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永城乡盐店中学高二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永城乡盐店中学高二地理
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读表1数据和图2,回答4—6题
4、甲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A、黄土高
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
原 D、长江中下游平源
5、图2中表示乙地年内各月气温的曲线是()
A、①
B、
③ C、② D、④
6、有关图2中的①→④年内各月气温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④年内温差越来越大
B、④→①年内温差越来越大
C、③的年内各月气温的变化最小
D、④的年内各月气温的变化最大
参考答案:
B B D
2. 读图13,回答1-2题。
1.图中甲城市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图中铁路为我国承建的图示所在大洲的第二条铁路,铁路修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有A.高寒缺氧,地势高差大
B.湿地广布,温带森林多
C.沙漠广布,建设水源少
D.降水量大,河水变化大
参考答案:
1. A2 .D
3. 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生产纯电动汽车。
特斯拉汽车生产企业属于
A. 劳动力主导型工业
B. 技术主导型工业
C. 原料主导型工业
D. 能源主导型工业
参考答案:
B
【详解】汽车生产企业属于技术主导型工业,故B正确。
【点睛】特斯拉汽车被称为汽车业的“苹果”,技术含量高,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
4. 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缓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A
本题考查比例尺运用。
由于四图的垂直高差相同,故坡度大小,看水平距离,即水平比例尺,水平距离越大,坡度越缓。
而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际距离越大,故A图的水平实际距离最大,则坡度最缓。
5. 近年来,意大利众多小镇都在以象征性的价格出售房屋。
早在2015年,西西里岛的小镇们就开启了“1欧元购房”计划,到2018年底,西西里萨莱米小镇再次提出并完善这一方案,引得周边其他小镇纷纷模仿。
虽然房子价格诱人,但大多位置较为偏僻,同时有很多附加条件,当地政府大都希望借助社会力量进行社区翻新和购房人在当地长期工作和生活。
下图示意西西里岛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西西里岛小镇们主要气候特征是()
A.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凉爽短促
B.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C.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D. 终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小
4. 西西里岛小镇们开启“1欧元购房”计划的根本原因是当地()
A. 人口流失严重,经济活力不足
B. 房屋古老陈旧,维修资金短缺
C. 基础设施薄弱,旅游收入减少
D. 房产严重过剩,大量房屋闲置
5. 西西里岛“1欧元购房”小镇为留住购房者定居需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大教育投入,提升科技水平
B. 扩大旅游宣传,提升城镇形象
C. 合理规划小镇,恢复历史风貌
D. 改善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
参考答案:
3. C
4. A
5. D
【3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经纬度或者图中文字可知西西里岛小镇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主要气候特征是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故选C。
【4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西西里岛小镇们大多位置较为偏僻,当地政府大都希望借助社会力量进行社区翻新和购房人在当地长期工作和生活。
说明随着社会发展,意大利的许多农村地区的当地人大量迁往大都市,小镇人口日渐减少。
因此开启“1欧元购房”计划的根本原因是当地人口流失严重,经济活力不足,故选A。
【5题详解】
小镇大量居民迁往大城市,主要是因为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更多的就业机会,故西西里岛“1欧元购房”小镇发展特色经济和改善生活条件是吸引居民定居的关键,D正确。
故选D。
6. 读下列两幅图,回答17-18题。
17.甲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B.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C.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广
18.乙图大致为甲图从A至B一线附近地形剖面图,图中虚线表示当地一次特大暴雨量分布状况,据图判断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多少米?()
A.1800
B.700
C.200
D.500
参考答案:
B C
7. 俄罗斯航天部门于北京时间2012年8月7日3时33分,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用“质子-M”运载火箭顺利完成了一次“一箭双星”发射。
这次搭乘“质子”火箭升空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是俄罗斯的“特快列车-MD2”和印度尼西亚的“电信-3”。
回答3-4题:
3.这次“一箭双星”发射时,以下地点离太阳直射点最近的是:
A(12°N 67°E) B(10°S 105°E)
C (12°N 97°W) D(12°S 97°E)
4.此后一个月内()
A.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B.太平洋高压越来越强盛
C.澳大利亚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D.全球昼夜长短差别越来越小
参考答案:
C D
8. 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
