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测性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选择集成电路 ➢ 在设计数字电路板时,应尽可能选择支持IEEE1149.1标
准的集成电路。 ➢ 优先选用同时支持IEEE1149.1和IEEE1532标准的可编程
集成电路。IEEE1532标准能使来自不同厂家的可编程逻 辑集成电路使用相同软件进行编程。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 设计边界扫描链
➢ 由于LATTICE、XILINX、ALTERA、TI和AD公司的编程 软件工具不兼容,因此,为了便于使用各自的编程软件 工具进行编程,不同公司的可编程集成电路应放置在不 同的扫描链上,每一个扫描链提供一个独立的用于编程 和测试的JTAG接口。根据IEEE1149.1标准,JTAG测试 接口包括TMS、TCK、TRST、TDI和TDO等5种信号。 为了适应多JTAG接口的要求,边界扫描测试系统应提供 多个JTAG接口,例如ScanWorks最多能提供16个JTAG 接口。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 特殊功能引脚的连接方法 ➢ 某些支持边界扫描测试的集成电路有一些特殊功能引脚,
这些引脚影响边界扫描测试功能。 ➢ 当进行边界扫描测试时,需要将这些引脚设置到特定的
状态。 ➢ 在使用集成电路之前,应仔细阅读该集成电路的BSDL文
件,然后按照特殊功能引脚的使用要求进行合理的连接。 ➢ BSDL文件是由集成电路制造商提供的描述该芯片边界扫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 内部扫描设计技术有两种: ➢ 全扫描技术,将电路中所有的触发器用特殊设计的具有
扫描功能的触发器代替,使其在测试时链接成一个或几 个移位寄存器; ➢ 部分扫描技术,只选择一部分触发器构成移位寄存器, 降低了扫描设计的硬件消耗和测试响应时间。 ❖ 边界扫描测试方法于1990年成为IEEE的标准,即IEEE Std 1149.1-1990,目前最新的版本为IEEE1149.12001[2] 。该标准由JTAG(Joint Test Action Group) 组织制订。边界扫描测试技术的基本思想是从集成电路 本身的测试性设计入手,解决数字电路板的测试问题。
管数、引线数比例上升,这已成为提高电路可测试性的最 根本措施 ➢ 使测试码生成更容易 ➢ 有利于提高测试集的质量:包括故障覆盖率、测试集规模、 实际测试时间等 ➢ 电路的附加部分对原来电路的性能影响应尽可能少。可测 试性设计都会增加额外测试电路,使芯片面积下降、速度 下降,通常芯片面积可能会增加10%~20%
描功能的一种文本格式的文件。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正确连接特殊功能引脚。 ➢ Xilinx SPARTAN XC2S150 FPGA的BSDL文件中指出:当处
于边界扫描测试模式时,该芯片的PROGRAM引脚应设置为 1;当处于其它工作方式时,PROGRAM引脚应设置为0。为 了保证在边界扫描测试模式时,PROGRAM引脚能设置为1, 该引脚应连接到一个开关上,利用开关可以设置PROGRAM 引脚为1或0。 ➢ TI公司的TMS320C6701(DSP)芯片,当处于正常工作或 仿真调试状态时,EMU0和EMU1引脚应设置为11,而处于 边界扫描测试状态时,EMU0和EMU1引脚应设置为00。这 两个引脚不能连接到固定信号上,应连接到开关上,利 用开关设置EMU0和EMU1引脚的状态。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 如果不同公司的可编程集成电路支持IEEE1532标准,则 可以把它们放置在同一扫描链上。此时,可以使用相同 的编程软件对来自不同公司的集成电路进行编程。
➢ 尽量把具有相同电压等级的集成电路放在同一条扫描链 中。ScanWorks可以提供可编程的JTAG接口电平,以 适应不同电压等级的集成电路测试需要。若要把不同电 压等级的集成电路设置在同一个扫描链中,则需要进行 电平转换。在下图所示的扫描链中,后一个集成电路的 TDI、TMS、TCK、TRST和TDO需要进行电平转换。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 当把具有不同TCK的速度的集成电路设放置在同一个扫 描链时,TCK速度必须设置为扫描链中最慢集成电路的 TCK速度。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 边界扫描测试接口信号的连接方法 ➢ 边界扫描测试接口信号包括TMS、TCK、TRST、TDI和
