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十一五”专项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十一五”专项规划》
作者: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丁文武
当前,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和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先导产业。
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信息化不断普及,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梯次转移日趋明显,为中国软件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虽然中国软件产业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差距较大,其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做大做强软件产业,已成为当务之急。
“十一五”是实现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
现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十一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已经编制完成。
三个主要特点
以分析当前国内外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竞争态势为出发点,《专项规划》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自主创新。
“十一五”期间,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不断健全自主完整的产业体系,提升和增强软件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二,是产业结构调整。
适应软件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加大对发展信息服务的支持力度,不断扩大信息服务在软件产业构成中的比重。
第三,是计算平台扩展。
适应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继续发展以PC 为计算平台的软件的同时,大力发展以移动多媒体终端(手机、PDA等)为计算平台的软件。
七大发展重点
当前,我国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尚面临不少制约因素。
对此,《专项规划》指出,我们的发展思路是,加强自主创新,集中力量支持关键软件产品及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和软件出口;加大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和传统产业融合的力度;在发展以PC为计算平台的软件的同时,大力发展以移动多媒体终端为计算平台的软件;规范软件市场秩序,完善市场环境;研究建立产业发展现状和政策执行情况定期评估机制;改善软件企业投融资环境;以用立业,以人为本,培育骨干软件企业,促进产业规
模化和国际化发展。
沿着发展思路的指引,《专项规划》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发展目标:国内市场销售额以3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2010年突破13000亿元大关,软件产业出口额达到125亿美元;形成若干软件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软件骨干企业;未来5年内从业人员达到250万人左右。
在发展重点上,以操作系统为重点,继续发展自主基础软件,积极推动嵌入式软件发展,全面发展信息安全软件,大力推进软件服务与外包,积极发展面向行业的应用软件,积极推动数字内容处理与服务,积极发展智能中文信息处理软件。
针对以上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专项规划》建议,在政策上一要继续建立、完善产业政策,加快产业政策法制化;二要整合部门资源,全面推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三要加大对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完善市场环境,扩大有效市场需求;四要健全国产软件产业链,大力发展软件服务;五要完善软件标准体系;六要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软件人才教育、培训、认证和保障体系。
八大重要项目
《专项规划》还提出要实施重大项目,来推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这些重大项目包括:国产基础软件平台研发及产业化,国产嵌入式软件平台研发及产业化,信息安全防护平台研发与产业化,支持现代服务业的应用软件
研发与推广,数字内容处理与服务平台研发及产业化,智能中文信息处理软件研发及产业化,软件公共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海外软件市场专业服务体系建设等。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软件与信息服务也是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先导产业。
在《专项规划》的指引下,相信我国的软件产业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