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油田文33断块区地质特征研究及录井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原油田文33断块区地质特征研究及录井对策分析
摘要在目前的油田勘探开发阶段,开发井多为沿断层靠近高部位所钻的定向井,完钻原则大多为钻穿某层某沙组留足口袋完钻,这就要求对各区块的构造特征,主要目的层的各砂层组的特征及分层依据了解清楚,本文就文33断块区主要目的层沙二下、沙三上各砂层组的地层、岩性、电性特征及在现场录井中的对策进行简要的论述,旨在为以后在文33块钻井中及时发现油气显示和卡准完钻层位提供帮助。

关键词地层岩性电性特征录井对策
一、构造简况
文33断块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构造带文留构造南部,是在文东断层和徐楼断层所形成的较大地堑的背景下,由文东断层与西倾的文86断层所夹持的次一级地堑带,在堑带内又有次一级的文33断层、文401断层、文33-122断层切割,形成大小不等的含油断块。

从宏观上来看:北部构造复杂,断层倾向以东倾为主,地层倾角10度左右,南部构造较简单,断层倾向西倾为主,地层较缓,地层倾角6度左右。

东被文70断层分隔,与文72断块为邻,西以文东大断层为界,北起文124井,南至文133井,属于文南地堑,含油面积7.7km2。

二、地层情况及岩性、电性特征
该区揭示地层与文留油田其他断块相似。

沙一段是一套灰色泥岩夹灰质岩及膏盐层组成,是全区良好盖层。

沙二上亚段是一套分布稳定的泥质岩段,是本区良好的盖层。

以紫红色泥岩与含膏泥岩、泥膏岩组成的韵律层。

沙二下亚段为一套砂泥岩互层, 是本区的主要含油气层段, 本区分8个砂层组。

沙三上为一套灰色厚层状泥岩与成组性砂岩组成,夹灰质泥岩、油页岩,分布稳定,底部发育厚约5m~10m的油页岩,页理发育,具可塑性,可做为地层对比标准层,钻时曲线特征清楚,底界划在油页岩组底部,本区分10个砂层组, 是本区的主要含油气层段。

沙三中在本区沙三中地层仅保存有沙三中1~2两个砂组,沙三中3~10砂
组被文东断层断失,沙三中1砂组地层为盐膏或膏泥互层,且从南向北盐膏层逐渐加厚,沙三中2砂组地层为砂泥岩韵律层,含油性较差,在本区块钻遇的井较少。

沙一盐分布较稳定,向北沙一盐变薄,北部相变为灰白色含膏地层,有些井断缺,文9盐和文23盐在该块北部埋较浅,在该区北部录井应注意下部发育的文九盐和文23盐向北逐步抬高,在钻穿沙三上之后,过断层可能见文9盐或文23盐,录井中应密切注意膏盐层。

(一)、沙一段主要特征:
沙一盐是沙河街组上部最主要的标志层,S1中灰色灰质、白云质岩性含量高,在S1盐顶部以上20m~30m间见油斑、油迹白云岩,局部见灰质油斑粉砂岩,取心见白云岩裂缝含油、薄层油斑白云岩,视电阻率呈高值,文33-155井2248. 11-2301.00米钻井取芯已证实这点。

已有1口井获工业油流。

沙一下顶部发育灰白色含膏泥岩,沙一盐岩屑中灰色泥岩块大,岩屑棱角分明,钻时曲线变化明显。

钻时变慢,岩屑较上部变细,见红色地层或含膏泥岩增加则进入S2上地层。

(二)、沙二上主要特征:
紫红色泥岩夹灰色、灰白色含膏泥岩、泥膏岩,偶见粉砂岩,岩性清楚,钻时曲线呈"波状"起伏,变化不大,与岩性吻合性较好。

电阻曲线呈"锯齿状";钻时变大,钻时曲线明显起伏,见粉砂岩进入沙二下地层。

(三)、沙二下主要特征:
紫红色泥岩与浅灰色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局部见灰色泥岩。

沙二下共分为8个砂组。

1砂组:为一套紫红色泥岩夹粉砂岩,砂岩不发育,砂层较薄,物性差、油层分布面积小,油砂量少不易判断,沉积厚度约50m,上下部发育薄层粉砂岩,中部为一段厚约15m的"泥脖子"。