TDO。为了保证这些信号的完整性,需要对进入数字电 路板的接口信号进行缓冲,特别是TCK和TMS。常用的 缓冲集成电路有54LS244。若54LS244不能满足速度要 求,则可以采用速度更快的FPGA作为缓冲器。 ➢ TRST是复位信号,常用接法如图2所示。该接法可以提 高驱动能力,解决因集成电路内部上拉电阻并联后阻值 过小而引起的TRST不能驱动为低电平的问题。
可测性设计
可测性设计的重要概念
❖ 故障覆盖率 F(Fault Coverage)= 检测到的故障数 / 2 × 内部节点数
➢ F是随不同的假定故障而变化的
可测性设计
可测性设计的重要概念
❖ 可测试性设计的目标 ➢ 无冗余逻辑:逻辑实现存在冗余会增加测试生成的复杂性 ➢ 增加集成电路的可控制性和可观性:随着集成度提高,晶体
目录
一 可测性设计引言 二 可测性设计的重要概念 三 边界扫描测试
可测性设计
可测性设计引言
❖ 微电子学迅速发展 ❖ 集成电路规模迅速膨胀 ❖ 电路结构越来越复杂 ❖ 芯片管脚封装的密度越来越高
可测性设计
可测性设计简介
❖ 大量故障变的不可测,因此过去由设计人员根据所完成的 功能来设计电路,而测试人员根据已经设计或研制完成的 系统和电路来制定测试的方案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实际生 产的要求。
➢ PCB上的IC按照测试性设计要求形成边界扫描链(即对数 字电路板进行可测试性设计 )
➢ 有支持边界扫描测试功能的软件系统(用于建立边界扫描 测试所需要的各种文件和执行边界扫描测试,比如ASSET InterTech公司的ScanWorks 和法国Temento公司的 DiaTem )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可测性设计
总结
总之,测试是很必要的
可测性设计
可测性设计
可测性设计
可测性设计的重要概念
❖ 测试矢量与测试码自动生成(ATPG) (Automatic Test Pattern Generation)
➢ 测试矢量是每个时钟周期应用于管脚的用于测试或者操作 的逻辑1和逻辑0的数据
➢ 测试码生成方法——穷举法、功能定义法、ATPG、人工编 码、故障模拟等
➢ ATPG,即测试码自动生成,是根据逻辑电本身的结构用算 法自动生成测试码
可测性设计
可测性设计的重要概念
❖ 可测性 Testability = Controllable + Observable ➢ Controllable 可控性
指能够对电路中每个内部节点进行复位和置位的能力 ➢ Observable 可观性
指不论用直接还是间接的方式都能观察到电路中任一个 内部节点状态的能力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 边界扫描单元电路 TDI TDO TCK TMS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 边界扫描电路(Boundary Scan)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 数字电路板使用边界扫描测试方法有三个前提条件:
➢ 电路板上使用的集成电路(IC)支持边界扫描标准 IEEE1149.1(目前ALTERA、XILINX和 LATTICE的主要系 列的大规模可编程逻辑集成电路都支持IEEE1149.1 )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 边界扫描结构定义了4 个基本硬件单元: ➢ 测试存取口( TAP) 、TAP 控制器、指令寄存器和测试数
据寄存器组。 ➢ TAP 一般包括4 条测试总线: 测试数据输入总线( TDI) 、
测试数据输出总线( TDO) 、测试模式选择总线( TMS) 和 测试时钟输入总线( TCK) 。还有一个可选择的测试复位 输入端( TRST3 ) 。 ➢ TAP 控制器是边界扫描的核心部分,整个测试逻辑都是由 它按一定顺序调用的。在测试时钟TCK的作用下,从TDI 加入的数据可以在移位寄存器链中移动进行扫描。
❖ 功能设计人员在设计系统和电路的同时,必须考虑到测试 的要求,即衡量一个系统和电路的标准不仅有实现功能的 优劣,所用器件的多少,而且还要看所设计的电路是否可 测,测试是否方便,测试码生成是否容易等问题。 ——这就是所谓的可测性设计
可测性设计
可测性设计的重要概念
❖ 可测性设计 DFT(Design for Testability) 有三类方法:a、Ad hoc 测试
b、基于扫描的方法 c、BIST(Built in Self Test) ➢ Ad hoc 测试:即专项测试,按功能基本要求设计电路, 采取一些比较简单易行的措施,使他们的可测性得到提高 ➢ SCAN扫描测试:Full Scan、 Boundary Scan 和 Partial Scan ➢ 内建自测试 BIST:是指利用设备内部具有自检能力的硬 件和软件来完成对设备检测的一种方法,这些硬件和软件 是设备的一个组成部分,称为机内自测试设备。
