mg 2+)·c 2(OH -
)=x ×(2x )2
=4x 3
,解得c (Mg 2+
)
=2×10-4
mol·L -1
,那么1 L 溶液(即1 L 水中)溶解Mg(OH)2为2×10-4
mol ,即1 000 g 水中溶解Mg(OH)2为:2×10-4
mol×58 g·mol -1
=6×10-2
g ,所以Mg(OH)2的溶解度为6×10-3
g 。

(2)当c (Mg 2+
)·c 2
(OH -
)=×10
-11
时开始生成Mg(OH)2沉淀,那么c 2
(OH -
)
=×10-11
c Mg
2+
=1.6×10-9,解得c (OH -)=4×10-5 mol·L -1。

(3)由于K sp [Cu(OH)2]小于K sp [Mg(OH)2],所以离子的浓度商首先到达并大于
K sp [Cu(OH)2]的数值而先沉淀;当两种沉淀共存时,此时的溶液对Mg(OH)2和
Cu(OH)2而言都是饱和的,OH -
、Mg 2+
、Cu 2+
同时满足K sp [Cu(OH)2]和K sp [Mg(OH)2]
的关系,因为它们都在同一溶液中,K sp [Cu(OH)2]和K sp [Mg(OH)2]的关系式中c (OH

)相,所以c Mg 2+c Cu 2+=c Mg 2+·c 2OH -
c Cu 2+·c 2OH -=
K sp [Mg OH 2
]K sp [Cu OH
2]
=5×109。

答案:(1)6×10-3 (2)4×10-5
(3)Cu(OH)2 1.45×109
13.在25℃的水溶液中,AgX 、AgY 、AgZ 均难溶于水,但存在溶解平衡。

当到达平衡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此常数用K sp 表示,K sp 和水的K w 相似)。

如:AgX(s) Ag ++X

K sp (AgX)―→c (Ag +)·c (X -)=×10-10
AgY(s) Ag ++Y

K sp (AgY)
c (Ag +)·c (Y -)=1.0×10-12
AgZ(s)
Ag +
+Z

K sp (AgZ)=c (Ag +)·c (Z -)=×10-17
(1)根据以上信息,判断AgX 、AgY 、AgZ 三者的溶解度(用已被溶解的溶质的物质的量/1 L 溶液表示)
S (AgX)、S (AgY)、S (AgZ)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

(2)假设向AgY 的饱和溶液中参加少量的AgX 固体,那么c (Y -
)________(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25℃时,假设取0.188 g 的AgY(相对分子质量188)固体放入100 mL
水中(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那么溶液中Y -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4)①由上述K sp 判断,在上述(3)的体系中,能否实现AgY 向AgZ 的完全转化,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上述(3)的体系中,能否实现AgY 向AgX 的完全转化?根据你的观点选答一项。

假设不能,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

假设能,那么实现完全转化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

解析:(1)AgX、AgY、AgZ三者K sp大小关系为:AgX>AgY>AgZ,又因三者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故三者溶解度与K sp的大小成正比。

(2)由于AgY比AgX更难溶,那么向AgY的饱和溶液中参加AgX固体,发生沉淀的转化,AgX(s)+Y-(aq)===AgY(s)+X-(aq),那么c(Y-)减小。

(3)25℃时,AgY的K sp=1.0×10-12,即溶液到达饱和时,c(Ag+)=c(Y-)=1.0×10-6 mol/L,m(AgY)=1.0×10-6mol/L×0.1 L×188 g/mol=80×10-5g<0.188 g,故将0.188 g AgY溶于100 mL水中,形成的为饱和溶液(溶质还有未溶解的),那么c(Y-)=1.0×10-6 mol/L。

(4)由于K sp(AgZ)<K sp(AgY),可以实现AgY向AgZ的转化。

在(3)中,c(Ag +)=1.0×10-6mol/L,当c(X-)>×10-4mol/L时,即可实现由AgY向AgX的转化。

答案:(1)S(AgX)>S(AgY)>S(AgZ) (2)减小
(3)1.0×10-6 mol/L
(4)①能;K sp(AgY)=1.0×10-12>K sp(AgZ)=×10-17
②能;假设要实现AgY向AgX的完全转化,必须保持溶液中的c(X-)>×10-4mol/L
14.(一模)水体中重金属铅的污染问题备受关注。

水溶液中铅的存在形态主要有Pb2+、Pb(OH)+、Pb(OH)2、Pb(OH)-3、Pb(OH)2-4,各形态的浓度分数α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以下图所示:
1表示Pb2+,2表示Pb(OH)+,3表示Pb(OH)2,
4表示Pb(OH)-3, 5表示Pb(OH)2-4
(1)Pb(NO3)2溶液中,
c NOo\al(-,3)
c Pb 2+
________2(填“>〞“=〞或“<〞);往该溶液中滴入氯化铵溶液后,
c NOo\al(-,3)
c Pb2+
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2)往Pb(NO3)2溶液中滴入稀NaOH溶液,pH=8时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Na +除外)有________,pH=9时主要反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3)某课题组制备了一种型脱铅剂,能有效去除水中的痕量铅,结果如下表:
离子Pb2+Ca2+Fe3+Mn2+Cl-
处理前浓度/
(mg·L-1)
0.100 2 0.120 0.087 5
处理后浓度/
(mg·L-1)
0.004 2 0.040 0.053 4
上表中除Pb2+外,该脱铅剂对其他离子的去除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

(4)如果该脱铅剂(用EH表示)脱铅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反为:2EH(s)+Pb2+
E2Pb(s)+2H+
那么脱铅的最适宜pH范围为( )
A.4~5 B.6~7 C.9~10 D.11~12
解析:(1)根据题中铅的多种存在方式,可知Pb2+易水解:
Pb2++H2O Pb(OH)++H+,Pb(OH)++H2O Pb(OH)2+H+……故在
Pb(NO3)2溶液中c(NO-3)/c(Pb2+)>2,当参加NH4Cl后,Pb2+与Cl-反生成微溶性的PbCl2,使Pb2+浓度降低,故c(NO-3)/c(Pb2+)增加。

(2)由题所给图示可知当pH=8时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为Pb2+、Pb(OH)+和H+,而在pH=9时图中c[Pb(OH)+]迅速降低,而Pb(OH)2浓度增大,故发生的反为Pb(OH)++OH-===Pb(OH)2。

(3)分析比拟表中所给数据可知Ca2+、Mn2+、Cl -的浓度都降低不到原浓度的1/2,而Fe3+却降低为原浓度的1/3,故对Fe3+的去除效果最好。

(4)由所给平衡可知,要使脱铅效果好,铅以Pb2+的形式存在,pH<7,而c(H+)增大时2EH(s)+Pb2+E2Pb(s)+2H+又会向逆反方向移动,c(H +)不过大,所以脱铅最适的pH为6~7。

答案:(1)> Pb2+与Cl-反,生成微溶物PCl2,使Pb2+浓度减少
(2)Pb2+、Pb(OH)+、H+Pb(OH)++OH-Pb(OH)2
(3)Fe3+(4)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