A、水体污染
B、大气污染
C、火山地震
D、海平面上升
参考答案:
D
9. 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许多城市建设了高架路、地铁等新的交通设施。
读“某城市地质剖面图”,
城市高架路上的一些路段两侧架起了近两米高
2,4,6
的“绿色屏障”,其目的主要是()
A.防治汽车尾气的污染扩散
B.减轻车辆的噪声污染
C.保障车辆行驶安全
D.美化城市环境
参考答案:
B
10.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是国际上小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成功典范。
读下图完成12~14题。
12. 流域的自然背景,主要影响着河流的
①利用方式②矿产的开发程度③开发方向④交通运输方式
A.①②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3.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A.梯级开发B.灌溉发电 C.提高水质 D.环境建设
14. 根据下面两幅图,对比长江流域与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类型相同,气候特征不同 B.气候类型相似,气候特征不同
C.气候类型相似,气候特征相同 D.气候类型不同,气候特征相似
参考答案:
D A B
11. 属于原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影响的是()
①烟草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中有多种致病变物质②环境中碘异常,当地人易得地方
性甲状腺肿大
③某些地区环境中自然放射线较高,易造成胎儿畸形④高温多雨季节往往有疟疾
的流行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②③
参考答案:
B
12.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
①劳动力因素②国际援助③内部交易成本(如投资环境)④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D.①③④
参考答案:
D
13. 读经纬网示意图(如图),完成下面2题。
1.若图中乙、丁的图上距离约为1.11厘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A. 1:10000
B. 1:200000000
C. 1:100000000
D. 1:50000000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乙线段的比例尺大于甲丙线段的比例尺
B. 甲位于丁的西北方
C. 甲、乙间的距离与丙、丁间距离相等
D. 甲位于东半球
参考答案:
B D
14. 下图分别为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年径流总量与流域面积比较图,回答下列各
题。
7. 图中B、D两河年径流总量差异大,因为B河
A. 流域面积大于D河
B. 流域降水少于D河
C. 含沙量大于D河
D.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8. 四河流域中开发措施合理的是
A. A河开发水运,增加通航里程和时间
B. B河上游河源地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 C河流经经济发达地区河段建水电站
D. D河上游建设梯级电站并发展旅游业
参考答案:
7. B 8. D
试题分析:
7.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最大,流量最大,C是长江;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域面积大,但流量小,B是黄河;珠河流程较短,流域面积不及黄河,但流量大于黄河,D 为珠江;A是松花江。
黄河主要流经北方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流域内降水较少,且蒸发量较大,流量小;珠江地处我国华南和西南,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内降水丰富,流量大。
选B正确。
8. A河松花江,纬度高,冬季结冰期长,不利于通航;B河黄河,上游河源地区是青藏高原,应保护湿地,不是植树造林;C河是长江,其下游河口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地势平坦,水域宽阔,应发展航运;D河珠江,其上游是云贵高原和两广丘陵,地势起伏大,水量丰富,可进行梯级开发,且流域内喀斯特地貌广布,旅游资源丰富。
选D正确。
15. 下表是“我国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
完成下面小题。
15
73
A. 武汉
B. 西昌
C. 济南
D. 兰州
14. 若该地植被状况较差,则其扬沙天气多出现在()
A. 1~3月
B. 3~5月
C. 7~9月
D. 10~12月
15. 实际观测发现,该地5月份的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
A. 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 白昼时间长
C. 大气中云量较少
D. 地面温度较高
参考答案:
13. C 14. B 15. 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
第19题,结合该地的气候资料:最低月温在0°C以下;表示位于温带,降水集中在7、8月,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影响,故选择济南。
【14题详解】
第20题,扬沙天气形成的动力是风,故看风力大小,3—5月风力最大,易形成扬沙天气。
【15题详解】
第21题,5月降水量少,反映晴天多,而7月降水量丰富,反映多阴雨天气。
16. 小明是个户外探险爱好者,右图是小明参加某活动拿到的一张“寻宝图”,据说“宝物”在A点,出发前小明对地图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6. 该地最大高差约为()
A. 99m
B. 149m
C. 150m
D. 199m
7. 该地若有河流,最有可能的流向是()
A. 自南向北
B. 自东南向西北
C. 自西向东
D. 自西北向东南
8. A点的海拔高度有可能是()
A. 80m
B. 130m
C. 150m
D. 40m
参考答案:
6. D
7. D
8. B
6. 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相邻等高线的等高距为50米,海拔最高处为150-200米,海拔最低处为0-50米,因此高差为100-200米,最大值接近200米,故答案选D。