准的集成电路。 ➢ 优先选用同时支持IEEE1149.1和IEEE1532标准的可编程
集成电路。IEEE1532标准能使来自不同厂家的可编程逻 辑集成电路使用相同软件进行编程。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 设计边界扫描链
➢ 由于LATTICE、XILINX、ALTERA、TI和AD公司的编程 软件工具不兼容,因此,为了便于使用各自的编程软件 工具进行编程,不同公司的可编程集成电路应放置在不 同的扫描链上,每一个扫描链提供一个独立的用于编程 和测试的JTAG接口。根据IEEE1149.1标准,JTAG测试 接口包括TMS、TCK、TRST、TDI和TDO等5种信号。 为了适应多JTAG接口的要求,边界扫描测试系统应提供 多个JTAG接口,例如ScanWorks最多能提供16个JTAG 接口。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 特殊功能引脚的连接方法 ➢ 某些支持边界扫描测试的集成电路有一些特殊功能引脚,
这些引脚影响边界扫描测试功能。 ➢ 当进行边界扫描测试时,需要将这些引脚设置到特定的
状态。 ➢ 在使用集成电路之前,应仔细阅读该集成电路的BSDL文
件,然后按照特殊功能引脚的使用要求进行合理的连接。 ➢ BSDL文件是由集成电路制造商提供的描述该芯片边界扫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 内部扫描设计技术有两种: ➢ 全扫描技术,将电路中所有的触发器用特殊设计的具有
扫描功能的触发器代替,使其在测试时链接成一个或几 个移位寄存器; ➢ 部分扫描技术,只选择一部分触发器构成移位寄存器, 降低了扫描设计的硬件消耗和测试响应时间。 ❖ 边界扫描测试方法于1990年成为IEEE的标准,即IEEE Std 1149.1-1990,目前最新的版本为IEEE1149.12001[2] 。该标准由JTAG(Joint Test Action Group) 组织制订。边界扫描测试技术的基本思想是从集成电路 本身的测试性设计入手,解决数字电路板的测试问题。
管数、引线数比例上升,这已成为提高电路可测试性的最 根本措施 ➢ 使测试码生成更容易 ➢ 有利于提高测试集的质量:包括故障覆盖率、测试集规模、 实际测试时间等 ➢ 电路的附加部分对原来电路的性能影响应尽可能少。可测 试性设计都会增加额外测试电路,使芯片面积下降、速度 下降,通常芯片面积可能会增加10%~20%
描功能的一种文本格式的文件。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正确连接特殊功能引脚。 ➢ Xilinx SPARTAN XC2S150 FPGA的BSDL文件中指出:当处
于边界扫描测试模式时,该芯片的PROGRAM引脚应设置为 1;当处于其它工作方式时,PROGRAM引脚应设置为0。为 了保证在边界扫描测试模式时,PROGRAM引脚能设置为1, 该引脚应连接到一个开关上,利用开关可以设置PROGRAM 引脚为1或0。 ➢ TI公司的TMS320C6701(DSP)芯片,当处于正常工作或 仿真调试状态时,EMU0和EMU1引脚应设置为11,而处于 边界扫描测试状态时,EMU0和EMU1引脚应设置为00。这 两个引脚不能连接到固定信号上,应连接到开关上,利 用开关设置EMU0和EMU1引脚的状态。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 如果不同公司的可编程集成电路支持IEEE1532标准,则 可以把它们放置在同一扫描链上。此时,可以使用相同 的编程软件对来自不同公司的集成电路进行编程。
➢ 尽量把具有相同电压等级的集成电路放在同一条扫描链 中。ScanWorks可以提供可编程的JTAG接口电平,以 适应不同电压等级的集成电路测试需要。若要把不同电 压等级的集成电路设置在同一个扫描链中,则需要进行 电平转换。在下图所示的扫描链中,后一个集成电路的 TDI、TMS、TCK、TRST和TDO需要进行电平转换。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 当把具有不同TCK的速度的集成电路设放置在同一个扫 描链时,TCK速度必须设置为扫描链中最慢集成电路的 TCK速度。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 边界扫描测试接口信号的连接方法 ➢ 边界扫描测试接口信号包括TMS、TCK、TRST、TDI和
