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系统探析
我党关于发展动力理论的探索和发展

理和根本要求为理性 思考 ,着 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而对指导中国现代 化事业的理论进 行的创新 。党 的十六大报 告指出: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指导 “
平首先完成 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拨乱反正。邓小平继承 了马克 思主义关 理论创新的经验总结 , 也是新时期 、 新情况 、 新任 务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 当 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 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实 际, 创造性 代 中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迫切要求理论创新。” 地提 出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 “ “ 论、 改革动力论 ” 。邓小平认为 , 生产力 的发展是社会发展 的原动力, 而科学技 术是第一位的生产力 , 在社会发展 中 二、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科技创新是生 产力发展 的关键 因素。马克思早在 一个半世 纪前就指
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 前进 的强大动力
国社会主义建设初 期的实际 国情, 以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斯大林对社
是在社会矛盾中发展 , 基本矛盾 是社会 主义发展动力的思想 。毛泽东的 《 论 十 大关系》 《 和 正确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问题》 集中阐述 了矛盾 动力观的理
会 主义发展动力的错误认识和错 误实践为借鉴 ,明确提 出了社会主义社会 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 创新动力论” 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示出光 明灿烂的前程 。从国 内看, 自十四大 以后步的精神动力 人类社会发展 的历史证 明, 一个民族, 物质上不能贫 困, 精神上也不能
次加深 ,改革难度也在加大,体制转变中深层次的矛盾和 问题逐渐暴露 出
来, 在这种时代条件下,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 向 2 世纪 , 1 必须在 贫困,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精神支撑。 民族精神要依靠先 坚持邓小平理论指导下, 把发展动 力的着 力点放在重大的、 基本的理论和实 进文化来培育 , 文化创新是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 , 先进文化始 终是推动社会 践的创新, 以推动 改革的深入进 行、 社会 的全面进步 。党 中央第三代领导集 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文化创新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精神先导。 体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伟大旗 帜,着 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 ,着眼 “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以科学技术为先导的社会生产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为生产力发展扫清障碍,协调生产关系、促进科技创新,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样,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也是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的动力作用,就是表现在通过改革开放,破除或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让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更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并且通过改革开放,引导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从而直接发展社会生产力。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只能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但这种代替必须体现在社会制度上,而社会制度的变革又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说:“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去解释。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当代社会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人类虽然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自由地选择社会形式,但在一个大的社会形态中。
人类社会为最终迈向共产主义创造十分发达的生产力和极为丰富的物质条件的道路却是多选的:它可以选择资本主义,也可以选择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或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选择和判断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谁的生产关系能够最终地和最大限度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研究作者:邓龙奎来源:《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2期作者简介:邓龙奎(1974—),男,重庆奉节人,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重庆400067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研究”(批准号18BKS1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邓龙奎[摘要]根据推动社会发展动力的领域、作用和地位,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即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社会发展客体动力、社会发展主体动力、社会发展功能动力、社会发展渗透性动力。
这些具有不同地位、作用的社会发展动力因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地位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动力因素在社会发展驱动机制和整合机制的作用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融合,形成了积极的合力,朝着共同的方向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发展;动力系统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0X(2020)02004709单一动力论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因是从单一因素的维度进行阐释,只具有部分的真理性,其动力理论更多地表现出单一的、机械的、直线的局限性。
多元动力论受系统科学发展成果的影响,从诸因素的综合作用来解释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因,无疑是人们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动力进程中的一个进步。
但是,多元动力论否认动力系统的层次性,没有主次之分,形成了一种概念平衡的折中主义历史动力观[1](P135136)。
系统动力论扬弃了单一动力论和多元动力论的消极因素,突出其系统性,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是由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整体。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一个巨大的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面临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出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主要内容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实践,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对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第四章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就是由多种要素所构成的,而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也就是多种多样的,而在各种动力又内在相互关联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就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就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革命与科学则都就是为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则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的杠杆;人民群众作为生产力的代表者则就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就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孕育与提出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关于这两对矛盾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许多论述。
1、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说:“在过去的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制约同时又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就是市民社会”,它“在一切时代都过程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她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