卡准该界面应以岩屑录井为主,参考钻时曲线,结合构造高度,综合判断界面和油气显示,油砂呈圆粒状,较小。

2砂组:以紫红色泥岩夹粉砂岩为主,沉积厚度约35m,砂岩不发育,泥质含量高,自然电位负异常不明显,与钻时曲线吻合性较好,2.5m视电阻率曲线"指状"跳跃,幅度中等,油砂含量增加,该段录井应注重油砂量的变化,结合钻时曲线、荧光试验卡准显示层,底部为一段厚约10m的泥岩段,钻时曲线出台阶,岩屑中砂岩明显减少,为砂组界面。

3砂组:紫红色泥岩夹粉砂岩为主,沉积厚度约60m,砂岩发育,"箱状"自然电位负异常明显,与钻时曲线吻合性好,2.5m视电阻率曲线"指状"跳跃,幅度中等,该段是主力产层,油砂含量增加,录井应注意油砂量和钻时的变化,结合钻时曲线特征、荧光试验卡准显示层,底部与4砂组界面,是一段厚约20m
的泥岩段(泥脖子),钻时曲线呈慢钻时台阶,岩屑中砂岩明显减少,钻时再变快应考虑进入4砂组。

4砂组:紫红色泥岩夹粉砂岩为主,沉积厚度约50m,砂岩发育,自然电位负异常较明显,与钻时曲线吻合性较好,2.5m视电阻率曲线"指状"跳跃,幅度中等,该段是主力产层,油砂较明显,录井应注意油砂量和钻时的变化,结合钻时曲线特征、荧光试验卡准显示层,应描述准油层单层厚度和泥岩夹层厚度变化,与5砂组界面是一段厚约10m的泥质粉砂岩或泥岩段,钻时变化不明显,注意描出砂组特征。

5砂组:紫红色泥岩夹粉砂岩,局部夹薄层灰色泥岩,沉积厚度约50m,砂岩发育,"箱状、钟状"自然电位负异常明显,与钻时曲线吻合性好,2.5m视电阻率曲线"指状"跳跃,局部"锯齿状",幅度中等,该段是主力产层,油砂含量变化明显,录井应注重油砂量和钻时的变化,结合钻时曲线特征、荧光试验卡准显示层,与6砂组界面是一段厚约10m的泥岩段,钻时曲线变慢,岩屑中泥岩量增加,描出砂组特征。

6砂组:紫红色泥岩夹粉砂岩为主,沉积厚度约35m,上部砂岩发育,"箱状"自然电位负异常明显,与钻时曲线吻合性好,2.5m视电阻率曲线"指状"跳跃,局部"锯齿状",幅度中等,该段是主力产层,油砂含量增加明显,录井应注意油砂量和钻时的变化,结合钻时曲线特征、荧光试验卡准显示层,下部砂岩变差,底部是一段厚约10m的泥质粉砂岩或泥岩段,钻时逐渐变慢,岩屑中粉砂岩含量减少,界面划在泥岩段底部。

7砂组:紫红色泥岩夹粉砂岩为主,泥岩颜色较6砂组泥岩颜色变深,沉积厚度约60m,砂岩较发育,自然电位异常幅度较小,与钻时曲线吻合性一般,2. 5m视电阻率曲线"指状"跳跃,局部"锯齿状",幅度中等,该段储层较差,砂岩泥质含量较高,录井应注意砂岩量和钻时的变化,结合钻时曲线特征、荧光试验卡准显示层,与8砂组界面,特征不明显。

钻时曲线稍慢,岩屑中砂岩变化不大,
应以泥质岩类定名为主,注意界面变化特征。

8砂组:紫红色泥岩夹粉砂岩为主,下部见深灰色泥岩与紫红色泥岩间互沉积,沉积厚度约40m,砂岩较发育,自然电位负异常较明显,由于泥质含量较高,砂层与钻时曲线吻合性一般,2.5m视电阻率曲线"指状"跳跃,局部"锯齿状",幅度中等,该段是主力产层,油砂含量增加明显,录井应注意油砂量和钻时的变化,描准灰色泥岩出现位置,结合钻时曲线特征、荧光试验卡准显示层,进沙三上钻时曲出呈慢钻时台阶,岩屑中粉砂岩较致密。

