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石》读后感
搭石一文中介绍了有一条小溪,没有桥,必须要用几块平整方正的石头,必须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摆上,村庄里的乡亲们团结友爱,讲谦让,尊老爱幼,让大家很感动。
想想我,既不想谦让,又不团结友爱。
有一次,我去食堂吃饭,有一位二年级的小朋友在四年级那打饭,她在和别人说话,我赶紧抢在她前面,她一看,温柔的说,“姐姐,这是我的位子,请你到后面排队,好吗为什么,这地方又没写你的名字,至少你会打到鸡鱼肉,”
再想想我的学习榜样——学习委员刘亮莉,刘亮莉即谦虚,又用微笑对待别人。
有一次,上美术课,我对刘亮莉说:“亮亮,我没带水彩笔,把你那盒大的给我,那小的给你,好吗?”“好!那我帮你涂色,你来画!”渐渐地,我和刘亮莉成了好朋友。
人要做到团结友爱,讲文明.讲谦让.讲道德和会用微笑面对大家!
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刘章爷爷写的《搭石》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作者的家乡有一条小溪,天气变凉,人们就在溪上搭了一些石头,让人们走过去,而且这里的人们互相谦让,如果有两人相对过搭石,他们一定会停住脚步,让对方走过去,他再走,如果碰见老人,青年人会毫不犹豫的把老人背到对岸。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想:这真是一个友好的村子啊!这个搭石任人走,任人
踏,它们联结者村民的美好生活和几条友好的小路。
我还感受到:做事一定要不争不抢,互相谦让,就像村民们那样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也要像村中的青年人尊老爱幼。
我们的学习也是如此,不要比吃穿,学习好才是最重要的。
以后,我一定要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孩子,在家尊敬父母,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做一些家务;在外面帮助老人过马路,不强道;在车上给老人和抱小孩的阿姨主动让座。
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搭石》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写了“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当地村民自觉摆搭石让别人通过的事。
这篇课文表面上是写搭石,实际上是借搭石表现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课文语言朴素秀美,意境深远,通过平实的叙述展开情节,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令人喜爱!
通过读书我体会到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今后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可贵的品质,比如盲道上有一辆自行车,我们要主动把它移开;不如一位同学没带书和文具盒,我们要主动借给他;比如一位老人或妇女来到公交车没有位置,我们要自觉给他让座;还比如一个小孩或老人摔倒了我们要去把他扶起,一位老人过马路我们要去扶他过马路……很多人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只要我们多多留心就一定会做个好学生,让别人喜欢,社会上如果全是这样的人,我们的生活该变得多美好呀!
我喜欢《搭石》这篇课文,更喜欢里面的人!
读后感
我读了《搭石》这个故事,受益匪浅。
我与故事中的主人公相比差得实在太远了。
我感到自己是那么的渺小,不禁惭愧地低下了头。
当我读到“上了年岁的人走搭石,无论多么急着赶路,如果看到哪块搭石不平稳,他总要放下自己的东西把它摆好,还在上面踏一踏,直到满意才离开。
”老人的一举一动,让我们看出伟大,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有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背着书包,带着鲜艳的红领巾,高高兴兴地上学去。
在上楼的时候,看到了一堆垃圾,我却视而不见,踩着垃圾,哼着歌曲上楼去,连我胸前带的红领巾都为我感到惭愧。
课文中还写到“如果面对面同时有两人走搭石,他们总是让对方先走。
遇到老年人走搭石,年轻人都主动背他们过搭石,他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又想到了我们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的事:平时我们在想入门口的时候,因为门太小了,所以只能陆续的进入。
可是,有的同学是你推我抢,和人家搭石里面的主人公那可差多了,人家可是一背一让,可我们是一推一抢,争分夺秒。
看了这篇课文,我也要向搭石里的老人一样,做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的人。
如果我们能把垃圾捡起来,那么我们的校园就会更清洁;如果我们能让让他人,那么班级就会变得更团结;如果大家都懂得谦让,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读后感
今天,我们的罗老师教了我们《搭石》这一课,这使我大为感动,因为,那里面表现出山中的村民很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等美德,而比起我们城市的人呢,简直不能比:瞧那家伙,又乱扔垃圾了,而这位呢,看到了也不捡起来扔进垃圾箱……这好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样!