TDO。为了保证这些信号的完整性,需要对进入数字电 路板的接口信号进行缓冲,特别是TCK和TMS。常用的 缓冲集成电路有54LS244。若54LS244不能满足速度要 求,则可以采用速度更快的FPGA作为缓冲器。 ➢ TRST是复位信号,常用接法如图2所示。该接法可以提 高驱动能力,解决因集成电路内部上拉电阻并联后阻值 过小而引起的TRST不能驱动为低电平的问题。
可测性设计
可测性设计的重要概念
❖ 故障覆盖率 F(Fault Coverage)= 检测到的故障数 / 2 × 内部节点数
➢ F是随不同的假定故障而变化的
可测性设计
可测性设计的重要概念
❖ 可测试性设计的目标 ➢ 无冗余逻辑:逻辑实现存在冗余会增加测试生成的复杂性 ➢ 增加集成电路的可控制性和可观性:随着集成度提高,晶体
目录
一 可测性设计引言 二 可测性设计的重要概念 三 边界扫描测试
可测性设计
可测性设计引言
❖ 微电子学迅速发展 ❖ 集成电路规模迅速膨胀 ❖ 电路结构越来越复杂 ❖ 芯片管脚封装的密度越来越高
可测性设计
可测性设计简介
❖ 大量故障变的不可测,因此过去由设计人员根据所完成的 功能来设计电路,而测试人员根据已经设计或研制完成的 系统和电路来制定测试的方案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实际生 产的要求。
➢ PCB上的IC按照测试性设计要求形成边界扫描链(即对数 字电路板进行可测试性设计 )
➢ 有支持边界扫描测试功能的软件系统(用于建立边界扫描 测试所需要的各种文件和执行边界扫描测试,比如ASSET InterTech公司的ScanWorks 和法国Temento公司的 DiaTem )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可测性设计
总结
总之,测试是很必要的
可测性设计
可测性设计
可测性设计
可测性设计的重要概念
❖ 测试矢量与测试码自动生成(ATPG) (Automatic Test Pattern Generation)
➢ 测试矢量是每个时钟周期应用于管脚的用于测试或者操作 的逻辑1和逻辑0的数据
➢ 测试码生成方法——穷举法、功能定义法、ATPG、人工编 码、故障模拟等
➢ ATPG,即测试码自动生成,是根据逻辑电本身的结构用算 法自动生成测试码
可测性设计
可测性设计的重要概念
❖ 可测性 Testability = Controllable + Observable ➢ Controllable 可控性
指能够对电路中每个内部节点进行复位和置位的能力 ➢ Observable 可观性
指不论用直接还是间接的方式都能观察到电路中任一个 内部节点状态的能力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 边界扫描单元电路 TDI TDO TCK TMS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 边界扫描电路(Boundary Scan)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 数字电路板使用边界扫描测试方法有三个前提条件:
➢ 电路板上使用的集成电路(IC)支持边界扫描标准 IEEE1149.1(目前ALTERA、XILINX和 LATTICE的主要系 列的大规模可编程逻辑集成电路都支持IEEE1149.1 )
可测性设计
边界扫描技术
❖ 边界扫描结构定义了4 个基本硬件单元: ➢ 测试存取口( TAP) 、TAP 控制器、指令寄存器和测试数
据寄存器组。 ➢ TAP 一般包括4 条测试总线: 测试数据输入总线( TDI) 、
测试数据输出总线( TDO) 、测试模式选择总线( TMS) 和 测试时钟输入总线( TCK) 。还有一个可选择的测试复位 输入端( TRST3 ) 。 ➢ TAP 控制器是边界扫描的核心部分,整个测试逻辑都是由 它按一定顺序调用的。在测试时钟TCK的作用下,从TDI 加入的数据可以在移位寄存器链中移动进行扫描。
❖ 功能设计人员在设计系统和电路的同时,必须考虑到测试 的要求,即衡量一个系统和电路的标准不仅有实现功能的 优劣,所用器件的多少,而且还要看所设计的电路是否可 测,测试是否方便,测试码生成是否容易等问题。 ——这就是所谓的可测性设计
可测性设计
可测性设计的重要概念
❖ 可测性设计 DFT(Design for Testability) 有三类方法:a、Ad hoc 测试
b、基于扫描的方法 c、BIST(Built in Self Test) ➢ Ad hoc 测试:即专项测试,按功能基本要求设计电路, 采取一些比较简单易行的措施,使他们的可测性得到提高 ➢ SCAN扫描测试:Full Scan、 Boundary Scan 和 Partial Scan ➢ 内建自测试 BIST:是指利用设备内部具有自检能力的硬 件和软件来完成对设备检测的一种方法,这些硬件和软件 是设备的一个组成部分,称为机内自测试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