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学期第九章 压强单元 易错题难题测试综合卷学能测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下学期第九章压强单元易错题难题测试综合卷学能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一个质量为3kg、底面积为100cm2、装有20cm深的水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

A、B是由密度不同的材料制成的两实心物块,已知A物块的体积是B物块体积的2倍。

当把A、B两物块用细线相连放入水中时,两物块恰好悬浮,且没有水
溢出,如图,现剪断细线,稳定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50Pa,物块A有1
4
体积露出水
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
A.A物体体积为150cm3
B.物体A、B放入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5.3×102Pa
C.B物体密度为1.5×103kg/m3
D.细线剪断待B静止后,B对容器底的压力为1.4N
2.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分别侧放和平放着完全相同的两块砖A和B.在砖B上放有重力不计的圆柱形薄壁容器C(不考虑容器的厚度),C中装有水,密度为ρ水,砖A和B的密度均为ρ、上表面到水平地面的距离分别为h1和h2,C与砖B和砖B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分
别为S C、S B,且S C=S B.已知砖B和砖A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薄壁容器C中水的深度

A.B.C.D.
3.如图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的某一深度处,记下U形管中两液面的高度差h,下列操作中能使高度差h不变的是()
A.将探头放在酒精中的同样深度处
B.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C.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D.将探头在原深度处向其他方向任意转动一个角度
4.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两个装有不同液体的相同容器,现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实心小球分别缓慢放入两容器中,两小球静止时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下列5个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两小球受到的浮力相等
②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小
③甲容器中液体的质量较小
④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大
⑤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小
A.1 个B.2 个C.3 个D.4 个
5.如图(a)所示,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它对水平面的压强为p。

若将它沿斜线切割为如图2(b)所示的两部分,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分别p a和p b,则()
A.p>p a>p b B.p a>p>p b C.p<p a<p b D.p a<p<p b
6.甲、乙两个相同的杯子里盛有不同的液体,将相同的小球放入液体中,小球静止时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

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是p甲和p乙,小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
A.F甲>F乙B.p甲>p乙C.F甲<F乙D.p甲<p乙
7.如图,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4:5,底面积之比S甲:S乙=5:8,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6:5,下列有关甲、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乙的质量之比是3:4
②甲、乙的体积之比是15:16
③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
④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置于水平桌面上,甲装水,乙装等质量的盐水,且液面均超过aa’面,但均未溢出,如图所示.两瓶底部受到的压强p甲与p乙的关系为
A.p甲> p乙B.p甲< p乙C.p甲= p乙D.无法比较
9.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容器,底面积相同,装有等高的同种液体如图所示.若容器重不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力
B.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它对桌面产生的压力
C.甲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等于它对桌面产生的压强
D.两容器对桌面产生的压强相等
10.底面积200cm2,高为0.5m,重为10N的薄壁柱形容器,内装有0.3m深的酒精,置于水平桌面上.细线吊着质量为3kg,边长为0.1m的实心正方体A,使其一半体积浸入酒精中,如图,已知ρ酒精=800kg/m3,则此时
A.细线的拉力为56N
B.A浸入一半体积时,容器内酒精对底部的压强为2400Pa
C.若剪断细线,待稳定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增加200Pa
D.若剪断细线,待稳定后,烧杯对桌面的压强将增加4400Pa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乙,在两容器中,距离同一高度分别有A、B两点。

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p
甲_____p

,则A、B两点的压强关系是p A_____p B;(两空选填“>”、“=”或“<”)。

12.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2×10-2m2和
1×10-2m2。容器甲中盛有0.2m高的水,容器乙中盛有0.4m高的酒精,容器甲中水的质量为______kg,此时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和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之比为______。

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质量均为m的水和酒精后,剩余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为p水,剩余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为p酒精。