7. 河流发育河谷,读图,结合图示方向标,根据图中50米等高线向西北弯曲可知,该地河谷成西北—东南走向,并且西北高,东南低,因此河流从西北流向东南,故答案选D 项。
8. 读图分析可知,A点外围的闭合等直线为100,与该闭合等值线邻的等值线为50米和100米,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知,闭合等值线于较大的100米等值线相等,这说明该闭合等值线的内部数值大于100米,小于150米,因此有可能为130 米,故答案选B项。
17.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图1),回答2-3题。
2.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C.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D.甲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
3.丙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
参考答案:
2-3 AB
18.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据此回答6~7题。
6.不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所存在问题的是
A.环境污染严重B.产业结构单一
C.失业人率高D.城市化进程合理化
7.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积极寻找替代性环保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参考答案:
6.D
7.B
19. 下图为近 40 年来北极冰盖面积变化图。
完成下列小题。
2. 北极冰盖面积年内变化显著的原因是
A. 全球变暖
B. 气候变化
C. 厄尔尼诺现象
D.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3. 引起近 40 年来冰盖面积总趋势变化的原因是
A. 太阳辐射增强
B. 地面反射增强
C. 大气逆辐射增强
D. 大气吸收减弱
参考答案:
2. D
3. C
2.北极冰盖面积年内变化表现在极昼期间融化快,面积减少;极夜期间融化慢、面积增长显著,该现象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北极地带的热量条件不同有关,选D。
3.冰盖面积变化与气温有关,图中显示,近 40 年来冰盖面积总趋势变小,这是由于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多造成的,选C。
【点睛】全球变暖会引发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降水量发生变化,部分地区出现水源短缺;出现“粮荒”;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受损,生态系统破坏;极端天气频繁等。
20. 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常常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读我国甲、乙、丙三地的水热状况示意图,回答1~2题:
1.三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极地气候
2.该区域适合发展的农业是()
A.畜牧业 B.水稻种植业 C.园艺业 D.花卉种植业
参考答案:
1.B
2.A
略
21. 世界最大的湖泊
是
A.里海
B.黑海
C.青海湖
D.咸海参考答案:
A
22. 我国不同自然区的环境特征差异显著。
以下描述与其对应区域相匹配的是
A.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柴达木盆地
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青藏高原
C.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东北平原
D.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长江三角洲
参考答案:
A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柴达木盆地光照强烈,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A对。
青藏高原的特点为高寒,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东部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B错。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横断山区的特点,C错。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是云贵高原的特点,D错。
故选A。
23.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3)是我国新增的四处国际重要湿地。
读图完成28-29题。
28.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其原因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29.与图中四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D.都濒临长江,受洪水泛滥而积水参考答案:
28.C 29.C
略
24. 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 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 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 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 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 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 人均消费剧增
B. 老龄化进程趋缓
C. 人均收入剧降
D. 劳动力供给过剩
参考答案:
1. C
2. B
【1题详解】
图中给的信息是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不同年龄人口占各自总人口的比例,没有欧盟籍和非欧盟籍各自的总人口数量信息,因此无法比较二者男性人口数量多少,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正确;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大于非欧盟籍,D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
