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达标检测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小明同学到南美洲游学,见到一种外表酷似微型西瓜的野生水果,其独特的迷你造型和清爽的口感令人称奇。
如图是迷你西瓜与一元硬币放在一起的对比照,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迷你西瓜的长度约为( )
A.2 mm
B.2 cm
C.6 mm
D.6 cm
2.小丽同学在学习了长度的测量以后,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去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记录了如下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
A.183.4 mm
B.1.834 m
C.18.34 dm
D.183.40 mm
3.下面是小虎同学写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其中正确的
是( )
A.5.2 m=5.2 m×100 cm=520 cm
B.6.5×106 μm=6.5×106×10-6=6.5 m
C.36 μm=36×1 000 μm=36 000 nm
D.480 mm=480×10-3 m=0.48 m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B.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大
C.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 dm,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
D.长度测量时在已有的测量工具中选择分度值最小的测量工具
5.用甲、乙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如图),关于木块长度的读数,正确的一组是( )
A.5.2 cm,3.2 cm B.3.2 cm,3.18 cm
C.3.20 cm,3.18 cm D.3.2 cm,3.2 cm
6.某同学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了某一物体的长度四次,记录数据分别为2.12 cm、2.13 cm、2.14 cm、2.69 cm,则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2.125 cm B.2.13 cm
C.2.22 cm D.2.238 cm
7.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枚1分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枚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枚1分硬币的厚度
8.用手指按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家独创的诊法。
一般中医诊脉一次需要脉搏跳动50~60次左右,据此可知中医诊脉一次的时间大约为( )
A.1 s
B.1 min
C.10 min
D.1 h
9.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
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75次左右
B.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 s
C.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0.075 mm
D.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 m
10.甲、乙两个量筒的分度值分别是2 cm3和1 cm3,用它们来测量等质量煤油
的体积,如图所示。
某同学的读数分别是13.8 cm3和13.9 cm3。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量筒的分度值是1 cm3
B.两次读数不同是因为煤油体积不同
C.两量筒的分度值不同,不影响误差大小
D.乙量筒的分度值小,因此精确度更高
11.实验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用量筒量取40 mL的水。
小明同学在实验时采用了俯视读数,则他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 )
A.小于40 mL B.等于40 mL
C.大于40 mL D.无法确定
12.某同学根据家里摆钟的摆球在摆动的现象想到,摆球摆动的快慢可能与摆球质量的大小有关,并设计和进行了实验。
上述过程中,“摆球摆动的快慢可能与摆球质量的大小有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分析与论证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2 m=________dm=________mm=________nm。
(2)0.6×104 dm=________km=________μm。
(3)0.5 h=________min=________s。
(4)120 s=________min=________h。
14.选用恰当的单位分别填入横线上:
(1)某人身高1.82________。
(2)物理课本宽度182________。
(3)铅笔的长度20________。
15.用卷尺来测量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正确记录为2.736 m,
则卷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准确值是__________,估计值
是________。
16.有六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是L1=18.82 cm、L2=18.83 cm、L3=17.28 cm、
L
=18.81 cm、L5=18.80 cm、L6=18.805 cm。
4
(1)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_。
(2)其中一位同学的测量结果写错,该数据是____________。
(3)一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合理,该数据是____________。
(4)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____________。
17.如图所示的是利用量筒测量不规则金属块体积的示意图。
这只量筒的分度值为________;
水的体积V
=________cm3,
1
=________cm3,
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V
2
金属块的体积V=________cm3。
18.如图所示,给你一把刻度尺、两块三角板和一个小药
瓶,可测出药瓶的容积(此药瓶子肩部以下为圆柱形,瓶壁厚度忽略不计,π取3.14,计算后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具体步骤如下:
(1)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药瓶的直径为
_____cm(如图甲),算出底面积是
_____cm2。
(2)如图乙所示,在药瓶内装水,水面略低于药瓶的肩部,用直尺量出此时水的
高度为______cm,药瓶中水所占的体积为______cm3。
(3)如图丙所示,将药瓶盖拧紧,倒置过来,用直尺量出水面到药瓶底的距离是
