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人教新课标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中国自然地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三大平原:平均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图中的东北平原、华 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主要丘陵:由北到南依次是图中的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提醒: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xíngchéng)了多样的地理环 境,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经济活动场所。 复杂多样的地形 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
【特别提示(tíshì)】(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南多北 少,夏秋多冬春少;(2)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严重;(3)人口 增加,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增加是导致我国淡水危机 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九页,共24页。
考点 我国气候特征(tèzhēng)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图说(tú shuō)考(点1)】气温(qìwēn)特征及影
中游:流向与山 脉斜交,形成平 坝与山谷相间的
河谷地貌
下游:河面增 宽,流速趋缓,
河汊众多
第十五页,共24页。
考点 我国主要河流(héliú)的水系特征
【疑难(yínán)解析分】析河流(héliú)水文特征时注意的问题
(1)汛期的长短:汛期的长短受补给的影响。 中国
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受夏季风影响,南方汛期来得早
间
分
布
夏季风强弱
进退不同
季节变化大 ,降水 的集中在夏秋季节
降水年际 变化大
第十一页,共24页。
考点 我国气候特征(tèzhēng)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特别(tèbié)关注(3】)我国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shēngchǎn)的影响
【信息解读】
分析我国的气候 特征应主要从气 温和降水两个主 要要素入手,重 点分析其分布特 征及规律。气候 特征对农业生产 的影响,应注意 包括有利和不利 两个方面。
例、(2012·新 课标全国(quán ɡuó)文综)读图, 完成(1)~(2)题 。
【 解
根图(A1.据 中)据1图月示平信均甲 水息气城 谷可温市 地以甲位推城于断市汉(高于乙) 城受 挡 冷市北 , 空1部 气月秦 对份岭 甲来山 城自地 市北的的方阻 影的
题 提B.供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响市较小
第十二页,共24页。
考点 我国主要河流(héliú)的水系特征
【图说(tú shuō)考点】 (1)长江(chánɡ jiānɡ)
上游:落 差大、多 峡谷,水
能丰富
中游:多曲 流、多支流,
多湖泊
第十三页,共24页。
下游:江 阔水深、 水流缓,
少支流
考点(kǎo diǎn) 我国主要河流的水系特征 【图说(tú shuō)考点】
(2)黄河(huánɡ hé)
上游:河源 水清,峡谷 段水能丰富, 河套段水流
缓
中游:多 支流、多 峡谷,含
沙量大
第十四页,共24页。
下游:水流 缓慢,泥沙 沉积成“地
上河”
考点 我国主要(zhǔyào)河流的水系特征
【图说(tú shuō)考点】
(3)珠江(zhū jiānɡ)
上游:流 经石灰岩 地区,河 谷深切, 滩多水急
汛期长
江
2.京杭运河:自北向南贯通海河(hǎi hé)、黄河、淮河、长江、钱 塘江五大水系,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将作为长江水北上的输 水通道。
第八页,共24页。
四、主要(zhǔyào)的自然资源
1.总体特征:总量大、种类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 2.土地资源: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耕地多分布在东部 平原及低缓(dī huǎn)的丘陵地区;林地多分布在山地,草地主要分布 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3.矿产资源:分布广泛,相对集中;北方多煤、铁、石油,南方多有 色金属。 4.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中国(zhōnɡ ɡuó)自
钓鱼岛
第一页,共24页。
栏 目
中国自然地理
顺
序
解题
技能提升
核心 (héxīn) 考点导析
基础 知识落实
双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达标(dá
●
biāo)测
请
评
点
击
相
高考(ɡāo kǎo)50练
关 内 容
第二页,共24页。
一、地形(dìxíng)地势
地势: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总体(zǒngtǐ)特征
地形 : 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
2.主要地形区:
我国的地势带来的影响
