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古代“四大贤母”的四种家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中国古代“四大贤母”的四种家教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相夫教子的女性所在皆是,正是在她们明理重教的影响下,培育了无数贤人君子。
而以“四大贤母”为代表的四位母亲,是其中的模范,在教子中,不只成就了孩子的终身,也成就了本身的千秋万岁名。
母以子贵,子以母荣,交相辉映,流芳百世。
母亲教子
孟母三迁
据《列女传》记载,孟子和母亲一开端寓居的中央临近墓地,孟子年幼,嬉戏玩耍时喜欢模拟墓地里的事情,热情于挖坑埋土之类的活动。
孟母见此以为这个中央不合适寓居,于是搬走,住在市场旁边。
孟子又开端学习商人做买卖的行为,孟母仍以为此地不合适孟子寓居,又迁居到学宫左近。
潜移默化,在学校的影响下,孟子开端学习演习礼仪,孟母这才放心肠住了下来。
孟子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努力学习《六艺》,终成一代大儒。
孟母的行为为我们指示出环境熏陶的重要性。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所以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
邪辟而近中正也。
”寓居时必需选择好的邻居,外出交游时必需接近贤士,这是避免本人误入邪途而接近正道的最好办法。
事业兴亡同样如此,诸葛亮《出师表》所言正是此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尔后汉所以倾颓也。
”
陶母责子
陶母责子
据《世说新语》记载,陶渊明的的曾祖,东晋名将陶侃年轻的时分,是掌管渔业的官员。
他曾经把一坛腌鱼送给母亲吃。
陶母封上装鱼的坛子,又交还送来的人,并且回信指摘陶侃说:“你是国度的官吏,竟把公家的东西送给我吃,这不单对我没有益处,还反使我为你担忧。
”
陶母教子为人要正,为官要清,防微杜渐,深明大义。
后世包拯家训与其肉体一脉相承,包公家训共37字:“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如若为人不正,为官不清,至于“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地步,不只辱没祖先,且使后人蒙羞,不敢相认,真是万劫不复矣。
欧母教子
据欧阳发《先公事迹》记载,欧阳修父亲逝世后,家中贫穷,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
在无力置办纸笔的状况下,欧母为了孩子的教育只得用荻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写字,让欧阳修诵读古人的文章,学习作诗。
等到欧阳修成人以后,欧母本人处理衣食问题,不以家事打搅欧阳修,使之可以专心读书。
古有欧母画荻教子,今有南京大学已故文史专家卞孝萱教授的母亲学字教子。
卞孝萱出生后两个月,父亲便因病下世,由母亲抚育成人。
想让儿子读书,却又请不起私塾先生,佣工之余,每天到学堂或邻家向先生学写几个字,回来再教给卞孝萱,就这样认字启蒙。
日积月累,数年时间,原本目不识丁的母亲,和儿子一同学会了两三千字。
柳亚子的赠诗中有句曰:“教儿先就学,即学即传人,此是弥天愿,宁关一室春。
”
岳母教子
岳母刺字
南宋元帅宗泽病重,以印信交岳飞代管,吐血而死。
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飞心情郁闷,私自回家探母。
岳母促其回营抗敌,并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使其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
国。
在岳飞之前,北宋苏轼母亲程氏夫人教子读书的故事同样弥漫着爱国主义的肉体和理想主义的热情。
苏轼10岁时,母亲教读《后汉书》,读至《范滂传》,慨然叹息。
范滂是东汉名士,有廓清天下之志,因与宦官斗争失败,发作党锢之祸,为了坚持理想,需求付出生命的代价。
与母亲辞别时,范母慨然面对,赞同范滂的行为。
苏轼在旁边说:“我假如做一个范滂一样的人,您同意吗?”程氏夫人说:“你假如能做范滂,我怎样不可以做范滂的母亲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