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必修三 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 作业 (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作业
一、选择题
1.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小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

这个实验结果显示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 吞噬细胞
B. 造血干细胞
C. B细胞
D. T细胞
【答案】D
【解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为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

T细胞受抗原的诱导转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于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肿瘤细胞或移植物,使得这些细胞裂解死亡。

在器官移植中,对异体组织器官起排斥作用的主要是细胞免疫。

切除胸腺的小鼠,新的T细胞无法产生,细胞免疫的功能大大降低,使移植进来的异体皮肤被排斥的可能性减小,因而更易成活。

因此,D项正确,A、B、C项错误。

2.下图所示范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

下列叙述何者不正确?(箭头为疫苗注射的时间)()
A.甲与丁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识别它们的B细胞特异性不同
B.注射一次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可以在血浆中长期存在
C.白细胞介素—2可以加强上述反应
D.丙时间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甲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答案】B
【解析】注射疫苗目的是为了获取大量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长期存在,血清中的抗体则不能长期存在。

3.小儿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由于个体内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无法产生抗体,患儿出生六个月后,来自母体的抗体耗尽而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化脓性细菌感染。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病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B.该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正常
C.该病可以通过注射减毒疫苗的方式进行治疗
D.患病原因可能是B细胞分化受阻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病是B细胞无法成熟,不能产生抗体,所以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故A正确。

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参与的,而该病只是影响了B细胞的成熟,对T 细胞无影响,故细胞免疫功能正常,故B正确。

该病无法产生抗体所以通过注射疫苗无法进行治疗,故C错误。

B细胞无法成熟可能是因为B细胞分化受阻,故D正确。

4.2005年秋季,东南亚及其他国家爆发了大规模的禽流感,与前两年欧洲地区的疯牛病和口蹄疫一样,引起世界性的肉类食品进出口贸易恐慌。

下列关于禽流感的免疫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A.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而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B.人体可通过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
C.体液免疫对通过血液循环散播的病原体起抵制作用
D.效应T细胞能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和释放淋巴因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免疫的有关知识。

抗体只能有效应B细胞产生,而不能由效应T 细胞产生,B错。

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而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体液免疫对通过血液循环散播的病原体起抵制作用、效应T细胞能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和释放淋巴因子均是正确的。

故本题选B。

5.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 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C. 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D.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答案】C
【解析】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太强,A错误;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不能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是T细胞分泌的,B错误;青霉素注射后出现胸闷等过敏反应,且在下次注射青霉素后仍会出现相应症状说明青霉素引起的免疫反应具有特性异性和记忆性,C正确;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D错误.
6.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B.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C.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
D.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答案】BC
【解析】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A项错误;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B项正确;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中的B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免疫的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会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C项正确;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D项错误。

7.神经递质、酶、抗体、动物激素的共同点是
A.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B.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C.都是信息分子
D.都属于生物体的功能分子
【答案】D
【解析】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部分是核糖核酸,是活细胞合成的,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作用后不失活;动物激素本质有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的衍生物,类固醇等,动物细胞合成,调节生命活动,具体作用大不相同,作用后失活;神经递质本质一般是乙酰胆碱,也有别的,作用后失活;抗体本质蛋白质,浆细胞产生,作用后失活,体液免疫效应阶段起作用。

答案是D。

8.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④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子有关,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
C.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
D.外界空气中的02最终进入肝细胞被利用需穿过9层膜
【答案】A
【解析】内环境排泄代谢废物主要需要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和皮肤的参与,故A正确。

血浆渗透压主要和蛋白质无机盐有关,故B错误。

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故C错误。

外界中的氧气最终进入肝细胞被利用需要穿过11层膜,即首先要通过肺泡细胞(一进一出2层),再进入毛细血管,穿过毛细血管管壁细胞(2层),由红细胞(2层)携带运到肝脏附近,再次穿过管壁细胞(2层),进入肝细胞(1层)进入线粒体(2层)就是11层膜,故D错误。

9.如图为特异性免疫过程某个时期的示意图,图中“X”代表的细胞名称是
A.B细胞 B.效应T细胞 C.记忆细胞 D.浆细胞
【答案】 B
【解析】选B。

X 左侧的肺泡细胞已感染了结核杆菌,所以X 为效应T 细胞,该图体现了细胞免疫过程。

10.下列有关HIV及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HIV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B. 艾滋病是一种通过体液和空气传播的疾病
C. 艾滋病患者出现痴呆的可能原因是HIV攻击的其脑细胞
D. HIV的遗传物质可直接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中
【答案】C
【解析】HIV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细胞生物,A错误。