(1说)西出高我东国低地的形地势使海洋的暖湿气流能够顺着地势深入我 国(的dì内xín陆g地)的区骨,带来丰沛降水。 (2架)西—高—东低主的要地山势使我国的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淌,沟通 了脉我的国东名部称和西部、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南北走向
⑳贺兰山,六盘山,⑰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
⑧喜马拉雅山
第四页,共24页。
一、地形(dìxíng)地势
(2)四大高原:由大到小依次是图中的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 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yún ɡuì ɡāo yuán)。
(3)四大盆地:自北向南依次是图中的⑬准噶尔盆地、⑫塔里 木盆地、⑮柴达木盆地、⑪四川盆地。
①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 ②图甲中的纵坐标为海拔,图乙
中的纵坐标为人口密度 ③图甲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图乙中的
横坐标为海拔 ④图甲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图乙中的横坐标为年降
水量
B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关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zhèngquè)的是(
)
①图中A点可能位于青藏高原 ②图中B点可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
季节性河流,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 塔里木河 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夏汛明显
外流 河
东北地区
水量丰富,河水含沙量小,冬季结 黑龙江、 冰期长,汛期较短,有春汛和夏汛 松花江
秦岭—淮河 水量较小,河流含沙量大,冬季结 辽河、海
以北
冰期短,汛期较短
河、黄河
秦岭—淮河 水量丰富,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长江、珠
以南
和地形区,也包括前面提到的点、线、面等各种地理要素。
第十九页,共24页。
【归纳(guīnà) 总结反】复阅读中国行政区图,构建(ɡòu jiàn)中国主要行政区网
络图(如下图所示)。一旦这一网络形成,其他省区就可通 过相邻位置如陕西东边是山西,再往东是河北等逐渐补充 上去。
第二十页,共24页。
(2013·湖北联考)读我国某区域(qūyù)简图,完成1~3题。
响因素
第十页,共24页。
考点 我国气候特征(tèzhēng)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特别(tèbié)关(注2)】降水(jiàngshuǐ)特征及影响因素
①
空间分 布
东南距海洋近,受夏季 风影响大,越向内陆, 受夏季风影响越小
降水自东南 向西北递减
夏季受暖湿的夏季风
的影响,冬季受干冷
时
的东季风影响
②
No 节变化大 ,降水的集中在夏秋季节。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中游:多支流、多峡谷,含
沙量大。中游:流向与山脉斜交(xié jiāo),形成平坝与山谷相间的河谷地貌。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 低于乙城市。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
Image
第二十四页,共24页。
1.图示区域有我国一条著名山脉穿 过,据图判断该山脉的走向是( )
D A.南北(nánběi)走向 B.东西走
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2.图示区域自然植被具有过渡性, 表现为( )
B A.自西向东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B.自东向西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C.自南向北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D.自南向北由常绿阔叶林过渡为落叶阔叶林
第十七页,共24页。
【归纳(guīnà) 总区结域】定位是区域地理(dìlǐ)学习中国区域定位方法重要的一环,
中国区域定位可借助于以下方法:
1.感知区域的空间跨越范围, 选取重要经纬线,在头脑中 建立粗略心里地图观察中国 (zhōnɡ ɡuó)行政疆域的“四 极”、包含疆域主体部分的重 要经纬线(分别为80°E、 90°E、100°E、110°E、 120°E、130°E和20°N、 30°N、40°N、50°N)在中国疆域中的大致空间位置,然后以 经纬度各跨10°组合成的方块为单位,共分成10块,组合成3组。
C 3.图中R河一年中有两次洪峰,正常年份(niánfèn)应该出现在( )
A.3月和6月 B.4月和7月 C.5月和8月 D.6月和9月
第二十一页,共24页。
(2013·威海一模)下面的两 幅图表示我国的人口密度 与海拔高度和年降雨量之 间的对应(duìyìng)关系。 读图完成4~5题。
C
4.关于两图的解读,正确(zhèngquè)的是( )
结束晚,汛期长,一般在5~10月;北方则汛期来 得晚结束早,汛期短,一般在6~9月,有季节性
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还有春汛,如中国东北地区的 河流。
(2)凌汛形成的必要条件:①有结冰期;②流向为 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如黄河宁夏、内蒙古、山 东段,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等。