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导致欧盟地区人均收入降低,但不会剧降,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
故选B。
25. 读下列等高线图,四图等高距相等,回答1~4题:
1.四幅图中坡度最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关于四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四幅图的地势均为东北高西南低
B.反映的区域面积甲图最大
C.反映实际地形最详细的是丁
D.甲图的比例尺是丙图的3倍
3.若把四图反映地区用同一比例尺绘图,则图幅面积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丙甲乙丁
C.丁乙甲丙
D.丙丁甲乙
4.四图中不可能有河流的是
A.甲丙
B.乙丁
C.甲乙丙丁
D.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
D C B D
26. 下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海平面变化,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5. 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的特点有
①面积不断增大②坡度逐渐趋缓③向东南方向扩展④增速先慢后快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6. 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17. 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将导致河口及附近水域
A. 三角洲面积缩小
B. 河口盐碱化加剧
C. 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D. 生物多样性增加
参考答案:
15. C 16. B 17. B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河流地貌,仔细阅读地图是做题的关键,熟悉建造水库的调节作用。
15. 从图中可以看出,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主要是向东南方向扩展;从临海海平面的变化情况看,坡度总体趋向陡峭;三角洲面积先变快后变慢,选择C。
16. 总理海平面图可以看出,2000年海平面介于920-1940年之间,所以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沿位置可能位于乙处。
二、多选题(共10分)
27. (双选题)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后,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域——环渤海经济圈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成为拉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读环渤海经济圈示意图,回答23~24题。
23.下列属于环渤海地区利用区内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的产业为
A.制茶业
B.石油化学工业
C.棉纺织业
D.稀土冶炼业
24.环渤海地区在进一步开发利用中应
A.在沿海各地围海造田B.增加水稻种植面积
C.注重中低产田的改造D.保护和恢复沿海湿地
参考答案:
23. BC 24. CD
28. 读“世界钢铁工业产业大转移示意图”,完成23-24题。
23.关于钢铁工业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追求产业结构升级是引发钢铁产业国际转移的重要原因
B.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对我国承接钢铁工业转移没有影响
C.丰富的矿产资源是钢铁产业转入的基本条件
D.市场广阔是我国吸引钢铁产业转入的重要优势
24.专家指出,当中国完成工业化之后,钢铁工业也会继续向其他工业化国家转移。
以下国家中,最有可能承接中国钢铁工业转入的是
A.澳大利亚 B.加拿大 C.越南 D.土耳其
参考答案:
23 AD 24.CD
29. 读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25~26题。
25.虎山与桥梁A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550米
B.650米
C.750米
D.850米
26.关于该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水河自东北流向西南
B.地势由北、西、南三面向东部倾斜
C.乙村可能受泥石流影响
D.C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比B地多
参考答案:
AB AC
30. (双选题)下列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 单产高,商品率低
B. 人均耕地较多,多大规模经营
C. 人力为主,机械化水平较低
D. 科技发达,水利工程量小参考答案:
AC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是单产高,商品率低,A正确。
人均耕地少,多小农经营,B错误。
人力为主,机械化水平较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C正确。
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D错误。
三、综合题(共38分)
31.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8分)
(1)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并说出①、②两地地形类型。
(4分)
(2)为什么③海区7月经常出现浓雾?( 2分)
(3)简析④地的气候特征。
( 2分)
参考答案:
32. 读我国某省区图,回答问题。
(1)图中M为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一段,该铁路最东段的名称是,该铁路西端港口的气候类型是。
(2)图中R河与东部季风区河流相比,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3)80年代中期以来,图示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1)陇海铁路(线);温带海洋性气候。
(2)R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年际变化较小。