当质量m的范围为______kg到3.2kg时,才能满足p水>p酒
精。

(33
0.810kg/m
ρ=⨯
酒精

13.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两个相同的U型管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液体中,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H 0相同,如图所示,此时两容器内液面相平,则两液体的密度ρ甲_______ρ乙,若将两金属盒同时竖直向下移动一段相同的距离后,则此时两U型管内液面的高度差H 甲_______H乙(均选填“>”、“<”或“=”)
14.(1)一个椭圆形厚玻璃瓶中灌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玻璃瓶中,如图甲所示。

用带厚手套的双手挤压玻璃瓶,我们看到玻璃管中的水柱高度变高了,这一现象说明力可以______;本装置还可以制成一个读数较准确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_(请写出它的名称)。

(2)在另一个瓶子中装上适量带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有刻度的细玻璃管,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密闭瓶口。

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水将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如图乙所示,这是由于瓶内气体压强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压强;用托盘托着这个瓶子从楼底到楼顶,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将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_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5.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若它们的质量相等且ρ甲>ρ乙,在它们上方各放置一个完全相同的铁块,则他们对地面的压强p甲_______p乙;若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且ρ甲>ρ乙,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后,则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甲_______p乙(均选填“>”“<”“=”).
16.如图装置,隔板在容器正中央,向隔板左右两侧容器分别倒入甲、乙两种液体,此时橡皮膜变平了,现将质量相等的小球A、B分别放入甲、乙液体中,小球均沉底,此时橡皮膜还是平的,则A、B两小球排开液体的质量关系m排甲_____m排乙,两小球的密度关系ρA______ρB(均选填“>”、“<”或“=”)
17.如图甲所示的长方体,底面积为1m2,放在水平桌面上,重力为7.8×104N,它对桌面的压力是_____N,若沿如图乙所示的虚线去掉一半,其余部分不动,这时它对桌面的压强是_____Pa.
18.今年4月,为庆祝人民海军建军60周年,我潜艇部队参加了在青岛举行的海军检阅活动。

某潜水艇的总体积为1.5×103m3,最大下潜深度350m,此潜艇位于海面以下100m处时
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N,(海水的密度为1.03×103kg/m3,取g=10N/g)
19.如图所示,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金属块,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上,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时,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强为4×103Pa,求此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kg/m3.
20.如图所示,一个浸在水中的边长为0.1 m的正立方体铝块,它的每个正方形表面的面积是_______m2.如果它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是20 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
______Pa,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Pa,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是_____N,铝块受到水的浮力是_______N.(取g=10 N/kg)
三、实验题
21.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柱状容器内分别装有体积相等的两种不同液体,先将一个U型管压强计改装为两端都装上扎有相同橡皮膜的金属盒(且两管液面齐平),分别放至两容器的底部,如图所示,据此可发现U型管的左边管内液面位置相对较____(选填“高”或“低”),这说明____容器底部的液体压强较大;然后再将两个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同时都减少一半,则U型管两管液面高度差将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2.小龙为了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操作。

(1)实验前,小龙先调整压强计(如图甲),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________。

然后小龙用手指按压探头的橡皮膜,观察到__________,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较好;
(2)比较乙、丙两图可得________________;
(3)丙、丁两图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
(4)如图丁所示,当U形管内液体静止时,假想在U形管底部中心有一轻薄液片,液片左侧受到压强为p左,右侧受到压强为p右,则p左_______p右(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本实验中所用的压强计与图2中“反水弯"的工作原理___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

23.小丽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小丽将通过观察泡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2)比较甲、乙两图实验现象,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_________________所示实验。

本实验中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

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你认为他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为了研究圆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情况,某小组同学选用高度H、底面积S均不同的圆柱体A和B进行实验。

如图所示,他们设法使圆柱体A逐步浸入水中,测量并记录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接着仅换用圆柱体B 重新实验,并将全部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实验中容器内水均未溢出)。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数据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与6或11与12数据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

③由实验序号3与8或4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两圆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存在h 不同而p相同的现象。