第十六页,共24页。
识图技巧(jìqiǎo)——局部区域图的判读——中国区域定位
(3)阶梯状的地势特征使得阶梯交界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第三页,共24页。
一、地形(dìxíng)地势
(1)主要(zhǔyào)山脉
东西走向 ⑦天山,阴山,⑭昆仑山,⑥秦岭,⑤南岭
东北—西南 ①大兴安岭,②太行山,③巫山,雪峰山,⑱
走向
长白山,⑲武夷山,④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 走向
阿尔泰山,⑯祁连山
思 路
】
的纬CD(2..经 度)图77中月 月甲平平、均均乙黄乙气气城淮两温温市平城甲甲位原市城城于分市 市别高 低位于 于于乙 乙(城 城地 受市 市形冷)阻空挡气作的用影不响明较显强,
1月平均
气温甲 城市高 于乙城 市
答AC案..:关汉中水平谷(原地1、、)A浙黄闽淮丘平(2陵 原)C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D.汾河(fén hé)谷地、松嫩平原
漠 ③图中C点可能位于四川盆地 ④图中D点可能位于东北平原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第二十二页,共24页。
第二十三页,共24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中国自然地理。2.土地资源: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耕地多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 缓的丘陵地区。林地多分布在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季
第五页,共24页。
二、气候(qìhòu)
1.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表现:
(1)南北(nánběi)气温差异
形成原因
南北纬度的差异
冬季
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
夏季
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2)东西干湿的差异 ①降水的空间(kōngjiān) 分布:
②降水的时间分布
季节分配不均: 年际变化大:
集中在夏秋季节 夏季风不稳定
第六页,共24页。
二、气候(qìhòu)
(3)温度(wēndù)带和干湿 地区
【特别提示】干湿地区和温度(wēndù)带之间并 没有明显的界线
第七页,共24页。
三、河流(héliú)
1.内、外流河及其水文(shuǐwén)特征
地区
主要水文特征
主要河流
内流 西北内陆 河
第十八页,共24页。
【归纳(guīnà) 总2结.进】一步确定各主要(zhǔyào)经纬线,明确重要区域的具体位 置 采用的方法主要(zhǔyào)有两种: 一是定点(dìnɡ diǎn)法, 点可以是主要经纬线的交 点,也可以是经纬线与疆 域边界的交点。借助于这 些点再通过相对位置定位 的方法,由点到线,由线 到面,从而达到定位之目 的二。是经纬线穿越法,观察和识记主要经纬线穿越了哪些行政区
(5)主要丘陵:由北到南依次是图中的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提醒: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xíngchéng)了多样的地理环 境,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经济活动场所。 复杂多样的地形 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
【特别提示(tíshì)】(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南多北 少,夏秋多冬春少;(2)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严重;(3)人口 增加,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增加是导致我国淡水危机 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九页,共24页。
考点 我国气候特征(tèzhēng)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图说(tú shuō)考(点1)】气温(qìwēn)特征及影
中游:流向与山 脉斜交,形成平 坝与山谷相间的
河谷地貌
下游:河面增 宽,流速趋缓,
河汊众多
第十五页,共24页。
考点 我国主要河流(héliú)的水系特征
【疑难(yínán)解析分】析河流(héliú)水文特征时注意的问题
(1)汛期的长短:汛期的长短受补给的影响。 中国
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受夏季风影响,南方汛期来得早
间
分
布
夏季风强弱
进退不同
季节变化大 ,降水 的集中在夏秋季节
降水年际 变化大
第十一页,共24页。
考点 我国气候特征(tèzhēng)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特别(tèbié)关注(3】)我国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shēngchǎn)的影响
【信息解读】
分析我国的气候 特征应主要从气 温和降水两个主 要要素入手,重 点分析其分布特 征及规律。气候 特征对农业生产 的影响,应注意 包括有利和不利 两个方面。
例、(2012·新 课标全国(quán ɡuó)文综)读图, 完成(1)~(2)题 。
【 解
根图(A1.据 中)据1图月示平信均甲 水息气城 谷可温市 地以甲位推城于断市汉(高于乙) 城受 挡 冷市北 , 空1部 气月秦 对份岭 甲来山 城自地 市北的的方阻 影的
