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检简答及名词解释33(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设备点检的定义是什么?
设备点检就是借助于人的感官和检测工具,按照预先制定的技术标准,定点、定标准、定人、定周期、定方法、定量、定作业流程、定点检要求,而对设备进行检查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
点检定修制
点检定修制是以点检为核心,全员、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的一种设备管理体制。
点检人员是设备的责任主体,既负责设备点检,又负责设备全过程管理。
点检、运行、检修三方面之间,点检处于核心地位。
点检定修制可以使设备在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等方面达到协调优化管理。
2.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原则(“八定”)是什么?
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定点、定标准、定人、定周期、定方法、定量、定业务流程、定点检要求。
3.什么是设备的五层防护线?
设备的五层防护线,又称五层设防,就是把岗位日常点检、专业定期点检、专业精密点检、技术诊断和倾向管理、精度性能测试检查等结合起来,以保证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防护体系。
4.什么是精密点检?
精密点检的定义是:用精密检测仪器、仪表,对设备进行综合性测试、调查,或在设备不解体情况下,运用诊断技术、特殊仪器、工具或特殊方法测定设备的振动、温度、裂纹、
绝缘、温升、变形等物理量,并经过测得的数据,对照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判定,定量地确定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程度的一种检测方法。
5.什么是倾向点检?
倾向点检是指:对重点设备或已发现隐患需加强控制的设备进行劣化倾向管理,预测劣化点的维修时间、和零部件更换周期。
6.什么是劣化倾向管理的目的?
设备劣化倾向管理的目的在于跟踪设备的劣化趋势,评估设备的状况,以判断设备的可靠性,为设备的定修(消除劣化)决策提出科学的依据。
7.什么是设备定修?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设备定修是指在推行设备点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预防检修的原则和设备点检结果确定检修内容、检修周期和工期,并严格按计划实施设备检修的一种检修管理方法。
其目的是合理延长设备检修周期,缩短检修工期,降低检修成本,提高检修质量,并使日常检修和定期检修负荷达到更加优化的状态。
8.什么是状态检修?
状态检修是指根据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评估设备的状况,在故障发生前进行检修的方式。
9.点检员的“七步工作法”指什么?
七步工作法”是:调查现状,发现问题,制定计划,计划实
施、措施保证,实绩分析,巩固提高。
10.“五大要素”指什么?
五大要素”是:点检管理、日常维护、设备的“四保持”、备品备件管理、按计划检修。
11.设备点检管理的五层防护体系是什么?
五层防护体系的五层分别指:运行人员的巡回检查为第一层防线,专业点检人员的点检为第二层防线,技术人员和专业点检员共同参与的精密点检和技术监督为第三层防线,在上述三种点检的基础上的技术诊断和劣化倾向管理是设备点检管理的第四层防线。
设备的性能和精度测试则是设备点检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
12.点检定修的管理体制中“五制配套”是指什么?
五制配套是指:以计划值为目标;以点检定修管理为重点;落实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并推行标准化工作方法;开展以人为本的、富有创造性的、运用PD-CA工作方法的自主管理活动。
13.步入状态检修衡量的因素有哪些?
是否步入状态检修范畴可以用下列因素来衡量:设备点检管理的全面展开,形成了设备的五层防护体系。
设备检修的决策来源于设备的劣化倾向管理和状态诊断。
形成了点检定修管理的管理机制,即有人负责设备状态的全过程跟踪和管理;设备状态诊断、监测信息流畅通,管理标准上明确了推
行状态检修的外部环境。
设备检修计划(指状态检修项目)的计划命中率大于一定的比例。
一般应大于90%以上。
在修后的寿命周期内,属于状态检修项目基本上杜绝了由于失修引起的故障和缺陷。
14.检修文件包的组成内容包括什么?
检修文件包的文件组成:1、检修文件包清单。
2、检修工作任务单。
3、检修工序卡。
4、完工报告单(B版)。
15.编制检修作业标准的目的是什么?
编制检修作业标准的目的是:提高检修作业的质量;缩短检修作业的时间;消灭检修作业的事故;
16.什么是点检定修制提出设备的“四保持”?
四保持是:保持设备的外观整洁,保持设备的结构完整,保持设备的性能的精度,保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17.建立设备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应包括的标准有哪些?建立设备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应包括:设备的技术标准。
设备的作业标准。
设备的点检标准。
设备的维护保养标准。
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
18.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几方面?
