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物体处于永恒的运动中,不同物体和不同的运动形式又发生着相互作用。
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是认识物理现象所必需的。
这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规律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处理测量结果;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
(3)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
四、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精讲精练。
五、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资料等。
六、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本章主要知识点回顾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单位:米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纳米(nm)等
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方法:
看: 选择刻度尺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放: 刻度尺要沿着所测的长度方向,不要利用有磨损的零刻度
读: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时间的测量
基本单位:秒(s)
常用单位及换算: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1 h=60min=3600s
测量工具: 秒表
停表使用方法:用手紧握停表,大拇指按在按钮上,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走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走动、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回零
3.误差
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减小方法: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与错误的区别: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4. 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2)化曲为直法;(3)化整为零法等.
5.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时间相同比路程;②路程相同比时间;③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t
国际单位: m/s
常用单位:km/h
常见值: ①人步行的速度:约1.1 m/s;
②自行车的速度:约5 m/s;
③真空中的光速:3.0×108 m/s
测量方法: 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用钟表测出物体运动的时间,利用公式v=s/t求得物体的速度
6. 参照物
定义: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参照物.
(1)任何物体都可作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2)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3)对于同一物体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往往不同.
7.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第二环节------中考链接
例1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所示.
(1)小明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的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______m.
(2)小明用秒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秒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s.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________,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________m/s.
[分析] 本题以实际情境展示出测量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生产实际.进行长度测量时,除了要把直尺放正、对齐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本题计数要到0.1 mm;秒表长针转一整圈为60 s,短针转动一整圈为30 min,实际记录的时间为两针指示数值之和.
变式练习1:
历史上把如图所示的长度定为1英寸.1英寸约为()
A.2.5 km B.2.5 m C.2.5 dm D.2.5 cm
例2 如图所示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A.地球B.月球
C.太阳D.“天宫一号”
[分析] 认为“神舟十号”处于静止状态,说明与所选参照物相比,“神舟十号”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应选取与“神舟十号”同方向、同速度运动的“天宫一号”为参照物,正确答案是D.
变式练习2:
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时,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小明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B.小明爸爸
C.地面D.自家小车
变式练习3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山B.船C.地面D.河岸
例3 下列速度-时间图像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分析] 题图A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越来越大,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图B表示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故选项B符合题意;图C表示速度随时间而减小,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图D表示速度随时间而减小,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例4 小明坐在一列从扬州开往启东的动车上,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 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20 s,则动车速度是________m/s,已知车长150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是________m,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s.
[分析] 动车的速度即为小明的速度,则v=50 m/s;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s=s桥+s车=1000 m+150 m=1150 m;由v=得,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t′=23 s. 变式练习4
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块,受水平拉力F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从t=0开始,小兵每隔2 s记录的物块位置和时刻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 s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4 N
B.8~10 s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6 N
C.t=10 s时,物块的速度一定小于5 m/s
D.若16 s时撤去F,物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5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3)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________.
[分析] 小车在各段运动的路程及所需的时间可从题图中读出,然后运用v=计算出各段的平均速度,通过比较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可知,小车在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所以小车全程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七、学生小结内容
八、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