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全数文言文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译文
《赵普》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宽官吏(应处置)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他念书。
他晚年念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成天在读。
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置定夺很快。
他身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多吃醋而好胜,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末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却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用这人,太祖仍是不用。
第三天,赵普不是的报这人。
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
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奏章拾起来带回家,过些日子把这些旧奏章补缀起来,从头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人。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路上)遇见两个小孩在(激烈地)争辩。
(孔子)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以为太阳方才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
另一个小孩以为太阳方才出来时(距离人)远,而正午时(距离人)近。
(第)一个小孩说“太阳方才出来时大得像车子上的伞盖,到了正午时却像只盛菜饭的盘子、钵盂(那么大),这不是(距离)远的(看起来)小,(距离)近的(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方才出来时清凉酷寒,到了正午时(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到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距离)近的(感觉)热,(距离)远的(感觉)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他们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黄鹤楼》译文: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一座黄鹤楼。
《图经》上说:“三国时期蜀汉大将费祎成了神仙,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留在《述异记》上。
观看这耸立着的楼宇,高挺拔立,十分宏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于园》译文:
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园子。
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开门迎客的。
这座园子没有其他独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
堂屋前面有效石块垒成的斜坡,斜坡高两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间隙满满铛铛而独特。
后面的厅堂大水池,水池里有独特的山峰和极峻峭的沟壑,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水池的底部,抬头仰望水池中的莲花反而恍如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独特。
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山沟盘旋而下,恍如螺蛳回旋形贝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独特。
再向后,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形状像小船,这座阁子横跨在
小河上,阁子的周围,短小的灌木覆盖丛生,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恍如在深山密林当中,人们坐在阁子里,这里的境界给人舒坦、碧绿、幽深之感。
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出名声,这样假山石安置于园当中就不会令人不满意了。
《黔之驴》译文:
黔地没有驴子,有一倍爱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到黔地。
运到以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放在山下。
老虎看到它,(原来)是个庞大的动物,(心目中)把它当做神物。
(老虎)藏在树木里偷偷看它(驴),渐渐地出来接近它,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听了)超级害怕,远远地逃走,以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
可是(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感觉(驴)没有什么特别本领似的。
(老虎)渐渐地听惯了驴的叫声,又靠近它,在它前前后后走动,但始终不敢扑击(驴)。
(老虎)渐渐又靠近(驴子)一些,态度更为随意,并带有戏弄的意味,碰一碰它,靠一靠它,冒犯它一下,驴子禁不住发怒,就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算了!”于是老虎一下跳跃过去,高声怒吼,咬断了驴子的喉管,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开走了。
《爱莲说》译文:
水里、陆上各类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代的陶渊明独爱菊花。
牌价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都很喜爱牡丹。
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可是并非显得娇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传送到远处,埸加令人感觉清幽,笔直、干净地挺立水中,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切近去玩弄。
我以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丹的人,固然是很多的了!
《木兰诗》译文:P. 234
叹息声唧唧又唧唧,木兰对着门织布。
听不到织布机的响声,只听到木兰的一阵阵叹息声。
问木兰想的是什么,问木兰思念的是什么,女儿没有想什么,女儿也没有思念什么。
昨天夜晚看见军中的文告,皇上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已经成年的大儿子,木兰没有年长的哥哥,我愿意为了这次征兵去买马和鞍,从此代替年老的父亲参军去打仗。
到东边集市上买一匹好马,到西边的集市上买马鞍和鞍垫,到南边集市上买嚼子和缰绳,到北边的集市上买根长长的马鞭。
早晨辞别父母动身,夜晚在黄河边上宿营,听不到爷娘呼唤女儿声音,只听到黄河水奔流发出的溅溅的响声。
早晨辞别黄河继续前进,傍晚就到黑山山头,听不到爷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下胡人的战马发出啾啾的叫声。
到万里之外参加战斗,像飞一样越过关塞和群山。
北方的寒气传来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的铠甲。
将士们通过上百次的战斗,有的捐躯了,木兰等勇士们通过十连年的征战,胜利归来了。
木兰之前线回来拜见天子,天子高坐在举行大典的朝堂上。
朝廷为木兰记功很多次,兵赏赐很多财物。
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表示不肯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快快把自己送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彼此搀扶着出城迎接;姐姐听说妹妹回来,对着门打扮打扮;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对着猪和羊把刀磨的霍霍作响。
推开我东边卧室的门,坐在我西边卧室的床上,脱下我参军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先前在家时穿的衣裳,对着窗子梳理我像云一样好看的鬓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上美丽的花黄装饰。
木兰出门看同伍的士兵,伙伴们都很惊奇:一路生活战斗了很连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位姑娘。
传说兔子静卧时,雄兔两只前脚不时爬搔,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雄雌两兔一路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温习第一单元:
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念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第二天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改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此段叙议赵普主要的思想性格是。
2.文中叙述“尝奏荐某人为某官”的经过说明了什么?