若用圆柱体A、B进一步实验,请在表二中填入拟进行实验的数据,使每一组实验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相同_____________。

25.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选择了两个底面积S不同的容器进行研究,并在容器内倒入深度h不同的液体,用压强计分别测出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将s、h和p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变换液体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做进一步研究,他们计算了相邻两次实验中h及p的变化量△h和△p,并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两列中.
表一(ρ1=0.8×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h
(米)
S
(米2)
P
(帕)
△h
(米)
△p
(帕)
10.150784// 20.1200784
0.05392 30.152001176
40.22001568
0.1784 50.32002352
60.42003136
0.21568 70.62004704
表二(ρ2=1×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h
(米)
S
(米2)
P
(帕)
△h
(米)
△p
(帕)
80.150980// 90.12009800.04392
100.142001372
110.22001960
0.08784
120.282002744
130.42003920
0.161568
140.562005488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8与9)中的数据和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与容器的底面积大小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7(或9~14)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中的数据和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液体的深度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越大.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的相关数据,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7或9~14中△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_____.(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7和9~14中△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_____.四、作图题
26.如图所示,斜面上放着质量为500g的物体A,在挡板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

请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示意图,以及A对挡板的压力示意图。

27.如图所示,重为5N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上,它对斜面的压力为4N,请画出木块所受重力和木块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28.物体重80N,放在斜面上,在图甲中画出重力的示意图.图乙中的小球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请在图中画出小球对地面压力F的示意图.
五、计算题
29.一个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容器高为0.12米,内盛有0.1米深的水,如图(a)所示.另有质量为2千克,体积为1×10-3米3的实心正方体A,如图(b)所示.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实心正方体A的密度.
(3)将实心正方体A浸没在图(a)的水中后,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
30.水平桌面上放置底面积为200cm2的圆柱形容器,不计容器壁厚度,内有12cm深的水,如图甲。

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金属圆柱体,从液面开始缓慢浸入水中,拉力F 与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当圆柱体下表面距液面为10cm 时,剪断系圆柱体的细线,圆柱体沉入容器底部,水未溢出,如图丙所示。

g取10N/kg。

求:
(1)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
(2)圆柱体的体积;
(3)圆柱体沉入底部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1.有两个实心圆柱体A和B叠放在一起,并且完全接触,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

已知:A、B两圆柱体的高分别为8cm、10cm,A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1:2,A对B的压强是2000Pa,B的密度是3×103kg/m3。

求:(1)圆柱体A的密度;
(2)圆柱体A和B的重力之比
(3)若将A沿水平方向截去2cm的高度,A对B的压强变化量是△p1,B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是△p2,求△p1和△p2的大小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A .由p gh ρ=可得,细线被剪断后水面高度的减小量
3
33
Δ50Pa Δ=510m=0.5cm 1.010kg/m 10N /kg
p h g ρ-=
=⨯⨯⨯水 此时物块A 有
1
4
体积露出水面,则A 露出水面的体积和容器内减少的体积相等,即 1
Δ4
A V S h =容 则物体A 的体积
234Δ4100cm 0.5cm=200cm A V S h ==⨯⨯容
故A 错误;
B .圆柱形容器内水的体积
23100cm 2=0cm=2000cm V S h =⨯水水容
由m
V
ρ=
可得,水的质量 331.0g/cm 2000cm =2000g=2=kg m v ρ⨯=水水水
容器和水的总重力为
()=(3kg+2kg)10N/kg=50N G m m g =+⨯容水容水
A 物块的体积是
B 物块体积的2倍,则
3311
200cm =100cm 22
B A V V ==⨯
A 物块的重力为
33360.7510kg/m 2001m 10N /kg=1.5N 0A A A A G m g V g ρ-⨯===⨯⨯⨯
B 物块的重力为
33631.510kg/m m 10N /kg=1.5N 10010B B B B G m g V g ρ-===⨯⨯⨯⨯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3
-4250N+1.5N+1.5N =5.310Pa 10010m
A B G G G F p S S ++=
==⨯⨯容水 故B 错误;
C .细线被剪断后A 漂浮,物块A 有
1
4
体积露出水面,则 34
A A V V =排
因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由=F gV ρ浮液排和=G m g 物物可得
A A A gV V g ρρ=排水

