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高考试卷与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物理高考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可以改变。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会发生形变。

D、力的作用效果只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的情况。

B、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实验中直接观察到的现象。

D、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对前人理论的总结,不是实验结果。

3、在下列关于简谐振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简谐振动的频率与振幅成正比。

B、简谐振动的周期与振幅无关。

C、简谐振动的振幅越大,其加速度越小。

D、简谐振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匀速的。

4、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垂直的恒力作用,则:
A、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B、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C、物体的速度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D、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改变。

5、题目:以下关于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成正比
B、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C、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波源停止振动,波立即停止传播
D、机械波的传播方向一定是沿着波源的振动方向
6、题目:以下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感应现象只能在闭合回路中发生
B、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的方向相同
C、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D、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无关
7、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加速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的距离为s,物体的加速度为a。

根据运动学公式,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A、v = at + s
B、v = at - s
C、v = √(2as)
D、v = √(2as - t^2)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下列关于物理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因此位移大,速度一定大。

B、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所以速度变化快,加速度一定大。

C、功率是功与时间的比值,时间短,功率一定大。

D、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所以电荷量多,电流一定大。

2、关于光的折射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B、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光从水中垂直射入空气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D、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3、以下关于物理学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其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相同
C、在光学中,光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D、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T 表示气体的温度,R是气体常数
E、在电磁感应现象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
三、非选择题(前4题每题10分,最后一题14分,总分54分)
第一题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现将该物体放在一个倾角为30°的斜面上,不考虑摩擦力,求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第二题
题目: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关于物体所受力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因为它是匀速直线运动。

B. 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因为匀速直线运动可能是由于外力恰好抵消了摩擦力。

C. 物体所受合力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取决于外力的作用情况。

D. 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因为匀速直线运动不可能是完全不受力的结果。

第三题
题目: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后,物体的速度达到10m/s。

求:
(1)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在前5秒内通过的距离。

第四题
一、实验探究题(共20分)
(1)实验目的: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木板、砝码、弹簧测力计、细线、水平面、刻度尺。

实验步骤:
① 将木板水平放置在水平面上,用细线将砝码挂在木板一端,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板,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② 保持砝码的质量不变,将木板倾斜一个角度,重复步骤①,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③ 改变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①和②,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砝码质量(kg)木板倾斜角度(°)弹簧测力计示数(N)
1.000.5
1.0100.6
1.0200.7
1.500.6
1.5100.7
1.5200.8
(2)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二、计算题(共20分)
(3)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已知物体的质量为m=2kg,加速度a=3m/s²。

求:
①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②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

第五题
题目: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现对物体施加一
个与运动方向垂直的恒定力F,物体开始做曲线运动。

请回答以下问题:(1)物体在开始做曲线运动后,其速度的方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用物理原理解释。

(2)若恒定力F的大小为5N,物体的质量为1kg,求物体做曲线运动时的加速度a。

(3)若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f为2N,求物体做曲线运动时的合外力。

教科版物理高考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可以改变。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会发生形变。

D、力的作用效果只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A
解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确实可以改变,但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不一定会发生形变,比如匀速直线运动中的物体。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变,但不局限于只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

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的情况。

B、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实验中直接观察到的现象。

D、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对前人理论的总结,不是实验结果。

答案:B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表明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或者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那么这个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选项A描述的是力的作用,而不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选项C错误,因为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直接通过实验观察到的,而是基于前人的理论和实验结果总结得出的。

选项D也是正确的,但更准确的描述是牛顿第一定律是基于前人理论的总结。

因此,选项B是最准确的描述。

3、在下列关于简谐振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简谐振动的频率与振幅成正比。

B、简谐振动的周期与振幅无关。

C、简谐振动的振幅越大,其加速度越小。

D、简谐振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匀速的。

答案:B
解析:简谐振动的周期T是由振动的恢复力常数k和质点的质量m决定的,即T=2π√(m/k)。

由此可见,简谐振动的周期与振幅无关,因此选项B正确。

选项A错误,因为频率是由周期决定的,与振幅无关。

选项C错误,因为振幅越大,质点离开平衡位置越远,加速度(由恢复力决定)越大。

选项D错误,因为简谐振动的速度是随时间正弦或余弦变化的,不是匀速的。

4、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垂直的恒力作
用,则:
A、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B、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C、物体的速度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D、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改变。