(四),沙三上主要特征:
为一套深灰色泥岩与粉砂岩不等厚互层,下部发育页岩、油页岩,底部含膏泥岩,是该区主力油气层段。

1砂组:深灰色泥岩夹浅灰色粉砂岩,局部含灰白色含膏泥岩,沉积厚度约40m,砂岩泥质含量较高,较沙二下砂岩致密,钻时普遍较沙二下慢,自然电位曲线异常幅度较小,2.5m视电阻率曲线呈"锯齿状"跳跃,值较低,该段油层单层厚度较小,底部为厚约15m的泥岩或粉沙质泥岩段,钻时变慢。

2砂组:深灰色泥岩夹浅灰色粉砂岩,顶部含少量灰白色含膏泥岩,沉积厚度约35m,砂岩发育,物性较好,较疏松,砂泥岩钻时变化明显,自然电位曲线负异常明显,2.5m视电阻率曲线较平缓,值较低,该段在构造高部位为油层,低部位为水层,单层厚度较大,底部为厚约10m泥岩段,可做为地层对比标志,钻时明显变慢,泥岩增加。

3砂组:深灰色泥岩夹浅灰色粉砂岩,沉积厚度约50m,砂岩较发育,物性较好,油砂较疏松,钻时普遍较快,"箱状"自然电位负异常较明显,2.5m视电阻率曲线较平缓,呈"锯齿状",值中等,底部电阻明显升高,为4砂组界面。

该砂组构造高部位为油层,低部位为干层或水层,单层厚度较大,底部为厚约20m 泥岩段,局部含页岩,钻时较砂岩慢,可做对比标志层,。

4砂组:深灰色泥岩夹浅灰色粉砂岩,沉积厚度约50m,砂岩发育,物性较好,较疏松,砂泥岩钻时变化明显,"钟状"自然电位负异常明显,2.5m视电阻率曲线逐步升高,构造高部位为油层,单层厚度可达8m,钻时明显变快,与自然电位吻合较好,底部为厚约20m泥页岩段,局部含砂。

5砂组:深灰色泥岩夹浅灰色粉砂岩,沉积厚度约50m,砂岩发育,物性较
好,较疏松,砂泥岩钻时变化明显,"钟状"自然电位负异常明显, 2.5m视电阻率曲线呈"波状",下部逐步升高,底部页岩明显。

构造高部位油层较发育,该组地层单层厚度较大,砂层数量少,钻时曲线变化明显,与自然电位吻合较好,底部为厚约30m泥页岩段,可作为标志层,局部含砂层,钻时曲线变化明显,5砂组底界面划在页岩顶界。

6砂组:深灰色泥岩夹浅灰色粉砂岩,沉积厚度约45m,砂岩发育,物性较好,较疏松,砂泥岩钻时变化明显,"箱状"自然电位负异常明显, 2.5m视电阻率曲线逐步抬高,下部出现油页岩,砂层在构造高部位多为油层,该组地层单层厚度较大,砂层数少,钻时曲线变化明显,与自然电位吻合好,底部为厚约5m 油页岩段,可做地层对比标志层,钻时曲线变化明显,6砂组底界划在页岩顶。

7砂组:深灰色泥岩夹浅灰色粉砂岩,沉积厚度约45m,砂岩发育,物性较好,较疏松,砂泥岩钻时变化明显,"箱状、钟状"自然电位负异常明显, 2.5m 视电阻率值较高,下部油页岩电性特征明显,砂层大都为油层,该组地层砂岩发育,厚度较大,钻时曲线变化明显,与自然电位吻合好,底部为厚约5m油页岩段,为地层对比标志层,钻时曲线变化明显,7砂组底划在页岩顶。

8砂组:深灰色泥岩夹浅灰色粉砂岩,沉积厚度约55m,砂岩发育,物性较好,较疏松,砂泥岩钻时变化明显,"箱状、钟状"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大, 2. 5m视电阻率曲线较平缓,下部发育成组油页岩,该组主要由两层厚砂岩组成,厚度较大,钻时曲线变化明显,与自然电位吻合好,底部为厚约5m~8m油页岩段,可做为地层对比标志层,钻时曲线特征清楚,电阻高,8砂组底界划在页岩组上部,录井注意该砂组中部发育页岩、油页岩夹层。