这里,“交往形式”与“市民社会”与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属于同一序列的概念。
这段话涉及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矛盾。
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
于就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3、恩格斯在《关于共产主义同盟的历史》一文中,回顾她与马克思发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时说:“迄今为至在历史著作中根本不起作用或者只起极小作用的经济事实,至少在现代世界中就是一个决定性的历史力量,这些经济事实形成了产生现代阶级对立的基础”。
4、列宁在《什么就是“人民之友”以及她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书中,“所用的方法,就就是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即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
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现实启示

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现实启示马克思恩格斯是现代社会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们的思想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历史。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社会发展动力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显示了他们对历史理解的深度和前瞻性。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的发展由两个基本动力驱动:经济基础和超结构。
在他们的著作中,经济基础是指社会发展的经济、生产和社会关系组成的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超结构是指社会发展的法律、政治、哲学、宗教、文化等领域。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阶级矛盾的加剧,阶级斗争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阶级消失,生产关系的变化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超结构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超结构的变化受到经济基础的支配,在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的基础上,超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现实启示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经济基础对社会的决定性影响。
在当今世界,全球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数百年来从未有过的繁荣和全球化,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贸易战、环境污染和社会不平等等。
这些问题反映了经济基础的变化在方方面面都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其次,我们需要意识到超结构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当代社会,新的科技、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出现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旧有的制度和思想也在不断被推翻。
例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出现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互动方式,引起了新的价值观和文化形态的出现。
这些变化也反映了超构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他们在经济基础变化的基础上,对社会的演化起到了支配性的作用。
最后,我们需要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具有科学性和必然性,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时刻处于变革之中。
在当代社会,全球化、数字化和生态危机等问题正在挑战着人类社会的未来。
我们需要正视这些挑战,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研究

层建筑的完善和发展 ; 同时通过生产关系对生产力 、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 的正 向的反作用 , 促进生 产力 的发 展 。
. 2 社 会 发 展 的 其 他 动 力 系统
一、 社会发展动力 系统的要素 社 会 发 展 动 力是 一 个 复 杂 的 系统 ,其 中包 括 诸 多要 素 。 横 向来 看 , 会 发展 的 动 力 系统 有 根本 动 从 社 力 、 接 动力 、 神 动 力 、 直 精 目标 动 力 等 等 。从 纵 向来 看 , 会 发展 动 力 系统 由母 动 力 系 统 、 级 子 动 力 系 社 各 统 以及 各 个 具 体 动 力组 成 。 由多层 次 的 动 力 系统 共 同构 成 的有 机 的 系统 ,主要 由根 本 动 力 系统 和其 他 动 力 系统 构 成 。
其他动力系统是指根本动力系统之外的动力系统 , 它包括 的范围很广 , 这里仅介绍 以下几个动力系统 。 ( 1 直接动力 系统。直接动力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 的方式方法所构成的系统 , 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在阶级 社会 中 ,阶级斗争成 为社 会发展 的直接动力 。马恩指 出:“ 我们一 贯强调 阶级斗争 ,认 为它是历史 的直接动 力 ,特别是一贯强调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 斗争 , 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 当社会基 ① 本矛盾为非对抗的情况下 ,改革就成为社会发展的直 搂动力。在 当今社会 , 科学技 术已渗透到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 、 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 , 因此 , 科学 技 术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 动力。 ( 2 ) 精 神 动 力 系统 。精 神 动 力 的作 用 主要 表 现 为 : 一 是生产 精神产 品满 足人们 的精神需求 ;二 是 为 物 质 生 产 活 动 提 供 理 论 观 点 、 践 观念 、 值 取 向 、 实 价 行 为规范 ,从 而保 证人类社会 的发展合乎规律性 和 合 乎 目的性 的统 一 。 克 思恩 格 斯认 为 , 整个 社会 马 在 发 展 的过 程 中 , 同时存 在 着 三 种 生产 : 人 类 自身 的 生 产 、 质 资料 的生产 和精 神 生产 。 的精 神 的满 足 和 物 人 提 高 , 以调 动 人们 生 产 的积 极性 、 高社会 生 产 的 可 提 技 能 , 而 提 高 生 产 力 水 平 。同时 , 新 的先 进 的 理 从 用 论作 为指 导 , 们 将 进 一 步 掌 握 社 会 发 展 的规 律 性 , 人 就 能够促进 生产关 系 的改 善和 上层 建 筑 的调 整 , 从 而促 进社 会 的 发 展 。 ( 3 目标动力 系统 。人类活动的历 史往往是在一定 ) 的 目标下进行 的。合理的 、 切实可行 的 目标往往能够激 发人们创造历 史的积极性 ,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 动力 。目标 的确立 , 于动力的主体来说具有明确 的方 对
唯物史观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唯物史观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有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发生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社会的经济结构,包括生产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思想、文化等意识形态方面的现象,它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时,上层建筑也会相应地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经济基础。
在唯物史观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
这一理论为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专题八_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

2、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 对立和斗争。阶级斗争根源于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 根本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 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推动了同一社会形态自身的发展。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仅 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更突 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质变过程中。 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最集中 地表现在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中。
社会意识形态 (观念上层建筑)
观念结构
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政治上层建筑)
政治结构
经济结构 广义指生产方式 狭义指经济关系
*社 会 基 本 结 构 图 示 *
返回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 表现在:
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 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 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 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 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一是要了解各阶级的客观经济、政治