333333
1.010=kg 0.751044
/m kg/m A A A A A V V V V ρρρ=
=⨯⨯=⨯排水水 已知A 物块的体积是B 物块体积的2倍,即
2A B V V =
剪断细线前,AB 两物块恰好悬浮,则根据=F gV ρ浮液排、=G m g 物物和m
V
ρ=
可得 ()A B A A B B g V V V g V g ρρρ+=+水
B 物体的密度
3333
33=kg/m k 22323 1.01020.75101.510g/m kg/m B B A B B B B A B B B B
A A
V V V V V V
V V V V ρρρρρρρ++=
=-=⨯⨯⨯⨯=--⨯-水水水
故C 正确;
D .因为B 物块的重力为1.5N ,B 浸没在水中,则
31c =00m B B V V =排
B 物块受到的浮力
33-631.010kg/m 10N/k =g 10010m =1N =F gV ρ⨯⨯⨯⨯浮B 液排
所以B 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1.5N-1N=0.5N B B F G F =-=压浮
故D 错误。

故选C 。

2.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 砖A 对地面的压强
砖B 对地面的压力F=G B +G C =+
砖B 对地面的压强
=
+
=
+
砖B 和砖A 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
考点: 压强
3.D
解析:D 【详解】
A .将探头放在酒精中的同样深度处,深度不变,液体的密度减小,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p gh ρ=液可知,探头所处压强变小,U 型管中的液体高度差减小,故A 错误;
B .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深度变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液可知,探头所处压强变大,U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故B 错误;
C .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深度变小,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液可知,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小,U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故C 错误;
D .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不同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将压强计的探头在原深度处向其他方面任意转动一个角度,不会影响压强的大小,故D 正确。

故选D 。

4.B
解析:B 【详解】
①由于完全相同的小球在甲容器液体中漂浮,在乙容器液体中悬浮,所受浮力均等于自身重力,故①符合题意;
②根据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状态,甲容器中液体密度大于小球的密度,乙容器中液体密度等于小球的密度,故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由于容器与小球完全相同,液面高度相同,但甲容器中液体密度较大,故甲容器中液体的质量较大,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 ,由于甲容器中的液体密度大,液体高度相同,故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大,故④符合题意。

⑤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重力、液体重力及小球重力之和,由于容器相同,液面高度相同,但甲容器中液体密度较大,故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更大,故⑤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B 符合题意。

故选B 。

5.D
解析:D 【详解】
原来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
G Vg Shg p gh S S S
ρρρ=
=== 若沿如图所示的虚线方向切成a 、b 两部分,由图知对a 两部分 V a <S a h
a 两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
a a a a a a a a a
G m g V g S hg p gh p S S S S ρρρ=
==<== 即
p a <p
对b 两部分
V b >S b h
b 两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
b b b b b b b b b
G m g V g S hg p gh p S S S S ρρρ=
==>== 即
P b >p
综上
p a <p <p b
故选D 。

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C .由图知,小球在甲杯中漂浮,在乙杯中悬浮,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此时它们所受的浮力都等于自身的重力,同一小球的重力不变,则浮力相同,即F 甲=F 乙;故AC 错误; BD .小球在甲杯中漂浮,小球在乙杯中悬浮,根据浮沉条件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小球的密度,乙液体的密度等于小球的密度;所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两杯中液面相平,深度h 相等,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由公式p =ρgh 可知,甲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即p 甲>p 乙,故B 正确,D 错误。