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有: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目标现代化、管理方针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标准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人才现代化、管理措施现代化
19.点检员管理目标有哪些?
点检员管理目标是。
(1)确保设备“四保持”(外观、性能、精度、自动化),使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2)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设备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3)以降低故障率和维修费用为考核指标。
(4)以自主管理方式保持积极进取的活力。
20.检修文件包的编排顺序?
检修文件包编排顺序是:1、检修文件包清单。
2、检修工作任务单。
3、修前准备。
4、检修工序卡。
5、检修技术记录卡。
6、检修文件包修改记录。
7、质量监督签证单。
8、不符合项处理单。
9、设备试运行单。
10、完工报告单(A版)。
21.决定点检周期的因素与前提有哪些?
决定点检周期的因素与前提是:设备作业率,每月生产量(运行小时);使用条件,无误操作情况;工作环境,温度、湿度、粉尘;润滑状况,润滑方式与状态;对生产影响,设备的重要程度;使用实绩,其他同类厂的使用情况;设备制造厂家的推荐值。
22.检修作业标准的编制依据有哪些?
检修作业标准的编制依据有:国家和行业颁布的有关标准和规定;制造厂家提供的设备使用说明书和图纸;设备的检修
技术标准;国内外同类设备的检修标准;有关安全规程和工艺规程。
23.点检标准的编制依据有哪些?
点检标准的编制依据: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有关技术图纸资料。
检修技术标准。
参考国内外同类实际资料。
通过PDCA 循环取得的实际经验积累。
24.检修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检修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装置或部件名称、部位简图、件名、材料、检修标准、点检或检测方法、点检或检修周期、更换或修理周期和检修方面的特点事项等。
25.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1、机械磨损、2.金属组织和性质变化、蠕变、高温腐蚀等、3.疲劳裂纹、4.腐蚀、5.绝缘损坏。
除了上述几种表现形式外,还有由于制造、基建、设计上的原因等造成设备易劣化的隐患。
26.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的工作包括哪些?
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缺陷管理、设备的润滑管理、设备的定期试验和维护、设备的“四保持”工作等。
27.三方确认是指:
三方确认,是指在实施点检定修管理中,由于安全措施和质量监控工作的需要,点检方、检修方、运行方共同进行现场确认的一种工作方法。
当仅需点检方、检修方和运行方中的任两方进行现场确认时,称
之为“两方确认”。
28.两方确认是指:。
29.什么是“年修模型”?
为了使发电机组的年度检修有一个规范,点检定修管理明确了对每台发电设备必须有一个各种不同等级的年修循环周期的排列组合,称为年修模型。
年修模型是发电设备年度检修中各种等级的年修循环周期的排列组合。
30.设备的全过程管理(PDCA管理)包括:制定点检标准和点检计划;按计划和标准实施点检和修理工程:检查实施结果,进行实绩分析;在实际分析的基础上制订措施,自主改进(合理化建议)。
31.点检工作优化的目的是什么?
点检工作优化目的是要求合理安排点检管理的五层防线,既体现以点检为核心的精神,又充分发挥与点检有关的运行巡检、技术监督、定期测试、状态诊断和监测等工作的作用,做到五层防护线各有重点,不产生重复点检,设备数据信息流畅通,分工和职责明确,形成一支密切配合的团队力量,把设备的性能和状态搞清楚。
32.实行点检定修制的发电企业,为了使点检管理工作协调优化,应重点抓好工作有那些?
有:(1)原有对设备的技术监督、定期试验、定期测试和预
防性检查等工作,要在点检定修制的平台上,与点检定修“四大标准”体系很好的整合在一起,防止出现各搞一套。
(2)按业务模型开展工作,工作各环节信息流畅通,配合密切。
为定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维护人员除按维护保养标准做好日常工作外,可视工作量安排一定量的良否点检活动。
32.什么是B类设备?
是指该设备损坏或在自身和备用设备皆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机组的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降低或导致环境污染的设备;本身价值昂贵且故障检修周期或备件采购(或制造)周期较长的设备。
33.点检的内容包括哪些?
点检内容包括:压力、温度、流量、泄漏、给油脂状况、异音、振动、龟裂(折损)、磨损、松弛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