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三命题作文-三思而后行写作指导及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思点拨】
这次作文,应该从文本内容思考延展开来提炼观点。可以从思与行、理性与盲从、反省……来立意。
可根据立意写议论文或者记叙文,写议论文可从正反对比论证。因为理性,哥白尼发明了“日心说”,实现了天文学中的根本变革;因为理性,韩愈发起古文运动,给文学注进新的血液;因为理性,丁肇中发现j粒子家族,使物理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因为盲从,东施效颦终成笑话;因为盲从,燕国燕国寿陵人邯郸爬行;因为盲从,刘丽娟追星导致家破人亡。理性不盲从,才能使我们走对正确的道路,才能使我们又更多的收获,才能使社会获得更大的进步。
我好后悔,我不该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一个学生。那样会伤及他的自尊,即使他知道自己的错误也会不愿意承认,也会跟我产生抵触心理,那我就失去了这个学生的心了,以后想要再管好他,恐怕好困难。
如果我能“三思而后行”,先想办法,等下课后,再单独找他,让他自己讲述,自己寻找错误,承认错误,自我承诺改正错误,那他可能将不会或减少再犯这种错误!……多想能“三思而后行”!
高三命题三思而后行写作指导及篇
【作文题目】
请以“三思而后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
【猜题理由】【热点】
当今社会经济繁荣、生活安定,但人的信仰缺失,道德沦丧也一样令人感叹不已。“抢盐”事件的发生,令我们深思,好多人科学素养太低,常识不彰,“随大流”心理,盲目从众,生存安全感缺乏,信任危机……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我们到底怎么了?” “我们到底怎么做呢?”
“三思而后行”与快速地把握时机并不矛盾,做事情要学会把握时机,同时在决策的时候还要多去思考。这样的人才有希望达到成功的彼岸,立于不败之地。
【考题争论】
《论语》[5-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参考译文】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就行了。”
也就是说,孔子主张,何必三思而后行,再思就可以了。
反思自己、反思教育、反思社会、反思世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反思。自己是否太盲从,教育是否太功利,社会是否世俗,世界是否太自我。现在是人类静下心来思考的时候了,“三思而后行”。
“思”和“行”本身就是一个辩证的论题,能很好考查学生的思维的思辨性。面对当今纷乱世界更需要我们学生有关注社会热点、世界焦点的能力。所以从这两个方面考虑设置考题,是有很大的必要性的。
这也说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人同样一句话,可以被理解成完全不一样,更厉害的是能盛行于世而不被修正。
附:南怀瑾对“三思”的分析
谨慎是要谨慎,过分谨慎就变成了小器。季文子姓季孙,名行父,谥文,是鲁国的大夫。做事情过分的小心,过分的仔细。“三思而后行”,一件事情,想了又想,想了又再想叫“三思”。孔子听到他这种做事的态度,便说:“再,斯可矣!”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从前老学究们的解释认为:“做事情要特别小心,孩子们,想三次都不够,孔子说‘再斯可矣!’还要再想一次哪!”这种解释是不对的。其实,孔子认为他想得太多。做人做事诚然要小心,但“三思而后行”,的确考虑太多了。学过逻辑就知道,学过《易经》的道理更懂得。世界上任何事情,是非、利害、善恶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但是要三思就讨厌了,相对总是矛盾的,三思就是矛盾的统一,统一了以后又是矛盾,如此永远搞不完了,也下不了结论的。所以一件事情到手的时候,考虑一下,再考虑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第三次再考虑一下,很可能就犹豫不决,再也不会去做了。所以谨慎是要谨慎,过分谨慎就变成了小器。大家都有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过分小心的朋友,往往都犯了这个小器的毛病,小器的结果,问题就多了。所以孔子主张,何必三思而后行,再思就可以了。
【名人言论】
1.《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2.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那么这个社会将多么和平,多么美好!
我也经常恨自己,因为——太急躁!特别是在我这个职位的,急躁实在要坏很多事!所以经常想:如果我能做到“三思而后行”,那该多好啊!
每当走进教室(早自修或晚自修时),一看学生闹哄哄的,没几个在自习。无名火腾地窜起;本是温和的脸部线条猛地绷紧;拳头狠狠地敲在门上,发出巨大的声响;教室顿时鸦雀无声,喉咙声嘶力竭地喊出:“你们想干什么都什么时候了xxx你的书去哪了………”学生们一个个低头自习,不敢再看我。而我也冷静了,开始后悔……
凡事三思,一般总是利多弊少,但做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也容易发生各种弊病。从某个角度来看,孔子的话也不无道理。
一般都说做人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而且都认为是孔老夫子教导我们的。但这句话原来是孔子在评论季文子这个人,说他做事过分小心,思虑太多,往往都认为自己考虑不好。孔子说:“再思考一次就可以了。”可是现在有人居然理解成,孔子说:“要再思考一次才可以。”意思是说,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还不够,要再思一次才可以。而且这种解释还能出书,可谓误导大了。
【题解】
“三思而后行”的古训出于《论语》,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教我们要养成做事前多思考的好习惯。
“三思而后行”并不是胆小怕事、瞻前顾后,而是成熟、负责的表现。过去,我也是属于做事比较冲动的那种类型的人,做事情的时候往往凭第一感觉,凭一时的冲动,结果有很多时候考虑问题不是很周全。比如有的事,是自己找当事人去说,还是让领导出面去说,效果就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特别是重大问题时,必须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拿不准的时候多听听旁人的意见,也很有好处。
“三思而后行”对问题的完美解决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这个快速多变的社会中,稍一犹豫,时机会在瞬间错失。有的时候考虑得太多也做出你的决策。信息过少,风险太大,不好决策;信息充分了,你的对手已经行动了,你就出局了。
我好后悔,这样在全班同学面前发火,会疏远和学生的距离,学生只能一时地安静,不能真正一劳永逸,反而会养成不好的习惯,只有老师死死管住的时候他们才乖,一旦走开,就会不自觉……
如果我能“三思而后行”,能不动声色地站在那里,他们自然也会安静下来。等心平气和之后,再找班委了解原因,寻找对策,那这种情况以后也许就能根治。……多想能“三思而后行”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