9砂组:深灰色泥岩、油页岩夹浅灰色粉砂岩,沉积厚度约55m,砂岩发育,物性较好,较疏松,上部泥质含量较高,砂泥岩钻时变化明显,"箱状"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大, 2.5m视电阻率曲线较平缓,下部出现成组油页岩,砂层大都为油层,该组主要由厚砂岩组成,厚度较大,钻时曲线钻时变化明显,与自然电位吻合好,底部为厚约5m~10m的油页岩段,可做为地层对比标志层,钻时曲线特征清楚,电阻高,9砂组底界划在页岩组顶部。

10砂组:深灰色泥岩夹粉砂岩,局部夹含膏泥岩,底部见厚约10m的油页岩,砂组厚度约45m,该砂组中部砂岩较发育,物性较好,砂岩、页岩、泥岩、
含膏岩岩钻时变化明显,砂岩"钟状"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大,与自然电位吻合好,底部厚约5m~10m的油页岩,页理发育,具可塑性,可做为地层对比标准层,钻时曲线特征清楚,10砂组底界划在油页岩组底部。

(五)、沙三中主要主要特征:
1砂组:深灰色泥岩夹油页岩,局部夹含膏泥岩,底部见盐膏岩(文9盐),砂组厚度约40m,中部砂岩欠发育,物性差,泥质含量较高,页岩、泥岩、膏盐岩钻时变化明显,盐膏层"钟状"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大,中部、下部发育油页岩,钻时变化明显,底部为厚约5m~10m油页岩和盐膏层段,为地层对比的标志层,钻时曲线特征清楚,岩性以白色膏岩为主,氯离子含量上升不明显,粘度上升明显,电阻高,10砂组与沙三中1砂组界面划在膏盐岩底部。

2砂组:深灰色泥岩夹浅灰色粉砂岩,沉积厚度90m以上,砂岩发育,物性较好,较疏松,上部发育含膏地层,砂泥岩钻时变化明显,"箱状"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大, 2.5m视电阻率曲线呈"锯齿状"跳跃,幅度较平缓,砂层大都为油层,较疏松,色棕黄,由于地层压力较沙三上高,应做好循环观察,预防井涌,该组储层主要由一组厚砂岩组成,厚度较大,钻时曲线变化明显,与自然电位吻合好,底部有薄层页岩、含膏泥岩发育,岩性明显,电性不明显,注意过断层钻遇文2 3盐,届时及时做出地质预报。

三、录井注意事项
针对地层对比的特点,在录井中结合邻井和构造资料,做好地层对比,卡准油气显示和完钻层位;定向井应根据造斜点位置、井眼轨迹,斜深与垂深的差别,结合邻井和构造资料,做好地层对比,卡准油气显示和完钻层位;在北部地区注意过断层钻遇文9盐或文23盐,如文33-303井井深3152米进入盐层,文33-1 99井井深3073米进入盐层。

钻进中应密切注意钻时、钻井液性能、氯离子含量等的变化,结合岩屑资料,综合判断是否进入盐层。

作者:陶德科,工程师,1983年毕业于长庆石油学校石油地质专业,长期从事钻井地质录井及生产管理工作,现在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三公司地质录井公司工作。

部页岩明显。

构造高部位油层较发育,该组地层单层厚度较大,砂层数量少,钻时曲线变化明显,与自然电位吻合较好,底部为厚约30m泥页岩段,可作为标志
层,局部含砂层,钻时曲线变化明显,5砂组底界面划在页岩顶界。

6砂组:深灰色泥岩夹浅灰色粉砂岩,沉积厚度约45m,砂岩发育,物性较好,较疏松,砂泥岩钻时变化明显,"箱状"自然电位负异常明显, 2.5m视电阻率曲线逐步抬高,下部出现油页岩,砂层在构造高部位多为油层,该组地层单层厚度较大,砂层数少,钻时曲线变化明显,与自然电位吻合好,底部为厚约5m 油页岩段,可做地层对比标志层,钻时曲线变化明显,6砂组底界划在页岩顶。