艾滋病主要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B错误。

艾滋病患者出现痴呆可能是因为HIV 攻击了脑细胞,C正确。

HIV的遗传物质需要经过逆转录后才能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中,D错误。

11.下图为特异性免疫某过程示意图,图中“X”代表
A.B细胞 B.效应T细胞 C.记忆细胞 D.浆细胞
【答案】B
【解析】结核杆菌进入肺泡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结合,裂解靶细胞,暴露结
核杆菌,再动用抗体消灭,B正确。

B细胞浆细胞与体液免疫相关,AD错。

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需要T细胞才能行使细胞免疫,C错。

12.患过白喉的人,当白喉杆菌再次侵入人体时,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的过程主要是A.B细胞→记忆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白喉杆菌毒素()
B.B细胞→浆细胞→与白喉杆菌毒素特异性结合
C.记忆细胞→浆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消灭白喉杆菌毒素
D.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白喉杆菌毒素结合
【答案】D
【解析】患过白喉的人,初次免疫时,产生了记忆细胞和抗体,当白喉杆菌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和抗原结合,从而将抗原清除.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快、更强。

二、综合题
13.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

下图所示①、②、③是由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________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2)图中②所示的自身免疫病的患病机理是____________,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3)图中③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3与______________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4)在上述三种自身免疫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是________(填数字)。

有一种青少年型(Ⅱ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有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________(填数字)。

(5)当胰岛素含量高时血糖含量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就会受到影响,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

【答案】(1)胰岛B细胞 (2)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3)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 (4)①、②③ (5)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解析】
试题分析:胰岛B细胞表面的受体可以识别血糖升高。

由图可知,②表示浆细胞产生的某种抗体,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

抗体Y3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

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是①和②,因为这两种病因是胰岛素分泌减少。

胰岛素正常,却表现糖尿病症状,最可能和③过程类似。

血糖浓度反过来影响胰岛素分泌,称为反馈调节。

14.下图1表示抗体(IgG)的基本结构,其中恒定区域(Fc),能够与受体(Fc受体)结合;图2表示抗体发挥作用的示意图。

请回答相关问题:
(1)抗体是在抗原刺激下,由____________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____________;人体浆细胞可以来源于____________细胞。

(2)由图1和图2得知,抗体分子是以__________区域与病原体结合,Fc区与巨噬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结合。

这实际上在病原体和巨噬细胞表面之间形成了一个类似桥梁的联系,使得病原体与细胞接近,从而利于巨噬细胞对其吞噬。

(3)图示中巨噬细胞随后对抗体修饰过的病原体进行吞噬,属于____________免疫过程。

(4)病毒是一种依靠结合于细胞表面特定受体分子而进人细胞的寄生物。

HIV 的受体分子存在____________细胞表面。

当HIV入侵时,抗体能与HIV结合,从而阻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将与靶细胞结合,使其裂解释放出病毒。

【答案】浆细胞免疫球蛋白(或蛋白质)B细胞、记忆细胞(或记忆B细胞)Fab(抗原结合区)抗体Fc区受体(Fcr)特异性(或答“体液”)THIV病毒进入细胞效应T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1和图2得知,抗体分子是以 Fab区域与病原体结合,Fc区与巨噬细胞表面的抗体Fc区受体结合.这实际上在病原和巨嗟细胞表面之间形成了一个类似桥梁的联系,使得病原体与细胞接近,从而利于巨噬细胞对其吞噬。

(1)抗体是在抗原刺激下,由浆细胞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或蛋白质);人体浆细胞可以来源于B细胞、记忆细胞(或记忆B细胞)细胞。

(2)由图1和图2得知,抗体分子是以Fab区域与病原体结合,Fc区与巨噬细胞表面的抗体Fc区受体结合,这实际上在病原和巨嗟细胞表面之间形成了一个类似桥梁的联系,使得病原体与细胞接近,从而利于巨噬细胞对其吞噬。

(3)图示中巨噬细胞随后对抗体修饰过的病原体进行吞噬,属于特异性免疫过程。

(4)病毒是一种依靠结合于细胞表面特定受体分子而进人细胞的寄生物。

HIV的受体分子存在 T细胞表面。

当HIV入侵时,抗体能与HIV结合,从而阻止HIV病毒进入细胞,效应T细胞将与靶细胞结合,使其裂解释放出病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