原因:R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水量大小主要受气温影响,夏季水量丰富,冬季水量极少,甚至断流,所以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由于气温的年际变化小,所以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小。
(3)人口以迁入为主;流动人口增加;人口以自发性流动为主;人口流动主要是务工和经商。
【详解】
(1)"第二亚欧大陆桥",是从中国的江苏连云港市、到荷兰鹿特丹港的国际化铁路交通干线,中国国内由陇海铁路和兰新铁路组成,因此最东段的名称为陇海线。
该西端港口为荷兰鹿特丹,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2)河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其补给状况。
据图可知,R河为塔里木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因此河流水量大小主要受气温影响。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水量丰富,冬季水量极少,甚至断流,所以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该地纬度高,因此气温的年际变化小,所以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小。
(3)据图经纬度和区域轮廓可知为新疆,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该地区人口以迁入为主,流动人口增加,且人口以自发性流动为主;人口流动主要是务工和经商。
33.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1)评价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条件。
(6分)
(2)据报道,近年来④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你认为主要有
哪些负面影响?(2分)
(3)简析图中60°经线东西两侧所示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特征和原因。
(4分)
参考答案:
(1)有利条件:纬度低,相对初速度大,能节约火箭燃料,增大有效载荷(2分);临海,有利于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的安全(1分);海运便利(有利于大型部件的运输)(1分);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建设成本低)(1
分);不利因素:天气多变。
(1分)
(2)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1分);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等(1分)。
(3)东侧:分布在沿海,航运便利(2分)。
西侧:分布在安第斯山区;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2分)。
3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玉米喜光,苗期需水量少,较为耐旱;拔节后水分需求量急剧增加,特别是7~9月份,对水分要求极高;到成熟期需水量又偏少。
近年来玉米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中70%的种子来自河西走廊的玉米制种基地。
玉米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玉米种子并进行筛选储存。
下图为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示意图。
(1)简述河西走廊城市分布特点。
(2)分析河西走廊发展玉米制种的气候优势。
(3)分析水源条件对河西走廊玉米生长的影响。
(4)你认为河西走廊是否可以建成世界级玉米制种基地?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沿山麓、铁路、河流、绿洲分布。
(2)西北内陆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积累;玉米种子收获时节气候干燥,利于种子的脱水干燥;气温低,相对湿度小,生产期病虫害少,玉米种子贮存期间不易变质和生虫。
(3)河西走廊的水源主要来自于祁连山脉冰雪融水;春、秋季种植和收获时玉米需水量小,河流流量小;夏季生长时节正值河流汛期,冰川融水可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冰川补给的河流年际变化小,灌溉水源稳定。
(4)是。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的土地、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玉米种子质量优良;地处“一带一路”带上,国家政策扶持;交通便利,优良的种子可便捷地销往中亚、南亚、非洲、欧洲等地。
否。
要建成世界级的玉米制种基地需要扩大种植规模,河西走廊气候干旱,降水较少,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发展玉米制种会加剧水资源短缺、土壤盐碱化和土地沙漠化等。
解析:(1)河西走廊位于我国半干旱地区,城市和人口分布深受地形、交通、水源等影响。
(2)地处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夏季玉米生长期的有机质积累,收获时的干燥天气利于种子的脱水干燥;气温低,相对湿度小,使玉米生长期病虫害少,贮存期间不易变质和生虫。
(3)河西走廊的灌溉水源主要是祁连山的积雪融水,河流流量大小与玉米生长需水量多少高度一致:夏季玉米幼穗迅速长大,拔节后叶面积急剧扩大,蒸腾耗水加剧,水分需求最为强烈,是玉米需水盛期,而此时河西走廊气温高,祁连山冰雪融水量大且降水较多,灌溉水源可充分满足玉米的生长。
春季苗期和秋季收获期玉米需水量少,此时河西走廊降水少,加之因气温较低,冰雪融水少,河流流量小。
(4)本题为开放性问题,注意观点与理由要一致。
由于土地、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玉米种子品质优良;位于“一带一路”,有政策优势;交通便利,玉米良种可远销中亚、南亚、非洲、欧洲等地,市场广阔,河西走廊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玉米制种基地。
扩大制种基地规模,可以避免过度开垦土地,粗放经营,同时有利于杜绝水资源浪费和土地浪费现象;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所以可以建成世界级玉米制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