7砂组:深灰色泥岩夹浅灰色粉砂岩,沉积厚度约45m,砂岩发育,物性较好,较疏松,砂泥岩钻时变化明显,"箱状、钟状"自然电位负异常明显, 2.5m 视电阻率值较高,下部油页岩电性特征明显,砂层大都为油层,该组地层砂岩发育,厚度较大,钻时曲线变化明显,与自然电位吻合好,底部为厚约5m油页岩段,为地层对比标志层,钻时曲线变化明显,7砂组底划在页岩顶。

8砂组:深灰色泥岩夹浅灰色粉砂岩,沉积厚度约55m,砂岩发育,物性较好,较疏松,砂泥岩钻时变化明显,"箱状、钟状"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大, 2.5m 视电阻率曲线较平缓,下部发育成组油页岩,该组主要由两层厚砂岩组成,厚度较大,钻时曲线变化明显,与自然电位吻合好,底部为厚约5m~8m油页岩段,可做为地层对比标志层,钻时曲线特征清楚,电阻高,8砂组底界划在页岩组上部,录井注意该砂组中部发育页岩、油页岩夹层。

9砂组:深灰色泥岩、油页岩夹浅灰色粉砂岩,沉积厚度约55m,砂岩发育,物性较好,较疏松,上部泥质含量较高,砂泥岩钻时变化明显,"箱状"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大, 2.5m视电阻率曲线较平缓,下部出现成组油页岩,砂层大都为油层,该组主要由厚砂岩组成,厚度较大,钻时曲线钻时变化明显,与自然电位吻合好,底部为厚约5m~10m的油页岩段,可做为地层对比标志层,钻时曲线特征清楚,电阻高,9砂组底界划在页岩组顶部。

10砂组:深灰色泥岩夹粉砂岩,局部夹含膏泥岩,底部见厚约10m的油页岩,砂组厚度约45m,该砂组中部砂岩较发育,物性较好,砂岩、页岩、泥岩、含膏岩岩钻时变化明显,砂岩"钟状"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大,与自然电位吻合好,底部厚约5m~10m的油页岩,页理发育,具可塑性,可做为地层对比标准层,钻时曲线特征清楚,10砂组底界划在油页岩组底部。

(五)、沙三中主要主要特征:
1砂组:深灰色泥岩夹油页岩,局部夹含膏泥岩,底部见盐膏岩(文9盐),砂组厚度约40m,中部砂岩欠发育,物性差,泥质含量较高,页岩、泥岩、膏盐岩钻时变化明显,盐膏层"钟状"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大,中部、下部发育油页岩,钻时变化明显,底部为厚约5m~10m油页岩和盐膏层段,为地层对比的标志层,钻时曲线特征清楚,岩性以白色膏岩为主,氯离子含量上升不明显,粘度上升明显,电阻高,10砂组与沙三中1砂组界面划在膏盐岩底部。

2砂组:深灰色泥岩夹浅灰色粉砂岩,沉积厚度90m以上,砂岩发育,物性较好,较疏松,上部发育含膏地层,砂泥岩钻时变化明显,"箱状"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大, 2.5m视电阻率曲线呈"锯齿状"跳跃,幅度较平缓,砂层大都为油层,较疏松,色棕黄,由于地层压力较沙三上高,应做好循环观察,预防井涌,该组储层主要由一组厚砂岩组成,厚度较大,钻时曲线变化明显,与自然电位吻合好,底部有薄层页岩、含膏泥岩发育,岩性明显,电性不明显,注意过断层钻遇文23盐,届时及时做出地质预报。

三、录井注意事项
针对地层对比的特点,在录井中结合邻井和构造资料,做好地层对比,卡准
油气显示和完钻层位;定向井应根据造斜点位置、井眼轨迹,斜深与垂深的差别,结合邻井和构造资料,做好地层对比,卡准油气显示和完钻层位;在北部地区注意过断层钻遇文9盐或文23盐,如文33-303井井深3152米进入盐层,文33-199井井深3073米进入盐层。

钻进中应密切注意钻时、钻井液性能、氯离子含量等的变化,结合岩屑资料,综合判断是否进入盐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