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一卷历史选择题分析和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全国一卷历史选择题分析和技巧
前言:该分析意在帮助考生能够学会一种答题思路。

历史选择题最终答案是唯一的,但选项却是故布迷局。

对于一道题的解答,有不同的路可以通向答案,分析尽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为什么答案是某个选项。

由衷的希望考生通过观看分析,可以拨开迷雾,寻找到最终的答案。

在最后,又根据这份试卷,稍微整理了做选择的一些技巧。

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

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分析:一:审题目。

1时间,春秋。

2事件,楚国国君要求遭到周王拒绝,于是楚国国君自立称王
3着眼点,这表明......重点在事件上
二:分析选项。

A首先,不复存在过于绝对。

其次,事件上,仅从一个事件是无法推断出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也就是论据不全。

再次,时间上,春秋时期,这时候礼崩乐坏,注意,这时候仍然存在礼。

B首先,消亡过于绝对。

其次,事件上,明显和王位世袭制无关。

因为根据楚国国君和周王,可以推测出的关系是分封。

王位世袭涉及到的是王位的传承关系。

再次,时间上,王位世袭制明显仍然存在。

C首先,开始这个词在历史上,一般而言,是较为模糊的。

题目
的事件和开始扯不上必然关系。

其次,事件和宗法制度无关。

D根据事件和时间,可以表明分封制度的问题。

三:总结。

为方便以后做题,需要明确区分宗法,分封,礼乐,王位世袭等制度。

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

该作品体现了
图4 步辇图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分析:一:审题目
1时间,唐朝
2事件,唐国画家步辇图,描绘了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

3着眼点,该作品,需要关注作品内容。

二:分析选项
A首先,根据作品内容,可以看出和西域风情无关。

B首先,根据作品内容,接见使臣和市井风情联系不起来。

其次,时间上,B选项体现的是宋朝绘画特征。

C艺术审美和史料价值都有体现。

画有艺术价值,画的内容,属于外交事件,有史料价值。

D根据事件和时间,这两者在此时不可能融合。

三:总结。

根据教材等,需要明确中西方文学艺术主要特点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

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

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分析:一:审题目
1时间,北宋——南宋
2事件,北宋到南宋,优良作物不断推广,种植的人增多
3着眼点,理清事件。

二:分析选项
A首先,土地利用效率和生产工具,作物等相关。

根据事件可以推断出A
B首先,事件上,翻车没有提及。

与题目无关。

其次,时间上,翻车最先出现在曹魏时期。

C首先,事件上,推广作物和区域经济发展无必然联系。

其次,用词上,均衡明显和史史不符合。

根据所学,古代有经济中心的转移。

南北发展有不均衡性。

D首先,根本改变说法过于绝对。

其次,事件上,推广作物地区没有说是全国,推测不出民众饮食结构的根本改变
三:总结。

需要知道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作物,工具,生产方式等)情况,关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变化。

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

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分析:一:审题目
1时间,清代
2事件,宗谱纂修普遍化,内容主要有伦理,持家,报国等3着眼点,这表明,需要关注事件
二:分析选项
A首先,事件上,科举制和宗谱纂修无必然联系。

其次,时间上,清代的科举制,就所学而言,其消极作用越发明显。

而选项侧重于其积极影响。

B根据事件内容,宗谱纂修反应了人们的家与国的思想,这和儒家思想不谋而合。

C首先,用词上,维持稍显绝对,而结合现实,思考私生儿女等存在,选项和题目明显就无法构成必然联系。

其次,事件上,无法推
断出士族,血统纯正。

D首先,用词上,仅从这一社会事件无法推断出社会结构的确立,而且这与社会结构无关。

其次,时间上,四民社会结构指的是士农工商,这是中国古代长期以来的传统社会结构。

清代确立说法错误。

三:总结。

需要理解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阶段特征。

2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

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22.8%17.5%17.2%据此可知,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分析:一:审题目
1时间,1876年
2事件,杂志问答,读者关注点主要在应用科学和各种技术上。

3着眼点,图表比例。

二:分析选项
A首先,事件上,和中体西用思想无关。

其次,用词上,传播遭抑制,明显和事件表现的相反。

B事件和时间上,维新思想深入发展主要实在90年代,而不是
70年代。

C结合地点和所学,洋务运动以来,中国沿海地区兴起了办实业的潮流,反应在杂志上,就是关注和实业息息相关的应用科学等科学知识上。

D首先,用词上,仅从事件无法推断出社会主流思潮是科学。

其次,结合所学和时间,当时中国思潮有中体西用,早期维新等,清政府依然把持朝政,启蒙仍待解决,总之,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

三:总结。

需要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情况。

可根据教材等梳理,比如刺激——反应来总结发展脉络。

29.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
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

这一状况
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
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 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
分析:一:审题目
1时间,20c20s
2事件,中国度量衡类别繁多
3着眼点,事件
二:分析选项
A根据事件和现实,可推测出交易不便,交易成本提高
B首先,事件上,因果倒置。