题 提B.供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响市较小
第十二页,共24页。
考点 我国主要河流(héliú)的水系特征
【图说(tú shuō)考点】 (1)长江(chánɡ jiānɡ)
上游:落 差大、多 峡谷,水
能丰富
中游:多曲 流、多支流,
多湖泊
第十三页,共24页。
下游:江 阔水深、 水流缓,
少支流
考点(kǎo diǎn) 我国主要河流的水系特征 【图说(tú shuō)考点】
(2)黄河(huánɡ hé)
上游:河源 水清,峡谷 段水能丰富, 河套段水流
缓
中游:多 支流、多 峡谷,含
沙量大
第十四页,共24页。
下游:水流 缓慢,泥沙 沉积成“地
上河”
考点 我国主要(zhǔyào)河流的水系特征
【图说(tú shuō)考点】
(3)珠江(zhū jiānɡ)
上游:流 经石灰岩 地区,河 谷深切, 滩多水急
汛期长
江
2.京杭运河:自北向南贯通海河(hǎi hé)、黄河、淮河、长江、钱 塘江五大水系,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将作为长江水北上的输 水通道。
第八页,共24页。
四、主要(zhǔyào)的自然资源
1.总体特征:总量大、种类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 2.土地资源: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耕地多分布在东部 平原及低缓(dī huǎn)的丘陵地区;林地多分布在山地,草地主要分布 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3.矿产资源:分布广泛,相对集中;北方多煤、铁、石油,南方多有 色金属。 4.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中国(zhōnɡ ɡuó)自
钓鱼岛
第一页,共24页。
栏 目
中国自然地理
顺
序
解题
技能提升
核心 (héxīn) 考点导析
基础 知识落实
双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达标(dá
●
biāo)测
请
评
点
击
相
高考(ɡāo kǎo)50练
关 内 容
第二页,共24页。
一、地形(dìxíng)地势
地势: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总体(zǒngtǐ)特征
地形 : 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
2.主要地形区:
我国的地势带来的影响
(1说)西出高我东国低地的形地势使海洋的暖湿气流能够顺着地势深入我 国(的dì内xín陆g地)的区骨,带来丰沛降水。 (2架)西—高—东低主的要地山势使我国的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淌,沟通 了脉我的国东名部称和西部、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南北走向
⑳贺兰山,六盘山,⑰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
⑧喜马拉雅山
第四页,共24页。
一、地形(dìxíng)地势
(2)四大高原:由大到小依次是图中的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 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yún ɡuì ɡāo yuán)。
(3)四大盆地:自北向南依次是图中的⑬准噶尔盆地、⑫塔里 木盆地、⑮柴达木盆地、⑪四川盆地。
①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 ②图甲中的纵坐标为海拔,图乙
中的纵坐标为人口密度 ③图甲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图乙中的
横坐标为海拔 ④图甲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图乙中的横坐标为年降
水量
B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关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zhèngquè)的是(
)
①图中A点可能位于青藏高原 ②图中B点可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
季节性河流,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 塔里木河 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夏汛明显
外流 河
东北地区
水量丰富,河水含沙量小,冬季结 黑龙江、 冰期长,汛期较短,有春汛和夏汛 松花江
秦岭—淮河 水量较小,河流含沙量大,冬季结 辽河、海
以北
冰期短,汛期较短
河、黄河
秦岭—淮河 水量丰富,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长江、珠
以南
和地形区,也包括前面提到的点、线、面等各种地理要素。
第十九页,共24页。
【归纳(guīnà) 总结反】复阅读中国行政区图,构建(ɡòu jiàn)中国主要行政区网
络图(如下图所示)。一旦这一网络形成,其他省区就可通 过相邻位置如陕西东边是山西,再往东是河北等逐渐补充 上去。
第二十页,共24页。
(2013·湖北联考)读我国某区域(qūyù)简图,完成1~3题。
响因素
第十页,共24页。
考点 我国气候特征(tèzhēng)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特别(tèbié)关(注2)】降水(jiàngshuǐ)特征及影响因素
①
空间分 布
东南距海洋近,受夏季 风影响大,越向内陆, 受夏季风影响越小
降水自东南 向西北递减
夏季受暖湿的夏季风
的影响,冬季受干冷
时
的东季风影响
②
