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EOC技术的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EOC技术的比较
1.HomePNA
采用SMAC工作模式具备包聚合(packet aggregation)功能,以提升数据传输效率,最高速率可达240 Mbps。

AMAC工作模式无包聚合功能,最高速率可达128 Mbps,至多可连结27部节点。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HomePNA 3.0产品差不多都是工作在AMAC模式。

HomePNA是Home Phoneline Networking Alliance(家庭电话线网络联盟)的简称,该组织于1998年成立,致力于开发利用电话线架设局域网络的技术,其创始会员包括Intel 、IBM 、HP、AMD、Lucent、Broadcom及3Com等知名公司。

Home PNA技术可以利用家庭已有的电话线路,快速、方便、低成本地组建家庭内部局域网,利用家庭内部已经布设好的电话线和插座,不需要重新布设5类线,增加数据终端如同增加话机一样方便。

目前,该组织共发布了三个技术标准,1998年秋天发布HomePNA V1.0版本,传输速度为1.0Mbit/s,传输距离为150米;1999年9月发布V2.0版本,并可兼容V1.0版本,Home PNA2.0传输速度为10Mbit/s,传输距离为300米。

2003年所推出的3.0版规格(2005年成为世界标准—ITU G.9954),将传输速率大幅提升到128Mbps,且还可扩充到240Mbps。

HomePNA 3.0提供了对视频业务的支持,除了可以使用电话线为传输媒体外,也可使用同轴电缆,为HomePNA over Coax奠定了基础。

它可与大部份的家庭网络设备,如Ethernet 、802.11 及IEEE1394等设备联接使用。

支持Synchronous 与Asynchronous 两种媒体存取协议,即SMAC 与AMAC。

优势:系统工作于低频段,链路衰减较小,覆盖范围较大;系统数据传输能力较高,MAC层最大传输能力接近100Mbps,频谱利用率高;TDMA工作方式,系统以太网二层功能较全,能够实现基于流的QoS保证,业务管理;系统网管能力较强,支持SNMP网管;在节点较少的家庭联网场合,它还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技术。

劣势:在试验中发现,以一条电话线或同轴线上连接6台以上的电脑时,电脑之间复制文件的速度会变得很慢了,因此HomePNA比较适合节点数较少的家庭联网场合;低频段频谱资源有限,系统不支持多信道工作,系统可扩展性不高;系统采用FDQAM调制方式,系统接收范围较窄,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差;系统1台局端带1台终端测试数据显示,MAC 层上下行吞吐率差异较大,上行吞吐率较低;系统仅支持上下行限速,不支持DBA。

2.Wi-Fi降频
WIFI就是一种无线联网的技术,以前通过网络连接电脑,而现在则是通过无线电波来连网;常见的就是一个无线路由器,那么在这个无线路由器的电波覆盖的有效范围都可以采用WIFI连接方式进行联网,如果无线路由器连接了一条ADSL线路或者别的上网线路,则又被称为“热点”。

现在市面上上常见的无线路由器多为54M速度,再上一个等级就是108M 的速度,当然这个速度并不是你上互联网的速度,上互联网的速度主要是取决于WIFI热点的互联网线路。

优势:系统设备类型齐全,包括头端设备、终端设备、无源中继设备,网络适用性强;系统工作于高频段(2400MHz或变频),1台头端支持256台终端,实际测试62台终端,组网能力较强;系统以太网二层功能较全,系统稳定性高;系统支持VLAN划分和VLAN优先级,统一终端设备不同业务之间优先级设置,保证高优先级业务传送带宽;系统网管能力较强,支持SNMP网管;
缺点:系统工作于高频,链路衰减较大;系统射频频谱较宽,频谱利用率不高;系统不支持多信道工作,可扩展性不强;终端上线时间较长。

3.HomePlug AV
第一个HomePlug标准HomePlug 1.0早在2001年就得到批准,理论数据率最高达14Mbps。

2004年推出了HomePlug 1.0 Turbo版,最大理论数据率提高到85Mbps。

而新一代技术HomePlug A V标准于2005年8月被论坛董事会通过并于同年12月向会员开放,HomePlug A V理论数据率提高到200Mbps(实际可以稳定在100Mbps)。

关键的是HomePlug AV含有先进的噪声处理技术,能够消除噪声。

在实际测试中,即使电线陈旧,也没发现HomePlug A V的性能下降。

而且HomePlug A V的算法在双绞线电话接线和同轴电缆上的表现同样出色。

在同轴电缆上采用HomePlug A V技术可以获得与MoCA技术大致相同的性能。

在测试中,HomePlug联盟发现,HomePlug A V在80%的电线插座中净数据率至少为50-55Mbps。

当利用同轴电缆进行测试时,HomePlug A V的数据率约为110Mbps。

因为当初设计HomePlug A V的时候就是要保证它能在恶劣环境中正常运行,在同轴电缆上运行时性能更好。

HomePlug A V的目的是在家庭内部的电力线上构筑高质量、多路媒体流、面向娱乐的网络,专门用来满足家庭数字多媒体传输的需要。

它采用先进的物理层和MAC层技术,提供200Mbps级的电力线网络,用于传输视频、音频和数据。

优势:利用的低压电力线是现有的电力基础设施,是世界上覆盖面最大的网络,无需新建线缆,无需穿墙打洞,避免了对建筑物和公共设施的破坏;系统工作于低频段,链路衰减较小,覆盖范围较大;由于采用较多的抗干扰技术,系统在有限电视仿真网中抗干扰能力较强;利用室内电源插座安装简单、设置灵活,为用户实现宽带互联和户内移动带来很多方便;带宽较宽,速率可达200Mbps,可满足当前一段时间宽带接入业务的需要;能够为电力公司的自动抄表、配用电自动化、负荷控制、需求侧管理等提供传输通道,实现电力线的增值服务,进而实现数据、话音、视频、电力的“四线合一”。