这篇课文非常生动,里面讲了作者的家乡有一条小溪,那里常年洪水爆发。
秋天,为了方便渡河,村民们便在小溪上搭了一些石块。
假如有一块石块有点松动了,村民们便再找来一块石块,补上后,满意了才罢休……。
从这里,我们便可以感受到村民们那颗团结友爱、不损人利己的心!
读到这里,我大为感动:一个没文化的山里村民竟然可以这么团结友爱,这是我想不到的,而我们这些城里人因该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才是,可事实上却不是的!瞧,这差别这样大,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山里村民是个榜样,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一下。
让我们一起建设团结友爱的中华吧!
读后感
学了《搭石》这一课,我感受到了乡间人们美好的情感,也让我得到了不少启示。
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每年汛期溪水猛涨,秋凉后,人们就在溪里横着摆一排石头,方便过河,这就是搭石。
走搭石的时候,步调要快而有序,遇见老人,年轻人要背他们过去……课文以优美的语句向我们讲述了家乡人民淳朴的品行。
读完课文我想,作者是多么幸运呀,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
这里不仅风景优美,人们的心灵也是纯洁美丽的:每个人都早早地摆好搭石,还会互相监督;要是发现不平稳的搭石,就是再急也要把它换成平稳的;两个人走对面时,都会让对方先走……他们这些美德,就像乡间走搭石时人影绰绰、清波漾漾的情景,让人感受到这美丽的风景里,他们每个人的责任感,勤劳、互助、谦让。
这篇文章里处处是美,通过认真体会,我也喜欢搭石了,我向往作者故乡的小溪和搭石,更向往乡间人们心里像搭石一样美好的“风景”。
改写《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早上的雨把地上的尘土都弄湿了,此时诗人王维正在和最好的朋友元二告别。
他们互相都很舍不得,看着宾馆旁边的柳树叶子都染得很新很绿,禁不住想起以前的快乐时光。
“元二啊,我们以前在一起玩的时候多开心,想不到现在却要离别了。
”“嗨呀,现在国家大旱,祖国有难,我们做官也是为了国家啊——”“可惜安西那么远,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想见?”元二悲哀得回答:“离这里几千里远,走马都很长时间了。
”“王维说:“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二十多年了。
元二你考状元做了官,那个地方可远哪。
”元二抚摸着柳树,靠在旁边。
“都这么长时间啦,王维啊,做官也是很辛苦的。
”“我知道……”
“唔,元二,我有一句话。
”“你说嘛。
”王维有些犹豫:“元二,我记得皇上给你的命令是十点到阳关,可是现在已经……”“哎呀,王兄,我得走了——算了,我再在这儿坐一会儿,毕竟我们这一次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对吗?”“嗨,对。
”元二做出无所谓的表情,其实是在掩饰依依不舍。
“皇上应该会给我一点儿时间的,和亲戚、朋友告别。
”“我也这么想。
”
时间已近中午,早晨被露珠和雨滴染得浅绿的柳树渐渐变成了翠绿色,王维和元二头顶上的太阳也十分耀眼,仿佛在一跳一跳得闪着光。
“元二,安西离这里好远。
文成公主到西藏就走了半年,那样我们通信都不容易了!”“唉,是啊。
等我到了安西,互相的情况也不知晓了啊!”“对的,这一次离别,说不定就再也见不到了呢。
”“可不是呀,我们都说过多少话了?”边说,王维往旁边精致的日晷望了过去,八点三十分。
“元二,你早点出门去不好吗?万一路上耽误了什么,不就晚了。
十点到阳关,再快的马也‘飞’不过去,除非你和你的妻子都会带着行李‘飞’过去。
”元二想:王兄以前没有这样呀,今天怎么这样管我?正在他想的时候,王维说:“元二呀,这次不是我多管闲事,只是我真的很担心你能否在很多年后安全得回到故乡?”“我怎么知道,可我愿意为国家出一份力。
”“我也要争取!”忽然,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