情况 二是要了解各阶级的现实关系 三是要了解各阶级的历史变化和动向
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1、社会革命的实质:ຫໍສະໝຸດ 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 推动社会发展
专题八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
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 改革以及科学技术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 社会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 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 ,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它们规定并反映了社 会的基本结构(见下图)的性质和基本面貌, 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 面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第四章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是由多种要素所构成的,而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多种多样的,而在各种动力又在相互关联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革命和科学则都是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则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的杠杆;人民群众作为生产力的代表者则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孕育和提出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关于这两对矛盾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许多论述。
1、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说:“在过去的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制约同时又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会”,它“在一切时代都过程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
这里,“交往形式”和“市民社会”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属于同一序列的概念。
这段话涉及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矛盾。
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3、恩格斯在《关于共产主义同盟的历史》一文中,回顾他和马克思发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时说:“迄今为至在历史著作中根本不起作用或者只起极小作用的经济事实,至少在现代世界中是一个决定性的历史力量,这些经济事实形成了产生现代阶级对立的基础”。
4、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主义者?》一书中,“所用的方法,就是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即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
又说:“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什么

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发展动力是社会历史前进的推动力量和源泉。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有多种因素和力量,依照这些因素作用的性质、范围和形式,可以把它们区分为根本动力和直接动力、基本动力和非基本动力、主要动力和次要动力等。
其中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能促进它的发展,反之就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
认识过程:客观唯心主义用形而上学的精神实体或神秘力量解释社会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则从人的精神世界中寻求社会发展的根源,将人的理性、情感、意志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一些唯物主义思想家也试图用物质的、经济的和技术的原因解释社会发展,将地理环境、经济因素或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这些观点用单一因果观审视历史,不能如实地揭示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
单一动力论不能从影响社会发展的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中探求社会发展的动力,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一种线性的社会发展图景。
与单一动力论相对立的是多元动力论即“因素论”。
这种观点认为构成系统的诸要素或一个大系统中的诸多子系统没有主次轻重之分,社会系统内的经济、法律、道德、宗教、科技、心理、情感,亦无原生与次生、主要与次要的区别,而是以无所谓本原与派生、主要与次要的方式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作用。
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较之单一动力论无疑是认识上的一个进步,但否认影响社会发展的诸因素是一个有层次的动力结构,就会误导人们对于社会的认识,使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面前抓不住根本线索和主要方面,在社会发展的实践层面抓不住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扬弃了单一经济决定论的历史观以及多元因素论概念平衡的折衷主义历史观,从系统整体来说明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既从发生学和逻辑的意义上确认经济因素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终极动因的性质,同时又确认构成社会系统的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互为因果关系,从而建构了一种以经济因素为始因的综合的系统动力论。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是同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特别是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的问题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
像生产力、生产方式的改变、阶级斗争等这一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说明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无论在对于社会发展规律性的了解上或是在对于社会发展动力的了解上〃都有两种相反派别彼此对立着:唯物主义的和唯心主义的。
唯心主义者认为社会历史的根本的决定的动力是思想、意识、政治动机、这些或那些活动家的意志。
历史唯物主义者则认为〃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都是那些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各阶层和整个民族行动起来的最深刻的原因。
例如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首先就是决定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工人阶级、集体农民、知识分子——行动的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刻的原因。
历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中也包括实证主义)不同〃它要求在外表的原因后面首先找出鼓舞人们动行的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恩格斯曾写道〃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最后原因和决定的动力〃是在于社会的经济发展〃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及由引而引起的社会分化为各个阶级以及这些阶级相互间的斗争”。
*参阅: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正如已经指出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决定国力量。
而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则是生产方式内部最活动的、最富于变化的、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更替和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过渡。
在历史上每一特定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着仅为某一社会或某一些社会形态所固有的、特殊的生产发展和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既有一切社会形态所固有的一般发展规律和发展动力在发生作用〃同时也有仅为社会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特殊发展规律和发展动力在发生作用。
在剥削阶级已被消灭而不再有彼此对抗的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发展是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产生的新动力的影响下加速实现着。
社会的精神上和政治上的一致、各族人民的友谊、批评也自我批评〃都属于这种动力。
简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

简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
这是一个广泛的研究领域,涉及多个学科,如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
本文将分析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探讨主要推动力。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可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即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