______cm,瓶中水面上方空出部分的体积为_____cm3。
(4)则该药瓶的容积为________mL。
三、实验与探究题(19、20、22题各8分,21题10分,共34分)
19.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和错误的步骤分别是___和___。
(2)错误的步骤应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
结果三次读数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 )
A.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B.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C.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D.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20.某同学模仿伽利略探究单摆摆动的规律,他用同一个小球,保持摆的幅度不变,只改变摆线的长度,做了三次实验。
下表是这个同学实验测得的数据:
(1)该同学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次实验都记录了摆球摆动10次所用的时间来求出摆球摆动的周期,这样
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多次实验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或“多次实验得到普遍规律”)。
(3)摆线长度为45 cm时,摆的周期为______s。
(4)如果要使摆的周期正好等于2 s,摆线长度应该________(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60 cm。
21.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这种运动
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1)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物理学习研究
小组(一)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三: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小组同学用6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①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为_____、_____和_____的实验数据;
分析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②为了验证猜想二,应比较实验序号为________和________的实验数据;分
析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③为了验证猜想三,应比较实验序号为________和________的实验数据;分
析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2)物理学习研究小组(二)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让质量相等的铁球和
纸团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他们发现两者下落时间不相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夏天烈日曝晒过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50 ℃以上。
针对这一情况,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汽车遮阳帘,汽车遮阳帘是否真的有遮阳效果?研究人员选取了普通型、加厚型和折叠反射型三款汽车遮阳帘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如
下:
①选取三辆小轿车,并排朝南停放在阳光充足的空旷地方;
②将三款汽车遮阳帘分别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关上车门,并编号;
③一段时间后,用灵敏温度计分别测量车内的温度。
(1)该实验选取的三辆小轿车应该保持型号、________、颜色相同。
(2)该实验所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进行实验的最佳时间是________。
(填字母)
A.早晨B.中午C.傍晚
(4)15 min后研究人员发现三个温度计示数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遮阳帘的遮阳效果最好。
答案
一、1.B 2.A3.D4.C 5.B 6.B 7.D
8.B 9.B 10.D 11.A 12.B
二、13.(1)12;1 200;1.2×109(2)0.6;6×108
(3)30;1 800 (4)2;
1 30
14.(1)m (2)mm (3)cm
15.1 cm;2.73 m;0.006 m
16.(1)1 mm (2)17.28 cm (3)18.805 cm (4)18.82 cm
17.1 mL;10;20;10 点拨:量筒的分度值是1 mL;水的体积为10 mL,水和
金属块的总体积为20 mL,1 mL=1 cm3,所以水的体积为10 cm3,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为20 cm3,金属块的体积是20 cm3-10 cm3=10 cm3。
18.(1)2.30;4.2 (2)3.00;12.6 (3)1.90;8.0 (4)20.6
三、19.(1)A;C (2)用细铜丝绕圈总长度L2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
的直径d=L
2
N
(3)ACD
20.(1)控制变量法(2)多次实验求平均值减小误差(3)1.34
(4)大于方法规律:(1)他用同一个小球,即控制质量不变,保持摆的幅
度不变,只改变摆线的长度,该同学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2)摆球摆动一次时间较短,直接测量误差较大,每次实验都记录了摆球摆
动10次所用的时间来求出摆球摆动的周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多次实验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3)由表中数据,摆线长度为45 cm时,连续摆动10
次的时间为13.4 s,摆动一次时间,即摆的周期为13.4 s
10
=1.34 s。
(4)
由表中数据,摆长分别为60 cm、45 cm、30 cm时,摆的周期分别为1.86 s、1.34 s、1.18 s,故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摆长越短,摆的周期越小,摆长越长,摆的周期越大,如果要使摆的周期正好等于2 s(大于1.86 s),摆线长度应该大于60 cm。
21.(1)①1;2;3;无关②1;6;无关③2;4;有关(2)纸团受到空气的阻力较大,不能忽略
22.(1)大小(2)控制变量法(3)B (4)折叠反射型
方法规律:实验所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探究汽车遮阳帘是否真的有遮阳效果,选取的三辆小轿车应保持型号、大小、颜色相同;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使用折叠反射型的遮阳帘时,车内的温度最低,因此折叠反射型的遮阳帘的遮阳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