军阀林立会影响度量衡的状况,但反之不成立。

其次,事件侧重于经济而非政治。

C首先,事件上,度量衡和国民经济结构无法构成因果联系。


次,结合所学,国民经济结构主要指的是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结构等,和度量衡无关。

D首先,用词上,阻断过于绝对。

其次,事件上,既然度量衡依旧存在,说明仍然有商品流通的需求和可能。

选项本身与题目反应的相矛盾。

三:总结。

需要理解中国近代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民族资本,官僚资本,外国资本等)的变迁。

30.194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只强调和资本家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

这指示有利于当时
A.在经济领域实行公私合营B.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复发展
C.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D.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
分析:一:审题目
1时间,1949年5
2事件,中共指示,要求联合愿意和中共合作的资本家
3着眼点,指示在当时的有利影响
二:分析选项
A时间上,公私合营出现在三大改造期(1953-56)
B事件上,有利于调动和中共合作的资本家的积极性,进而有利于推动生产的发展。

C首先,用词上,确立过于绝对。

其次,时间上,国营经济尚未主导。

再次,事件上,说明的是和中共合作的资本家的,私营经济
的作用,没有强调国营经济。

D时间上,新民主主义政策调整,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三:总结。

需要关注中共经济政策的调整。

31.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

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

由此可以看出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分析:一:审题目
1时间,1983
2事件,一家国营企业通过承包经营盈利,政府推广这一模式3着眼点,事件推断
二:分析选项
A首先,时间上,市场经济体制在1992年提出建立。

其次,事件上,全国逐步建立无法推断。

B用词和事件上,得到解决过于绝对。

事件推断出的是有利于解决而非已经解决。

C首先,用词上,开始发生变化无法和事件构成必然联系。

其次,事件上,侧重于企业管理体制的改变,并不是经济所有制发生变化。

再次,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所有制始终是以公有制为主体。

D允许承包体现出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三:总结。

需要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32.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

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

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
A.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
B.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
C.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
D.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
分析:一:审题目
1事件,雅典和罗马司法上的差异,即主体上,雅典为抽签公民团体,罗马为专业人员。

2着眼点,和罗马相比,雅典司法实践的评价
二:分析选项
A事件上,雅典审判权在公民陪审团而非职业法官。

明显存在矛盾
B事件上,主体不同,明显存在矛盾。

C事件和史史上,雅典直接民主,则公民可以直接行使司法权。

D首先,用词上,所有人过于绝对。

其次,结合所学可知,公民陪审团代表的仍然是奴隶主的利益而非所有人。

三:总结。

需要理解雅典罗马各自的政治特点。

33.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

蒙田的教育主张
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分析:一:审题目
1时间,16c
2事件,蒙田教育主张身心和谐发展。

3着眼点,蒙田教育主张评价
二:分析选项
A首先,事件上,易知蒙田教育主张蕴含有人文主义思想,这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特点。

其次,时间上,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

B事件上,蒙田一人的教育主张和资产阶级革命无必然联系。

C 时间上,启蒙运动在17-18c与事件不符。

D 首先,用词上,摆脱了过于绝对。

其次,事件上,主张和宗教观念无关。

三:总结。

需要理解人文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人文主义发展历程
34.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

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波旁王朝的苛政B.资产阶级的贪婪
C.贸易中心的转移D.教会统治的腐朽
分析:一:审题目
1时间,19c60-70s
2事件,巴黎贫富差距过大
3着眼点,贫穷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分析选项
A时间上,波旁王朝已经不存在了
B时间和事件,这一时期处于工业革命时期,选项表述的意思,换言之也就是贫富过大的原因。

(剩余价值理论)
C时间上,贸易中心转移与法国巴黎发展无必然联系。

D时间上,人文主义发展,教会统治遭到打击,无法造成贫富问题。

三:总结。

需要理解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存在的弊端。

35.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

这些规定旨在
A.发展国家特色产业
B.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
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D.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
分析:一:审题目
1时间,1992
2事件,墨西哥制定负面清单,对外资作出限制。

3着眼点,规定旨在
二:分析选项
A事件上,限制外资和发展国家特色产业无必然联系。

B事件上,限制外资是和国内经济发展有关,与对外贸易机制环
境无必然联系。

C限制外资是为了保护国内经济的独立性,保障国家经济安全D事件上,限制外资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无关
三:总结。

需要理解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的合理性。

选择题的一些技巧:
审题目:1关注时间,排除选项中明显和时间不符合的2定范围,判断题目属于政治经济思想哪一类的,一般而言,答案和题目的范围是相一致的。

3理解事,仔细阅读材料,划分层次,按照自己的理解简单概括事件。

必要时,可以用笔划线提醒自己重点内容。

4明要求,是主旨,体现,还是原因.......选项必须和题目要求相符合
分析选项:1抓关键词,关注名词(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动词(如抑制,推动)等。

2绝对词,一般而言都是错的
3一切以题目给出的材料为准。

不要过度延伸,选择最直接的。

当然,做选择想要准确率,最关键的还是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技巧只是辅助。

最后,希望看这篇分析的人能够有所收获。

T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