内在动力是来自社会结构、社会体制和社会思想等内部要素,它们影响着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和命脉。
社会结构指社会成员、关系、权力结构等因素。
社会体制是指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实施机构,它们决定着社会发展的趋势。
社会思想是指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传承习俗等,由此影响着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偏好。
外在力量来源于环境因素,包括生态、地理、文化和政治等,它们直接影响社会历史发展。
生态指自然环境,如气候、地质和物种等,它们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演化。
地理指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和海洋活动等,它们决定着社会的迁移、交通和贸易技术的发展。
文化指一种民族的传统、宗教文化和社会习俗等,它们会影响社会发展的概念与方向。
政治是指制度、机构、组织和政策等,它们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改革步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是一个复杂而普遍的现象,由多种内外部要素相互作用构成。
内在要素主要是社会结构、社会体制和社会思想;外在要素主要是生态、地理、文化和政治等环境因素。
它们都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影响着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与方向。
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各种内外部要素的作用机制,
以期真正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发展动力-

10
• 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 首先,任何政治上层建筑都是在一定的思想 理论指导下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赏析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1
•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 二、赏析毛泽东诗词,深刻领会唯物史观
2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 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这些动力从不 同方面,以不同方式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起 着各自不同的作用;这些动力在发挥其作用时又 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从而构成了一个内容 复杂的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取物质资料的能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 象、科学技术)。 •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 的经济关系。
6
• 基本原理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 第一,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就促进生产力
16
•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 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 (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 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 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 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 个集团的劳动。”
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 这两对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
论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既然社会历史是发展的,那么作为揭示社会历史本质的社会历史观就必须揭示什么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事实上,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切要素和矛盾,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这些动力从不同方面,以不同方式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各自不同的、不可相互替代的作用,然而这些动力在发挥其作用时又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从而构成了一个内容复杂的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革命和改革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要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前提下,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要深刻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尤其要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含义;要深刻认识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表现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就是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所谓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
同时,这两对矛盾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需要经常解决的矛盾,或说解决这两对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特定的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必将被消灭,而随着阶级的消灭,国家也必将走向消亡。
本节分别从阶级产生和实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等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一、阶级的产生和实质马克思主义认为,就阶级的产生而言,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驱动。
这些因素可以被称为社会历史的动力,它们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本文将详细探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并分析它们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1. 经济动力经济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经济动力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物质生产和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提供了基础。
同时,生产关系的变迁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例如,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都是经济动力推动下的结果。
2. 政治动力政治动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政治动力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政治组织和政治文化等方面。
政治制度的变迁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从专制制度到民主制度的转变,都是政治动力推动下的结果。
政治组织的变革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例如,工会和政党的兴起,为工人阶级争取权益和社会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政治文化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不同的政治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3. 文化动力文化动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文化动力主要包括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
价值观念的变迁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从封建礼教到人权意识的觉醒,从传统观念到现代观念的转变,都是文化动力推动下的结果。
宗教信仰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不同的宗教信仰对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创新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持。
4. 社会动力社会动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社会动力主要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运动等方面。
社会结构的变迁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从封建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从农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变,都是社会动力推动下的结果。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指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力量和因素。
这些动力可以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四个方面分析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并且提供一些相关的数据和案例来支持这些观点。
一、经济动力经济动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经济的发展和变革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动力主要包括生产力的发展、资源的利用和分配、贸易和市场的发展等方面。