答:
3.正确理解“太祖乃悟,卒用其人”的一项是()
A.被赵普多次奏荐所感动。
B.赵普多次奏荐必是有用之人。
C.太祖明白了,某人真有才能。
D.经过调查某人真有才能。
4.请有“/”线标出句中的停顿处,每句标一处。
(2%)
太祖常劝以读书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5.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
寡学术:手不释卷:
龌龊循默:卒用其人:
6.找出与文中“以天下事为己任”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
()(2%)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跪而拾之以归。
C、普又以其人奏。
D、俱以假山显。
7.请翻译:(2%)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8.学了本文后,对你的学习或生活有什么启发?(2%)
参考答案:
1.以天下事为己任,刚毅果断。
2.刚毅。
4.太祖/常劝以读书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5.很少放下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终于
7.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
8.略
第三单元:阅读《黄鹤楼》,回答1—5题。
(19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4分)
(1)四闼霞敞(2)费祎登仙
(3)州城西南隅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坐窥井邑(2)遂以名楼
(3)返憩于此(4)州城西南隅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4.文中概括黄鹤楼外观特征的句子是。
为了说明黄鹤楼这一外观特征,具体描写黄鹤楼的位置,外观以及登楼所见的句子是,,。
(5分)
5.对这篇文章解释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
A. 费祎登仙的传说,给全文抹上了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
B.“荆吴形胜之最”这一句,是对黄鹤楼的重要性的扼要概括。
C.“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一组对偶,从正面突出了黄鹤楼的价值。
D.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àyīyú 2..(1)城乡(2)命名(3)休息(4)角落3.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留在《述异志》上。
4. 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二)阅读文言文《于园》,完成6—9题(共14分)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富人于五所园也()②主人处处款之()
③缘坡植牡丹、芍药()④颓然碧窈()
7.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
(2分)
8.本文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说明于园假山堆砌的“奇特”的?神游其间,你有何感受?(4分)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①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②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参考答案:
6.①建筑园子②殷勤招待③顺着、沿着④柔顺的样子,文中是指舒坦的意思。
(4分。
对一个得1分)。
7.写游于园的所见所感。
(2分。
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不得分)
8.本文作者是从“实奇”、“空奇”、“幽阴深遂奇”这几方面说明于园假山堆砌的奇特的。
神游其间,仿佛置身大自然的岩壑林泉之中(4分。
每问各2分,意近即可)。
9.①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园门迎接客人的。
②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的。
(4分。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第四单元: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1-5题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蔽林间窥之()(2)稍出近之()
(3)以为且噬己也()(4)益习其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3.请补出“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句中省略的词语。
(3分)
4.请用原文语句在下面空格上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过程。
(4分)
虎见之————————
5.成语“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均是由这则故事中演化出来的成语,请运用三个成语,简洁地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虎大骇()(2)觉无异能者()
(3)驴不胜怒()(4)计之曰()
7.用现代汉语写出“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的意思。
(2分)
8.读了课文,写出文中表现黔驴之技的词语。
(2分)
9.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2分)
10.本文的寓意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至少从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感受。
(4分)
寓意(1)
寓意(2)
参考答案
1.(1)偷看(2)渐渐(3)咬(4)逐渐或更加(2分。
答对两个给1分。
意思对即可。
)
2.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2分,意思对即可。
)
3.(虎)益习其声,又近出(其或驴)前后,终不敢搏(之或驴)。
(3分,对1处1分。
)
4.稍出近之——往来视之——又近出前后——(稍近)荡倚冲冒(4分,对1处1分。
)
5.驴虽为庞然大物,却只有黔驴之技,面对聪明的老虎黔驴技穷,最终被吃掉。
(2分,运用到每个成语,意思对即可。
)6、(1)受到惊吓(2)本领(3)禁得住(4)盘算(2分,对两个得1分。
意对即可。
)7、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驴)放在山脚下。
(2分)8、一鸣,一蹄。
(2分,一处1分。
)9、不设统一答案,例:(1)虎初见驴时,“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
(2)“驴一鸣”,虎“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
(3)“近之”、“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写虎一再试探,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
(4)“跳踉大闭”、“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写出虎干脆利落,得意满足的心态。
(2分。
意对即可。
)
10、不设统一答案。
例:(1)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谈: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2)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谈,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3)从“虎吃掉驴”这一角度来理解本文寓意:必须以课文内容为依据,有自己的见解。
(4分,每处2分。
)
专题:阅读短文,回答1—5题。
(15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可爱者甚蕃(2)花之君子者也
(3)花之隐逸者也(4)陶后鲜有闻
2.翻译句子。
(6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分)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分)
3.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4. “莲,花之君子者也。
”这种“君子”应具有如何的品格?(3分)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濯清涟而不妖()(2)香远益清()