7.C
解析:C 【详解】
①根据F
p S
= 得F pS = ,因此甲、乙对地面的压力之比:甲甲甲乙乙乙653==584F P S F P S ⨯=⨯,
压力等于重力,由G
m g =
可得,质量比等于压力比,因此
甲乙3=4
m m ,故正确; ②根据=m
V ρ可得甲、乙的体积之比是:甲甲乙乙乙甲
3515=4416V m V m ρρ⨯==⨯,故正确; ③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因为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甲切去的质量比乙小,甲的底面积小于乙的底面积,因此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故正确; ④由F G mg Vg
p gh S S S S
ρρ=
==== ,ρ甲<ρ乙,当从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h 后:剩余的甲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p g h h p gh ρρ=-='-甲
甲甲甲甲 ,剩余的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p g h h p gh ρρ'
=-=-乙乙乙乙乙 ,ρ甲<ρ乙,即甲乙gh gh ρρ<
,因为p 甲>p 乙,
所以甲甲乙乙p gh p gh ρρ->- ,即p 甲>p 乙,故错误.
由以上分析可得C 正确.
8.B
解析:B 【分析】
本题要结合液体和固体的压强特点,即结合p gh ρ=和F
p S
=两式,,利用补缺的方法判断. 【详解】
由液体压强特点,即p gh ρ=知,液体压强只与密度和深度有关,所以利用补缺的办法,假设将图中容器向内弯曲的部分补充同密度的液体,使其变成规则的圆柱体,这样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
因为容器形状相同,所以补充液体的体积相等,而盐水的密度大,由m V ρ=知,补充盐水的质量大,所以补充后总质量m m <水盐水,即盐水质量大,根据F G mg
p S S S
===知,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即 p p <甲乙. 故选B .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1)已知液体深度、密度,根据公式P=ρgh 判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大小关系,结合底面积,再根据公式F=PS 判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关系;
(2)对于甲容器,上下粗细一样,所以甲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和容器对桌面产生的压强都可以表示为:F G p S S
=
=; (2)容器重不计,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结合底面积判断两容器对桌面产生
的压强。

【详解】
A 、根据题意,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根据p gh ρ=知,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 底面积相等,根据F PS =知,液体对两容器底部的压力也相等,故A 错误;
B 、根据p gh ρ=知,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等高的圆柱形液体产生的压强,则对底面的压力也等于等高的圆柱体液体产生的压力(也等于甲液体的重力);乙容器对桌面产生的压力等于乙液体的重,由于乙容器上面变细,所以乙液体重力小于等高圆柱体的液体重,可得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它对桌面产生的压力,故B 正确;
C 、因为甲容器上下粗细一样,对容器底和容器对桌面的压力都等于甲液体的重,由于容器壁厚度的存在,容器与桌面的接触面积要大一些,根据F G
p S S
==知,甲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于它对桌面产生的压强,故C 错误; D 、底面积相同,而乙液体重力小,根据F G
p S S
==知,乙对桌面的压强小,则两容器对桌面产生的压强不相等,故D 错误。

