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用 35S 标记实验时,沉淀物中出现少量放射性的原 因: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 35S 的噬菌体蛋白 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 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2. 两个经典实验的实验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 ——对照 原则是相同的,但所用技术手段 (物质提纯与分离技 术和同位素标记技术 )、实验材料、实验结论 (能否证 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方面)都是不相同的。
大肠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的 DNA 和蛋白质,所以合成的子代的 DNA 中,含有母链的 DNA 含 32P,不含母链的 DNA 不含 32P,而合成子代 的蛋白质外壳则都含有 35S。
答案 A
2.
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需要 A. 细菌的 DNA 及其氨基酸、核糖体 B. 噬菌体的 DNA 及其氨基酸、核糖体 C. 噬菌体的 DNA 和细菌的氨基酸、核糖体 D. 细菌的 DNA 及噬菌体的氨基酸、核糖体
(2)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 外壳留在外面,其作用不能证明。 (3)该实验可同时证明:① DNA 分子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 DNA 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③ DNA 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但不能证明 DNA 分子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拓展提升 1. 少量放射性出现的原因 (1)用 32P 标记实验时,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 的原因有二:一是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 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 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二是从噬菌体和大肠 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 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 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放射性含量升高。
注 T2 噬菌体增殖场所是大肠杆菌细胞内,除噬菌体 的 DNA 做模板起指导作用外,其余的原料——脱氧 核苷酸和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ATP 和 相关酶全由大肠杆菌提供。
3.结果及分析 分组 对比 实验 结果 结果 分析
32 P——DNA 上清液中几乎无 32 含 P噬菌体+ 32 32 P, P主要分布在宿 进入宿主细胞 细菌 主细胞内 内
②被
32P标记
---→ 的噬菌体+细菌 培养 子代噬菌体中有 32P。 ---→
(3)实验结果分析
DNA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____
蛋白质外壳 留在外面。 进入细菌细胞中,而 ___________
DNA 来遗传的。 ②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 ____ (4)结论:DNA ____是遗传物质。
想一想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能否用 3H 标记
DNA,用 15N 标记蛋白质?
提示: 不能。 因为 DNA 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都含 C、 H、O、N,因此,标记 C、H、O 或 N 元素都不能区 分 DNA 和蛋白质。
2.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
R 型肺炎双球菌、小鼠 S 型(有毒)和__ ①材料:__
蛋白质
RNA
Hale Waihona Puke 烟草不感染病毒(2)结论
蛋白质 不是遗传 RNA 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_______ ____
物质。
2. 病毒重建及其对烟草叶细胞的感染 (1)实验过程及现象
出现病斑
出现病斑
A型
B型
(2)结果分析与结论 重组病毒所繁殖的病毒类型取决于________ 提供RNA 的株系。
构建知识网络
(2)埃弗里的转化实验 ①原理:对 S 型细菌的成分提取、分离、鉴定,并与 __________ 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以观察各成分的作用
②过程:
R型+S型
R型
③结论:____ DNA 才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 质,即 DNA 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1. 烟草叶病毒对烟草叶细胞的感染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
解析 模板为噬菌体 DNA 转录形成的 mRNA, 原料、 场所、酶及 ATP 均为细菌的。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 19 讲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回扣基础构建网络
一、DNA 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1)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及结果
无 35S。 ①被 35S 标记的噬菌体+细菌 培养子代噬菌体中____
突破考点提炼方法 考点一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 实验思路及方法 S 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 P 几乎都存在于噬菌体 DNA 分子中,用放射性同位素 32P 和 35S 分别标记 DNA 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2.侵染特点及过程 (1)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 DNA,噬菌体蛋白质留 在外面不起作用。 (2) 噬菌体侵染细菌要经过吸附→注入核酸→合成 →组装→释放五个过程。
(相互 含32S噬菌体+ 细菌 对照)
宿主细胞内无 S, 35 S主要分布在上清 液中
35
S——蛋白 质外壳未进入 宿主细胞留在 外面
35
注意
①必须分两组分别标记进行实验,不能同时对
噬菌体既标记 35S 又标记 32P。 ②该实验不能标记 C、H、O、N 这些 DNA 和蛋白质 共有的元素。
4. 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 提醒 部位: 存在部位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 32P 和 35S 的存在
对位训练 1. (2010· 上海卷,25)若 1 个 35S 标记的大肠杆菌被 1 个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 体 A. 一定有 35S,可能有 32P B. 只有 35S C. 一定有 32P,可能有 35S D. 只有 32P ( )
解析
由于噬菌体以自身的 DNA 作为遗传物质,以
S 型细菌使小鼠患败血病而死亡 ②原理:__
③过程
不死亡
s
不死亡
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
④结论: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_________ 转化因子 ”
判一判
(高考真题)格里菲思实验结果没有具体证明
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提示 正确,只提出“转化因子”,未证明什么是遗 传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