(3)濯清涟而不妖()(4)不可亵玩焉。
()
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分)
7.要赞颂莲花,却先提到菊和牡丹,为什么?(3分)
8.用浪线画出“予独爱莲”的原因。
(2分)
9.将菊、牡丹、莲拟人,用高尚品格的“莲”自况,是委婉批判__
(2分)
10..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3分)
11.文中提到的三种花,你喜欢哪种花?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见教材。
4.应该厌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维持坚贞的气节和高贵的品格。
5.(1)(美丽而不庄重)(2)(更)(3)(洗涤)(4)(亲近而不庄重)6.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7.起衬托作用。
菊虽高洁,却有躲避现实的缺点,牡丹虽华贵,却是势利小人追赶的,“予独爱莲”,反映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8.“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9.那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0.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不同凡响;第二次衬托,显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他人像自己这样钟情莲花。
11..略
第六单元:(一)阅读白居易《观刈麦》,回答下列问题。
观刈表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果腹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擅自愧,尽日不能忘。
1.《观刈麦》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唐朝大诗人。
请再写出二句白居易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词语。
⑴小麦覆陇黄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右手秉遗穗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左臂悬敝筐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吏禄三百石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岁晏有余粮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诗句。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不需翻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描绘了哪两幅画面?借此揭示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香山居士略2.⑴同“垄”,指麦地⑵担⑶用手握着⑷破旧⑸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⑹晚3.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背受酷热的阳光烘拷。
4.这句诗细腻地刻画了刈麦者十分矛盾的心理。
农人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挺着、忍着,可见处境十分艰难。
5.一幅画是一家农人麦收的辛勤劳碌的情景,揭露了农人的辛苦;另一幅画描述了一名贫妇抱着孩子拾麦果腹的情景,提示了赋税的繁重。
6.揭露了那时租税剥削的繁重和农人生活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二)阅读下列诗句,完成1~3题。
卜算子咏梅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陆游
读陆游咏梅词, 驿外断桥边,
反其意而用之。
寂寞开无主。
风雨送春归, 已是黄昏独自愁,
飞雪迎春到。
更著风和雨。
已是悬崖百丈冰, 无意苦争春,
犹有花枝俏。
一任群芳妒。
俏也不争春,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把春来报。
只有香如故。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7.两首词都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
8.两首词写作的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表达了什么感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又表达了什么感情?
9.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咏梅的作品,回忆你读过的作品,至少写两句咏梅的诗句。
参考答案:
7.第一首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一句,联系生活常识,在“悬崖百丈冰”的严冬季节,而“犹有花枝俏”的非梅莫属;且“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四句,更把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表露无疑。
第二首“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也把梅花“严冬开放,春天绽绿”的特点与梅花虽落犹香的高尚品格,尽现读者眼前。
8.毛泽东的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表现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乐观豪迈之情。
陆游的词抒发了词人独标高格,坚贞自守的傲骨。
9.示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卢梅坡“梅须逊雪一片白,雪须输梅一段香”。
(三)沁园春雪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0.用“/”给“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划分朗读节奏。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1.“风骚”中的“风”原指,“骚”原指,“风流”在词中指的是 ,
与它同义的还有“”一词。
1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
A.承接上文,进一步地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B.引起下文,为具体评价历史人物作辅垫。
C.开启下文,写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倾倒。
D.承上启下,再次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又指出历史人物为祖国山河倾倒,为下文评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1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无数英雄”是指()
A.古今中外的英雄。
B.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C.词中的风流人物。
D.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年轻的风流人物。
14.这一部分,表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其中,将“”与
“”对比,歌颂了 ,抒发了的豪情壮志。
15.“只识弯弓射大雕”中“只”能不能改成“还”,为何?
16.说说“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他们又有什么不足?
参考答案:10.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1.《国风》《离骚》文学才华文采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往今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 15.不能,用“只”说明成吉思汗只重武功,轻忽文治,批评语气比较严厉,而用“还”则说明成吉思汗重视的内容多,武
功只是其中一部份,语气有些称赞。
16.肯定:他们比较注重武功,在建功立业方面卓有成效。
不足:在于文治方面略微差了一些,对文治不够重视。
(四)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阅读《木兰诗》,完成练习。
1.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
①策勋十二转()A.次B.回C.转动
②赏赐百千强()A.多B.大C.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