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对策 周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对策周扬
摘要:对于现在越来越多的工程,质量和安全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工程的质
量和安全保障中,地质灾害的防范与治理更是其中的重要的一项,地质灾害的防
范和治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从而保证在符合当地环
境的情况下,提出最有效的治理方案,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少地质灾害对施工工程
造成的利益的损失,不断提高施工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对策
1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
1.1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
地质灾害的分布存在一定的时空间规律性,主要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更
多的是人类和自然活动往来的结果。
通常,自然地质的固定结构模式、板块间的
相对运动、人类不合理的开垦活动等会导致地质环境恶化,从而造成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一般是不可抗的,俗称“天灾”,预测和治理工作都很难进行,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无可避免。
因此,社会各界对于地质灾害都十分重视,但由于当前科
学技术的桎梏,现阶段还不能准确地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只能尽最大的努力把
损失降低。
对地质环境进行考察并对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自然运动的时令性,可以大致估计灾害发生的概率大小,防范于未然。
常见地质灾害有泥石流、
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等。
1.2地质环境
从宏观意义上来讲,地质环境主要是由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物质组成的体系;而从微观意义上来看,地质环境属于岩石风化的产物。
地球处于不断地演化,地质环境也处于不断的变化,由此可见,地质环境主要是由地球演化造成的,最
终通过生态环境内部的相互作用,遵循能量守恒原则,造成稳中存变的地质环境。
因此,根据地质环境的特性,分析出地质运动的相关规律,分析具体地方可能发
生的灾害,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争取人为的把风险降到最低。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控制
2.1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
图纸会审目的一是使施工单位和各参建单位熟悉设计图纸,了解工程特点和
设计意图,找出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并制定解决方案;二是为了解决施工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设计方面进行沟通。
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没有按要求开
展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工作,在合同签订后直接步入施工环节,导致施工人员对
项目工程特点、技术质量要求、施工方法与措施等不清楚、明确,施工过程中频
频出现质量问题。
因此,技术人员不仅要对施工图进行详细的校对,对图纸进行
全面的复查,还应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对设计图纸提出优化建议。
并在会审时做
好详细的记录、签字、存档以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
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
前或一个分项工程施工前,由主管技术领导向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技术性交待,
其目的是使施工人员对工程特点、技术质量要求、施工方法与措施等方面有一个
较详细的了解,以便于科学地组织施工,避免技术质量等事故的发生,各项技术
交底记录作为工程技术档案资料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施工组织设计是以施工项目为对象编制的,用以指导施工的技术、经济和管
理的综合性文件。
包括整个施工现场的布置部署、人员配备、机械设备安排、材
料组织、环境保护、施工方法的确定、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等。
它体现了实现基
本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提供了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协调施工过程中
各施工队、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但有部分施工单位仍未按要
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前未认真组织工程技术、材料设备、经济计划、工
程造价等人员熟读图纸、深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和研究各项技术经济组织措施,
只根据设计施工单项目简单编制或者在网络下载修改,所配备人员、设备等不符
合实际,加之审查不严,使得施工组织设计成为摆设和只作为工程竣工的相关资
料而已,未能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2.3现场技术质量管理
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配备相关人员,尤其现
场技术质量管理不力。
项目、技术负责人等未按要求对项目进行管理,并且有项
目负责人在项目完工后都没有到过现场和根本不清楚项目具体情况现象。
首先,
施工中每道工序未按要求进行技术交底,交底人、接收人未签字明确责任。
项目
组未认真组织各班组长学校技术规范,让每个作业人员熟悉质量验收标准,未严
格按设计要求组织施工。
其次,未能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
部分施工单位所购原
材料进场时无材料员、质检员联合验收,“三证”等资料不全,钢筋、水泥等不经
复验合格,样品未经项目部、监理或甲方验收合格而直接使用。
如混凝土大多采
用人工拌合,强度得不到保证,而有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进场的水泥、砂子等未
按要求进行检验和试验,往往在编制竣工报告时随意取样、制块报送检验和试验,并未严格按照试验配合比计量和抽样检测,且在取样时无监理现场取样见证。
为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未经检验和试验的材料、未经批准紧急放行的材料、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材料、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楚的材料、过期失效、变质受潮、破损和对质量有怀疑的材料等一律不得使用。
当材料需要代用时,应先办理代用
手续,经设计单位或监理单位同意认可后才能使用。
现场取样时必须有监理现场
取样见证。
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安全管理
3.1确定项目施工安全目标
确定项目施工安全目标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重要因素。
应当遵照环境、职
业健康管理体系的要求,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安全责任,机械设备检查,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投人,事故违章查出等项目作出要
求并严格落实。
此外,为了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对于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等易发事故,应该制定专项的控制措施。
3.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树立安全生产管理法制意识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劳动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本身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确立各安全部门的职责,将安全
生产的意识贯彻到各部门,各个人员身上。
单位负责人,项目经理对安全生产进
行安排组织和监督检查,相关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SE组长及具体的施工
人员由上到下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
3.3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学习
在地质灾害治理的过程中,个人的不安全行为会直接导致事故发生。
因此,
对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必须要做到位,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从根本上减少
不行的发生。
另外,施工人员中,有很多临时聘用的作业人员,他们缺乏应对灾
害的经验和技能。
所以,施工单位要加强对他们的安全教育培训,熟悉操作流程,服从安全管理,培训不合格的员工不能上岗加人作业。
3.4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落实于“预防为主”的方针。
它通过技术途径对生产过程中
的不安全因素甲乙消除和控制,是工程项目安全控制的知道性文件。
在地质灾害
治理工作中的一些危险性作业,要求必须编制相关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常见的
有脚手架搭设,人工挖孔桩,模板工程,起重吊装等。
结束语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地质灾害,常给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带来不
利影响。
这就需要对施工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了解,对当地可能会出现的
地质灾害有一个初步的定位,从而在施工过程中,更能及时的对灾害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孔祥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策略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21):183+185.
[2]陈立敏,王竑.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3):106.
[3]杨义林,陈璠.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7(15):196-197.
[4]蔡辉翔.浅析矿区地质灾害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J].世界有色金属,2017(12):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