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如图所示,a、b分别是甲、乙两辆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同时运动的V﹣t图线,由图线可以判断()
A.2秒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B.在0﹣8s内两车所达最远点相距148m
C.两车只有t0时刻速率相等
D.两车在t=8s时相遇
参考答案:
B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在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大小等于加速度,根据斜率的大小分析加速度大小的关系.速度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并结合两车的运动情况,确定在0~8s内相距最远的距离.由图直接读出速率相等的时刻.根据两车的运动情况分析t0时刻是否相遇.
【解答】解:A、2s后甲图线的斜率大于乙图线的斜率,则2s后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故A 错误.
B、当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根据a、b两条直线的解析式:a直线:v=﹣10t+40 (m/s),b
直线:v=t﹣(m/s),运用数学知识算出交点的横坐标为t=s,纵坐标为v=﹣4m/s,由图
象法可知此时a、b的距离为S=(﹣0.4×4)+(20×2+)=148m,故B正确.
C、速率是指速度的大小,由图看出,在2s末ab速率都等于20m/s,速率也相等.故C错误.
D、根据B项分析可知,在t=8s时刻,两车没有相遇,而是相距最远.故D错误.
故选:B
2. (单选题)在2011年国际泳联世锦赛上,中国选手秦凯和罗玉夺得了跳水男子双人3米板比赛的冠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时,可以将正在比赛的运动员视为质点
B.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感觉水面在匀速上升
C.前一半时间内位移大,后一半时间内位移小
D.前一半位移用的时间长,后一半位移用的时间短
参考答案:
D
3. (单选题)如图所示,某物体沿光滑圆弧轨道由最高点滑到最低点过程中,物体的速率逐渐增大,则( )
A.物体的合力为零
B.物体的合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O
C.物体的合力就是向心力
D.物体的合力方向始终与其运动方向不垂直(最低点除外)
参考答案:
D
物体从光滑圆弧轨道由最高点滑到最低点过程中,物体的速率逐渐增大,说明是在作变加速运动,那物体的合力是不为零的,A答案错,合力大小和方向都在变,合力是不指向圆心的,B答案错;垂直运动方向的合力指向圆心,C答案错;由上分析可知D答案正确。
4. 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开始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如图所示的物体运动的v-t图象中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C
5. 下列物理量为标量的是()
A.平均速度 B.加速度 C.位移 D.速率
参考答案:
D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一个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3s末的速度是11m/s,第5s末的速度是17m/s,则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m/s2,初速度为 m/s,前10 s内的位移为 m。
参考答案:
3 m/s2, 2 m/s, 170
7. 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圆周运动一定是匀速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加速运动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可能为恒力
参考答案:
B 8. (单选)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5m/s2,那么刹车后2s与刹车后6s汽车通过的路程比为()
A.1:1 B.3:1 C.3:4 D.4:3
参考答案:
C
9. 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运动,司机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减速,以
0.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减速后一分钟内汽车的位移是 m。
参考答案:
250
10. 足球守门员在发门球时,将一个静止的质量为0.4 kg的足球,以10 m/s的速度踢出,若守门员踢球的时间为0.1s,则足球的平均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_m/s2;足球沿草地作直线运动,速度不断减小,设加速度大小恒为2m/s2,3s后足球运动到距发球点20 m的后卫队员处,则此过程中,足球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m/s,
参考答案:
11. 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的半球形碗的光滑内表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角速度ω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该水平面距离碗底的距离h=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 (6分)一部机器由电动机带动,极其上的皮带轮的半径是电动机皮带轮半径的3倍,皮带与两轮之间不发生滑动。
已知机器皮带轮边缘上一点的向心加速度为。
则(1)电动机皮带轮与机器皮带轮的转速比________;(2)机器皮带轮上A点到转轴的距离为轮半径的一半,A点的向心加速度是__________;(3)电动机皮带轮边缘上某点的向心加速度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3:1,0.05,0.3
13. 某商场售货员用20N的水平推力使质量为65kg的货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3m则该售货员对货物做功_______J货物的重力做功_______J物体受到的摩擦阻力是_____N. 42起重机匀速吊起重为1000N的物体沿竖直方向提升了3m后又使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了2m,最后又匀速提升了2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N,拉力对物体做的功是______。
参考答案:
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一颗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人造卫星,其轨道半径为r=2R(R为地球半径),卫星的转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已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
(1)该卫星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g′;
(2)该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角速度ω;
(3)该卫星相邻两次经过赤道上同一建筑物正上方的时间间隔.
参考答案:
(1)(2)(3)
【详解】(1)在地球表面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mg=,
在轨道半径为r=2R处,仍有万有引力等于重力mg′=,
解得:g′=g/4;
(2)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mg=,
联立可得ω=,
(3)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建筑物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当卫星转过的角度与建筑物转过的角度之差等于2π时,卫星再次出现在建筑物上空
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再次出现在建筑物上方时,建筑物随地球转过的弧度比卫星转过弧度少2π.即ω△t?ω0△t=2π解得:
【点睛】(1)在地球表面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mg=,在轨道半径为2R处,仍有万有引力等于重力mg′=,化简可得在轨道半径为2R 处的重力加速度;
(2)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结合黄金代换计算人造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角速度ω;
(3)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建筑物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当卫星转过的角度与建筑物转过的角度之差等于2π时,卫星再次出现在建筑物上空.
15. 一位旅客可用三种方法从自贡到泸州:第一种是乘普客汽车经邓关、赵化到达;第二种是乘快客汽车经内江、隆昌的高速公路到达;第三种是乘火车到达.下面是三种车的发车时刻及里程表.已知普客汽车全程平均速度大小为60km/h,快客汽车全程平均速度大小为
100km/h,两车途中均不停站,火车在中途需停靠内江站和隆昌各5min,设火车进站和出站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2400km/h2,途中匀速行驶,速度为120km/h.
若现在时刻是上午8点05分,这位旅客想早点赶到泸州,请你通过计算说明他该选择普客汽车、快客汽车还是火车?
普客汽车快客汽车火车
里程/km 116 140 118
班次7∶20
8∶20
10∶30
14∶30
……
8∶00
8∶30
9∶00
9∶30
……
8∶33
15∶00
参考答案:
应选择火车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v=
40m/s。
假设前方汽车突然停止,后面司机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s。
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
求该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距离至少应为多少?(g取10m/s2)
参考答案:
17. 在h高处,以初速度v0向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着地时速度大小为多少?
参考答案:
18. 在一个倾斜的长冰道上方,一群孩子排成队,每隔1s有一个小孩从某一起始线开始往下滑,一游客对着冰道上的孩子拍下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照片上有甲、乙、丙、丁四个孩子,他根据照片与实物的比例推算出乙与甲、乙与丙两个孩子间距离分别为12.5m和
17.5m,请你据此求解下列问题。
(g=10m/s2)
(1)若不考虑一切阻力,小孩小滑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2)拍照时,最下面的小孩子的速度是多大?
(3)拍照时,在小孩甲上面的冰道上正在下滑的小孩有几个?
参考答案:
解:(1)图中乙、甲相当于丙在1s前、2s前所处的位置,则小孩下滑的加速度a大小为
……………………………………6分
(2)根据图中乙的速度v1为
故小孩丁的速度v2为
…ks5u………12分
(3)由(2)可知,图中乙已下滑的时间t1为
故甲上面正在下滑的小孩有1个。
……………………………………18分(不用重点推论公式,用其他解法求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