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9: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标要求:
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形成的因果关系;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掌握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的能量来源和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性质。

2、运用图示、联系框图等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温室效应”。

3、通过实验、绘图等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
4、运用大气受热及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5、通过了解大气运动的成因,感悟物质运动的规律和联系,增强学生的大气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应用,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大气的水平运动及风向,风力风速大小的判读教学难点:
大气的保温作用,气温、气压、高度三者的关系,风向判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设立问题情境
“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

西高峰叫马塞人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

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

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海明威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号称“赤道雪峰”,其位于赤道地区,为什么山顶却终年积雪呢?
(学生思考,如学生回答因为海拔高,那接着设问,为什么海拔高了温度就低?青藏高原地区号称世界屋脊,太阳辐射强,为什么气温低呢?)
我们先来学习今天的第一部分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大气受热要有其能量来源,请同学们思考使得大气增温的根本能量来源是什么?(太阳辐射能)
我们知道在仅考虑纬度因素的影响情况下,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由于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这也就是为什么赤道比较热,而两极比较冷的原因之一。

但是不是太阳辐射能就是大气增温主要,直接的热源呢?答案是否定的。

【课堂探究】利用动画或板图展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解决以下问题。

⑴进入大气的太阳辐射为什么箭头变细?
⑵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情况如何?为什么?
⑶地面经太阳晒热后,热量如何传递?
⑷大气为什么能吸收大部分的地面辐射?
⑸大气增温后热量如何传递?
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

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以后,又以对流,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

(为什么大气主要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这与大气的组成成分密切相关,但从教学要求上来看,学生只要知道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就可以了,不必知道原因。

如学生感兴趣,教师可以解释,但需要适当补充大气组成的内容。

详见附录)
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回答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地区,为什么山顶却终年积雪呢?
因为地面长波辐射才是近地面大气增温的主要直接原因。

据研究证明在近地面大气中,每升高100m,气温大约下降0.6℃。

而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

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还给地面。

【课堂活动】
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月球表面温度高达127℃,夜晚月球表面的温度可降至-183℃。

月球表面的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

根据上图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解答】有大气的地球,白天一部分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被大气反射、散射和吸收,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能全部到达地面,使地面温度不致上升太高。

夜晚大部分地面辐射被近地面大气吸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热量的损失,使地表夜晚的降温速度减慢。

正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得地表温度变化比较缓和。

没有大气的月球,白天太阳辐射全部到达月面,使月面温度迅速升高。

夜晚,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没有大气对月面的保温作用,温度下降很快。

所以月面温度昼夜变化比地球剧烈得多。

【总结规律】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大气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是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能量的直接来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大气通过吸收、反射和散射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从而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

小结: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小了气温日较差,使地球表面平均气温提高到15℃,形成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

【学以致用】根据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气象台预报天气总要报一个最高温度和一个最低温度。

我们都有体会,在夏天晴朗的日子里,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不在中午,而是在午后的二三点钟,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刻却是凌晨。

这是为什么呢?
【解答】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大气温度的高低,而影响大气温度的根本因素,是由太阳辐射强度所决定的。

但是,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直接原因。

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总共只有14%左右,而有43%左右被地面吸收了。

当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量之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气中传导,这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上,晒热了地面,地面吸收的热再释放出去烘热空气,所以地面受热以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使气温升高。

在中午以后,地面放出的热量,仍少于太阳供给的热量时,直到下午二、三点钟,地面温度才能升到最高,气温也才是最高。

同理,太阳下山后,失去了阳光辐射的供应,因此,开始不断散失热量,气流也就不断降低,到了凌晨,这时地面温度降到最低值,所以气温在此时为最低。

2、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解答】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3、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解答】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二、热力环流
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统括大气运动实现的,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的维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实验探究】
学生在课前做大气环流地理实验,并拍摄实验过程录像。

课堂可播放大气环流实验录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究。

附:热力环流的实验设计
(1)实验用材:一个长约80厘米、高40厘米、宽40厘米的玻璃缸,一块胶合板(一侧开有一个小孔)或塑料薄膜,一小盆热水,一小盆冰块,几支香,一个打火机,一块黑布等。

(2)实验步骤:
(3)实验结论:由于近地面的冷热不均导致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在同一水平面形成气压差,空气由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图解过程】
【总结规律】
1、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2、等压面的形态变化:
由上图等压面的变化可知:
(1)等压面上凸为高压区,下凹为低压区;
(2)高低压是指同一高度上的气压差异;
(3)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4)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

【学以致用】
比较下图中四地气压的大小
【解答】A>B>D>C
【过渡】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
自然现象。

【活动探究】常见的热力环流
请同学根据所学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常见热
力环流现象。

(教师总结分析)
(1)海陆风
(2)山谷风
(3)城市风
【学以致用】
北半球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
(1)图示时间,风从吹向;
(2)从季节上看,这种风一般出现在季
【解答】第(1)题,陆地等压面下凹,为低压,海洋等压面上凸,为高压,所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第(2)题,海洋形成高压为夏季。

【过渡】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上升和下沉运动。

这种空气的垂直运动,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气压梯度。

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会产生
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形成了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对于大气的水平运动来说,其形成主要受三个力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地转偏向力--------偏向力,地面摩擦力------阻碍力。

列表说明三个力的特征。

作用力方向作用大小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
压指向低压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由水平气压梯度决定
(比较等压线疏密)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
右偏、南半球左偏只改变风向,不改变
风速
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地面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影响
风向
与下垫面、风速有关
高空和低空的大气水平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1)高空的风:
受力: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2)近地面的风:
受力: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总结规律】
近地面风向的绘制: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左右手定则:手掌摊开,掌心向外,四指方向同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拇指张开,拇指指向便是风向。

注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
【学以致用】
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根据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乙两地哪里的气压梯度大?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2)在图上画出甲、乙两地的
风向。

【解答】
(1)甲地气压梯度大,因为甲
地附近等压线密集
(2)甲处为西北风,乙处为东
南风
【总结提高】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
行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
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还没有弄明白,需要老师同学的帮助。

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进一步做好知识的深化。

【板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是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能量的直接来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大气通过吸收、反射和散射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从而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

二、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
2、常见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的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
地转偏向力--------偏向力
地面摩擦力------阻碍力。

2、近地面风向,风力风速大小的判读
附录
地球大气组成成分包括干洁空气(以氮、氧为主,以及部分微量气体如二氧化碳、臭氧、氨、甲烷、氢、一氧化碳等);水汽;固体杂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波长范围作用特点
作用形

吸收臭氧(平流层)紫外线吸收强烈,有选
云层、尘埃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太阳光谱辐射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区,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地面,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使得大气增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