缺点:电力负荷的波动对PLC 接入网络的吞吐量也有一定影响,由于多个用户共享信道带宽,当用户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网络性能和用户可用带宽有所下降(通过合理的组网可加以解决);低频段频谱资源有限。

4.HomePlug BPL
HomePlug BPL(Broadband over Powerline)宽带电力线接入,是一种连接到家庭的宽带接入技术,它利用现有交流配电网的中、低压电力线路,传输和接入因特网的宽带数据业务。

HomePlug BPL的应用分为以电力公司为主的服务和以用户为主的服务。

以电力公司为主的服务如远程抄表、负荷控制、服务的远程启动/停止、窃电检测、动态和汇总数据分析、电能质量监测、安全监视、停电通知、设备监视、配网自动化、分布式发电的监控等;以用户为主的服务包括有因特网宽带接入、V oIP、视频传输、安全服务、家庭病毒防御、远程网络管理和故障诊断等。

优势:系统工作于低频段,链路衰减较小,覆盖范围较大;设备接收动态范围较宽;系统以太网二层功能较全,支持统一局端下的用户相互隔离、广播包/未知包抑制、MAC地址数限制功能、VLAN的划分和管理;高级网络管理功能,支持即插即用,可由用户或服务提供商安装和配置网络;共存模式支持多个户内网络和接入网络间实现高效的带宽共享。

劣势:低频段频谱资源有限,系统不支持多信道工作,系统可扩展性不高;系统带外抑制性能较差;系统数据传输带宽有待提高;系统大包长数据传输时延较大;系统长期丢包率较高,稳定性较差。

5.MoCA/C-LINK
MoCA 即Multimedia over Coax Alliance(同轴电缆多媒体联盟),是产业标准,提供基于同轴电缆的宽带接入和家庭网络产品方案,MoCA 的成员包括运营商,系统设备制造商,芯片供应商,构成完整的产业链,c.LINKTM是Entropic 公司基于MoCA 技术的同轴电缆接入产品的商标。

c.LINK 技术在同轴电缆上能传输270Mbps,距离可达600m/300m。

由c.LINK 技术衍生出两套产品分别针对两块市场:一是家庭内部的数字娱乐网络:c.LINK-HomeNetwork,或者叫MoCA家庭网络。

另一个是对外的超宽带数据接入:c.LINK-Access。

c.LINK 可以跨越同轴电缆的无源分离器实现互连,直接实现端-端数据传输。

占用频段800-1550 MHz,每一频道带宽为50MHz,双向数据速率270Mpbs。

有了 c.LINK 产品,不需要重新布线,基于现有的有线同轴电缆,就可以方便地实现IPTV, 同时实现高速宽带接入。

此外,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小区、酒店、KTV的基于MPEG2、HDTV 等各种音视频点播、直播,以及网络游戏等等。

优势:系统设备类型齐全,包括头端设备、终端设备、无源中继设备,网络适用性强,系统工作于高频段,单信道支持31台终端,支持多信道工作,扩展性好,组网能力较强;单信道最大传输能力达到125Mbps以上;通过软件实现DBA(数据库管理员)功能,能够设置每个终端的保证带宽和最大带宽,但误差较大;系统网管能力较强,支持SNMP网管。

劣势:系统工作于高频段,链路衰减较大;终端设备不支持用户MAC地址数限制功能;不支持VLAN优先级;系统传送对等带宽双向视频业务时,VOD视频质量不能保证;
6.无源EOC
无源EoC技术基于IEEE 802.3相关的一系列协议。

,也就是以太网信号在同轴电缆上的一种传输技术。

原有以太网络信号的帧格式没有改变,最大的改变是:从双极性(差分)信号(便于双绞线传输)转换成单极性信号(便于同轴电缆传输)。

其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无源器件的处理就可实现。

无源EoC技术支持每个客户独享10Mbps的速率,支持IPTV、VOD、VoIP语音、计算机互连等业务。

随着数字电视整体平移的进程,传输系统可以更多的频谱资源,届时可以升级到每户独享100 Mbps的速率。

无源EoC技术遵循以太网协议,标准化程度高;客户端为无源终端,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减小了运营维护成本;工程安装不需重新敷设五类线,有效的解决了楼内重新敷设线缆施工困难问题,建设成本较低。

优势:系统工作电平较高,链路衰减较小,抗干扰能力强;系统无需调制,大小包长的吞吐率一致,上下行的吞吐率一致;基带Eoc系统式点到点的传输,适用于几种分配型电缆网络,解决最后100米宽带入户问题。

缺点:低频段频谱资源有限,系统可扩展性不高;系统不能跨接电放大器,分支分配器,不适用于有源和树型电缆分配网络;终端设备无源,用户接口单一,不能满足用户多功能需求;系统以太网二层工作较少,系统不支持DBA,不支持VLAN优先级设置功能;被测设备没有实现网管,系统网管能力有待提高。

结语:
以上详细介绍了几种EoC技术,各种技术均有优势和不足,对于某一特定的网络情况来说,只能选择最佳的或者说最合适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