No 节变化大 ,降水的集中在夏秋季节。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中游:多支流、多峡谷,含
沙量大。中游:流向与山脉斜交(xié jiāo),形成平坝与山谷相间的河谷地貌。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 低于乙城市。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
Image
第二十四页,共24页。
1.图示区域有我国一条著名山脉穿 过,据图判断该山脉的走向是( )
D A.南北(nánběi)走向 B.东西走
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2.图示区域自然植被具有过渡性, 表现为( )
B A.自西向东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B.自东向西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C.自南向北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D.自南向北由常绿阔叶林过渡为落叶阔叶林
第十七页,共24页。
【归纳(guīnà) 总区结域】定位是区域地理(dìlǐ)学习中国区域定位方法重要的一环,
中国区域定位可借助于以下方法:
1.感知区域的空间跨越范围, 选取重要经纬线,在头脑中 建立粗略心里地图观察中国 (zhōnɡ ɡuó)行政疆域的“四 极”、包含疆域主体部分的重 要经纬线(分别为80°E、 90°E、100°E、110°E、 120°E、130°E和20°N、 30°N、40°N、50°N)在中国疆域中的大致空间位置,然后以 经纬度各跨10°组合成的方块为单位,共分成10块,组合成3组。
C 3.图中R河一年中有两次洪峰,正常年份(niánfèn)应该出现在( )
A.3月和6月 B.4月和7月 C.5月和8月 D.6月和9月
第二十一页,共24页。
(2013·威海一模)下面的两 幅图表示我国的人口密度 与海拔高度和年降雨量之 间的对应(duìyìng)关系。 读图完成4~5题。
C
4.关于两图的解读,正确(zhèngquè)的是( )
结束晚,汛期长,一般在5~10月;北方则汛期来 得晚结束早,汛期短,一般在6~9月,有季节性
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还有春汛,如中国东北地区的 河流。
(2)凌汛形成的必要条件:①有结冰期;②流向为 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如黄河宁夏、内蒙古、山 东段,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等。
第十六页,共24页。
识图技巧(jìqiǎo)——局部区域图的判读——中国区域定位
(3)阶梯状的地势特征使得阶梯交界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第三页,共24页。
一、地形(dìxíng)地势
(1)主要(zhǔyào)山脉
东西走向 ⑦天山,阴山,⑭昆仑山,⑥秦岭,⑤南岭
东北—西南 ①大兴安岭,②太行山,③巫山,雪峰山,⑱
走向
长白山,⑲武夷山,④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 走向
阿尔泰山,⑯祁连山
思 路
】
的纬CD(2..经 度)图77中月 月甲平平、均均乙黄乙气气城淮两温温市平城甲甲位原市城城于分市 市别高 低位于 于于乙 乙(城 城地 受市 市形冷)阻空挡气作的用影不响明较显强,
1月平均
气温甲 城市高 于乙城 市
答AC案..:关汉中水平谷(原地1、、)A浙黄闽淮丘平(2陵 原)C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D.汾河(fén hé)谷地、松嫩平原
漠 ③图中C点可能位于四川盆地 ④图中D点可能位于东北平原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第二十二页,共24页。
第二十三页,共24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中国自然地理。2.土地资源: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耕地多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 缓的丘陵地区。林地多分布在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季
第五页,共24页。
二、气候(qìhòu)
1.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表现:
(1)南北(nánběi)气温差异
形成原因
南北纬度的差异
冬季
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
夏季
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2)东西干湿的差异 ①降水的空间(kōngjiān) 分布:
②降水的时间分布
季节分配不均: 年际变化大:
集中在夏秋季节 夏季风不稳定
第六页,共24页。
二、气候(qìhòu)
(3)温度(wēndù)带和干湿 地区
【特别提示】干湿地区和温度(wēndù)带之间并 没有明显的界线
第七页,共24页。
三、河流(héliú)
1.内、外流河及其水文(shuǐwén)特征
地区
主要水文特征
主要河流
内流 西北内陆 河
第十八页,共24页。
【归纳(guīnà) 总2结.进】一步确定各主要(zhǔyào)经纬线,明确重要区域的具体位 置 采用的方法主要(zhǔyào)有两种: 一是定点(dìnɡ diǎn)法, 点可以是主要经纬线的交 点,也可以是经纬线与疆 域边界的交点。借助于这 些点再通过相对位置定位 的方法,由点到线,由线 到面,从而达到定位之目 的二。是经纬线穿越法,观察和识记主要经纬线穿越了哪些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