故选:B 。

10.C
解析:C 【分析】
(1)知道边长,求出正方体A 的体积,当正方体一半体积浸入酒精中,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正方体受到酒精的浮力,细线的拉力等于重力减去浮力;
(2)酒精深度为h ,A 浸入一半体积时,求出此时酒精深度,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容器内酒精对底部的压强;
(3)求出正方体的密度,因为ρA >ρ酒精,所以剪断细线,待稳定后正方体A 下沉至容器底,求出液面升高值,再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值; (4)剪断细线前,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烧杯重力、酒精重力和正方体A 的浮力(即重力与细线的拉力之差)之和;剪断细线后,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烧杯重力、酒精重力和正方体A 的重力之和;所以剪断细线,待稳定后,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增加值等于细线的拉力值,利用p =F
S
求烧杯对桌面的压强增加值. 【详解】
A 、正方体A 的体积:V A =(0.1m )3=0.001m 3, 当正方体一半体积浸入酒精中时,V 排=
12V A =1
2
×0.001m 3=0.0005m 3, 正方体受到酒精的浮力:F 浮=ρ酒精V 排g =800kg/m 3×0.0005m 3×10N/kg =4N , 正方体的重力:G =mg =3kg×10N/kg =30N , 细线的拉力:F 拉=G ﹣F 浮=30N ﹣4N =26N ,故A 错
B 、A 浸入一半体积时,液面升高的高度:△h =V S 排容器=1
2A V S 容器
=3
420.000520010m m
-⨯=0.025m , 此时酒精的深度h′=0.3m+0.025m =0.325m , 容器内酒精对底部的压强:
p =ρ酒精gh =800kg/m 3×10N/kg×0.325m =2600Pa ,故B 错;
C 、正方体的密度ρA =A A m V =3
30.001kg
m
=3000kg/m 3, 因为ρA >ρ酒精,所以剪断细线,待稳定后正方体A 下沉至容器底,
液面升高的高度:△h =12A V S 容器
=3
420.000520010m m -⨯=0.025m ,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值:△p =ρ酒精g △h =800kg/m 3×10N/kg×0.025m =200Pa ,故C 正确;
D 、剪断细线前,烧杯对桌面的压力F =G 杯+G 酒+(G A ﹣F 拉), 剪断细线后,烧杯对桌面的压力F′=G 杯+G 酒+G A , 剪断细线,待稳定后,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增加值:
△F =F′﹣F =G 杯+G 酒+G A ﹣G 杯﹣G 酒﹣(G A ﹣F 拉)=F 拉=26N , 受力面积S =S 容=200cm 2=200×10﹣4m 2, 烧杯对桌面的压强增加值△p =F S =42
2620010N m -⨯=1300Pa ,故D 错. 故选C .
二、填空题
11.= < 【解析】 【详解】
第一空.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因此重力相等,在圆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重力,由公式可知压力相同,底面积相同,压强相同; 第二空.由图像可知,乙
解析:= < 【解析】 【详解】
第一空.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因此重力相等,在圆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重力,由公式F
p S
=
可知压力相同,底面积相同,压强相同; 第二空.由图像可知,乙中液体体积大于甲中液体体积,由公式m
V
ρ=
可知,甲液体密度
较大,由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可知,A 、B 两点到容器底距离相等,因此A 下方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大于B 下方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又因为两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相同,因此p A <p B 。

12.4kg 2.4 【详解】
[1]水的密度知道,这些水的底面积是2×10-2m2,水的高度是0.2m ,这些水的体积
这些水的质量
容器甲中水的质量是4kg 。

[2]根据液体压
解析:4kg 5:8 2.4 【详解】
[1]水的密度知道,这些水的底面积是2×10-2m 2,水的高度是0.2m ,这些水的体积
-22-33210m 0.2m 410m V S h ==⨯⨯=⨯水水水
这些水的质量
33-331.010kg/m 410m 4kg m V ρ==⨯⨯⨯=水水水
容器甲中水的质量是4kg 。

[2]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和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之比
33331.010kg/m 0.2m
::5:80.810kg/m 0.4m
p p gh gh ρρ⨯⨯===⨯⨯酒酒酒水水水
两者之比是5:8。

[3]由题意可知,酒精的质量
33-220.810kg/m 110m 0.4m 3.2kg m V ρ==⨯⨯⨯⨯=酒酒酒
分别抽出质量均为m 的水和酒精后,剩余的水和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是
()()-22
-4kg -10N/kg
210m m
m g
m p S ⨯=
=
⨯水
水水
()()-22
- 3.2kg -10N/kg
110m m m g m p S ⨯=
=⨯酒酒酒
由于要满足p 水>p 酒精,即
()()-22
-22
4kg -10N/kg 3.2kg -10N/kg 210m 110m m m ⨯⨯>⨯⨯
解得 2.4kg m >,即是当质量m 的范围为2.4kg 到3.2kg 时,才能满足p 水>p 酒精。

1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