1. 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工业革命的发生使得生产方式从手工劳动转变为机械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 资源的利用和分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资源的利用和分配问题成为了重要的动力。
例如,农业革命的发生使得农业生产大幅度提高,解决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问题。
3. 贸易和市场的发展:贸易和市场的发展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贸易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交换获得所需的物品和资源,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例如,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和经济的交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政治动力政治动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政治的变革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动力主要包括政治制度的变革、权力的分配和管理、社会组织和管理等方面。
1. 政治制度的变革:政治制度的变革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变革可以提高社会的管理能力和公平正义。
例如,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为社会历史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2. 权力的分配和管理:权力的分配和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合理的权力分配和有效的管理可以有效地调控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例如,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使得政府权力得到有效的制衡,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系统

The motive system of the socialism society
development
作者: 宋成一
作者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出版物刊名: 学习与探索
页码: 41-44页
主题词: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发展动力系统
摘要:研究社会发展动力要抓住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层次性与系统性的结合.我国社会的发展动力是由多层次动力子系统构成的有机系统,各动力子系统又由动力因子、动力载体和动力激发机制三要素构成.不同动力子系统处于不同层次;不同动力要素系统发挥不同作用.加快社会发展,关键要从体制上建立精当的动力激发机制.。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
(一)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
毛泽东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释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
1.马克思主义之历史唯物主义观认为,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一方面,新中国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经济基础之间基本上是相适应的,这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另一方面,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由于不完善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经济基础之间有不相适应的地方,有矛盾。
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
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毛泽东在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学说。
其主要点是:(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就表现为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指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是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学说史上,毛泽东第一次把新中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是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理论贡献。
(二)两类社会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一)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重要思想。
毛泽东不仅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一重大命题,而且阐释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具体方针。
这主要是:在政治生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经济生活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系统探析本文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作为研究对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的系统论为指导,坚持唯物辩证的基本方法,运用历史与逻辑,分析与综合具体方法,详细的考察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各个动力要素的作用机制。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诸多动力要素构成的一个合力系统,各种动力要素在这个系统中居于不同的层次,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源自社会内部的矛盾运动,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其他动力要素都是在不同的层面上作用于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实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当今社会中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科学技术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作用以及在生产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来发挥作用,从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改革是实现新旧体制转换的必由之路,是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客观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思想保证,是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主要是研究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各种动力要素和各种动力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性的学说。
本文以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为主题,深入探讨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产创立、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特征,结合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在同资本主义发展动力的比较中,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即社会基本矛盾以及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动力要素,科学技术、改革开放、精神文明,并对这几个动力要素各自的地位、作用机制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共分四章:论文第一章,主要交代了论文选题的背景、研究这一课题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当前有关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这一课题应该采取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一直是研究者的兴趣所在,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但是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抓住马克思主义动力观的精髓,没有用系统观的方法考察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
因此,本文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和辩证的基本方法,系统考察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对于深刻理解和把握唯物史观,加深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学说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当前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论文第二章,在简要回顾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的创立以及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的基本特征作了归纳: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观是一种系统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动力是一个由诸多动力要素组合成的一个有机系统。
