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诗歌意境的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诗歌意境的词语
1. 傲雪凌霜[ ào xuě líng shuāng ]
释义: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
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
傲,傲慢、蔑视。
出处:宋·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
2.春寒料峭[ chūn hán liào qiào ]
释义:料峭:微寒。
形容初春的寒冷。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十九卷:“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
3.秋月春风[ qiū yuè chūn fēng ]
释义:指良辰美景。
也指美好的岁月。
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
4.桃红柳绿[ táo hóng liǔ lǜ ]
释义:桃花嫣红,柳枝碧绿。
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出处:唐·王维《田园》诗:“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
5.一叶知秋[ yī yè zhī qiū ]
释义: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
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
6.眠云卧石[ mián yún wò shí ]
释义:比喻山居生活。
出处:唐刘禹锡《西山半若试茶歌》:“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卧石人。
”
7.莺啼燕语[ yīng tí yàn yǔ ]
释义:莺:黄鹂。
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
形容大好春光。
出处:唐·皇甫冉《春思》诗:“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8.秋月春花[ qiū yuè chūn huā ]
释义: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
泛指春秋美景。
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9.丽藻春葩[ lì zǎo chūn pā ]
释义:比喻美妙的言谈。
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粲花》:“李白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时号李白粲花之论。
”
10.花香鸟语[ huā xiāng niǎo yǔ ]
释义: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
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出处:宋·吕本中《紫薇·庵居》:“鸟语花香变夕阴,稍闲复恐病相寻。
”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 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或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
(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
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
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
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
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
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
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
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
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
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
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
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动物
类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沙鸥:飘零、伤感鸟:象
征自由莼[c 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
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
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寂静
肃穆,清远含蓄,宁静幽深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
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
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等. 1,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
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明朱承爵《存馀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二:“ 云栖修篁夹道,意境殊胜.” 端木
蕻良《关山月的艺术》:“画梅花的,很少能闯出林和靖式的梅花品格,总是强调暗
香疏影这般意境.” 2,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
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3,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
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4,文艺理论界对“境界”说的阐述虽然众说纷纭,为轩为轾,但有一个地方却出人意外,这就是绝大多数评论
者都把“境界”和“意境”等同起来.称之为“文学形象”、“作品中的世界”.这种看法
无疑是片面的. 5,“境界”一词作为一般习惯用法,如云“境界有二,有诗人之境界,
有常人之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泛指作品中的一种抽象界域而言者.又如云“古今
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
同的阶段而言者.又如云“‘明月照积雪’‘大江日夜流’‘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此处之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作者所描写的景物而言者. 6,“意境”是艺术辨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美学中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意境是属于
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这一艺术辨证法范
畴内容极为丰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两个统一过程中,
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 7,“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意境”这个词.比如说,一首诗很好,我们就说:“这首诗很
有意境.”一幅画很好,我们就说:“这幅画很有意境.”甚至看完一场电影,走出电影院,我们也会听到有人议论:“今天的电影很有意境.”但是尽管大家都在用这个词,对于究
竟什么是意境,很多人并没有搞得很清楚. 8,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1.它们所达到的
层次和深度不同:意象指的是审美的广度,而意境指的是审美的深度; 2.意境是意象的
升华; 3.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属于艺术范畴,而意境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
范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 9,编辑本段诗歌的意境简单的说,就
是创作诗歌的环境.可以是写作时的场景,也可以是回忆,也可以是心中所想,实际却达
不到的场景.诗歌的意境是作者的心境和感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这个道理. 10,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
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
的诗的艺术 11,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
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
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
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
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
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
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
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
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
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12,修饰意境的词语
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寂静肃穆……。
1.琼楼玉宇[ qióng lóu yù yǔ ]
琼:美玉;宇:房屋。
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
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2.亭台楼阁[ tíng tái lóu gé ]
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3.雕梁画栋[ diāo liáng huà dòng ]
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4.唯妙唯肖[ wéi miào wéi xiāo ]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巧妙,非常逼真。
5.芳华如梦[ fāng huá rú mèng ]
1.<;形>;(花草)芳香而艳丽不借芳华只自香。
——宋·陈师道
6.轻歌曼舞[ qīng gē màn wǔ ]
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7.海市蜃楼[ hǎi shì shèn lóu ]
蜃:大蛤。
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
城郭。
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8.镜花水月[ jìng huā shuǐ yuè ]
镜里的花,水里的月。
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9.似水流年[ sì shuǐ liú nián ]
流年:光阴。
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
10.匠心独运[ jiàng xīn dú yùn ]
匠心:工巧的心思。
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诗歌意境用语:
1.雄浑壮丽、开阔苍凉、高远辽阔、雄伟壮阔、高旷壮阔、苍凉、雄浑、苍茫、辽阔、高远、深远
2.幽清明净、和谐静谧、恬静自然、虚幻飘渺、安谧闲静、幽静深寂、恬静优美、宁谧、朦胧、空寂、寂静、
3.凄清暗淡、萧条惨淡、孤独凄凉、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肃杀荒寒、荒凉、冷寂、
肃穆、沉郁忧愁
4.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清新明丽、清远含蓄
5.繁华、热闹、高亢、雄奇瑰丽、富丽堂皇、慷慨激昂、华美壮丽
意境是什么:
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
体感的艺术图画。
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
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
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
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
它
既是作家苦心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评论作品的重要准绳。
我国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先生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
诗人创造意境常常用“触景生情”和“缘情写景”(即“寓情于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