答案:A
解析: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当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垂直的恒力作用时,这个力不会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但会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使其做曲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所以物体的速度方向会改变。

因此,选项A正确。

选项B和C错误,因为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选项D 错误,因为速度的大小没有改变。

5、题目:以下关于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成正比
B、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C、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波源停止振动,波立即停止传播
D、机械波的传播方向一定是沿着波源的振动方向
答案:B
解析: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这是因为波的能量在传播过程中逐渐被介质吸收。

而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弹性有关,与密度无关。

波源停止振动时,波仍然会继续传播一段时间,因为波已经离开波源在介质中传播。

机械波的传播方向与波源的振动方向不一定相同,例如横波传播方向与波源的振动方向垂直。

6、题目:以下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感应现象只能在闭合回路中发生
B、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的方向相同
C、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D、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无关
答案:C
解析:电磁感应现象可以在闭合回路中发生,也可以在开路中发生,因此选项A
错误。

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而不是与磁场方向相同,因此选项B错误。

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因此选项D错误。

正确答案是选项C。

7、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加速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的距离为s,物体的加速度为a。

根据运动学公式,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A、v = at + s
B、v = at - s
C、v = √(2as)
D、v = √(2as - t^2)
答案:C
解析:根据运动学公式,物体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的位移s可以表示为s =
(1/2)at^2。

要找到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可以对位移公式两边关于时间t求导,得到速度v = at。

但题目中要求的是v与时间t的关系,而不是加速度a与时间t的关系。

因此,我们需要将位移公式中的s替换为v的函数。

由s = (1/2)at2,可以得到v2 = 2as。

开方后得到v = √(2as)。

因此,正确答案是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下列关于物理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因此位移大,速度一定大。

B、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所以速度变化快,加速度一定大。

C、功率是功与时间的比值,时间短,功率一定大。

D、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所以电荷量多,电流一定大。

答案:B、D
解析:
A、错误。

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但位移大并不一定意味着速度大,因为速度还取决于时间。

B、正确。

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速度变化快,即速度变化量在单位时间内大,则加速度大。

C、错误。

功率是功与时间的比值,功率大表示单位时间内做功多,但时间短并不一定导致功率大,因为功的总量也影响功率。

D、正确。

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电荷量多意味着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电荷多,因此电流大。

2、关于光的折射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B、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光从水中垂直射入空气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D、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答案:B、C、D
解析:
A、错误。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由于水的折射率大于空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B、正确。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由于空气的折射率小于水,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正确。

光从水中垂直射入空气时,由于垂直入射,光线不改变方向,所以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D、正确。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同样由于垂直入射,光线不改变方向,所以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3、以下关于物理学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其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相同
C、在光学中,光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D、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T 表示气体的温度,R是气体常数
E、在电磁感应现象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
答案:ABDE
解析:
A、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确实表明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选项A正确。

B、电场强度定义为单位正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其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
相同,选项B正确。

C、光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确实会发生折射现象,且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选项C正确。

D、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描述了理想气体的状态,其中P表示压强,V表示体积,T表示温度,R是气体常数,选项D正确。

E、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感应电流,选项E正确。

因此,正确答案为ABDE。

三、非选择题(前4题每题10分,最后一题14分,总分54分)
第一题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现将该物体放在一个倾角为30°的斜面上,不考虑摩擦力,求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答案:
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为(f=mgsin30°)。

解析:
1.根据题目描述,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外力为零,说明物体在水平
=mgcos30°)。

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其重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即(f
水平
2.当物体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时,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量:垂
直于斜面的分量(mgcos30°)和沿斜面向下的分量(mgsin30°)。

3.由于不考虑摩擦力,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应与沿斜面向下的重力分量平衡,以保持物体在斜面上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因此,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f )应等于沿斜面向下的重力分量,即
(f =mgsin30°)。

5.根据三角函数,(sin30°=12),所以摩擦力(f =mg ⋅12=mg 2)。

综上所述,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f =mgsin30°)。

第二题
题目: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关于物体所受力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因为它是匀速直线运动。

