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支出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
2.
3.2.收入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4.
5.3.流量和存量: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它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测度的,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与之相对应的是存量,是在某一时点上测度的,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
存量与流量的划分,对于理解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变量的关系及其特征和作用至关重要。
6.
7.4.经济学:研究如何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学科。
8.
9.5.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经济体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获。
10.
11.6.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分析如何从整体经济的角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12.
13.7.GDP: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领土上,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的总和。
14.
15.8.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全体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
16.
17.9.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18.
19.10.实际GDP: 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0.
21.11.实际GDP:与总支出水平相一致的均衡收入,它由整个社会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加总而成的总需求水平决定。
22.
23.12.潜在GDP:指一国的经济潜力充分利用或发挥时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量。
一般认为:潜在国民收入是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也称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它与实际国民收入的缺口称为GDP缺口(紧缩或通胀)。
当实际小于潜在时,表明经济体系尚未充分发挥其潜能,存在紧缩缺口。
当实际大于潜在时,表明经济体系在短期中有过热现象,存在膨胀缺口。
13.GDP平减指数: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14.CPI: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15.PPI:企业购买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16.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约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17.生产率:是指一个工人一小时内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18.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19.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收入和增加的消费之比,也就是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
20.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例。
21.边际储蓄倾向:储蓄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例。
2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的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例。
23.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例。
24.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的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例。
25.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是指因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倍数。
26.收益递减: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从增加的一个单位资本中生产额外产量减少。
27.追赶效应:是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开始时较穷,它要迅速增长是容易的。
28.货币中性——认为货币变动并不影响实际变量的观点。
长期中,货币是中性的;短期中,货币并非中性。
29.货币数量论:认为可得到的货币量取决于物价水平,可得到的货币量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
30.通货膨胀税:当政府通过印制货币筹集收入时,可以说是征收一种通货膨胀税。
通货膨胀税是较为隐蔽的。
通货膨胀税向每一个持有货币的人征税。
当政府从制度上进行消除通货膨胀税所需要的财政改革时,通货膨胀就结束了。
31.费雪效应: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一对一的调整。
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名义利率上升同样的量。
32.流动性陷阱: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33.古典区域:指当利率很高时,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即将下跌而债券价格会上涨,因而除了持有一些完成交易必须的货币外,再不会为投机而持有货币。
扩张性财政政策完全失效,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十分有效。
34.流动性偏好:指人们宁可持有没有收益但可灵活周转的货币心理倾向,其实只是人们的货币需求。
凯恩斯认为,李律师由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即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决定的。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主要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和预防冬季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市场利率的减函数。
在货币供给相对稳定的情况次啊,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受货币需求的影响。
35.交易动机:人们持有一定数量货币的目的是为了日常交易。
36.预防动机: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意外事件而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37.投机动机: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等待有利的投资机会进行投机。
39.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
40.货币政策:狭义货币政策:指央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
42.古典二分法:将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分割开来,互不影响。
43.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
44.失业:在劳动范围内,有就业能力并且有就业要求的人口没有就业机会的经济现象45.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
46.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
47.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由于转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48.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49.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50.效率工资: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
51.奥肯定率:奥肯定律:实际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它描述了实际GDP的短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的联系。
52.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支出降低的经济效应。
53.牺牲率:在通货膨胀减少百分之一的过程中每年产量损失的百分比。
54.预期理论:当人们预期未来时可以利用他们拥有的所有信息,包括有关政府政策的信息。
55.名义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换取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56.实际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物品与劳务换取另一国物品与劳务的比率。
57.购买力平价:一种汇率理论,认为任何一单位通货应该能在所有的国家买到等量的物品。
购买力评价理论是根据单一价格规律得出的,该规律认为,一种物品在所有的地方都应该按同样的价格出售,否则就有未被利用的利润机会。
58.公债:公债是指国家为了筹措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的债务凭证。
广义的公债是指公共部门债务,狭义的公债是指政府部门债务
59.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60.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61.相机抉择:相机抉择是指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
62.法定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应当占得比率
63.法定准备金:按法定准备率提取的准备金称为法定准备金
64.超额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要求的准备金
65.货币创造乘数:是指基础货币通过银行系统而对货币供给量所产生的倍数作用
66.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
是货币创造的基础,又称为高级货币或强力货币
67.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68.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69.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以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的减少。
70.(长期)古典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线
71.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72.工资—价格螺旋: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提高,这样,工资和价格的上涨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即所谓工资——价格螺旋。
41.菲利普斯曲线:指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73.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就是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74.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在通货膨胀完全可以预期,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的情况下,两者不存在替换关系,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75.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关系
76.经济周期: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77.乘数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移动。
78.挤出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时,从而减少了投资支出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