社会的发展不是某一个或几个要素孤立发挥作用的结果,而是无数动力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社会发展动力系统是由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物质的、精神的等等种种因素构成的,是许许多多个人力量的结合。
各要素之间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整合为一个动力整体,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同时,马克思主义又看到,构成动力系统的各个要素是有层次的,社会基本矛盾在动力系统中居于根本动力的层次,属于本原动力范畴;其他动力要素属于功能动力范畴,是从各个方面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挥的各自的作用,推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论文第三章,分析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机制。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从根本上来说是源于社会内部,即自身的矛盾运动。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矛盾依然大量存在,因而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动力理所当然依旧是社会基本矛盾。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正是在不断地遇到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
在不同的阶段,矛盾的性质,形态各不相同,地位作用也就各异。
社会主义时期,阶级矛盾虽然在一定领域还存在,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一矛盾上升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它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论文第四章,着重探讨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推动社会发展的几个主要代表性的功能动力要素:科学技术、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要素当然不只这三个,本文不可能逐一加以阐述,只选取其中三个最显著最突出的代表性要素,探讨他们的作用机制。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成为生产力的突出代表,因此科学技术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要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调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主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对外开放来完成。
通过改革开放,为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开辟道路,达到推动社会发展的目的。
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一大精神动力。
同时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劳动者的思想文化素质,也就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这三个要素在不同层面,直接或者间接的与生产力形成互动关系,促进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最终达到推动社会发展的目的。
第一节分析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要素一科学技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它犹如一股势不可挡的革命力量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智化”在劳动者身上,能够提高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它“物化”在劳动资料中,能够对劳动资料进行革新和改造,提高劳动资料的使用效率;它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劳动对象,促进自然环境的改善;它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劳动管理水平的提高;它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第二节分析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社会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客观要求,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是实现新旧体制转换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通过改革开放,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进步、完善与发展;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优越性;能够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政府的整体管理水平;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作用;能够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水平;能够借助外力发展社会主义。
第三节分析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要素-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分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共产主义理想是统帅人们灵魂的精神支柱,它可以激励人们为实现美好的社会理想而努力奋斗,它是增强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信心和勇气的精神力量,它是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凝聚力。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运行和发展,可以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风尚。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教育发达、科学昌明、文化繁荣是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AbstractInthisarticle.thedeveloprrientdrivingforoeofsocialistsocietyiStakenasthestudyobject.PersistingintakingtheMarxismviewsonsocialdevelopmentdrivingforcesystemtheoryastheinstruction,adheringtothematerialisticdialecticsmethods,andusingmethodsofhistoryandlOgical,analysisandsynthesis,theauthorinspectstheelementsconsistingofthedevelopmentdrivingforcessystemofsocialistsociety,aswellasthefunctionmechanismsofeachelement.TheMarxismbelievesthatsocialdevelopmentisacompositionalforcessystemconstitutedbymanyforceelements.Theseelementsareresidingindifferent1evelsandplayingdifferentrolesinthissystem.ThefundamentaldrivingforceofsocialdevelopmentiSfromtheinternalcontradictionsofsocialmovements.Thebasicsocialcontradictionsarethefundamentaldrivingforceforsocialdevelopment.OtherforceselementsareactingonthebasicsocialcontradictionsatdifferentlevelsSOastopromotethesolutionofsocietybasiccontradictionsandrealizethefunctionofpromotingsocialdevelopment.Inthesocialistsociety,thesocialbasiccontradictionsmovementconstitutesthefundamentaldrivingforceforsocialdevelopment.ThecontradictionbetweenPeople’Sgrowingmaterialandculturalneedsandbackwardsocialproductionhasrisentobethemainsocialcontradiction,andhasbecomethemaindrivingforceinsocialistsocietydevelopment.Nowadays,scienceandtechnologyhasbecometheprimaryforcetopromoteproductivedevelopment.ByworkingonvariOUSelementsofproductivityaswellasitsbroadapplicationinthemanufacturingsectoLthescienceandtechnologybecomesthemostactiveandrevolutionaryelementinpromotingsocialdevelopment.Refon.11istheonlywaytoswitchtheoldsystemtoanewone,istheobiectiverequirementtosolvethebasiccontradictionsofsocialism.andiStheonlywaytoliberateanddevelopproductivity.ThereformandopeninguppolicyiSthedirectdrivingforce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socialism.ThesocialistspiritualcivilizationiStheideologicalguaranteeforsocialistmodernizationdrivinginthecorrectdirection,andisthepowerfulspiritualmotivation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socialism.Keywordssocialism;thedevelopmentdrivingforces;system;elementsⅡ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姓名)王型丞学号至QQ墨Q垒Q专业呈悫星圭竖蜇堂所呈交的论文(论文题目: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系统探析)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