B. 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因为匀速直线运动可能是由于外力恰好抵消了摩擦力。

C. 物体所受合力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取决于外力的作用情况。

D. 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因为匀速直线运动不可能是完全不受力的结果。

答案:
A
解析: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或者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因此,当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所受的合力必须为零。

选项A 正确地指出了这一点,即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因为它是匀速直线运动。

选项B 错误,因为它暗示了匀速直线运动可能不是由于合力为零,而是外力恰好抵消了摩擦力,这与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

选项C 也不正确,因为它模糊了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力是否为零的问题,而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力必定为零。

选项D同样错误,它错误地认为匀速直线运动不可能是不受力或合力为零的结果,这与物理学的基本原理相悖。

第三题
题目: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后,物体的速度达到10m/s。

求:
(1)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在前5秒内通过的距离。

答案:
(1)加速度(a=v
t =10m/s
5s
=2m/s2)
(2)距离(s=1
2at2=1
2
×2m/s2×(5s)2=1
2
×2×25m=25m)
解析:
(1)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at),其中(v)是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题目给出物体从静止开始,即初速度(v0=0),经过5秒后速度达到10m/s。

代入公式计算加速度(a)。

(2)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1
2
at2),其中(s)是位移,(a)是加速度,(t)是时间。

代入已知的加速度(a=2m/s2)和时间(t=5s)计算位移(s)。

第四题
一、实验探究题(共20分)
(1)实验目的: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木板、砝码、弹簧测力计、细线、水平面、刻度尺。

实验步骤:
① 将木板水平放置在水平面上,用细线将砝码挂在木板一端,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板,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② 保持砝码的质量不变,将木板倾斜一个角度,重复步骤①,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③ 改变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①和②,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砝码质量(kg)木板倾斜角度(°)弹簧测力计示数(N)
1.000.5
1.0100.6
1.0200.7
1.500.6
1.5100.7
1.5200.8
(2)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二、计算题(共20分)
(3)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已知物体的质量为m=2kg,加速度a=3m/s²。

求:
①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②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

答案:
一、实验探究题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 摩擦力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
② 摩擦力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有关,正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③ 摩擦力与物体间的摩擦系数有关,摩擦系数越大,摩擦力越大。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正压力和摩擦系数有关。

二、计算题
(3)①摩擦力大小为:f = ma = 2kg × 3m/s² = 6N;
② 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解析:
一、实验探究题
(2)根据实验数据,当物体质量不变时,随着木板倾斜角度的增大,摩擦力逐渐增大;当木板倾斜角度不变时,随着物体质量的增大,摩擦力也增大。

这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正压力和摩擦系数有关。

二、计算题
(3)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即f = ma。

由题意知,物体的质量m=2kg,加速度a=3m/s²,代入公式得f = 2kg × 3m/s² = 6N;
② 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即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第五题
题目: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现对物体施加一个与运动方向垂直的恒定力F,物体开始做曲线运动。

请回答以下问题:(1)物体在开始做曲线运动后,其速度的方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用物理原理解释。

(2)若恒定力F的大小为5N,物体的质量为1kg,求物体做曲线运动时的加速度a。

(3)若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f为2N,求物体做曲线运动时的合外力。

答案:
(1)物体在开始做曲线运动后,其速度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这是因为物体受到与运动方向垂直的恒定力F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将产生一个垂直于初速度方向的加速度,从而导致速度的方向逐渐偏离原来的直线运动方向。

(2)物体做曲线运动时的加速度a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得出:
[F=ma][a=F
m =5N
1kg
=5m/s2]因此,物体做曲线运动时的加速度a为5m/s²。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的合外力是恒定力F与阻力f的矢量和。

由于恒定力F与阻力f方向相反,合外力的大小为:
[F

=F−f=5N−2N=3N]因此,物体做曲线运动时的合外力为3N。

解析:
(1)物体在恒定力F的作用下,将产生一个垂直于初速度方向的加速度,根据速度是矢量,加速度改变速度的方向的原理,物体的速度方向将不断变化,从而形成曲线运动。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除以物体的质量。

在本题中,恒定力F是唯一的合外力,因此可以直接计算加速度。

(3)合外力是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的矢量和。

在本题中,除了恒定力F,还有阻力f的作用,两者方向相反,因此需要做矢量相减来得到合外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